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双文本练习(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双文本练习(含答案)

资源简介

文言文专题训练-------双文本练习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崔戎,字可大。举明经,累擢谏议大夫。云南蛮乱成都,诏戎持节剑南为宣抚使。奏罢税外姜、芋钱。当赋者率三之其一,以准缯布,优其估以与民。绥招流亡。凡废若置,公私莫不便之。为华州刺史,吏以故事,置钱万缗为刺史私用,戎不取。及去,召吏曰:“籍所置钱享军。”徙兖海沂密观察使,民拥留于道,不得行,乃休传舍,民至抱持取其靴。戎夜单骑亡去,民追不及。至兖州,锄灭奸吏十余辈。岁余卒,年五十五,赠礼部尚书。
材料二:
韦正贯,字公理。举贤良方正异等,累擢司农卿。坐尚食乏供,贬均州刺史。宣宗立,以治最拜京兆尹、同州刺史。俄擢岭南节度使。南海舶贾始至,大帅必取象犀明珠上珍而售以下直。正贯至,无所取,吏咨其清。南方风俗右鬼,正贯毁淫祠,教民毋妄祈。会海水溢,人争咎撤祠事,正贯登城沃酒誓曰:“不当神意,长人任其咎,无逮下民。”俄而水去,民乃信之。卒,年六十八,赠工部尚书。
材料三:
刘瞻,字几之。举进士、博学宏词。咸通十一年,以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同昌公主薨,懿宗捕太医韩宗绍等送诏狱,逮系宗族数百人。瞻喻谏官,皆依违无敢言。即上疏固争,言宗绍穷其术,不能效,情有可矜。帝大怒,即日赐罢。僖宗立,以刑部尚书召。瞻之贬人无贤愚莫不痛惜及其还也,长安两市人率钱雇百戏迎之。瞻闻,改期由它道而入。复为中书侍郎平章事,居位三月,卒。瞻为人廉约,所得奉以余济亲旧之窭困者,家不留储。无第舍,四方献馈不及门。行己始终完絜。
(节选自《廉吏传》)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瞻A之B贬C人D无E贤F愚G莫H不I痛J惜K及L其M还N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事,在文中指先例、旧事,与“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六国论》)中的“故事”含义相同。
B.传,指设于驿站的房舍,与“舍相如广成传”(《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传”字含义相同。
C.“逮系宗族数百人”中的“系”字与“而收系张胜”(《苏武传》)中的“系”字含义不相同。
D.“所得奉以余济亲旧之窭困者”与“去以六月息者也”(《逍遥游》)两句的句式结构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成都发生战乱,朝廷诏令崔戎担任宣抚史,他上任后便奏请调整税收方案,颁布优惠政策,给流亡的百姓提供便利。
B.崔戎卸任华州刺史时,拿出私人财产犒劳军队;得知他离任的消息,百姓极力挽留,甚至脱下他的靴子不让他离开。
C.韦正贯前往岭南赴任,不低价购买贵重珍宝来中饱私囊,得到属吏的赞颂;教化百姓,移风易俗,获得百姓的信任。
D.同昌公主病故后,刘瞻劝谏皇帝不要罪及太医及其宗族,因触怒皇帝被罢免;后来他还朝为官,百姓准备盛情迎接。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当神意,长人任其咎,无逮下民。
(2)即上疏固争,言宗绍穷其术,不能效,情有可矜。
5.《廉吏传》为廉吏这一群体树碑立传,旨在弘扬正气,请根据三则材料,简要概括“廉吏”们的特征。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文:
十四年冬,秦饥,使乞籴于晋。晋人弗与。庆郑曰:“背施无亲,幸灾不仁,贪爱不祥,怒邻不义。四德皆失,何以守国?”虢射曰:“皮之不存,毛将安傅?”庆郑曰:“弃信背邻,患孰恤之?无信患作,失援必毙,是则然矣。”虢射曰:“无损于怨而厚于寇,不如勿与。”庆郑曰:“背施幸灾,民所弃也。近犹仇之,况怨敌乎?”弗听。退曰:“君其悔是。”
后秦伯伐晋。晋侯谓庆郑曰:“寇深矣,若之何?”对曰:“君实深之,可若何?”公曰:“不孙。”卜右,庆郑吉,弗使。步扬御戎,家仆徒为右,乘小驷,郑入也。庆郑曰:“古者大事必乘其产生其水土而知其人心安其教训而服习其道唯所纳之无不如志今乘异产以从戎事及惧而变将与人易。进退不可,周旋不能。君必悔之。”弗听。壬戌,战于韩原,晋戎马还泞而止。公号庆郑。庆郑曰:“愎谏违卜,固败是求,又何逃焉?”遂去之。秦获晋侯以归。……十一月,晋侯归。丁丑,杀庆郑而后入。是岁,晋又饥,秦伯又饩之粟。
(节选自《左传·僖公十四年、十五年》,有删改)
乙文:
(僖公)十五年,晋兴兵将攻秦。缪公自往击之。九月壬戌,与晋惠公夷吾合战于韩地。缪公与麾下驰追之,反为晋军所围。晋击缪公,缪公伤。于是岐下食善马者三百人驰冒晋军,晋军解围,遂脱缪公而反生得晋君。初,缪公亡善马,岐下野人共得而食之者三百余人,吏逐得,欲法之。缪公曰:“君子不以畜产害人。吾闻食善马肉不饮酒,伤人。”乃皆赐酒而赦之。三百人者闻秦击晋,皆求从,从而见缪公窘,亦皆推锋争死,以报食马之德。于是缪公虏晋君以归,令于国,“齐宿【注】,吾将以晋君祠上帝”。周天子闻之,曰“晋我同姓”,为请晋君。夷吾姊亦为缪公夫人,夫人闻之,乃衰绖跣,曰:“妾兄弟不能相救,以辱君命。”缪公乃与晋君盟,许归之,更舍上舍,而馈之七牢。十一月,归晋君夷吾。
(节选自《史记·秦本纪》,有删改)
【注】齐宿:斋宿。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古者大事必乘其产/生其水土而知其人/心安其教训/而服习其道/唯所纳之/无不如志/今乘异产/以从戎事/及惧而变/将与人易
B.古者大事/必乘其产/生其水土而知其人心/安其教训而服习其道/唯所纳之/无不如志/今乘异产/以从戎事/及惧而变/将与人易
C.古者大事必乘其产/生其水土而知其人心/安其教训/而服习其道/唯所纳之无不如志/今乘异产/以从戎事/及惧而变将/与人易
D.古者大事/必乘其产/生其水土而知其人/心安其教训而服习其道/唯所纳之无不如志/今乘异产/以从戎事/及惧而变将/与人易
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伯,此处与文中“晋侯”的“侯”,均指爵位,体现诸侯封建等级。周代爵位分公、侯、伯、子、男五等。
B.右,即“车右”,又称“骖乘”,指古时乘车在主将右边驾车的人。一般战时称“车右”、平时称“骖乘”。
C.我国古代常用干支来纪年、月、日。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依次相配,六十组干支不断循环往复。文中“壬戌”属干支纪日,“十一月”则属序数纪月。
D.《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共五个部分。
8.后人依据两段史传材料,提炼出多条“典故”。根据所学知识及文本内容,下列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原之战——因为晋惠公背信弃义,秦穆公兴兵讨伐晋国,晋国率军抵御,双方在韩原展开激战,史称韩原之战。
B.穆公亡马——三百名忠勇之士为了报答当年秦穆公杀马不责和食马得酒的恩情,于是在秦穆公受困之时,帮助秦穆公反败为胜。
C.皮之不存,毛将焉傅——晋国大夫虢射认为,早先晋国没有依照许诺割让五城给秦国,是问题的关键所在。如果不解决,只答应卖粮食给秦国,就好比皮都不存在了,毛也没有可依附的地方。
D.夷吾桎梏——夷吾被囚禁在秦国。秦穆公下令全国斋宿,他要用失信的夷吾来祭祀天帝,后来因周天子求情,秦穆公夫人又以死相逼,才使夷吾躲过一劫。
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背施幸灾,民所弃也。近犹仇之,况怨敌乎?
(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10.秦国俘获晋惠公,在庆郑看来晋惠公是咎由自取,请根据文本说明晋惠公都有哪些过错。
答案
1、CGK句意:刘瞻被贬官,听说的人无论贤愚,都深感痛惜。刘瞻回朝之时。
“瞻之贬”主谓句,应在其后断开,选C;
“人无贤愚”中的“无贤愚”作“人”的谓语,应在“愚”后断开,选G;
“莫不痛惜”与“及其还也”是不同主语的句式,其间断开,选K。
2.C
A.正确。句意:华州官吏按照惯例;/追随六国灭亡的前例。
B.正确。句意:于是停留在驿站;/让蔺相如住进广成驿站。
C.错误。“系”意思均为“拘囚、监禁”,含义相同。句意:又把他们的亲属数百多人一并收押;/而把张胜逮捕监禁起来。
D.正确。“所得奉以余济亲旧之窭困者”为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所得奉以余济窭困之亲旧”;“去以六月息者也”为介词短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以六月息去”。句意:所得的俸禄有宽余的都用来接济亲朋中穷困的人;/乘着六月的大风离开了北海。
3.B“拿出私人财产犒劳军队”曲解原文。原文“为华州刺史,吏以故事,置钱万缗为刺史私用,戎不取。及去,召吏曰:‘籍所置钱享军。’”可知,崔戎拒绝取用华州官吏按惯例安排的供刺史私用的钱财,离任时用这笔钱犒劳军队。
4.(1)(如果)不符合神的心意,(由)长官承担罪责,不要牵涉到百姓。
(2)刘瞻便上疏坚决劝谏,说韩宗绍等已用尽他们的医术,虽未能见效,但情理上有可怜悯之处。
5.①仁厚爱民,惠及苍生;②严守纲纪,敢于进言;③洁身自好,甘于清贫。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崔戎,字可大,他考中明经科,逐步擢升为谏议大夫。南诏攻打成都时,朝廷诏令崔戎带着符节到剑南地区任宣抚使。崔戎上奏罢免正规税收之外的姜、芋税钱。应当上缴的赋税税率固定为三分之一,其中一部分可以以缯帛布匹折价上缴,并在折价时给予民众较高的估值。崔戎安抚招徕流亡百姓。但凡有废弃的产业要重新置办的,公家和私人都予以便利。出任华州刺史,华州官吏按照惯例给崔戎安排了一万缗钱供刺史私用,但崔戎从不取用。等到离任之时,崔戎召集官吏说:“登记好为我置办的那笔钱,把它用来犒劳军队。”崔戎迁任兖海沂密观察使时,百姓簇拥在路上挽留他,崔戎不能上路,于是停留在驿站,百姓们前来抱住崔戎,脱下他的靴子。崔戎连夜一个人骑马逃离,百姓没有追上。崔戎到了兖州上任,铲除了奸恶官吏十多人。过了一年多崔戎逝世,享年五十五,追赠礼部尚书。
材料二:
韦正贯,字公理。韦正贯应考贤良方正科获得优等,连续被拔擢官至司农卿。因供应皇帝膳食有匮乏而被贬谪为均州刺史。唐宣宗即位,韦正贯因政绩突出而升任京兆尹、同州刺史。不久又升迁为岭南节度使。原先,南海的商人一到,节度使都会索要象牙、犀角、明珠这些上等珍宝而只给很低的价钱。韦正贯到任后,一文不取,属吏都赞叹他的清廉。南方风俗尊崇鬼神,韦正贯捣毁那些滥建的祠庙,教育百姓不要胡乱祈祷。有一次海潮泛滥成灾,百姓都归咎于韦正贯捣毁祠庙,韦正贯登上城楼洒酒立誓说:“不合神的心意,由我当官的承担罪责,不要祸及百姓。”不久海潮退去,百姓才相信他的教化。韦正贯病故,享年六十八岁,朝廷追赠工部尚书。
材料三:
刘瞻,字几之。刘瞻应考进士科和博学宏词科,都考中了。咸通十一年,刘瞻以中书侍郎掌管朝政。同昌公主病故,唐懿宗将太医韩宗绍等抓捕入诏狱,又把他们的亲属数百多人一并收押。刘瞻将此事告知谏官,但谏官们都畏缩犹豫,不敢说话,刘瞻便亲自上疏极力劝谏,说韩宗绍等已经用尽了他们的医术而不能见效,情有可原。唐懿宗大怒,当天就把刘瞻罢官。唐僖宗即位后,被征召回朝任刑部尚书。刘瞻被贬官,听说的人无论贤愚,都深感痛惜。刘瞻回朝之时,长安东西两市的百姓凑钱雇来各类表演戏班迎接他。刘瞻听说后立即改变了回京城的日期和路线。后来刘瞻又重新担任中书侍郎执掌朝政。他任职三个月后就去世了。刘瞻做人清廉简约,所得的俸禄有宽余的都用来接济亲朋中穷困的人,家里没有积蓄。他没有宅第,各地来馈赠的都无处可送。刘瞻立身行事始终清正廉洁。
6、B句意:古代发生战争,一定用本国所产的马驾车。因为它生长在自己的国土上,知道主人的心意,安于主人的调教训练,熟悉本国的道路。任凭你怎样驾驭它,无不如意。现在用他国出产的马驾车去打仗,等到它一害怕而失去常态,行动将与驾车人的意愿相违背。
“其人心”是“知”的宾语,应在“心”后断开,排除AD;
“生其水土而知其人心”与“安其教训而服习其道”是对称结构,“安其教训”后不能断开,排除C。
7.B“指古时乘车在主将右边驾车的人”错,“车右”指的是古时乘车在御者右边的武士。
8.D“秦穆公夫人又以死相逼”错,由原文“夫人闻之,乃衰绖跣,曰:‘妾兄弟不能相救,以辱君命’”可知,穆姬是穿着丧服光着脚向秦穆公请罪,不是以死相逼。
9.(1)背弃恩惠,幸灾乐祸,是百姓所唾弃的。亲近的人尚且会因此结仇,更何况是仇敌呢?
(2)(我)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的变故。
10.①背信弃义,幸灾乐祸;②刚愎自用,不听劝谏;③违背占卜,不用贤才。
参考译文:
甲文:
僖公十四年冬季,秦国闹饥荒,派人到晋国求购粮食。晋国人不给。庆郑说:“背弃恩惠就没有亲人,幸灾乐祸就是不仁,贪图所爱惜的东西就是不祥,使邻国愤怒就是不义。这四种道德都丢掉了,用什么来保卫国家?”虢射说:“皮已经不存在,毛又依附在哪里?”庆郑说:“丢弃信用,背弃邻国,患难谁来周济?没有信用就会发生患难,失掉了救援,必定灭亡。这就是那样的。”虢射说:“即使给粮食,对怨恨不会有所减少,反而使敌人增加实力,不如不给。”庆郑说:“背弃恩惠,幸灾乐祸,是百姓所唾弃的。亲近的人还会因此结仇,况且还是仇敌呢?”晋惠公不听。庆郑退下来说:“国君要后悔的!”
后来,秦穆公率领军队讨伐晋国。晋惠公对庆郑说:“敌人深入了,怎么对待他们?”庆郑回答说:“是国君让他们深入的,还能怎么办?”晋惠公说:“出言不逊。”占卜担任车右的人选,庆郑最好,晋惠公却不用他。让步扬驾御战车,家仆徒为车右卫士。晋惠公用以驾车的小驷马,是郑国进献的。庆郑说:“古代发生战争,一定用本国所产的马驾车。因为它生长在自己的国土上,知道主人的心意,安于主人的调教训练,熟悉本国的道路。任凭你怎样驾驭它,无不如意。现在用他国出产的马驾车去打仗,等到它一害怕而失去常态,行动将与驾车人的意愿相违背。进退不得,不能与敌人周旋。国君一定会后悔。”晋惠公不听。壬戌,在韩原交战。晋惠公驾战车的小驷马陷于泥中盘旋挣扎而不得出。晋惠公向庆郑呼救。庆郑说:“不听劝谏,违背占卜,本来就是自求失败,又为什么要逃呢?”于是就离开了。秦军俘获了晋惠公后回国。……十一月,晋惠公回国。丁丑,杀庆郑然后进入国都。这一年,晋国又发生饥荒,秦伯又赠给晋国粮食。
(《左传·僖公十四年、十五年》)
乙文:
僖公十五年,晋国举兵将要攻打秦国。秦穆公亲自去迎战。九月壬戌,与晋惠公夷吾在韩地会战。秦穆公与其部下奔驰追赶晋军,反被晋军包围。晋军攻击秦穆公,秦穆公负伤。在这时,岐山下偷吃过秦穆公良马马肉的三百人驰马冲击晋军,晋军解除包围,于是使秦穆公脱身,反而活捉了晋君。当初,秦穆公丢失了良马,岐山下的农民把马抓住一起吃掉的共有三百多人,官吏追捕到他们,要依法处置。秦穆公说:“君子不会因为牲畜而伤害人。我听说假如吃过良马马肉如果不喝酒,是会伤人的。”于是全部赐酒并赦免了他们。这三百人听说秦军要迎击晋军,都请求随军前往,去了正好碰上秦穆公处于困境,(他们)又个个冲锋拼死力战,来报答偷吃马肉而被赦免的恩德。于是秦穆公俘获晋君而归,在国中下令说,“大家斋宿,我将用晋君来祭祀天帝”。周天子听说了,说“晋君与我同姓”,请求赦免晋君。夷吾的姐姐也是秦穆公的夫人,夫人听说了,也穿上丧服光着脚,对秦穆公说:“我连自己的兄弟也不能救,唯恐有辱于您的命令。”秦穆公就与晋君盟誓,同意放他回去,换了上等房舍供他住,并用七牢的规格来宴飨他。十一月,送晋君夷吾回国。
《史记·秦本纪》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