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回看走过的路 比较别人的路 远眺前行的路》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设计1.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进程,阐释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在动手绘制、动脑对比、动嘴阐释的过程中,实现公共参与,增强科学精神,提升理论分析和抽象思维能力。2.探究人类社会发展历史进程的统一性和多样性,阐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进程是由各国、各地区、各民族历史的多样性反映出来的。3.阐明社会主义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培养学生政治认同,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念和信心。二、教材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本课作为全本书的综合探究,重点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社会主义,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的大势,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树立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和信心。重点:人类社会发展历史进程的一般性规律和各国具体发展的多样性表现。难点:从理论与实践、古今、中外、成功与失败等多个角度论证我国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和科学性。三、教学对象分析学生通过前面四课书的学习已经了解了人类社会形态发展的历程,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以及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由来、创立、发展、完善的过程等内容,为本节课的学习作了必要的理论准备。同时,作为高中学生逻辑推理和抽象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有了明显的进步,这有利于学生学好本节课内容。四、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围绕议题,巧设活动,合作探究,启发引导;史论结合。五、教学媒体和资源应用设计多媒体课件;视频资源:刻度上的百年征程教学过程设计新课导入播放视频:【刻度上的百年征程】思考:究竟是什么促使中国一路披荆斩棘走到了现在,又是什么将指引中国坚定信念迈向未来?生:略师:我想一条路,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探寻这条道路背后的科学性和必然性。本节课围绕着为什么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一总议题,进行三部分探究。首先,我们回望过去,通过人类社会发展史找寻其中的奥秘。(设计意图:回顾历史,感悟中国百年征程背后的力量。引发思考,“给力”的中国披荆斩棘背后究竟是什么,引出总议题——为什么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新课学习回看走过的路探究一:如何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进程。活动一:绘制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图,并分析不同社会阶段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特点。探究问题:为什么存在剥削的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社会历史的进步?为什么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学生展示,老师引导、补充(归纳):人类社会的发展遵循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生产力提高了,生产关系也要随之发生变化,与之相适应。(结论):人类社会的发展有着共同遵循的规律。(过渡):当然,有人选择社会主义,就有人选择资本主义。接下来让我们放眼世界,看看同为资本主义国家,他们又各自走了怎样的独特之路。(设计意图:回顾历史,探究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寻觅社会发展的规律,论证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性。)比较别人的路探究二:如何看待世界各地历史发展的不同轨迹。活动二:填写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国家元首及产生方式,权力机关与政府首脑的称谓,探究问题:对比美国英国政体不同背后的原因。生:小组讨论,汇报发言。英 美 德 法 俄国家元首及产生方式权力机关行政首脑(归纳):首先,我们要明确:英美两国国体相同,都为资产阶级专政。但两国的地理环境、历史延续、文化传统等因素的影响,两国采取了各具特色的政体,证明了政体更是一个国家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产物。政体没有好坏之分,只有适合不适合之别。(结论):各国的发展道路要符合本国的国情。(过渡):刚才,我们回顾了历史,也放眼了世界,了解了社会主义的科学性,也明晰了不同国家道路的独特性。接下来,让我们聚焦中国,看看我们的祖国从何处走来,又将走向何处。远眺前行的路探究三:如何看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真理性和历史必然性。活动三:以“这很中国”为主题,谈谈自己眼中的中国特色。生:略师:从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迷茫,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方向的确立;从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到社会主义初步探索中的曲折;从改革开放的摸着石头过河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世界其他谋求发展的国家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中国越来越强大,中国人民越来越自信。(设计意图:着眼点落回中国,通过基本史实的回顾,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的过程。结合生活,感悟中国特色已经融入每一位老百姓的生活之中。)总结升华在中国这样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史和十四亿人口的大国推行改革发展,没有可以奉为金科玉律的教科书,也没有可以对中国人民颐指气使的教师爷。鲁迅说,什么是路,是从没路的地方开辟出来的,是从充满荆棘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当代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引领时代的康庄大道,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下去。(设计意图:升华主题,引发学生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科学性和历史必然性明晰的基础上,进一步产生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勇担民族复兴的大任。)板书设计课堂练习设计1.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习近平指出,“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一场社会革命要取得最终胜利,往往需要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只有回看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远眺前行的路,弄清楚我们从哪儿来、往哪儿去,很多问题才能看得深、把得准。”这告诉我们( )①回看走过的路,我国要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中国实际相结合②比较别人的路,我们要明确他国发展经验是不适合我国的发展需要③远眺前行的路,要牢记党的初心和使命,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④我们了解过去,是为了更好走向未来,这也决定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方向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英国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建立起了君主立宪制;普鲁土王朝战争,使德国实现了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变;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建立了君主立宪的资本主义制度;中国西藏自治区在1959--1960年经过民主改革,废除了农奴制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世界各地的历史发展告诉我们( )A.没有任何国家或地区的历史发展进程是一模一样的B.资产阶级国家的形式多种多样,但本质都是资产阶级专政C.任何国家或地区的发展进程都不可能存在社会形态的跨越D.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历史发展进程不受地理环境、文化传统的影响3.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长期奋斗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必然结果。”这里的“历史逻辑”主要是指( )①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领导时代潮流②符合人类历史和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不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④中国人民在救亡图存的斗争中作出的历史选择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人类社会形态的演变材料二: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从根本上讲,不是个人的天才预想,更不是马克思在大不列颠图书馆进行纯粹理论推导的结果,而是社会演进的客观必然性的反映。社会主义诞生以来,历经沧桑而不衰,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吸引着亿万群众为之奋斗,彰显了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请指出材料一四幅图片分别体现的人类社会形态是什么,并说明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原因。结合材料二,简要分析社会主义为什么具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