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严格遵守诉讼程序》教学设计片段题目 严格遵守诉讼程序 重点展示 教学技能 演示技能、 讲解技能、提问技能课标与教材分析 【课标分析】 1.课程性质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内容,是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增强社会理解与参与能力的综合性、活动性学科课程。 2.课标分析 课标对于本节课,要求引述各类物权的有关法规及其具体表现,来解析生活中维护权利的典型案例。 【教材分析】 本框题处于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教材选择性必修2 《法律与生活》第十课 诉讼实现公平正义 第二框 严格遵守诉讼程序。本框阐述了诉讼活动中当事人享有广泛的诉讼权利,承担相应的诉讼义务,阐述了司法机关,当事人等严格遵守诉讼程序,合法运用证据规则的重要意义。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活动面对的是高二下学期的学生。该年龄层次的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还停留在浅层次上,对知识点的理解仅停留在字面意思上,不能从学科意义上来把握知识,对于一些带有学科性质的名词,需要向学生进行详细地解释。并且学生的思想价值观还处于形成时期,缺乏坚定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对学生进行价值引导。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目标与素养: (1)认同我国的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和刑事诉讼法等法律对于诉讼的相关规定 (2)结合法律规定和生活实力,理解公民在享有广泛诉讼权利的同时,你要承担相应的诉讼义务,树立不滥用诉讼权利,自觉履行诉讼义务的意识。 (3)结合法律案例,了解通过诉讼解决纠纷,实现公平正义的基本程序,理解在诉讼过程中,所有诉讼主体都应该严格遵守诉讼程序。 (4)结合登记制改革的背景与目的,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保障当事人诉讼的重要意义。 2.情境与问题: (1)通过结合社会生活实例,了解特点,类型,理解诉讼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中的地位与作用。 (2)结合法律规定,提高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矛盾纠纷。维护自身权利,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能力。 (3)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了解商事仲裁的适用范围和商事仲裁基本制度,提高合理选择纠纷解决方式,高效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 3.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法、讨论法、案例法,理解法律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2)通过案例法、研读法、讨论法,了解民法典的制定过程。 (3)通过合作交流法、案例法、研讨法,形成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意识,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4)决议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积极参与社会生活,主动参与调解与仲裁。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起诉的含义,地位、原则与管辖规定; 2.我国法律对于立案和应诉的规定; 3.开庭审理的含义,地位,阶段; 4.我国法律对于二审程序和再审程序的规定。 教学难点: 1.起诉的原则与管辖规定; 2.我国法律对于立案和应诉的规定; 3.开庭审理的阶段; 4.我国法律对于二审程序与再审程序的规定。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 1.大单元教学法 2.议题式教学法 【学习方法】 3.合作学习法 4.探究学习法教具准备 1.(人教版)普通高中教科书思想政治选择性必修2 法律与生活 2.多媒体课件 3.多媒体教室教学课时 一课时(40分钟)教学过程教学阶段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板书 设计意图环节一: 导入新课 (2分钟) 【导入活动】 视频导入:观看视频——校外培训机构退费纠纷案公开开庭审理。 布置思考:我国法律是如何规定诉讼程序的?我国实行公开审判制度有何意义? 学生简单作答 具体过程: 同学们,上课!这节课我们一起进入选择性必修二第十课第二框题的学习。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诉讼程序的相关问题。 现在,我们先来观看一条视频,观看的过程中,请大家思考一下:我国法律是如何规定诉讼程序的?我国实行公开审判制度有何意义? 这条视频阐述了校外培训机构退费纠纷案公开开庭审理。通过这一视频,我们基本了解了我国诉讼程序的相关规定。 这节课我们就来主要探讨一下关于诉讼程序的相关知识点。 【预设学生】 在观看视频的同时思考问题。 通过一则视频进行导入,既可以自然地引出诉讼程序这一课题,又可以激发学生对诉讼程序的的思考,引起他们的求知欲,便于带着问题进入新课,这样效果更好,促使学生更加专注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环节二: 讲授新课 (35分钟) 环节三:巩固练习 (2分钟) 环节四:课堂小结(1分钟) 知识点一:起诉与应诉 1.起诉 (1)含义 俗称“告状”。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自己所享有或依法由自己管理、支配的民事权益受到侵害或与他人发生争议,或者认为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诉讼请求,要求人民法院予以审判。 (2)地位与原则 是诉讼程序的第一步。民事诉讼与行政诉讼均实行“不告不理”的原则。 (3)管辖 我国的人民法院分为基层人民法院,中级人民法院、高级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法院四级,此外还设有军事法院、海事法院、知识产权法院和金融法院等专门人民法院。人民法院系统内部有明确的管辖分工,确保案件获得公正,及时审判。 2.立案 (1)对符合法律规定的起诉,人民法院应当予以登记立案。 (2)立案登记后,诉讼即告开始,起诉的一方称为原告,被诉的一方称为被告诉讼进入第一审程序。 3.应诉 (1)人民法院登记立案后,要将原告提交的起诉状副本送达被告,被告应当在规定时间内提出答辩状,再由人民法院把答辩状副本送达原告。 (2)被告不提交答辩状的,不影响人民法院审理案件。 (小贴士:答辩状是被告(人)、被反诉人、被上诉人、被申请(诉)人针对起诉状、反诉状、上诉状、再审申请(诉)书的内容,在法定期限内根据事实和法律进行回答和辩驳的文书) 【探究一】 2021年11月17日,重庆市黔江区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了全国首例由消费者组织支持消费者集体起诉校外培训机构退费纠纷案。据悉,这是重庆率先出台支持消费者集体诉讼工作导则后,首例由消费者组织支持消费者集体起诉校外培训机构退费纠纷的案件,亦是全国首例由消费者组织法定代表人作为支持起诉人,出庭参与庭审并发表支持起诉意见的消费者集体诉讼案件。 2021 年5月下旬,重庆市黔江区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以下简称黔江区消委会)陆续接到消费者投诉,当地一家名为金鹿角教育培训广场的校外培训机构,突然关闭门店停正经营。经查,该校外培训机构累计培训 4281 人次,其中 1021 人次因突然停止经营未能完成培训,剩余课程费用金额 180余万元。由于该案件涉及人数众多、涉案金额大目被侵权人均系未成年人,重庆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和黔江区消委会受理消费者的申请后,依据《重庆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支持消费者集体诉讼工作导则》的规定,作出支持黔江区 151名消费者集体诉讼的决定。该案将分 10 次、连续5天公开开庭审理,目前,该案正在进一步审理过程中,法院将择日宣判。 布置思考: 思考:结合生活中的所见所闻,谈谈实行公开审判制度的意义。 学生交流回答 教师提示: 探究答案提示 公开审判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诉讼制度。我国《宪法》第一百三十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案件,除法律规定的特别情况外,一律公开进行。三大诉讼法也都规定了公开审判制度。该制度的基本内涵是,人民法院审理案件的过程和结果原则上应当依法向社会公开:只有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商业秘密、未成年人犯罪等案件,才经当事人申请或人民法院直接决定,不公开审理,但宣判仍须公开进行。公开审判将人民法院的审判活动置于公众的监督之下,提高了审判活动的透明度,有利于防止司法腐败,促进司法公正:在公开审判的过程中,还可以对公众进行法治宣传,增强公民的法治观念和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意识。 教师总结: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具体看看法律援助的相关知识点。 知识点二:审理与判决 1.开庭审理 (1)含义: 在民事、行政诉讼中,人民法院在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照法定程序和形式,在法庭上对案件进行实体审理并作出判决,这一系列诉讼活动称为开庭审理。 (2)地位: 诉讼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 (3)阶段 ①开庭准备:查明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到庭情况、宣布法庭纪律。 ②法庭调查:全面调查案件事实。 ③法庭辩论:当事人就案件争议的有关问题阐明自己的意见。 ④休庭评议:审判人员认定事实、适用法律、作出结论。 ⑤宣告判决:当庭或择期公开宣告判决内容。 2.二审程序与再审程序 (1)一审结束后,当事人不服、审裁判的,有权提起上诉,启动二审程序。 (2)二审程序是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的程序,二审裁判是终审裁判。 (3)法律还规定了审判监督程序,用于纠正生效裁判的错误。 (知识拓展:审判监督程序 审判监督程序,又称“再审程序”。是指人民检察院对人民法院作出的己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确有错误,依职权提起再行审理的特殊诉讼程序。目的在于对已生效而确实有错误的判决和裁定,通过再次审理并作出裁判予以纠正。中国诉讼法规定,当事人等对已生效裁判,认为确有错误,可以向有关机关申诉,但不能停止裁判的执行;各级法院院长对本院已生效裁判,发现确有错误,有权提交审判委员会处理:最高法院对各级法院、上级法院对下级法院已生效裁判,发现确有错误,有权提审或指令下级法院再审:最高检察院对各级法院已生效的刑事裁判、行政裁判,发现确有错误,有权依审判监督程序提出抗诉;地方各级检察院发现同级或上级法院已生效裁判确有错误,可报请上级检察院抗诉。法院决定再审的案件,应另行组成合议庭审理。对原审裁判所认定的事实和适用法律的情况进行全面审查。) 【探究二】 1995年3月15日,河北省石家庄市中级人民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强奸妇女罪,判处聂树斌死刑。聂树斌不服,提出上诉。1995年4月25日,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二审维持对聂树斌犯故意杀人罪的定罪量刑,撤销对聂树斌犯强奸妇女罪的量刑,改判有期徒刑十五年,决定执行死刑。1995年4月27日,聂树斌被执行死刑。 2014年12 月4日,最高人民法院指令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复查本案。山东高院经复查认为,原审认定聂树斌犯故意杀人罪、强奸妇女罪的证据不确实、不充分,建议最高人民法院启动审判监督程序重新审判该案。最高人民法院于 2016年6月6日作出再审决定,提审本案。2016年6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决定该案由最高人民法院第二巡回法庭审理。最高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原判据以定案的证据没有形成完整证据链,没有达到证据确实、充分的证明标准,他没有达到基本事实清楚、基本证据确凿的定罪要求。 2016年12月2日,最高人民法院对聂树斌故意杀人、强奸妇女再审案公开宣判,法院再审认定聂树斌案原判认定的聂树斌犯故意杀人罪、强奸妇女罪的事实不清、证据不足,当庭宣告撤销原审判决,改判聂树斌无罪。 2017 年3月,聂树斌家属获268.13991万元国家赔偿。 布置思考: 思考:结合上述镜头材料,说一说我国的法律对于二审和再审程序是如何规定的 教师提示: 探究答案提示 在民事、行政诉讼中,人民法院在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照法定程序和形式,在法庭上对案件进行实体审理并作出判决,这一系列诉讼活动称为开庭审理。 规定:(1)一审结束后,当事人不服、审裁判的,有权提起上诉,启动二审程序。 (2)二审程序是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的程序,二审裁判是终审裁判。 (3)法律还规定了审判监督程序,用于纠正生效裁判的错误。 练习1 1.A区基层法院对胡某诉亓某民间借贷纠纷一案,依法适用小额诉讼程序进行审理,原告胡某及其委托诉讼代理人王某到庭参加诉讼,被告亓某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参加诉讼。法庭经审理作出终审判决,判决亓某自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偿还胡某借款本金及逾期利息。由此可见( ) ①胡某与亓某借款合同的有效性是不案审理的意师原创②原告诉讼代理人王某有权全权代表原告进行诉讼③亓某无故未到庭参加诉讼,应视为放弃相应诉讼权利 ④本案的审理体现了我国民事案件审判实行两审终审制 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详解】材料没有反映是全权代理还是一般授权代理,原告诉讼代理人王某不一定是全权代表原告进行诉讼;材料也没有涉及审判实行两审终审制,故②④不选。故本题选 B。 练习22.2021年9月,河南安阳一名80岁老人在小区遛弯时,被迎面扑来的两条大狗咬伤,当时养狗人王某也在场并且还被监控拍到,但事后王某却拒不承认咬伤一事。后来,养狗人王某一家想委托社区来和解,但老人家属要求在媒体见证下赔礼道歉,目前老人家属尚未与养狗人王某见面。老人家属表示,已就此案向法院提起诉讼。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起诉应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出 ②和解是解决民事纠纷的法定要求和程序③两犬造成的人身损害,应由王某承担赔偿责任 ④老人家属如不服一审判决,可以要求重新再宙 A. ①② B. 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详解】题中老人家属已就此案向法院提起诉讼,不是通过“和解”来解决纠纷,②不符合题意。老人家属如不服一审判决,应向上一级法院提起互诉,④错误。故本题选 B。 练习33.公民在进行民事诉讼时,要注意遵照程序进行,不能将诉讼过程简单化。关于我国民事诉讼程序,下列环节正确的是() A法庭一休庭评议一宣告判决 B.准备一宣告判决一法庭辩论一休庭评议一法庭调查 C休评议一法庭一宣告判决 D开准备一法庭调查一法庭辩论一宣告判决一休庭评议 【答案】A 【详解】我国民事诉讼程序有下列环节,开庭准备一法庭调否一法庭辩论一休庭评议一宣告 判决,A正确,BCD 错误。故本题选 A。 【板书】 10.2 严格遵守诉讼程序 (一)起诉与应诉 (1)起诉 (2)立案 (3)应诉 【预设学生】 积极思考,踊跃回答。 【板书】 (二)审理与判决 (1)开庭审理 (2)二审程序与再审程序 【预设学生】 积极思考,踊跃回答。 【预设学生】 积极思考,踊跃回答。 【预设学生】 积极思考,踊跃回答。 【预设学生】 积极思考,踊跃回答。 【预设学生】 跟随老师思路,回顾知识点。 了解起诉、立案、应诉等相关知识点。 通过探究一,让学生思考审判制度,以此引出相关知识。 通过探究二,通过实例——审判程序,从而自然而然地引出知识。 对点训练, 提供相关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进行系统地总结,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结构,便于学生复习时把握重点。教学反思 优点: 整节课逻辑较为清晰,知识点覆盖全面。 采用的案例,如游戏币充值,紧跟时事热点,符合思想政治课程的特点,并且采用案例与知识点契合度较高。 缺点: 板书死板,没有太多新意,黑板字需要多加练习; 讲授的语言不够简练,授课熟练程度不高; 教学方法主要以讲授法为主,缺乏新意,课堂较为枯燥; 对于概念的解释不到位,基本在读书本上的内容,缺乏深层次的解剖。板书设计 10.2 严格遵守诉讼程序 (一)起诉与应诉 (1)起诉 (2)立案 (3)应诉 (二)审理与判决 (1)开庭审理 (2)二审程序与再审程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