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教案《金属材料与热处理》3 项目三 铁碳合金相图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中职教案《金属材料与热处理》3 项目三 铁碳合金相图

资源简介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案用纸
课程章节名称 项目三 铁碳合金相图
教学目的、要求 ●掌握合金相图的相关概念。 ●掌握铁碳合金的组织。 ●掌握绘制Fe-Fe3C相图的方法。 ●熟悉钢的结晶过程。 ●熟悉铁的结晶过程。 ●熟悉Fe-Fe3C相图的应用
重点 难点 1.合金相图的建立方法 2.合金相图的基本组织 3.分析Fe-Fe3C相图 4.钢的结晶过程 5.铁的结晶过程
教学环节时间分配 3课时
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实施步骤 多媒体
授课内容: 铁碳合金的基本组织: 1)、铁素体: 铁素体是碳溶于α-Fe形成的间隙固溶体称为铁素体,用符号F表示。铁素体是体心立方晶格,排列不如γ-Fe紧密,晶格空隙分散,几乎不能溶解碳原子。 2)、奥氏体: 碳溶解于γ-Fe形成的间隙固溶体称为奥氏体,用符号A表示。奥氏体的强度和硬度不高,但具有良好的塑性,是大多数钢在高温进行锻造和轧制时所要求的组织,故在轧钢和锻造时,常把钢加热到高温呈奥氏体状态,奥氏体没有磁性。 3)、渗碳体: 渗碳体是碳的质量分数为6.69%的铁和碳的金属化合物,其分子式为Fe3C,常用符号Cm表示。渗碳体具有复杂的晶格结构。它与铁和碳的晶格结构完全不同。渗碳体熔点为1227℃,不发生同素异构转变。渗碳体的硬度很高,约为1000HV,塑性很差,延伸率接近于零,是一个硬而脆的组织。 4)、珠光体: 珠光体是铁素体和渗碳体的机械混合物,用P表示。珠光体多为层片状组织,白色片状为铁素体,黑色片状为渗碳体。珠光体的强度较高,硬度适中,具有一定的塑性和韧性,是一种性能较好的组织,也是共析钢中常见组织。 5)、莱氏体: 莱氏体是铁碳合金中的共晶混合物。渗碳体是连续分布的相,奥氏体呈短棒状(或颗粒状)分布在渗碳体的基体上。莱氏体的性能和渗碳体相似,硬度很高,塑性、韧性很差。 Fe-Fe3C相图: Fe-Fe3C相图是表示液态铁碳合金在缓慢冷却(或缓慢加热)的条件下,不同成分的铁碳合金的状态或组织随温度变化的图形。图中纵坐标为温度,横坐标为碳的质量分数。 三、钢的结晶: 1)、共析钢: 共析钢为wc=0.77%。在1点以上时,合金为液相状态。温度降低到1点时,液态合金中结晶出奥氏体。随着温度的下降奥氏体数量不断增加。到2点时,结晶结束,合金为单相奥氏体组织。当到达2~3点时合金组织不发生变化。当温度降至3点时合金发生共析转变,形成片层状铁素体与渗碳体组成的机械混合物,即珠光体。在3点以下,组织不发生变化,全部为珠光体。共析钢的显微组织,白色为片层状铁素体,黑色线条为渗碳体。 2)、亚共析钢: 亚共析钢是指碳的质量分数在0.0218%~0.77%之间的铁碳合金。金属在1点以上是液态,当金属液冷却到1点时从液相中开始结晶出奥氏体,到2点结晶完毕,2点到3点间为单相奥氏体组织,当冷却到与GS线相交的3点时从奥氏体中开始析出铁素体。由于α-Fe只能溶解很少的碳,所以合金中大部分碳留在奥氏体中而使其碳的质量分数增加。随着温度的降低,析出的铁素体量增多,剩余的奥氏体量减少,而奥氏体中碳的质量分数沿GS线增加。当温度降至与PS线相交于4点时,奥氏体含碳量达到0.77%,此时剩余的奥氏体发生共析转变,转变成珠光体。4点以下至室温,合金组织不再发生变化。 3)、过共析钢: 过共析钢是指碳的质量分数在0.77%~2.11%之间的铁碳合金。图中的合金Ⅲ为过共析钢。过共析钢从1点冷却到3点的过程与共析钢和亚共析钢相似,为奥氏体的结晶形成与冷却。当合金冷却与ES线相交的3点时,奥氏体中的溶碳量达到饱和,当温度下降时,碳以二次渗碳体的形式析出,沿着奥氏体晶界呈网状分布,继续冷却,二次渗碳体量不断增多,奥氏体量不断减少,剩余奥氏体的成分沿ES线变化,冷却至与共析线PS相交的4点时,剩余的奥氏体的碳的质量分数正好达到共析钢成分,发生共析转变,形成珠光体组织。之后随着温度降低,铁碳合金的组织基本不变。因此过共析钢的室温平衡组织为珠光体和二次渗碳体。 五、铁的结晶过程: 1)、共晶白口铸铁 共晶转变后继续冷却过程中,碳在奥氏体中溶解度下降,Fe3CⅡ析出将从奥氏体中析出,奥氏体成分沿ES线变化。由于共晶奥氏体颗粒较细小且被Fe3C包围,因此Fe3CⅡ往往依附于共晶Fe3C上,直到727 ℃,奥氏体含碳量降到0.77%。奥氏体在727 ℃转变为P,即变成Ld′,形成了共晶Fe3C、Fe3CⅡ和P的混合物,但Fe3CⅡ与共晶Fe3C显微镜下难以分辨,且保留了高温共晶产物的特征,组织为Ld′。 2)、亚共晶白口铸铁 亚共晶白口铸铁是指碳的质量分数在2.11%~4.3%之间的铁碳合金。亚共晶白口铸铁的结晶过程比较复杂,1点以上为液相,温度降到1点时,液相中开始析出初晶(先共晶)奥氏体,随着温度的降低,奥氏体数量逐渐增多,奥氏体的成分沿 BE线变化,而液相成分沿着BC线变化。当温度降至2点时液相成分达到共晶点 C点,发生共晶转变,形成莱氏体。当温度降到2~3点之间时,从奥氏体中析出二次渗碳体。随着二次渗碳体的不断析出,奥氏体的成分线沿着ES线不断降低,当温度到达3点(727 ℃)时,奥氏体的成分也达到了S点,在恒温下发生了共析转变,剩下的奥氏体全部转变成珠光体。 3)、过共晶白口铸铁 过共晶白口铸铁是指碳的质量分数为4.3%~6.69%之间的铁碳合金。合金Ⅶ为过共晶白口铸铁。过共晶白口铸铁的结晶过程和亚共晶白口铸铁结晶过程相似,在结晶过程中,在1~2点温度区间从液体中结晶出粗大的先共晶渗碳体,称为一次渗碳体,用Fe3CⅠ表示。随着一次渗碳体数量的增多,液相成分沿着DC线变化。当温度降至2点时,液相成分达到 wc=4.3%,在恒温下发生共晶转变,形成莱氏体。随着温度继续下降,共晶奥氏体先析出二次渗碳体。当温度降低到3点(727 ℃)时,恒温发生共析转变,形成珠光体。因此,过共晶白口铸铁的组织为一次渗碳体和低温莱氏体。 Fe-Fe3C相图的应用 1)、碳含量对平衡组织的影响: 由Fe-Fe3C相图可知,铁碳合金在室温的组织都是由珠光体和渗碳体两相组成,随碳的质量分数的增加,铁素体的量逐渐减少,而渗碳体的量有所增加,这是由于成分的变化,引起不同性质的结晶过程,从而使相发生变化而造成的。 2)、碳含量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硬度主要决定于组织中组成相或组织组成物的硬度和质量分数。由于硬度对组织形态不敏感,所以随着钢中碳的质量分数增加,高硬度的渗碳体增加,低硬度的铁素体减少,故钢的硬度呈直线增加,而塑性、韧性不断下降。 由于强度对组织形态很敏感。在亚共析钢中,随碳的质量分数增加,强度高的珠光体增加。强度低的铁素体减少,因此强度随碳的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升高。 Fe3C是极脆的相,没有塑性。因此,钢的塑性和韧性完全由铁素体来提供,随着碳质量分数的增加,使铁素体量不断减少,塑性和韧性显著下降,当基体为Fe3C后,塑性就降低到接近于零。
课堂讨论 铁碳合金相图
课外思考、练 习及作业题 课后习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