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比热容(第2课时)课件(共13张PPT)2023-2024学年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3.3比热容(第2课时)课件(共13张PPT)2023-2024学年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

资源简介

第十三章内能
第3节 比热容
第2课时
九年级物理全一册
新课导入
1.回顾导入:
1.比热容的物理意义 :比热容是表示物质吸放热能力的强弱的物理量。
2.比热容单位(J/Kg·℃)的物理意义:单位质量(1Kg)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如:水的比热容4.2×103J/kg·℃)的物理意义:1Kg的水,温度降低(或升高)1℃,放出(或吸收)
的热量为4.2×103]。
3.比热容的影响因素:①物质的种类;②物质的物态。 与物质的质量,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以,及温度变化量无关。
4.比热容的定义 :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
知识讲解
一、如何知道物体的比热容
根据比热容的定义知道,通过实验就可以知道物体的比热容。我们教材上的常见物质的比热容表就是科学家们通过实验得来的。目前一些常见的物质的比热容我们要记下来。
如:C水=4.2X103J/(kg·℃) , C冰=2.1X103J/0g·℃),C酒精=2.4×10于/g·℃)

比热容的定义式:

比热容在物理学上一般用C表示,热量用Q表示, 质量用M表示,△t表示温度差 即△t=(t-t0)
c =
mΔt
Q
如图是质量为100g的某物质温度随加热时间的变化图像,前10min它吸收的热量是7.2×103J。求该物质的比热容。
解:由图像可知,该物质10min升高温度:
Δt=50℃﹣20℃=30℃,
由Q吸=cmΔt 得,该物质的比热容:
c= = =2.4×103J/(kg?℃)
????吸????Δ????
?
7.2×103J0.1kg×30℃
?
例题
知识讲解
知识讲解
二、利用比热容定义式计算热量

由比热容的定义式:

变形就可以得:
我们把这个公式就叫做热量计算式。
c =
mΔt
Q
Q = cmΔt
Q = cmΔt
J/(kg·℃)
kg
J

其中Δt为温度的变化量,若t0为初温,t为末温。
Q吸= cm(t-t0)
Q放= cm(t0-t)
注意:“升高”“升高了”指的是Δt, 升高到指的是t。(加热、降低等字眼等同上述意思)
知识讲解
要把2kg的水从20℃加热到100℃,至少需供给多少热量?c=4.2×103J/(kg·℃)
分析:已知:c=4.2×103J/(kg·℃),m=2kg, t1=20℃,t2=100℃。求:Q吸
解:Q吸=cm(t2-t1)
=4.2×103J/(kg·℃)×2kg×(100℃-20℃)
=6.72×105J。
例题
知识讲解
一个质量为250 g的钢件,加热到560 ℃,然后在空气中自然冷却,室温为20 ℃,这个钢件在冷却过程中放出多少热量?钢的比热容为0.46×103 J/(kg·℃)
Q放 = cm(t0-t1)
  =0.46×103 J/(kg·℃)×0.25 kg×(560 ℃-20 ℃)
=6.21×104 J
解:
例题
知识讲解
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初温为30℃、质量为2kg的水吸收2.1×105J的热量后温度将升高到多少℃?
解:由Q吸=cmΔt 可知水吸热后升高到的温度:
Δt= = =25℃,
由Δt=(t﹣t0)得水的末温:
t=Δt+t0=25℃+30℃=55℃。
????吸????????
?
2.1×105J4.2×103J/(kg·℃)×2kg
?
例题
知识讲解
三、计算物体温度的变化情况
知识讲解
四、利用物质的比热容解释生活现象
1、水是比热容最大的物质。水的比热容最的利用
2、温差现象:沿海地区昼夜温差小,内陆地区昼夜温差大。为什么?
水的比热容比较大,由Q=cm△t知,在吸收或放出相同热量时,质量相同的水与泥士等,水的温度变化量小所以沿海地区昼夜温差小,内陆地区昼夜温差大。
3、生活中一些实际情况原因解释
①早春早上给有秧苗的稻田放水,傍晚给稻田注水,
②海陆风的形成,
③冬天用的热水袋里面装的是水,利用水的比热容较大吸热能力强温度变化慢
④拖拉机的冷却剂用水制冷;
⑤沿海地区比内陆地区昼夜温差小,
⑥炎热夏天在教室里酒水利用水的蒸发吸热达到降温解署的目的
⑦冬天北方的菜窖里放几桶水利用水凝固放热使温度不至于降太低而冻坏蔬菜
公式:Q = cmΔt
Q吸= cm(t-t0)
Q放= cm(t0-t)
热量的计算
m =
cΔt
Q
c =
mΔt
Q
Δt =
cm
Q
变形式
小 结
练习
母题:
1.将质量、初温分别相等的铁块和铝块(c 铁A.铁块和铝块吸收的热量一样多 
B.铝块比铁块吸收的热量多
C.铁块比铝块吸收的热量多 
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2. 小薇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所用水的质量为0.5 kg,初温为58 ℃,测出水沸腾时的温度为98 ℃,则当地大气压比一个标准大气压______(选填“高”或“低”);本实验中水加热至沸腾至少吸热__________J。如果将水倒掉一半,它的比热容将为__________J/(kg·℃) 。
[已知c水=4.2×103 J/(kg·℃)]
练习
3.水的比热容是煤油比热容的两倍,若水和煤油的质量之比为1﹕2,吸收的热量之比为2﹕3,则水和煤油升高的温度之比为( )
A.3﹕2 B.2﹕3 C.4﹕3 D.3﹕4
4.小夏在探究“物质的放热能力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分别用质量相等
的水和另一种液体进行实验,并用图象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处理,如图所示
。分析图象可以得出:____(填“甲”或“乙”)物质为水,另一种液体的
比热容为___________J/(kg·℃)。[c水=4.2× 103 J/(kg·℃)]
5、小丽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对质量为 0.2?kg 的水和 0.3?kg 的另一种液体进
行加热,得到的实验数据如图所示,则水在16?min 内吸收的热量为____________
,另一种液体的比热容为__________ J/kg?℃.[c水=4.2×103?J/kg?℃]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