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教案-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2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教案-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资源简介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设计
1.政治认同:通过学习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树立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认同马克思主义历史发展观和社会主义终究要取代资本主义这一历史趋势。
2.科学精神:通过认识无产阶级只有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才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弘扬科学精神。
3.公共参与:学生通过了解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树立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理想,积极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
二.教材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本框包含三目。第一目“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主要阐述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主张和主要缺陷,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第二目“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主要阐述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和意义;第三目“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主要阐述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性飞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实现了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出现曲折,但是,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科学社会主义强大的生命力,进而坚信社会主义终将替代资本主义。
2.教学重点分析:
(1)教学重点: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科学社会主义是如何创立的。
(2)教学难点:《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社会主义是如何实现了从一国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如何看待当今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三.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通过前面的知识学习后,初步了解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和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具备了理性看待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知识基础。但是对于世界社会主义是如何实现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到多国实践的发展过程还缺乏理性认识。
四.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
1.教学策略:布置学生课前预习,课后总结反思;采用问题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结合情境材料与同学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2.教学方法设计:(1)讲授式 (2)启发式 (3)演示法
五.教学媒体和资源应用设计:
采用视频资源,制作PPT演示
六.教学过程设计:
环节一:导入新课
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鲜明的政治品格和强大的政治优势。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学习关于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相关内容。
环节二:新课学习
一、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活动一:观看视频《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及其代表人物》。
情境材料:“资本主义的现实”
随着资产阶级走向成熟,无产阶级也在不断发展。无产阶级慢慢发现,他们受到的残酷剥削和压迫,正是来自于资本主义制度本身。这样的感受首先被一些先进分子总结出来,他们发现资本主义国家并不是对全部社会阶级来说的理想化国家,而只是资产阶级的理想国。真正允诺给工人阶级的“正义、平等”很难实现,无产阶级基本的生存权甚至都可以被迫放弃。这些先进分子开始揭露和批判资本主义社会,并且开始畅想未来的理想社会,空想社会主义便形成了。
探究问题:结合视频和教材知识,分组总结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背景及其发展阶段?
学生活动:学生结合所学的历史知识,自主思考,自主回答。
1.根据所学的历史知识,说说三个时期空想社会主义的特点。
2. 结合教材12页的探究与分享,为什么给三位思想家设想的美好社会戴上了“空想”的帽子呢?/为什么他们建设美好社会的努力都以失败告终呢?
教师总结:
空想社会主义是人们对未来社会的美好向往与憧憬,同时也是一种缺乏现实力量和正确途径方法的理论设想或空想的学说。
积极意义:看到了资本主义的弊端,对资本主义进行批判和揭露,同时表达对未来社会的诉求。
局限性:仅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弊端;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看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没有找到消灭资本主义社会和建设新社会的强大力量,也没有找到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
情境材料:“欧洲三大工人运动”
探究问题:这三大工人运动为什么会失败?
学生活动:看教材,思考总结。
教师总结:以三大工人运动的发生为标志,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开始联合起来反抗资产阶级的统治,将斗争的矛头指向整个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制度。
生成结论一:三大工人运动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无产阶级斗争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
二、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活动二:“探究与分享课本P13—P14小楷字”。
情境材料:“马克思、恩格斯事迹”
探究问题:结合所学知识,说说马克思、恩格斯为什么能够创立科学社会主义?
学生活动:各抒己见,让学生畅所欲言。
教师总结:
1.大学时期早年树立了为人类幸福而工作的远大志向。
2.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拓展视野。
3.积极参加工人运动,理论与实践的充分结合,创立历史唯物主义原理。
4.善于总结工人运动的教训和经验,探索资本主义的本质和规律。
生成结论二:马克思、恩格斯吸收和改造了两千多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一切有价值的东西。
活动三:展示图片“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情境材料:“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探究问题:阅读教材并结合上述情景材料,思考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基石: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产生及其意义。
学生活动:结合教材,寻找答案,做好笔记。
教师总结: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继承人类思想文化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实现了哲学、经济学的革命性变革,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正是由于这两个伟大发现,社会主义就被置于现实的基础之上,走出乌托邦的荒原而变成了科学。在这两大理论基础上,马克思、恩格斯阐明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作用和历史使命,认定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家私人占有制的矛盾必然导致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指明了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的道路和目标。
生成结论三: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第一次飞跃)
情境材料:观看视频“《真理的味道—〈共产党宣言〉》”
探究问题:
1.查找教材,归纳《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
2.结合本节课教材知识和材料,谈谈《共产党宣言》发表的历史意义。
3.指出空想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学生活动:观看视频,谈谈自己的体会。
教师总结:
1.《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①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两个必然”)②总结了工人运动的经验教训,系统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任务和策略原则,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然性。(“一个政党”)③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激励着无产阶级领导人民群众为实现之而奋斗。(“一个目标”)
2.《共产党宣言》发表的历史意义: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从此,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一个新的时期,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开展起来,成为国际无产阶级无比锐利的思想武器,指导工人运动,对人类社会进程影响深远。
3.空想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略)
生成结论四:《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三、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
情境材料:“法国巴黎公社革命”。
探究问题:阅读教材并结合巴黎公社委员欧仁 鲍狄埃创作的《国际歌》,阐述巴黎公社革命及其意义。
学生活动:提前给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结合所学的历史知识,准备相关材料,课上介绍巴黎公社革命。
教师总结:巴黎公社革命及其《国际歌》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宣言,是战斗的号角,表达了无产阶级不屈不挠的顽强斗志,发出了一定要彻底消灭世界上一切剥削阶级的伟大誓言,激励着世界人民为真理而战斗。
生成结论五:巴黎公社革命是社会主义的早期实验;也是对共产主义理论的一个有力证明。
活动六:展示图片“列宁在莫斯科红场讲话”。
情境材料:“俄国爆发十月革命”。
探究问题:阅读教材并结合材料,思考苏联的建立对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的意义。
学生活动:结合材料,阅读教材。
教师总结:十月革命的胜利,苏维埃政权的巩固,为全面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创造了条件。之后,在列宁的领导下,共产国际宣告成立,“全世界无产者和被压迫民族,联合起来!”。1922年12月,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和列宁的建议,建立了苏维埃各族人民自愿的国家联盟,即苏联,后来,苏联扩大到15个加盟共和国。
生成结论六:十月革命,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性飞跃,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第二次飞跃)
活动七:社会主义由一国到多国的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社会主义越出苏联一国范围,成为一种世界性的制度和体系。(第三次飞跃)中国革命的胜利,是继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之后20世纪最伟大的事件。
情境材料:“社会主义发展的曲折与必然”
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不是一帆风顺的,这是全新的社会实践,没有成型的模式和先例可供借鉴,走社会主义道路实际是一种艰难的探索,因此会经历许多的挫折、教训,甚至失败。东欧巨变,苏联解体就证明了这一点。但是它改变不了历史前进的方向,这恰恰说明了社会主义道路是曲折的。
活动八:观看视频《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成就》。
情境材料:“中国70周年光辉历程与主要成就”
实现民族独立、 人民解放, 是走向民族复兴的前提。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一穷二白、 百废待兴。中国共产党人善于学习, 勇于直面困难、 挫折和失误。党的十八大以来,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 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伟大斗争、 建设伟大工程、 推进伟大事业、 实现伟大梦想, 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70年,我们创造了经济发展的伟大奇迹。70年,我们创造了民生改善的伟大奇迹。70年,我们创造了科技进步的伟大奇迹。70 年,我们创造了制度创新的伟大奇迹。
学生活动:让学生从“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这三个角度谈谈自己的感想。
教师总结: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丰富和发展了列宁关于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和实践。在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的严峻考验面前,中国共产党成功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使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
生成结论七:坚定社会主义一定会代替资本主义,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课堂小结: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道路十分曲折,但前途光明。同学们一定要坚信: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是不可逆转的;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一定会实现!
七.板书设计
第一课第二框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一、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1.思想来源:空想社会主义
2.历史前提:资本主义运动的发展和工人阶级的兴起
二、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1.理论基石: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2.诞生标志:《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3.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
三、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
1.法国巴黎公社工人运动
2.俄国十月革命——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
3.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八.课堂练习设计
1.空想社会主义是现代社会主义思想的来源之一,准确的译法为乌托邦社会主义,流行于19世纪初期的西欧,这一时期的著名代表人物有圣西门、欧文等。空想社会主义者对未来社会的设计蓝图之所以是空想,是因为他们
①没有看到资本主义的弊端,主张阶级调和
②看不到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的需求之间的矛盾
③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
④看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是
①空想社会主义 ②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
③唯物史观 ④剩余价值学说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共产党宣言》发表之所以成为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主要是因为它
A.是马克思、恩格斯亲自起草的
B.是第一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纲领
C.第一次指出了阶级斗争的重要性
D.第一次完整、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
4.马克思、恩格思批判地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的合理的分,彻底摆脱了唯心主义思想的束缚,创立了唯物史观。关于唯物史观,理解正确的是( )
①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
②揭示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
③揭示了阶级斗争在整个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④把人们对美好社会的追求建立在工人阶级运动的基础上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在科学思想的指导下,1917年俄国取得十月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这一伟大胜利( )
①证明马克思列宁主义是超越时间和地域的永恒真理
②确立了生产资料公有制,消灭了剥削制度
③实现科学社会主义由理论到现实的历史性飞跃
④开启社会主义直线上升、一帆风顺的发展历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ABCB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