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件16张PPT。第一节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歌曲反映了东北的什么情况? 感受到演唱者什么样的情感?歌曲:反映东北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唱出了九一八后东北人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悲痛;唱出了全国人民对日寇的愤怒;唱出了人民渴望收复失地,家人团聚的心愿……松花江上 在沈阳,乃至全中国,每年的此时此刻,总要响起长长的警报,提醒人们,不要忘记耻辱的过去……一、历史背景材料一:明治维新后,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工业化国家。随着经济发展,军事实力增强,日本走上了对外扩张道路。材料反映了什么现象?请用具体事实说明。明治维新后,日本走上……背 景1:具体事实: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一战日本大陆政策: 1.吞并台湾 2.吞并朝鲜 3.吞并满蒙 4.吞并中国 5.称霸亚洲 6.称霸世界 田中奏折“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九一八事变前,日本完成了哪些目标?九一八事变实现了哪一目标?反映日本一贯的对外政策是什么?一贯对外侵略扩张背景2:材料二:从1929年到1931年,日本出口下降76.5%,进口下降71.7%。大批银行和工商企业破产倒闭,工业总产值下降32.9%,农业总产值也下降了40%。 材料反映了什么现象?日本卷入经济危机……,为……日本选择了建立法西斯政权,走上了对外战争的道路。军国主义下的日本少年东北军日本关东军蒋介石:力避冲突,一切听候中央处理。二、日本侵华事变①事变经过②中国对策③结果④影响、意义起点、序幕不抵抗政策1.九?一八事变根据图3-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课本P71页问题。A以东三省为目标的原因:①地理位置:离日本较近②资源角度:东三省自然资源丰富,对资源匮乏的日本而言,夺取东北可以更多更快地掠夺资源。B中国失去东三省的危害:助长日本侵华气焰,使华北失去屏障,加速日本侵华。2.一?二八事变①事变经过②中国对策③结果三、全国抗日救亡运动1.背景①九一八事变,日本攻占沈阳,占领东北。③鼓动“华北独立”,企图将华北从中国分割出去。②一二八事变,日本袭击上海。日本策动华北五省“自治”2.全国人民抗日救亡①中国共产党②东北人民③国民党爱国官兵④青年学生主张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要求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组织抗日义勇军奋起抵抗一二?九运动(图3-3)(图3-4)A时间、地点B领导者、主力军C口号、斗争对象D意义思考:与五四运动异同?⑤爱国人士以文艺作品唤醒民众,宣传抗日。思考:结合已学知识,说说我国的国歌曲与哪一国家国歌产生的背景相似?法国《马赛曲》抗战时期的歌曲 《松花江上》、《大刀进行曲》、《黄河大合唱》、《游击队之歌》四、西安事变1.历史背景日本侵华,民族危机严重。①根本原因②外部力量推动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的影响。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推动和中共对张学良杨虎城的争取。③直接原因张、杨对蒋介石不抵抗政策的不满及围剿红军的失利。2.西安事变①时间、地点、人物我们为什么这样发动,为争地盘吗?不是!我们反对政府屈辱外交!国都要亡了,还在这里出死力相残杀,所以才提出抗日救国运动的八项主张。(张学良、杨虎城<<告全体同胞书>>)逼迫蒋介石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目的②结果和平解决,蒋介石被迫……③意义国共十年内战基本结束,国共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西安事变把全国抗日民族运动推向高潮。顺应了抗日形势的发展,成为国民党转变的关键。国共两党由对峙走向合作,表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张、杨置个人安危于不顾,以民族大义为重,体现了他们强烈的民族精神。毛泽东曾说,“西安事变是中国历史方向转换的枢纽”。周恩来则说,张学良和杨虎城都是“民族英雄,千古功臣”。为什么毛、周对张、杨二人评价如此之高?学了这节课,你有何启示?③我们热爱和平,更要捍卫和平。①落后就要挨打,国家富强才能抵抗外来侵略。②牢记历史,警钟长鸣,居安思危,树立忧患意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0001.酷六网-松花江上 程志 殷秀梅.flv 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