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3年春期八年级期终调研测试试卷
语 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 8页,四个大题,19个小题。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 120分钟。
2.本试卷上不要答题,请按答题卡上注意事项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
1.B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注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 纤长/纤夫 砂砾/众口铄金 鱼目混珠/混为一谈
B. 仿徨/惶恐 旋风/天旋地转 矢志不渝/不言而喻
C. 轧钢/辗轧 佣人/前呼后拥 力不暇供/闻名遐迩
D. 曝光/曝晒 揣测/惴惴不安 博闻强记/强词夺理
2.B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2分)
A. 驰骋 乌托邦 阳奉阴违 轻歌漫舞
B. 斑斓 金銮殿 出类拔萃 旁证博引
C. 端祥 煞风景 满腹经纶 怒不可遏
D. 翌日 一幅画 置若惘闻 炙手可热
3. 古诗文默写。 (8分)
天地有情,生命有节。他们的生命之“节”,在时空浩渺中,亘古永恒。“节”,是气节,是苏轼被贬黄州时“① ,② ”(《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的高洁自许,是陆游屡遭排斥时“③ ,④ ”(《卜算子·咏梅》)的忠诚不渝;“节”,亦是情操,是杜甫“⑤ ,⑥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济世情怀,是孟浩然“⑦ ,端居耻圣明”(《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的报国之心,是《大道之行也》中“故人不独亲其亲,⑧ ”的大同理想。
3. ①拣尽寒枝不肯栖,②寂寞沙洲冷③零落成泥辗作尘④只有香如故⑤安得广厦千万间⑥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⑦欲济无舟楫⑧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
4.名著阅读。 (4分)
人的一生就像一场旅行。旅途中,总有一些重要的人生站点和故事令人难忘。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主人公保尔 柯察金也经过多个人生站点,经历过许多故事。按照提示,将下面的表格补充完整,感受保尔·柯察金成长旅途的风景。
第一站 第二站 第三站 第四站
人生站点 ① 参军 筑路 著书
旅途故事 保尔往神父家的面团里撒烟沫。 三次死里逃生: (1)在与波兰白军的战斗中,保尔的腿受伤并得了伤寒。 (2)②__________。 (3)繁重紧张的肃反工作击倒了有着伤寒的保尔。 (1)筑路过程中,因为伤寒与肺炎,保尔险些第四次丧命。 (2)③中枢神经受损,最终_______。 ④________。
4.①退学②保尔在骑兵的战斗中,炸弹在他身边爆炸,他的头部受了重伤③瘫痪,失明④完成小说《暴风雨所诞生的》前三章,却被邮局丢失了唯一的手稿。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3分)
河南博物院是中国建立较早的博物馆之一,为国家级重点博物馆。主体展馆位于院区中央以元代古观星台为原型, 。 。 。 。 ,同时也体现了中原文化的特点。
①经艺术夸张演绎成“戴冠的金字塔”造型,内部设计五层,其中地下一层
②外部墙面为土黄褐色,取中原“黄土”“黄河”孕育了华夏文明之意
③冠部为方斗形,上扬下覆,取上承“甘露”、下纳”地气”之意,寓意中原为华夏之源,融汇四方
④主馆正面从上至下有浅蓝色的透明窗与自上而下的透明采光带,具有“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磅礴气势
⑤整体建筑结构严谨、气势宏伟,线条简洁道劲,造型古朴典雅,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A. ①③④⑤② B. ⑤③④②① C. ⑤②①④③ D. ①③②④⑤
5.D
6.综合性学习。 (9分)
“共建万物和谐的美丽世界”是习近平主席首次提出的一项重大倡议,班级开展“以和为贵”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任务。
(1)试根据下面的材料,概括“和”包括哪些方面的思想内涵。 (3分)
①《诗》曰:“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兄弟既翁,和乐且耽;宜尔室家,乐尔妻帑。”子曰:“父母其顺矣乎!”(《中庸》)
②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悲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论语·季氏》)
③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孟子·梁惠王上》)
①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②人与社会和谐相处③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2)班级举行了“以和为贵”演讲比赛,请你为主持人设计一段开场白,要求在其中穿插一个“以和为贵”的概括性故事。 (4分)
(3)下面是学校“和美家庭”推荐组为小文家庭拟写的颁奖词和备选对联。请依据颁奖词,从备选对联中选出最适合小文家庭的一副对联,用正楷书正确、规范地书写在田字格中。
(2分)
【颁奖词】热心公益,志愿服务,全家行动,用奉献诠释和美; 疫情紧急 ,义无反顾,医者仁心,用行动践行和美; 千里驰援,守望相助,三代和睦,用家风传承和美。
【备选对联】
A.义方教子勤为德大志兴家寿乃康 B. 移山岂笑愚公拙 填海当知精卫专
C. 白衣逆行担道义 薪火相传远家声 D. 风雨有情洁宇宙人间重爱育桃李
二、现代文阅读(共27分)
(一)阅读下文, 完成7~10题。 (共16分)
娘子关上看飞泉
①娘子关,雄踞太行山东侧,正当晋、冀两省的交界。史载唐太宗之妹平阳公主曾奉命驻兵于此,创建城关,故而得名。盛夏7月,我们一行数人出平定县城,驱车九十里前来造访。这里山高谷深,草茂树稀,迎着山风还有几丝寒意。山上现存新旧两关,旧关只剩两楼和一些阶梯残石,共二十七级,极陡,人登时需俯身弯腰,手脚并用。新关尚完整,有一条小道直通山下,关门仅能过一车一马,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城墙顺山势起伏,蜿蜒而去,谷底风回水响,声若雷鸣,使人不由生吊古之幽情。
②我们先去看玉龙泉,泉下已修一电厂,用此水来发电。过去喷水的玉龙头已不复见,只见一处很大的泉口,上有石盖,盖的东西两侧各留六个大孔。水从泉眼内向上喷出,直冲石盖,然后向两边穿孔而出,汇入一个大池中。我们站在石盖上,脚下嘭嘭然如立鼓面。水池中建有石舫,舫边另有一个石条砌就的大游泳池。难得的是这急喷横流的大水却无一泥一沙,一池碧波清若空无,这时一群顽童正在池里嬉水,他们一丝不挂,来去翕忽,宛若游鱼。
③娘子关的泉眼有一百多处,最壮观的当数水帘洞泉。我们转过一个山崖,只见对面山嘴上一挂飞泉飘然而下。这时人恰好与飞泉的半腰相齐,隔岸平视,看个正好。那泉后的山石在流水的浸润下满是苔藓、 葛藤,一层叠一层,厚重、滑腻,像一幅墨绿的挂毯。那飞泉白光一闪,当空划破厚重的浓绿,散成一挂珠帘,轻轻贴着石壁垂下来; 又像是一轴素绢.靠着绿壁,浴着艳阳,时舒时卷,楚楚有情,就专等谁来作画题诗了。
④我看着看着,忽而心里不知足起来,就攀藤附葛,向谷底探去。同伴们直喊使不得,但我哪顾这些。谷底多巨石,光滑、圆润、洁白,是上游洪水冲下来的,其状如卧牛、奔象、群羊、飞马……而深谷两峰的石壁却另是一种奇观:石形或凸或凹,石面若松针杂陈,若蜂窝相叠,石色又似白似黄,不能确指,一起构成这面千奇百怪的大浮雕。这时谷底细雾蒙蒙,仰观山岩、飞泉,如面纱相遮。我想,抽象派 的艺术家,要是站在这里指石壁而言,说这是人、是兽、是车、是马、是田园村舍,你是不能完全否认的。原来这也是一种钟乳石,不过桂林的钟乳石经大水浸蚀,成柱、成林; 这里的经湿雾浸润 ,成线、成丝。那好比是一座园林,这却如一个盆景,各得其妙。当地群众叫这种石头为上水石。石多孔,取一块置浅水盘中,水可徐徐升到石巅,若再撒些豆、麦、花籽于上,则可发芽抽绿,移青山绿水于案几之上,使室内春意盎然。
⑤到谷底观飞泉,不仅能默察其细微,还可领略其声威,仰望蓝天一线,两山壁立,谷中激流湍急,虎啸雷鸣。水帘后深草茂树,不知其底。传说那里面有个神仙住过的老君洞。我突然记起县志上的一首明人题咏:“娘子关头水拍天,老君洞口赤霞悬。惊雷激浪三千丈,洞里仙人不得眠。”稍近帘底,水烟雾气,缠臂绕腿。我大着胆子靠前几步,大珠小珠, 立时劈面盖顶。这时仰观水帘,真是银河泻地,云翻水怒。苏东坡观庐山是“横看成岭侧成峰”,我看这娘子关飞泉堪称“远似淑女近如虎”。我喜滋滋地淋了一身水,退坐在远处的一块大石头上。我细品着这水,她是泉,但又不是一般的涓涓细流;是瀑布,但又不是泥沙俱下的洪水。她从山顶迸石而出,又飘飘落下。黄河滚滚没有她这样妩媚,长江浩浩没有她这般激越,那排空的海浪又没有她这样俊美。她豪爽、多情、开朗、大方,把大把的珍珠悬空撒下,摔得粉碎,然后又在谷底,掬拢成一泓清潭,再转山绕石,悠然而去。空谷独坐,我吸着湿润润的雾,听着水在石上弹奏的歌,看着水珠在阳光中幻成的五彩的霓,任清泉在我心头静静地淌。山顶上伙伴们已招手催行了,我却一片痴情,好像对这水还有许多未说完的话。
⑥回来的路上,我问一位水利工作者,才知道这方圆几百里都是石灰岩山区。石间缝隙甚多,地面水全渗到了地下深处。太行东来,到这关前骤然下降,地层错动,于是那些经石间千过万滤的清清流水,便一起被挤出地面。这关上关下到处是大泉小水,有的老乡在家里搬起一块石板便可汲水呢。这大概就是“蓄之既久,其发必速”的道理吧!
【理清“所至”】
7. 请借助表格,梳理“我”看飞泉的游踪和观景视角的变换。 (4分)
游踪 先去看玉龙泉 ① 到谷底观飞泉
视角 俯视 ② ③
写法 ④
【关注“所见”】
8.品味下面语句,分析语言特点及其表达效果。 (4分)
那飞泉白光一闪,当空划破厚重的浓绿,散成一挂珠帘,轻轻贴着石壁垂下来; 又像是,一轴素绢,靠着绿壁,浴着艳阳,时舒时卷,楚楚有情,就专等谁来作画题诗了。
9. 作者写了水帘洞泉之后,为什么又写谷底的巨石,两峰的石壁 (4分)
【体悟“所感”】
10.这篇游记中,作者如何将自己的感受和思考与景物融为一体的 请结合文中内容分析。 (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小题。 (共11分)
【文本一】
青春,当以奋进为底色
①李大钊先生说过“青年之文明,奋斗之文明,也与境遇奋斗,与时代奋斗。故青年者,人生之玉,人生之春,人生之华也。”在最宝贵的年华里,乘风破浪,披荆斩棘,朝着心中之所想、所向、所梦奋勇启航,才是青春的模样。
②奋进的青春,当以勤奋为桨。持久且有效的勤奋,是成万事之基石。梅兰芳从小被师傅说笨拙呆滞,不是学戏的料,但他每天勤奋练习,不懈努力,终于成为一代京剧大师。我们总在鼓吹天资,仿佛智力总是光鲜,勤奋却不体面。我们也习惯用反内卷当作前进的借口和挡箭牌,试图理解甚至宣扬“丧文化”,沉浸在“佛系”大环境里无法自拔。精神内耗、精神虚无、间歇性的情绪崩溃和持续性的迷茫似乎成了当代年轻人“人手一份”的特写。我们放任自己的懒惰,忘记勤奋的意义,随波逐流,得过且过。可是在任何时候,行动都是最好的良药, 勤奋不会辜负每一个信它的人。
③奋进的青春,当以理想为帆。每一天都奔赴在追求里,应是最浪漫的事。心中有理想,则心火永不息,脚步永不止。我们总能被那些纯粹又炙热的理想感动得热泪盈眶,王信水十余年翻山越岭,走进矿山戈壁,探究地球内部奥秘,他的理想播洒在中国大地上;“汽修女孩”古慧晶勇敢执着地坚持心中的梦想,用自己的努力试图打破人们对职业性别和职业教育的偏见,在广东省职业院校学生专业技能大赛汽车机电与维修赛拔得头筹……因为有梦想,所以选择奋斗为铸就人生的台阶; 因为有追求,所以敢把一切艰难险阻踩在脚下。这样的青春人生,是最有张力的人生,是我们应该有的人生。
④奋进的青春,当以家国为岸。我们时常觉得自己“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一人的力量不足以撼动任何东西。我们时常也会觉得自己稚嫩和浅薄,在重大问题和事件面前无能为力。可我们虽然渺小,虽然年轻,可我们并不一无所有,我们有热望、有热忱、有“山河虽无恙,吾辈当自强”的雄壮,我们代表着祖国的未来、 民族的未来。疫情中挺身而出的青年们、地震中无私奉献的青年们,奔走在科研前线的青年们,平凡中闪着亮光舍己为人为国的青年们……我们汇聚起来,便能是一道光,甚至一整个太阳。
⑤奋进,才是对青春最好的诠释。不断打破舒适圈,不拘泥于过去,不停滞于当前,不畏惧于未来,打开视野,努力向前,我们,终究会成为最好的我们。何为奋进 何为青春 奋进,是我们;青春,亦是我们!
(作者:刘斯璐。有删改)
【文本二】
奋进的青春, “跑”起来!
①初春、朝日、百卉萌动、利刃新发于硎,这些意象组合在一起, 勾勒出万物萌苏、朝气蓬勃的春满神州之景,画卷之下,它们共同指向一个答案————青春。这是《新青年》发刊词中的著名比喻。“青春”二字始终赋予青年信仰力量,跃迁出时代之光。
②从无畏少年到化梦青年,从痛苦迷茫、失去方向到心中有火、眼底有光,他们的故事仍在继续,他们历经风雨,却依旧横刀立马、披荆斩棘。追梦路上,肆意闯荡。
③各型工厂机床间、田间地头、大街小巷,车水马龙的社会正是万万千千中国青年人奋斗的舞台。张彦23岁就创造出了桥吊单机作业效率的世界纪录,凌空40多米,在3平方米左右的全通透驾驶室,全神贯注工作着,只见他目光炯炯,身体微微前倾,两手操控手柄,将重达几十吨的集装箱快速抓起,精准放下,轻巧得像在半空中穿绣花针。强港是他的梦,从桥吊驾驶室望去,东海大桥是张彦内心最美的光景。“重庆崽儿”不顾刀山火海,勇敢筑起“防火墙”,奔赴火场一线。不论职业、能力强弱,青年们都在当行动派,有摩托车骑士、“00后”女生、不知名市民……微薄之力终汇成汪洋。直面世界的好与坏,热爱追逐梦想,意味着热爱未来,仿佛无论多久,我们永远都是那个永不言弃的热血青年。
④“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争取跑出当代青年的最好成绩”。新的赛道,奋力前行,有所进步,才能跑出不凡人生,回馈伟大时代。奋进吧! 新时代的青年们!
(作者:龚义杰。有删改)
11.下列对文本一和文本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两个文本开篇都引用名言作为中心论点,具有权威性和感染力,令人信服。
B.文本一第③段用王信水、古慧晶的事例证明理想的重要性,青年人应为理想努力奋斗。
C.文本一第④段引用诗句,强调一个人的力量虽渺小,但代表着祖国、民族的未来,不应妄自菲薄。
D.文本一主要采用道理论证与举例论证相结合的方法,文本二主要用举例论证。
12.请简要分析文本一第②段的论证思路。 (4分)
13.两个文本都围绕“奋进”展开论述,但侧重点不同,请结合两个文本的内容简要分析。(4分)
三、古诗文阅读 (共15分)
(一)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14~17题。 (共 11分)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韩愈《马说》)
【乙】角者吾知其为牛,髭①者吾知其为马,犬豕豺狼麋鹿,吾知其为犬豕豺狼麋鹿。惟麟也,不可知。不可知,则其谓之不祥也亦宜。虽然,麟之出,必有圣人在乎位。麟为圣人出也。圣人者, 必知麟,麟之果不为不祥也。
又曰:“麟之所以为麟者,以德不以形。”若麟之出不待圣人,则谓之不祥也亦宜。
(节选自韩愈《获麟解》)
【注】①鬣 (liè): 马颈上的长毛。
14.下列对两个文段中加点词语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中的“辱”是“受屈辱”的意思,写出了千里马的悲惨遭遇。
B.“一食或尽粟一石”中的“尽”是“完”的意思,这句话交代了千里马的特殊食量,为下文做铺垫。
C.“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中的两个“食”同“饲”,“喂”的意恩。这句话交代了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
D.“麟之果不为不祥也。”中的“果”是“确实,果然”的意思,可译为“麟确实并非不祥之物啊。”
15. 把【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16.“也”常表示某种语气,同时暗含情感。请结合【甲】文中每段最后的内容,说说其结尾的“也”字分别暗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3分)
17. 曾国藩先生评【乙】文时说:“昌黎自况也,与《马说》异曲同工也。”【甲】文中哪句话与本文所表明的观点相近 共同表达了什么观点 (4分)
(二)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8~19题。 (4分)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 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 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 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 系向牛头充炭直。
18.有同学认为“翩翩”一词写出了太监及其手下的英俊潇洒之态。你同意吗 请说说你的理由。(2分)
19.诗中多处运用对比手法,试找出其中一处并分析其作用。(2分)
四、作文(50分)
20. 任选一题写作。(50分)
(1)八年级的学习生活马上要结束了,我们即将步入九年级,班级召开“意气风发向未来”主题班会,邀请你给同学们鼓劲加油做演讲,请以“怀揣梦想拼搏,绽放最美自我”为题,写一篇演讲稿。
要求:①符合演讲稿的特点。②不少于 600字。③不得出现相关的人名、地名、校名等。
(2) 《那个 的地方》,那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它可能让你念念不忘,可能让你心驰神往,也可能让你伤心不已,更可能让你浮想联翩,那里发生了什么,让你感觉那么与众不同,请写一篇故事,可实可虚,让我们随你一起感受它吧。不少于 600字,不得抄袭,也不要透露人物的真实信息。
参考答案
1.B
2.B
3. ①拣尽寒枝不肯栖,②寂寞沙洲冷③零落成泥辗作尘④只有香如故⑤安得广厦千万间⑥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⑦欲济无舟楫⑧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
4.①退学②保尔在骑兵的战斗中,炸弹在他身边爆炸,他的头部受了重伤③瘫痪,失明④完成小说《暴风雨所诞生的》前三章,却被邮局丢失了唯一的手稿。
5.D
6. (1)①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②人与社会和谐相处③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2)示例: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和”的思想源远流长,它是诞育万物的本源,也是修德养性的关键。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以和为贵”主题演讲会,感受“和”的魅力吧!我宣布此次主题演讲会现在开始。
(3)A
7.①看水帘洞泉②平视③仰视④把记叙、写景、抒情、议论有机地结合起来,融为一体,充满诗情画意。
8.运用比喻,将疾速垂下的飞瀑比作“珠帘”和“素娟”,生动形象写出了泉水的美丽动人、晶莹剔透以及轻盈飘逸; 运用四字短语,语言简洁凝练,生动写出了泉水的舒心惬意、干姿百态、妩媚多情;表达了对泉的赞美与喜爱。
9.谷底巨石被飞泉的洪水不断冲刷,状如动物,栩栩如生。两峰的石壁在谷中被飞泉营造的蒙蒙细雾长期浸润,如“千奇百怪的大浮雕”。可见,泉因石而灵动多姿,石因泉而充满生机和艺术气息,二者相得益彰。
10. ①作者将自己观景的体验融入对景物的描写中。如描写水帘洞泉,把飞泉比作“一幅墨绿的挂毯”“一挂珠帘”“一轴素绢”,表达自己观景所产生的美好的感受。
②直接写观景时的感受。如:“我看着看着,忽而心里不知足起来……”,写出自己被美景深深吸引,想进一步到谷底探访的感受。如:“我想,抽象派的艺术家,要是站在这里指石壁而言……”,直接抒发自己观景时的感想。
③写由景物引发的理性思考。如最后一段由娘子关地下水储藏丰富,受到地层错动的挤压、泉水喷出地面的特点,领悟到“蓄之既久,其发必速”的道理。 (答出两点即可。4分))
11.A
12.首先提出本段论点“青年要担当,就要有深厚的爱国情怀”; 接着指出爱国情怀的作用,并用鲁迅先生在爱国情怀指引下寻求救国道路的例子加以证明; 最后强调青年有爱国情怀才能担重任。
13. 文本一侧重论述青年如何才能落实责任担当,从树立理想信念,要有爱国情怀、锤炼过硬本领 (有方向、有情怀、有行动) 三个方面展开论述。文本二侧重论述有担当的青春最美丽,并用中国青年敢于担当、普于担当的例子来证明。
14.B
16. 鞭策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喂它,却不能竭尽它的才能
16.对千里马被埋没的痛惜(不平)之情
17.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都是托物言志,借某一动物比喻人才,表达人才不被赏识和重视的社会现状。
18.不同意。“翩翩”一词,本意是轻快的样子,用在这里却含有讽刺、挖苦的意味,揭露了太监及其手下趾高气扬、目中无人的丑恶嘴脸,表达了诗人对他们的憎恶之情。
19.示例一:卖炭翁身上“衣正单”与“愿天寒”的心理的对比。写出了卖炭翁想要卖掉木炭买衣食的迫切心情。
示例二:卖炭翁“愿天寒”希望木炭卖个好价钱的希望与“惜不得”木炭被掠夺的绝望的对比。表现了宫使的盛气凌人,表达了作者对卖炭翁的同情。
示例三:数量极少,价值极低的“半匹红纱一丈绫”和“一车炭,千余斤”的对比。写出了“宫市”掠夺的残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意思对即可)
20.按河南省中招作文评卷标准评卷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