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光》第2课《光是怎样传播的》教学设计【教材分析】 本课是五年级上册《光》单元的第二课,本课的学习重点是探究光是如何传播的。前面已经学习了《有关光的思考》这一课,在学生对光源和光有了一定了解后,就可以对“光是怎样传播的”这一问题进行进一步探究。本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与声音的传播方式的比较,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推测光的传播特点,再通过实验观察光行进的路线,并初步建立“光是直线传播的”这一核心概念,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认识到光的传播方式与声音的传播方式都有哪些特点。本课分为三个教学环节:第一部分聚焦:对比声音和光的传播方式。这个活动的目的是了解学生的初始想法,教科书是从学生生活常见的情境中提出问题的。当光照亮周围的物体时,我们是否想过它从哪里来,又是怎样到达被照亮的物体上的?寻找推测的依据,是本节课的重点。第二部分探索:验证观察光的传播方式。探究活动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当三张有孔卡纸在同一条直线下时,使手电筒的光穿过这些小孔,进行观察纸屏上的光斑,并画出光行进的路径;第二部分是横向移动其中一张有孔卡纸,观察光斑的位置变化,并画出光行进的路径,并能做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解释为止。教科书中详细介绍了实验器材、方法和步骤、学生要在图中的卡纸上直接用箭头标出光前进的路线。通过两次对比来说明光是直线传播的。第三部分研讨:光的传播方式与声音的传播相比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观察纸屏上的光斑在卡纸移动前后有什么变化,并根据已经掌握的知识来解释这一现象。同时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光的这种现象与声音的传播相比有什么特点。这也是对本课所学知识的巩固和运用。【学情分析】 “光”是一常见的物质,学生日常生活中接触的光源也非常多,但学生对于光的传播“路径”是怎样的就缺少思考,对于传播路径的认识也是比较模糊,没有亲身去观察并思考,只是知道这个大概,并没有用证据去证明过自己所获得的知识,对于寻求证据来证明自己观点的能力还是欠缺。以学生已有的知识为基础,从生活现象出发,引导学生大胆想象,敢于猜测,实验验证,最后通过活动探究,得出结论,培养观察能力。【教学目标】科学观念:通过光的传播实验现象,知道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科学思维:能分析实验过程中的现象,推理得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探究实践:会设计验证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实验,发现光的传播特点。态度责任:在实验中能认真观察、勤于思考,能根据实验结果,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推理。【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的特征。难点:设计实验,观察与发现光在空气中的行进路径。【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视频、PPT课件。学生准备:带孔的纸板、手电筒、光线打靶实验纸、透明薄膜、纸杯、橡皮筋、剪刀、黑色油性笔和黑色卡纸、学生活动手册等。【教学过程】聚焦:传播方式1、谈话:上节课我们一起走进光的精彩世界,认识了各种各样的光源,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光。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看到光的现象,随着摄像机的镜头,让我们再来看看,分别是?2、提问:仔细地观察,在生活中这样有趣的光的现象比比皆是,同学们,在这四种光的传播现象中,你认为光源发出的光在传播时有什么共同特点?3、揭题: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吗?我们今天就一起来探究光是怎样传播的。【设计意图:通过生活场景图片导入,既将学生继续带入光的世界,又引导学生从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现象中归纳共同特点,作出光沿直线传播的猜想,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习惯与能力。】探索:光在空气中是怎样传播的探索一:光穿小孔。问题:手电筒的光束穿过黑暗照亮物体,光是怎样传播的呢?你们有没有办法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你们的观点呢? (预设:“我认为可以把多个穿孔的纸板放在手电筒前面,让手电筒的光通过小孔照射到纸屏上,这样我们就可以清晰地看看光的传播路径了”)1、设计实验观察光的传播路径。实验任务:用光源通过卡纸的小孔,在纸屏上形成光斑。实验材料:手电筒、多张带孔纸板和一个纸屏实验步骤:①自制多张带孔的硬纸板。②在手电筒照射下,尝试不断增加纸板,移动纸板,让手电筒的光穿过小孔在纸屏上形成光斑。③观察纸板上的孔和纸屏上光斑的位置之间的关系,描述光的传播路径是怎样的。(2)温馨提示①纸板的孔大约1厘米②没有手电筒的可以在灯光或阳光下进行③注意观察光源、纸板上的孔和纸屏上光斑的位置之间的关系。(3)观察提问:光源、纸板上的孔和纸屏上的光斑的位置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光是怎样传播的 交流:汇报实验现象,并在记录纸上画一画光的传播路径。小结归纳:光源、纸板上的孔、光斑的位置在一条直线上,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设计意图:能根据观察到光源、两块纸板上的孔和地面上光斑的位置之间的关系的现象推测光传播的特点,并通过竹签、小球穿过明示光线的传播路径,从而初步知道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探索二:光线打靶。问题: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吗?任务:我们利用光线打靶装置来进一步验证光传播的特点。1、要求:①将手电筒的光分别从A、B、C孔射入,观察几号靶能被照亮②记录实验现象,并用带箭头的线画出光的传播路线图并思考:如果光从一个孔射入,能否照射到所有的靶位?和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并尝试操作。2、汇报:用口述和图示记录的方法汇报实验结果,发现从A孔射入能照射到3号靶,从B孔射入能照射到2号靶,从C孔射入能照射到1号靶。实验发现光线沿着直线传播。3、问题:如果从B孔入射,想要照亮1号靶,可以怎么操作?4、交流:根据要求想到实现问题要求的方法。如果要从A孔射入照亮1号靶,可以将中间挡板放下,或者在中间挡板穿多一个孔。如果光从一个孔射入,照射到所有的靶位, 需要将中间的挡板放下。5、反证:如果光是沿直线传播的,通过直的吸管我们应该能看到烛光,那么换成弯的吸管,我们还能看到烛光吗?实验验证。视频展示实验过程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发现通过直的吸管我们应该能看到烛光,那么换成弯的吸管,我们不能看到烛光,因此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小结:综合以上实验证明: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7、问题:生活中哪些地方应用了“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的科学原理?交流汇报【设计意图:通过多个探究活动及反证实验,观察与发现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并根据光的这一特征,解释有关的自然现象,说明生活中人们对于这一特征的利用。】拓展实践活动1、谈话:生活中原来有这么多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的应用。2、拓展:利用课余时间搜集“小孔成像”的故事,了解这个故事包含了哪些自然科学的内容,并分享你的发现。3、利用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尝试制作简易“照相机”四、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我们能够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推测光传播的特点,能够依据实验中获取的证据分析概括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使我们对身边的自然现象保持极大地好奇心和探究热情。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