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讲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考点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知道声速及应用,了解回声及回声测距的原理。声源: 。声音的产生: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声音的传播: 。声的传播需要 , 不能传声。声速: 。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 m/s。影响声速的因素: 、 。回声:声音的 现象。回声和原声至少相差 s(在15℃空气中的距离为17 m)以上才能感觉有回声。如果原声和回声间隔不到 s,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可加强原声。回声测距: 。例1.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的是( )A.敲鼓时发现鼓面上的纸屑上下跳动B.扬声器发声时也发现小纸屑在喇叭面上跳动C.将发生的音叉放入盛水的容器中能激起水花D.金鱼缸中的金鱼吐出的气泡在上升中变大例2.下列现象中不属于空气柱的振动而发声的是( )A.向暖瓶灌水发声 B.敲钟发声 C.吹箫发声 D.吹笛子发声例3.能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的是( )A.我们可以听到雨滴打在雨伞上的“滴答声” B.我们听到树枝上小鸟的“唧唧声”C.将要上钩的鱼被岸边的说话声吓跑 D.人在溪边听到听到“哗哗”的流水声例4.端午节期间,郑能随父母到山区爬山,他向着远处的山崖大喊一声,约1.6s听到回声,他们距山崖大约 m,声速按340m/s计算。声音在空气中以 形式传播。1.如果用手按在自行车车铃的金属盖上,无论你怎样用力打铃,铃声也不会清脆。这是因为手按在车铃上时( )A.影响了车铃的正常振动 B.车铃就不会振动C.没有铃声传出 D.车铃周围就没有了传声介质2.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 )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B.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C.把声音的振动时间延迟D.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3.“神舟七号”的宇航员走出太空舱,在舱外他们之间的交流必须用电子通信设备其原因是( )A.用通信设备对话是为了方便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C.太空中噪声太大 D.声音只能在地面上传播4.1976年7月28日的唐山大地震,是迄今为止400多年世界地震史上最悲惨的一幕,24万人死亡,16万人重伤。有关专家指出:地震后缺乏必要的自救知识,是使丧生人数增多的一个重要原因。以下关于被埋在废墟下的人的自救措施中正确的是( )A.大声呼救B.静下来等待营救人员来营救C.用硬物敲击墙壁或管道,向营救人员求救 D.见缝就钻,说不定能从废墟中爬出来5.钓鱼时不能大声喧哗,因为鱼听到人声就会被吓走,这说明( )A.只有空气能传播声音B.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小C.空气和水都能传播声音D.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音调发生变化6.吹笛子时,人听到美妙的笛声是由于( )A.气柱的振动产生了声音 B.竹笛的振动产生了声音C.人声带的振动产生了声音 D.竹笛周围的空气振动产生了声音7.敲响古刹里的大钟时,有的同学发现停止了对大钟的撞击后,大钟仍“余音未绝”,其原因是( )A.大钟的回声 B.大钟在继续振动C.人的听觉发生“暂留”缘故 D.大钟虽停止振动,但空气仍在振动8.甲同学把耳朵贴在一根注满水的自来水管的一端,当乙同学用力敲击一次水管的另一端时,甲同学会听到几次敲击声( )A.一次 B.二次 C.三次 D.以上都有可能9.有一艘停在水面上的汽艇发出汽笛声,6s后听到高山反射回来的回声,试计算高山与汽艇间的距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