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3.1《伟大的改革开放》教学设计姓名 学校 年级 高一科目 思想政治 课题 《伟大的改革开放》 课时 1课时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高中思想政治教材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三课第一框。而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改革开放的成就了解改革开放的进程,重点理解改革开放的意义,从而明确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主题。学情分析 通过初中和前一段时间对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对人类发展的进程和趋势有了一定的把握,比较深刻地理解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高一学生思维较活跃,但由于我校学生学习基础相对薄弱,他们的理论知识呈碎片化的特点,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因此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尽量采取更加直观的方式呈现伟大的成就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明确改革开放的意义。设计依据 依据《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和《海口市课堂教学指导意见》,积极落实高中思想政治课学科素养,根据授课学生学情,围绕限时讲授、先学后教、问题导学、合作学习、积极展示、及时矫正展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通过观看《中国改革开放的故事》,在分析改革开放的原因背景中提升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辩证看待社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进一步明确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是符合我国国情的,是符合我国发展规律的,培养学生正确看待事物的科学精神。 2.通过展示和讲述海南40余年的巨变以及中国改革开放40余年的成就,提升学生描述和阐述事物的能力和明确改革开放的巨大意义,激发对改革开放的强烈认同感。 3.通过课堂展示和学习,明确改革开放的意义,理解改革永无止境,积极支持改革,在完成研究性作业的过程中,提升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同时提升公共参与的意识和能力。教学重点 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课前准备 1.教师:设计好教学流程,搜集素材完成课件。 2.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分别搜集海南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变和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并制作成PPT。全班同学预习课文,完成革开放进程表的梳理。教学方法 1.展示法:通过多媒体、图片、案例的方式呈现改革开放的背景原因以及改革开放的成就。 2.启发式:教师通过议题式的探究,以提问和探究的方式使学生产生思考与启发。 3.讲授式:教师通过学生展示,以言语的方式升华本课主旨,明确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学习方法 1.自主学习法:根据教师提前布置的任务完成课前预习,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2.探究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搜集资料,以教师呈现的议题为切口,开展学习活动。教学过程环节设置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导入环节 导语:说起改革开放,我们总会有说不完的故事,今天老师向大家介绍一位外国朋友,他就是被称为西方最会讲故事的人——迈克尔·伍德。现在,先让他给我们讲讲改革开放的故事。在听故事的时候,请同学们思考,中国为什么要改革开放? (——视频播放《中国改革开放的故事》) 观看视频,思考第一个议题。 通过视频故事的叙述,让学生了解改革开放的背景,让学生科学、理性看待社会历史发展。议题一 为什么要改革开放 1.通过视频,哪个小组的代表第一个给大家概括一下中国改革开放的原因呢? 1.学习小组派代表回答问题。 通过视频分析第一个议题,提高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记录关键词,引导学生对所讲原因进行归类。根据回答情况,看是否需要学生继续补充。) 2.学生根据教师引导,对陈述原因归类。知识内容 一、为什么要改革开放: 1.国内:国家贫穷、落后,人民希望改革 2.国际:世界发达国家希望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议题二 改革开放的进程 1.海南,因改革而生,因开放而立。一路探索,一路破浪前行。现在,我们一起聊聊我们的家乡,看看改革开放40多年来,海南发生了哪些巨变。(学生讲述后) 进一步发问,你希望未来我们的家乡还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1.根据教师课前指引,将搜集的资料,通过PPT展示,讲述。(根据教师的追问,对未来的家乡进行设想。) 1.通过收集和介绍海南改革开放40余年的巨变,为引出改革开放的进程做铺垫,让学生表达对家乡未来的期盼是为了结课环节升华改革开放永无止境前后呼应。以此,让学生对改革开放产生认同。 2.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设置为课前学习任务,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2.通过同学们展示的一张张老照片,我们仿佛打开了时光机器,更深刻感受了随着时代变迁,家乡愈发富强的自豪。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改革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一路走来,我们也经历了三个改革阶段。现在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安排的预习任务——改革开放进程表。下面,老师抽取两名同学的进行展示,请大家一起分析。 2.根据教师展示学生代表的预习成果进行点评,查漏补缺。3.(展示教师制作的改革开放进程表供学生参考,修正。) 3.根据老师的展示,迅速修正,理清时间脉络。知识内容 阶段对内改革对外开放起始阶段①起点: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 ②农村改革率先取得突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迅速发展。 ③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改革重点由农村转向城市,企业改革迈出重要步伐。①1980年,设立4个经济特区,标志着对外开放迈出关键步伐。 ②1984年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③1988年设海南省,并设经济特区。 ④1990年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意义改革迈出重要步伐至此,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新的阶段①标志:1992年邓小平南方讲话和十四大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②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就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部署。 ③2003年十六届三中全会围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部署。①2001年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意义重点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达到新的水平全面深化①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布署,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 ②2018年十九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 ①2013年,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 ②2017年,十九大提出形成全面对外开放新格局。意义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对外开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二、改革开放的进程:议题三 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 1.改革风云四十余载,不仅我们的家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就我们国家整体而言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么,这些年来,我们国家取得了那些令人瞩目的成就呢?说到这些成就,有同学想和大家分享,下面有请这几位同学。 1.结合课本34页探究与分享和课前搜集的资料,通过PPT展示,讲述。 1.从展示一省巨变到展示一国成就,以此激发学生的自豪感,进而加深学生对改革开放的强烈认同。 2.本课利用较多的时间进行展示,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自觉的认同改革开放的意义,而不是简单对改革开放的意义进行陈述。因此,两次展示后,直接由老师将改革开放意义分层次讲授展示。2.看着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我们内心无比的骄傲和自豪,这也充分说明了进行改革开放是符合我国国情的,是符合我国发展规律的重大决策,是具有巨大深远意义的。那么,这样的意义可以分为两个层面去看待。其一,可以从对中国历史的意义去看待,其二可以从对中国现实和未来的意义去看待,现在同学们可以在课本上参考老师的课件做好笔记。然后,我们一起将改革开放的意义大声朗读一遍。 2.根据教师展示的课间,做好相关笔记。 待教师发出指令后全班朗读课本相应内容。知识内容 三、改革开放的意义: 1.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对中国历史的意义,可概括为改变了4个面貌,实现了3个伟大飞跃) 2.实践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对中国现实和未来的意义,概括为一个法宝,一个必由之路,两个关键一招)结课环节 结语: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永远没有终点,就像刚刚(某某)同学表达的对家乡未来的期盼一样,要达成我们的期盼,就必须要不断进行改革。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最后给同学们布置一个作业,请看PPT。 记录课后作业。 结语和前面呼应,进一步让学生理解、认可和接受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作业设计 1.在海南自贸港建设的大背景下,请你指出社会生活中存在的1-2个痛点问题,并指出解决的建议。 2.建构本节课知识树。 通过研究性作业,提升公共参与的意识和能力。板书设计 (伟大意义) (全面深化) (起始阶段) (伟大的改革开放背景原因历史进程内部原因外部原因新的阶段历史意义现实和未来)教学反思 以视频的方式呈现改革开放的背景让学生更加了解改革的历史,增加了学生的知识储备,提升了学生的兴趣。以时间的脉络完成改革开放进程中的巨大历史事件,符合学生的认知和思维方式,便于理解和掌握。但是,通过课堂观察发现,学生在谈改革开放的变化时,内容不够丰富,更多学生不善于发言,难以形成共鸣。今后教师需要多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生活;多提问,让学生敢于发言,善于发言;教师应加强启发性引导,发散学生思维,才能提升学生的政治认同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