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追求智慧的学问 教案-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 追求智慧的学问 教案-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简介

1.1《时代精神的精华---追求智慧的学问》议题式教学设计
教材内容
本框内容是必修4《哲学与文化》第一单元“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中的第一课“时代精神的精华”第一框“追求智慧的学问”的内容。本框共安排三目的内容:
第一目“哲学的起源”。主要阐明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它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起源于人们对在生活实践中对宇宙、人生的追问和思考,它总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第二目“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阐释了哲学思维与日常思维的异同,介绍了哲学、世界观、方法论的含义及关系,阐明了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第三目“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介绍了具体知识的分类、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阐明了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这三目层层递进,既阐释了哲学是如何形成的,又揭示了哲学对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作用。本课是本册教材的开篇课,帮助学生了解哲学是什么,本课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为后面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做铺垫。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设计生动活泼,引人入胜的课堂活动,通过探究哲学的起源、哲学的含义、哲学的发展,激发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兴趣。
教学目标
科学精神:通过议题式教学,利用对充满哲学智慧的生活事例的探究,通过学生的辩论产生智慧的火花,探讨哲学的起源,培养科学精神。通过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的学习、哲学与具体科学知识关系的学习,培养学生全面看待问题的能力。
政治认同:自觉用真正的哲学指导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用哲学指导具体科学研究,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学会从哲学中汲取智慧,以哲学的眼光审视自己和世界,指引自己创造更美好、更睿智的人生。
公共参与:通过合作探究议题,展示探究成果。通过对哲学内涵的探究,认同哲学对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切实体会到生活需要哲学。在日常生活中,初步树立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学习和生活的意识。
教学重点 哲学的内涵
教学难点 哲学与日常思维的异同
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
哲学与具体科学知识的关系
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视频、图片、文本
教法设计 议题式教学、合作探究法、情境教学法
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通过政治必修一、二、三的学习,有了一定的学科素养和理论知识,但是仍需要培养辩证的思维。
教学过程 教师主导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总议题: 哲学是什么 教学过程 阅读习近平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回信。 习近平在回信中指出,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让世界更好认识中国,了解中国,需要深入理解中华文明,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深入阐释如何更好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回答好这一重大课题,需要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共同努力,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高品质的学术期刊,就是要坚守初心,引领创新,展示高水平研究成果,支持优秀学术人员成长,促进中外学术交流,希望你们再接再厉,把刊物办得更好。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他曾强调,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社会科学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学哲学、用哲学”是我们党的一个好传统 。 教师主导 1.阅读材料,谈感想。 思考:什么是哲学?习总书记为什么如此重视哲学的发展? 2.分享自己的观点。 3.将教材翻到第3页。 学生活动 引导学生认识哲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引起学生对哲学的兴趣和好奇心,进一步引导学生树立学好哲学终身受益的观念。 设计意图
议题一: 哲学的本义与起源 议题情境一:1.观看“周国平哲学课片段”:哲学是什么? 议学任务:结合视频,查阅资料,总结哲学的本质涵义。 材料:周国平,1945年生于上海。哲学博士,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当代著名学者、作家、哲学研究者,是中国研究哲学家尼采的著名学者之一。 议学提示: 涵义:哲学是一门热爱智慧、追求智慧的学问。 它致力于从整体上把握人与世界的关系。 古希腊语中,哲学的本义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正如马克思所说: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议题情境一:2.观看“泰勒斯”短视频。 议学任务:结合泰勒斯的事迹,谈谈哲学的产生与起源。 材料:泰勒斯是古希腊时期的思想家、科学家、哲学家,创建了古希腊最早的哲学学派,是希腊最早的哲学学派——米利都学派的创始人,古希腊七贤之一,被称为“科学和哲学之祖”。 议学提示: 2.产生与起源: (1)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2)哲学起源于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对宇宙、人生的追问和思考。 “人生三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我将度过一个什么样的人生?这个世界从何而来?他是一个什么样的存在?他能否满足我的需要?温暖的阳光,为什么不能陪伴我度过寒冷的冬夜?秀美的山川为什么不能治愈我孤独的心灵?丰饶的物产,为什么不能填饱我那辘辘饥肠?无尽的困惑与彷徨,为什么总与我不离不弃? 议学提示: 未经审视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 正如苏格拉底所说,人们只要想活着,要想生活的有意义,有价值,就必须对自己生活其中的世界和生活本身进行审视和思考,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的思考世界思考周围的人和事,并用自己在思考中形成的观念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实践,在这些追问和思考中,人类触及了神话、宗教、艺术和科学的问题,也触及了这样或那样的具有哲学性质的问题,人们在对宇宙和人生的追问和思考中开启了追求智慧的哲学之门。 议学提示: 哲学并不是高高地悬浮于空中的思想楼阁,它与我们的生活与我们自身其中的自然和社会密切相关,总是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议学提示: 马克思:哲学家并不像蘑菇那样是从地里冒出来的,他们是自己的时代、自己的人民的产物,人民的最好最珍贵,最隐蔽的精髓都汇集在哲学思想里。 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精神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真正的哲学之所以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就是因为他从最一般本质和最普遍规律的层面上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1.活动:观看视频,回答议题,哲学是什么? 2.分享收集到的蕴含哲理的典故,名言和哲学小故事。 3.活动:观看视频,回答议题,哲学的产生与起源。 4.学生讲述《小马过河》的故事,谈谈故事对自己的启发。 5.学生分享生活处处有哲学的例子和体会。 了解哲学的内涵、起源和作用。 利用充满哲学智慧的生活事例来理解哲学的本义和功能,使学生爱上哲学。 利用智慧的哲学故事,让学生理解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让学生理解哲学的产生,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立足实践的人生态度。 自觉用真正的哲学指导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议题二: 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 议题情境二:1.观看“周国平哲学课片段:哲学始于仰望星空”。 议学任务:结合视频思考,泰勒斯被称为历史上第一位哲学家的原因。 议学提示:哲学寻求的是现象背后的本质,泰勒斯提出“世界的本源是水”,体悟到了世界背后的统一,万物归于一。 3.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 (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每个人都要接触周围的事物,通过社会实践活获得对事物的认识,会形成对世界的一定看法,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就是世界观。哲学就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议学提示:世界观所涉及的问题是关于整个世界的最普遍、最一般的问题。 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物质和精神的关系是怎么样的?世界以何种状态存在和发展?人类社会的本质是什么? 议学提示:(图表呈现)世界观与哲学的区别和联系 议题情境二:2.阅读下列悲观与乐观主义者等图文材料。 材料:有人认为命由天定,有人认为人定胜。 议学任务:结合实例说说人的思想观念与行为方式方法之间的关系。 议学提示: 哲学既是世界观也是方法论,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1.分组思考回答设置的议题。 2.举例说明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 3.归纳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 理解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 通过探究讨论两种不同的思想观念与行为方法之间的关系,理解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为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奠定理论基础。
议题三:哲学与具体科学 议题情境三:1.阅读下列两组名人名言观点。(P6阅读与思考) 《周易》中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亚里士多德认为,哲学是超越经验领域,从而到达了最高本体和终极原因的领域的一门学问。 议学任务:从具体的“器”中概括出“道”,从具体的经验领域中抽象出具有普遍意义的“最高本体”,这是一种什么思维方式? 议学提示:是一种哲学思维方法。“器”与“道”相对,“器”是具体的特殊事物,“道”是抽象的普遍概念,反映的是一种独特的哲学思维,哲学是对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4.哲学与具体科学 (1)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哲学则对其进行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议题情境三:2.阅读恩格斯的两组观点。(P7阅读与思考) 议学任务:阅读材料,结合实践发展,说明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议学提示:(2)哲学与具体科学相互联系。①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②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材料:牛顿是最负盛名的科学家之一,然而他晚年却提出了关于“神的第一推动”的假定,还耗费了巨大精力试图证明上帝的存在,恩格斯认为牛顿所以做了神学的俘虏,是因为不懂得辩证法,他的世界观存在着形而上学和经验主义性质的根本缺陷,尽管其中有唯物主义的成分,但也是自发的朴素的。 1.读P6阅读与思考,小组成员分享回答议题。 2.阅读P7阅读与思考, 小组成员分享回答议题,学生展示。 明确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阐释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通过分析爱因斯坦的名言来理解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激励学生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
收获与分享 谈谈收获。 归纳整理本框知识,构建知识体系。 3.推荐哲学启蒙读物(视频一分钟,了解《苏菲的世界》。) 《苏菲的世界》是挪威作家乔斯坦.贾德创作的一本关于西方哲学史的长篇小说,他以小说的形式,通过一名哲学导师向一个叫苏菲的女孩传授哲学知识的经过,揭示了西方哲学史发展的历程,该书既是小说又是哲学史,被誉为20世纪百部经典著作之一,是最适合的哲学启蒙读物。 教师主导 哲学概念的总结:(1)哲学是一门热爱智慧、追求智慧的学问。 (2)从与世界观的关系看,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从与方法论的关系看,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从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看,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学生活动 1.整理本框知识,形成知识体系。 2.谈谈对哲学的看法。 3.课后收集影响你人生或者你最喜欢的哲理名言。 设计意图 通过谈收获和分享,构建知识体系,巩固本框所学知识,通过教师的总结提升认识,做到知识升华,通过对哲学的概括总结,理解哲学并不空洞,哲学就在我们身边指导我们生活的更美好。
课堂实践(体现分层作业)
判断: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  )
2.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具体科学指导哲学。(  )
3.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
4.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  )
5.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才是真正的哲学。(  )
走进生活:水果的定义及分类
依据百科全书 : “水果是指可食用的多汁液且有甜味的植物果实,不但含有丰富的营养且能够帮助消化。”由于植物的性质不同,对气温、水份等植物生长条件的需求不尽相同,园艺学家 将水果依其生长所需温度的差异,分为下列三大类 :
(1) 温带果类:如苹果、樱桃、杏子、桃子、李子及梨子等等。
(2) 亚热带水果:如柚子、柠檬、柑橘、无花果、石榴、酪梨等等。
(3) 热带水果: 如荔枝、木瓜、菠萝,香蕉等等。
“水果”的“可食用”、“多汁液”、“植物的果实”三个属性是归属到“水果”这个概念称谓集合下不可或缺的要件。
用哲学的思维方式概括水果与梨、苹果、香蕉等具体水果的关系。
板书设计
本义
哲学的起源 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起源于人们的追问和思考
哲学与时代
追求智慧 哲学与世界观
的学问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哲学与方法论
具体知识的分类
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