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2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核心价值目标:了解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所面临的情况,理解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明确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与总任务,知道中共八大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贡献,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正确看待艰辛探索中的严重曲折,感悟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增强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感。2.学科素养目标:政治认同:通过对社会主义建设历程的了解,认同社会主义改造的必要性,增强对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认同。进而拥护党的领导,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科学精神:辩证的看待中国在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初期探索道路的成就和曲折,能分析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培养学生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公共参与:使学生能够关心社会发展进程,树立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信念,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当中。【教材内容及重难点】教材内容:“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是上一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的历史延续。本框讲述了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阐述了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教学重点: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与总任务,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和正确性,中共八大的历史成就。教学难点: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三大改造完成后的社会主要矛盾及历史任务。【教学对象】通过课前调查,了解到学生在初中的历史课上对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革命有一定的了解,对“一化三改”有了一定认识,但仍没有形成政治认同,科学素养也有待提高。但是,高中阶段学生的理性思维和思辨能力有所提升,能够透视历史事件背后的深刻意义。通过课堂的深度学习和辩证思考,高中学生可以理解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必然抉择,涵育科学精神,增强政治认同。【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让学生课前收集材料,课堂教学中通过课堂导入——情境创设---议题探讨——总结归纳----情感升华的教学方式解决问题。教学方法主要有议题式教学、讨论法、情景探究法、讲授法。【教学手段】PPT为主【教学过程】总议题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探索子议题一:中国为什么要走社会主义道路子议题二:中国为什么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子议题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从八大说起【导入新课】教师: 2021年7月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深刻指出:“我们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消灭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封建剥削压迫制度,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实现了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大步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中国人民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也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内容。【设计意图】通过引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片段,激发学生对于社会主义制度进行探究的好奇心与兴趣。子议题一:中国为什么要走社会主义道路(多媒体展示)材料:新中国成立时的基本情况和2021年的情况对比:项目 时间 人口总量 人均口粮 GDP 工业基础 外汇储备 产业工人 工程师 人民文化程度新中国成立时 5.41亿 200公斤/年 200亿美元 薄弱 30多万美元 400万 10万 80%的人口为文盲2021年 14.13亿 483公斤/年 114.37万亿 工业大国 31072亿美元 技能人才总量超2亿 7千多万 2.67%的文盲探究情境一:(1)简要概括新中国刚成立时的基本状况。(2)面对当时的情况,中国人民最迫切的任务是什么?我们又该走什么道路?(资本主义道路/社会主义道路)学生讨论回答,老师总结: ①一穷二白的新中国,快速提高生产力发展水平的要求很迫切。 ②近代以来的实践证明,农民阶级领导的革命运动和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只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社会主义道路。【设计意图】①通过材料,使学生充分了解当时中国社会的基本情况,丰富相关的知识。②让学生在当下与过往的强烈对比中,在中国翻天覆地的变化中自觉地认同中国的今天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取得的伟大成就,认同只有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够救中国③设问内容能使学生回顾上一框题“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的相关内容,还能顺理成章引出下一个子议题“中国为什么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教师:但是社会主义的建设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有一个过渡期,需要各项成熟的条件。1953年12月,中共中央批准并转发了经毛泽东两次修改过的中央宣传部编写的《为动员一切力量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斗争——关于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学习和宣传提纲》。这个提纲对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表述如下:“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多媒体展示)一、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一)过渡时期:1、时间:新中国成立—社会主义改造完成(1949—1956年)2.总路线、总任务:要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即“一化三改”。三大改造的性质和方法项目 农业和手工业 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前性质 个体所有制 资本主义工商业方法 合作社 公私合营(和平赎买)改造后性质 集体所有制 国营经济【设计意图】使学生能够知道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与总任务,了解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理解一化三改。子议题二:中国为什么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多媒体展示)材料一: 1952 年,在全国工业(不包括手工业)总产值中,国营工业所占比重达到52.8%。在全国社会商品批发总额中,国营商业控制了很大部分社会商品的流通过程。材料二: 国营商业也逐步扩大批发范围,主要经营粮食、棉布等人民生活必需品,其他商品的零售业务让给私营商业或小商小贩经营。材料三: 个体农户经营规模小、生产工具不足、资金短缺。材料四:1950年2月14日,《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正式签字,中苏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诸多方面开始了密切的合作。探究情境二:请结合材料,分析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学生讨论,教师评论总结:(多媒体展示)3. 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①经济机构的显著改善,国营工业产值和国营商业的比重增加,说明了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迅速发展,逐步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性因素;②国家积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营工商业的经验,不同程度地开始了对它们初步的社会主义改造;③个体农业经济难以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新形势,迫切需要组织起来;④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加快向社会主义阵营的转变。【设计意图】通过讨论探究,使学生理解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从而懂得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从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同时培养了学生剖析材料,分析问题,提炼观点的能力。教师:1956年底,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胜利,极大地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社会生产力有了比较迅速的发展,社会秩序更加稳定,人民民主专政更加巩固,从而为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实基础。那么,新中国如何推进伟大的社会主义事业?这个过程中我们有收获,也经历了曲折。子议题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从八大说起(多媒体展示)二、在艰难探索中前进(一)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1.历史课题:如何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2.道路探索:马列主义指导+鉴戒苏联经验教训+中国具体实际多媒体进行视频播放:《红色血脉--党史军史上的今天之中共八大》探究情境三:从视频当中,你把握到什么关键信息?教师总结:(二)党的八大(1956年9月15至27日)1.地位: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2.最重要贡献:对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作出了规定,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3.主要矛盾: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们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4.主要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设计意图】使学生通过对视频内容的探讨,了解到党的八大对于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理论贡献,知道八大制定的路线是正确的,提出了许多方针和设想都是富有创造精神的。教师:根据课前收集的材料,请你担任我国的新闻评论员,评论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之后取得的成就、意义以及社会主义探索过程中的曲折。(学生活动)教师总结:(多媒体展示)(三)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之后取得的重要成就:1.工业: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2.农业:初步满足了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基本生活需求3.基础设施:建筑、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获得较快发展4.教育医疗:教育医疗事业得到长足进步5.精神面貌:人们的精神面貌得到了极大的改变6.科学技术:科技发展取得重要突破,成为在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四)历史结论和意义1.历史结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2.历史意义: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②虽然经历“文化大革命”的曲折,但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设计意图】使学生能够了解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重要成就,能够体会到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增强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感。但同时也要正确看待艰辛探索中的曲折,学会一分为二辩证地看问题,树立辩证思维。教师: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是具有决定意义的,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奠定了坚实基础。我党在艰辛探索下带领我们走上了社会主义的道路,我们更自信今后在党的领导下,这条路越走越宽,越走越广,越走越好!【板书设计】新民主主义革命 起止时间过渡时期总路线、总任务:一化三改社会主义改造:内容、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必然性历史课题社会主义革命 主要任务中共八大艰难探索主要矛盾建设成就曲折前进【课堂练习】青年强,则中国强。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作为青少年的你,如何尽自己的一份力量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蓬勃向上发展?请写下你的青春誓言。(100字左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