资源简介 高中语文新教材文言文重点实词一词多义整理暗愚者暗于成事(昏昧,愚昧)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隐秘)——白居易《琵琶行》案必穷极案治(查办)每移案(长方形的桌子)——《项脊轩志》被被刑之徒(遭受)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覆盖)——《促织》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披散)——《屈原列传》妆成每被秋娘妒。(表被动)——《琵琶行》报使者报王(答复,回复)士不敢弯弓而报怨(回报)——《过秦论》而报养刘之日短也(报答)——《陈情表》欲略上报(报答)——《答司马谏议书》比比肩而立(并列)比去,以手阖门。(等到)——《项脊轩志》比及三年,可使有勇。(等到)——《侍坐》宰严限追比。(官府限期办好公事)——《促织》毕香学毕归乡里(完成)六王毕(结束)——《阿房宫赋》群咸毕至(全部)——《兰亭集序》称其称甚美(称呼)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记述)——《屈原列传》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称赞)——《报任安书》除除民疾(去除)除臣洗马(授予官职)——《陈情表》折辇下除(台阶)——《苏武传》当怀宾身当战伐(面对)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假如)—— 《六国论》一夫当关(把守)——《蜀道难》道则指道以明之(引导)就有道而正焉。(道德,德行)——《论语十二章》行军用兵之道。(方法)——《过秦论》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志向,理想)——《报任安书》笃必其志之尚未笃也(坚定)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病重)——《陈情表》夺不夺其时(耽误)舅夺母志(强行改变)——《陈情表》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夺取)——《鸿门宴》而母涕泣而起(表修饰)字而幼孩(通“尔”,你们的)——《种树郭橐传》而母立于兹(通“尔”,你的)——《项脊轩志》泉涓涓而始流(表修饰)——《归去来兮辞》门虽设而常关(表转折)——《归去来兮辞》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表递进)——《劝学》恶虽王汉中之恶(坏,不好)恶衣恶食(粗劣)货恶其弃于地也。(憎恶)——《礼运》恶得不禁恶而劝爱。(怎么)(坏,不好)——《兼爱》彼且恶乎哉。(什么)——《逍遥游》非非以养欲而乐志也(不是)觉今是而昨非(错误)——《归去来兮辞》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不是)——《劝学》负先时中山负齐之强兵(倚仗)苍山负雪(覆盖)——《登秦山记》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失败)——《六国论》见犯乃死,重负国(对不起)——《苏武传》使负栋之柱(承受)——《阿房宫赋》誓天不相负(辜负)——《孔雀东南飞》凡凡学之不勤(所有)凡百元首,承天景命(所有)——《谏太宗十思疏》凡六百一十六言(总共)——《琵琶行》过谒过者谓之妖言(过错)过故人庄(拜访)——《项脊轩志》日过午已昏(超过)——《项脊轩志》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责备)——《鸿门宴》是寡人之过也(过错)——《烛之武退秦师》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过错)——《劝学》故故寡人愿募公叔之义(所以)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缘故)——《答司马谏议书》轩东故尝为厨(原先)——《项脊轩志》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仍旧)——《孔雀东南飞》君安与项伯有故 (旧识,旧交)——《鸿门宴》果不果(实现)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果实)——《种树郭橐驼传》果不如先愿,又非君所详(终究)——《孔雀东南飞》食不果腹(吃饱)或或问范滂(有的人)所守或匪亲。(如果,倘若)——《蜀道难》或命巾车。(有时)——《归去来兮辞》或曰此鹳鹤也。(有的人)——《石钟山记》疾此皆疾吏之风(痛恨)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快速)——《荀子·劝学》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痛心,憎恨)——《屈原列传》籍籍取凶恶(按照名册)籍吏民(登记)——《鸿门宴》杯盘狼籍(杂乱)——《赤壁赋》济不能成济(补救)朝济而夕设版焉(渡河)——《烛之武退秦师》加不加意敬(施加)加之以师旅。(施加)——《侍坐》臂非加长。(增加)——《劝学》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更加)——《齐桓晋文之事》嘉帝嘉之(称赞)肇锡余以嘉名。(美好的)——《离骚》余余嘉其能行古道。(称赞)——《师说》就不就(赴任)三径就荒(将要)——《归去来兮辞》辞不就职(赴任)——《陈情表》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靠近,承受)——《报任安书》草创未就(完成)——《报任安书》绝存亡继绝(断绝)而绝江河(横渡)——《劝学》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断绝)——《屈原列传》而心目力俱穷,绝无踪响。(绝对,完全)——《促织》厥厥壤沃美(代词,那里的)左丘失明,厥有《国语》。(才,于是)——《报任安书》思厥先祖父。(代词,他们的)——《六国论》居武灵王平昼闲居(平素、家居)居为奇货。(积储)——《聊斋志异·促织》半山居雾若带然(停留)——《登泰山记》居则曰。(平素、家居)——《子路曾皙公西华侍坐》抗邓公抗言于孝景之朝(大声)非抗于九国之师也。(匹敌)——《过秦论》欲出力助上以抗之。(拒绝)——《答司马谏议书》克汉高帝既克秦(战胜)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能够)——《谏太宗十思书》攻无不克(战胜)略略有其地(夺取)略侔三蜀(大约)始有远略(谋略)——《六国论》蒙张骞特以蒙险远(承受)蒙故业,因遗策。(沿袭)—— 《过秦论》寻蒙国恩,除臣洗马。(蒙受)——《陈情表》明泰性明知人(懂得,了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彰显)(美好的)——《大学》名实已明。(明了,清楚)——《答司马谏议书》明于治乱。(懂得)——《屈原列传》苍山负雪,明烛天南。(光明)——《登泰山记》乃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你的)——《伶官传序》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求之(竟然)——《石钟山记》乃仁术也(是,表判断)——《齐桓晋文之事》畔畔学者(背叛)畔主背亲(背叛)——《苏武传》被发行吟泽畔(旁边)——《屈原列传》亲子不反亲(父母)悦亲戚之情话(泛指有血统或婚姻关系的人)——《归去来兮辞》人不独亲其亲(亲近)(父母)——《礼运》我有亲父兄(亲爱)——《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去相去二十里(距离)连峰去天不盈尺(距离)——《蜀道难》一狼径去(离开)——《狼》却上奏恐却(退回,驳回)却坐促弦弦转急(退回)——《琵琶行》却匈奴七百余里(使……退却)——《过秦论》王者不却众庶。(推辞)——《谏逐客书》然今治狱吏则不然(这样)若火之始然(通“燃”)——《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不然,籍何以至此 (这样)——《鸿门宴》森然欲搏人。(……的样子)《石钟山记》妻曰:“死何裨益 不如自行搜觅,冀有万一之得。”成然之。(认为……正确)——《促织》如臣之壮也,犹不如人。(比得上)——《烛之武退秦师》坐须臾,公起如厕。(到,往)——《鸿门宴》纵一苇之所如(到,往)——《赤壁赋》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或者)——《侍坐》今已亭亭如盖矣。(像)——《项脊轩志》若以为鹰鹯不若鸾凤(比得上)久不见若影(你的)——《项脊轩志》若甚怜焉(好像)——《种树郭橐传》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像)——《石钟山记》胜故囚人不胜痛(禁得住)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禁得住)——《陈情表》亦遂增胜。(优美)——《项脊轩志》善皇帝善之(认为……很好)素善留侯张良。(交好)——《鸿门宴》善刀而藏之。(通“缮”。修治)——《庖丁解牛》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羡慕)——《归去来兮辞》谣诼谓余以善淫。(擅长)——《离骚》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善良)——《苏武传》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表示应诺。对,好)——《庖丁解牛》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擅于)——《劝学》始吾始见子之面(最初)室始洞然。(才)——《项脊轩志》庭中始为篱。(最初)——《项脊轩志》不知始何名。(当初,最初)——《种树郭橐传》师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军队)——《过秦论》古之学者必有师。(老师)——《师说》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学习)——《师说》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有专门知识或技艺的人)——《石钟山记》是汤、武是也(这样)觉今是而昨非(正确)——《归去来兮辞》虽不谓吾言为是,而亦无词相答。(正确)——《与妻书》是而不见可悔故也。(认为正确)——《答司马谏议书》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表判断)——《孔雀东南飞》释今王释此(放弃)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释放,赦免)——《屈原列传》庖丁释刀对曰(放下)——《庖丁解牛》属断者不可属(连接)——《赤壁赋》举酒属客(嘱咐)——《赤壁赋》名属教坊第一部(属于)——《琵琶行》杜赫之属为之谋(类)——《过秦论》率太宗以天下粟价率计斗值五钱(大概)子路率尔而对(草率,轻率)——《侍坐》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全,都)—— 《六国论》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顺着)——《与妻书》所以此乃秦之所以亡天下也(……的原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用来……)——《师说》圣人之所以为圣(……的原因)——《师说》所以饰后宫,充下陈(用来……)——《谏逐客书》故今具道所以(……原因)——《答司马谏议书》此世所以不传也(……原因)——《石钟山记》所以游目骋怀(用来……)——《兰亭集序》特张骞特以蒙险远(独独)况臣孤苦,特为尤甚。(更)——《陈情表》听虽皋陶听之(审讯)听臣微志(准许)——《陈情表》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听从)《屈原列传》图臣愿大王图之(考虑)乃图画其人于麒麟角(画图)——《苏武传》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谋划)——《烛之武退秦师》入则与王图议国事(谋划)——《屈原列传》不图子自归。(预料)——《孔雀东南飞》望非寡人之所望也(期望)七月既望(农历月圆之夜)——《赤壁赋》吾尝跂而望矣(望见)——《劝为学》亡存亡(灭亡)继绝追亡逐北(逃跑)——《过秦论》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通“无”)——《苏武传》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丢失)《六国论》遂并起而亡秦族矣。(灭亡)——《过秦论》秦亡矢遗镞之费(丢失)——《过秦论》空自苦亡人之地(通“无”)——《苏武传》王王巴、蜀、汉中三十一县(称王)然而不王者(称王)——《齐桓晋文之事》沛公欲王关中(称王)——《鸿门宴》危无金革之危(危险)危乎高哉(高)——《蜀道难》正襟危坐而问客曰(端正)——《赤壁赋》息诲诱不息(停止)晚有儿息(儿子)——《归去来兮辞》请息交以绝游。(停止)——《归去来兮辞》幸天下幸甚(幸运)而望幸焉。(宠幸)——《阿房宫赋》庶刘侥幸。(幸运)——《陈情表》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幸亏)——《鸿门宴》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希望)《孔雀东南飞》修世修文教(培养)吾妻死,室坏不修。(修理)——《项脊轩志》修之于朝廷。(整治)——《答司马谏议书》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高高的)——《兰亭集序》身修而后家齐。(培养)——《大学》余虽好修姱以羁鞿兮。(美好的)——《离骚》孙子膑脚,兵法修列。(撰写)——《报任安书》言有为(践行)神农之言者许行(言论,学说)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字)——《论语十二章》敢怒而不敢言(说话)——《过秦论》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记载)——《石钟山记》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著作)——《过秦论》一而治其余一以仁恕(全部)六王毕,四海一(统一)——《阿房宫赋》故知一死生为虚诞(把……看作一样)——《兰亭集序》以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在……的时候)——《登泰山记》木欣欣以向荣(表修饰)——《归去来兮辞》敢以烦执事(用)——《烛之武退秦师》臣以险衅(因为)——《陈情表》前以降及物故(通“已”,已经)——《苏武传》诣母诣(拜访)香告元不孝执图诣寺后(到,前往)——《促织》意今胡服之意(意图,目的)之徒通其意(心意)——贾谊《过秦论》当其为里正、受扑责时,岂意其至此哉(意料)——《促织》然不自意以先入关破秦(料想)——《鸿门宴》因因水名也(因而)因遗策。(沿袭,承袭)——《过秦论》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凭借)——《屈原列传》因利乘便(趁着,乘便)——《过秦论》于不用于世(表被动)不拘于时(表被动)——《师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从)——《庖丁解牛》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比)——《劝学》语且语曰“天汉”(称呼)张胜闻之。恐前语发。(话语)——《苏武传》以状语武。(告诉)——《苏武传》亡去不义,不可不语。(告诉)——《鸿门宴》与文公与之处(给)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依附)——《六国论》玉斗一双,欲与亚父(给予)——《鸿门宴》吾与点也(赞许)——《侍坐》子非三闾大夫与(句末语气词)——《屈原列传》游从吾游者(游学)旧时与臣游(交往)——《鸿门宴》息交以绝游(交往)——《归去来兮辞》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游览)——《赤壁赋》尤其尤贱处(更加)然是说也,余尤疑之(更加)——《石钟山记》怨天尤人(责备)之即之公叔成家(到)及其所之既倦(到达)——《兰亭集序》句读之不知(宾前标志)——《师说》蚓无爪牙之利(定后标志)——《劝学》中国中国者,贤圣之所教也(中原)李凭中国弹箜篌(国都)——《李凭箜篌引》致抚其民以致贤人(招致)又致名材立宫室(提供,献上)致大宛之马(招致)以致天下之士。(招致)——《过秦论》何意致不厚。(导致)——《孔雀东南飞》其致一也。(情致)——《兰亭集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获得)——《大学》一篇之中,三致志焉。(表达)——《屈原列传》治必穷极案治(审理)单于使卫律治其事(审理)——《苏武传》家齐而后国治(社会太平)——《大学之道》主不可主兵矣(掌管,主持)臣以供养无主(主持)——《陈情表》欲斗两主(君主)——《苏武传》资资其众(供给,提供)持千金之资币物(财物)——《荆轲刺秦王》生生所资。(凭借)——《归去来兮辞并序》卒吾将优游卒岁而已(终了)卒为孝子(最终)卒于家(死)率疲弊之卒。(士兵)——《过秦论》谁知吾卒先汝而死乎。(最终)——《与妻书》庶刘侥幸,保卒余年。(终了)——《陈情表》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最终)——《屈原列传》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士兵)——《鸿门宴》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完成,完毕)——《孔雀东南飞》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最终)——《赤壁赋》坐使毋罪之父母妻子坐之(因……判罪)以手抚膺坐长叹(白白地)——《蜀道难》因击沛公于坐(座位)——《鸿门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