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 依法收集运用证据 教案(表格式)-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法律与生活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0.3 依法收集运用证据 教案(表格式)-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法律与生活

资源简介

《依法收集运用证据》教学设计
片段题目 依法收集运用证据 重点展示 教学技能 演示技能、 讲解技能、提问技能
课标与教材分析 【课标分析】 1.课程性质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内容,是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增强社会理解与参与能力的综合性、活动性学科课程。 2.课标分析 课标对于本节课,要求引述各类物权的有关法规及其具体表现,来解析生活中维护权利的典型案例。 【教材分析】 本框题处于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教材选择性必修2 《法律与生活》第十课 诉讼实现公平正义 第三框 依法收集运用证据。本框阐述了政治的内涵作用,法定种类与日常生活中收集保存证据的方法,阐述了三大证据的举证规则。
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活动面对的是高二下学期的学生。该年龄层次的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还停留在浅层次上,对知识点的理解仅停留在字面意思上,不能从学科意义上来把握知识,对于一些带有学科性质的名词,需要向学生进行详细地解释。并且学生的思想价值观还处于形成时期,缺乏坚定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对学生进行价值引导。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目标与素养: (1)认同我国的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和刑事诉讼法等法律对于诉讼的相关规定 (2)结合法律规定和生活实力,了解证据在诉讼中的重要作用,树立打官司就是打证据的意识。 (3)结合法律案例,了解《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和《刑事诉讼法》。理解收集和保存证据的重要性,掌握收集证据的方法。 (4)结合登记制改革的背景与目的,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保障当事人诉讼的重要意义。 2.情境与问题: (1)通过结合社会生活实例,了解特点,类型,理解诉讼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中的地位与作用。 (2)结合法律规定,提高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矛盾纠纷。维护自身权利,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能力。 (3)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了解商事仲裁的适用范围和商事仲裁基本制度,提高合理选择纠纷解决方式,高效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 3.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法、讨论法、案例法,理解法律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2)通过案例法、研读法、讨论法,了解民法典的制定过程。 (3)通过合作交流法、案例法、研讨法,形成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意识,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4)决议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积极参与社会生活,主动参与调解与仲裁。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证据的作用、种类; 2.收集与保存证据的要求、表现; 3.民事诉讼的举证原则; 4.行政诉讼举证的要求,原因,目的; 5.举证要遵循的基本原则,必要性和意义。 教学难点: 1.收集与保存证据的要求、表现; 2.民事诉讼的举证原则; 3.举证要遵循的基本原则,必要性和意义。
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 1.大单元教学法 2.议题式教学法 【学习方法】 3.合作学习法 4.探究学习法
教具准备 1.(人教版)普通高中教科书思想政治选择性必修2 法律与生活 2.多媒体课件 3.多媒体教室
教学课时 一课时(40分钟)
教学过程
教学阶段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板书 设计意图
环节一: 导入新课 (2分钟) 【导入活动】 视频导入:观看视频——《家庭暴力受害人证据收集指引》。 布置思考:什么是证据?有何作用?有哪些种类? 学生简单作答 具体过程: 同学们,上课!这节课我们一起进入选择性必修二第十课第三框题的学习。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证据的相关问题。 现在,我们先来观看一条视频,观看的过程中,请大家思考一下:什么是证据?有何作用?有哪些种类? 这条视频阐述了家庭暴力受害人如何正确的进行证据收集,有合理的维护自身的权益,保护自身的人身安全。 这节课我们就来主要探讨一下关于证据的相关知识点。 【预设学生】 在观看视频的同时思考问题。 通过一则视频进行导入,既可以自然地引出证据收集这一课题,又可以激发学生对证据的思考,引起他们的求知欲,便于带着问题进入新课,这样效果更好,促使学生更加专注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
环节二: 讲授新课 (35分钟) 环节三:巩固练习 (2分钟) 环节四:课堂小结(1分钟) 知识点一:处处留心皆证据 1.证据 (1)含义 就是证明的根据,它是诉讼过程中用来证明案件事实的根据。 (2)作用
打官司就是打证据。证据是打官司决胜负的关键砝码。对司法机关而言,证据是查明案件真实情况的重要手段,是作出正确裁判的依据。在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中,证据是当事人主张自己权利的重要工具。在刑事诉讼中,证据既是揭露犯罪的有力武器,也是保障无辜者不受错误追诉的盾牌。 (3)种类 民事诉讼法规定的证据有当事人的陈述、书证、物证、视听资料、电子数据、证人证言、鉴定意见、勘验笔录。 2.收集与保存证据 (1)必要性 如果缺乏证据意识,不注意收集和保存证据,一旦发生纠纷,难免处于不利地位。 (2)要求 做事要留痕,讲的就是要留证据。 (3)表现 与别人合作要尽量签书面合同;借钱给别人,要对方写借条;返还比较重要的东西给别人, 要对方写收条:买东西或者接受服务要尽量索取发票;等等。 【探究一】 某通信公司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判令梁某支付拖欠的话费。通信公司提交的主要证据是一份有梁某签名的移动电话开户申请表。但梁某提出,开户申请表上的“申请人”签名并非其本人书写。经查实,该签名确系他人所为,但通信公司手头只有梁某的身份证复印件,并没有任何的委托手续。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关于梁某是否办理过该移动电话的开户申请,双方意见截然相反。 布置思考: 思考:假如你是本案的当事人,你会提出什么主张 你可以提供哪些证据 探究答案提示 学生交流回答 教师提示: 探究答案提示 本案是某通信公司与梁某因合同关系是否成立而产生的民事纠纷。按照民事诉讼“谁主张,谁举证”的举证原则,通信公司作为原告,需要证明梁某与其确实存在合同关系,即要证明梁某办理移动电话开户申请是客观事实。通信公司要提供开户申请表原件、开户所收集的客户资料等。如果人民法院认定通信公司提供的证据不足,通信公司还要承担败诉责任。 教师总结: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具体看看举证的相关知识点。 知识点二:主张权利靠举证 1.举证责任 (1)民事诉讼 ①“谁主张,谁举证”的举证原则:
法律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没有证据或者证据不足的,由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承担不利后果。 ②“举证责任倒置”的原则:
当案件当事人因欠缺专业知识或者远离证据而难以举证时,法律出于公平合理的考虑,由对方负责举证。 (小贴士: 常见的举证责任倒置情形有:因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发生纠纷,由行为人就法律规定的不承担责任或者减轻责任的情形及其行为与损害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承担举证责任: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其他设施及其搁置物、悬挂物发生脱落、坠落造成他人损害,由所有人、管理人或者使用人对其没有过错承担举证责任。) (2)行政诉讼 ①要求 作为被告的行政机关应当提供作出该行政行为的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 ②原因 行政诉讼的核心问题是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是否合法,而行政相对人在举证能力上无法与行政机关抗衡。 ③目的 通过举证责任分配方式来体现公正。 (知识拓展: 刑事诉讼中的举证责任
刑事诉讼中的举证责任不同于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刑事诉讼法规定:“公诉案件中被告人有罪的举证责任由人民检察院承担,自诉案件中被告人有罪的举证责任由自诉人承担。”为了体现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原则,刑事诉讼法还规定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并排除用非法方法收集的证据。) 2.举证基本原则 (1)要求 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2)必要性 证据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是诉讼的灵魂。 (3)意义 在诉讼中全面贯彻证据裁判规则,有利于正确解决纠纷,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实现公平正义。 【探究二】 近日,山西运城市盐湖区盐湖法院在审理一起离婚纠纷案件时,被告为拖延开庭,多次向法庭提供虚假证据、故意捏造事实,无故拒不到庭,严重妨害了法院的正常审判秩序。 盐湖法院受理的一起离婚纠纷案件,原定于 2022 年2月开庭,在开庭前,被告向法院提交了一份病历及住院证明,声称自己因病住院,无法按时到庭。法院在收到材料后依法作出延期开庭决定,并通知了原告,原告却指出王某所说事实纯系捍造,其真实目的是拖延开庭时间。在原告要求下,法院派出工作人员进行调查。经查实,被告在就诊时身体状况良好,主治医生不建议其住院,但被告坚持住院,住院期间的治疗仅仅是输葡萄糖液,同时被告所述其凌晨晕倒被救护车送往医院的事实也系捏造,实际情况是被告自行开车到医院就诊并要求住院,以达到延期开庭的目的。在查明事实后,法院确定了延期开庭的日期,并责令其按时到庭,谁知被告在开庭前再次提交医院的诊断证明、B超单等证明材料,称其已怀孕。基于被告之前存在拖延开庭的主观故意,承办法官就该证据的真实性向被告进行了详细询问,并释法明理,但被告仍坚称所述真实。 调查处理 为查明该证据真伪,法院再次派出工作人员进行调查核实,经被告就诊时的主治医生指认,在医院做怀孕检查的并非被告本人,系由他人替代,同时经与医院的档案资料比对,被告提供的化验单内容存在纂改,据此法院确认被告提交的证据系虚假证据。鉴于被告多次捏造事实、提供虚假证据、无故拖延开庭的行为已严重妨碍案件审理,盐湖法院将依照法律规定对被告作出罚款10万元、行政拘留十五日的处罚决定。 布置思考: 思考:公民在主张权利举证的过程中,应该要遵循什么原则 教师提示: 探究答案提示 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证据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是诉讼的灵魂。在诉讼中全面贯彻证据裁判规则,有利于正确解决纠纷,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实现公平正义。 练习1 1.2019 年7月,常州市人民检察院调查收集了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含有销售情况的U盘电子数据等证据,经专家鉴定,该公司销售“大盐湖水”,长期或高浓度服用对肠胃和心脏造成不良影响。2019 年 12 月,该市检察院向法院提起民事公益诉讼,请求判令该公司及其法定代表人谢某某赔礼道歉,并支付赔偿金7010 万余元。法院支持检察机关的全部诉讼请求。这说明( )
①有效证据是打官司决胜负的关键砝码
②应贯彻证据裁判规则,以利于每个案件实现公平正义 ③检察机关判决案件应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④公诉案件中被告人有罪的举证责任由人民检察院承担 ①② B.②③ C. ①④ D.③④ 【答案】A
【详解】审判机关负责判决案件,而非检察机关,③错误。材料并不强调公诉案件中被告人有罪的举证责任由谁承担的问题,而是在强调审判机关依证据判决的问题,且公诉案件中被告人有罪的举证责任应由检察机关和公安机关承担,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 练习2
2.洪某与村委会签订承包水稻田合同,次年洪某在承包地中种植水稻出现明显减产。经鉴定,水稻田土壤含粉煤灰比例超过正常情况。洪某遂提起民事诉讼,请求法院判令与该承包地毗邻的电力公司赔偿水稻损失。对于该案()
①可以进行诉讼调解,调解书与判决书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②“谁主张,谁举证”,洪某对自己提出的主张负有举证责任
③若含粉煤灰排放与水稻减产存在因果关系,排放符合标准也应承担责任 ④若洪某因经济困难没有委打代理人,法院可直接为其提供法律援助 ①③ B. 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A
【详解】“谁主张,谁举证”,当案件当事人因欠缺专业知识或者远离证据而难以举证时,法律出于公平合理的考虑,由对方负责举证,本案中,电力公司负有举证责任,②错误。④:大经济困难没有委托代理人或辩护人的,可以申请法律援助或由人民法院指定辩护,而不是由人民法院直接为其提供法律援助,④错误。故本题选A。 练习3
3.丁某。肖某为同--小区居民。某日,丁某在晨练时,被肖某养的拉布拉多犬惊吓铁倒受伤,丁某的右肘部皮肤挫伤,腰背部剧烈疼痛,诊断为腰I排体压缩性骨折,右肘部皮肤挫伤。事发后双方就费用问题产生纠纷,丁某提起民事诉讼。本案中,以下法律观点正确的有()
A.丁某因惊吓而受伤,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金额由肖某承担举证责任 肖某因对宠物狗管理不善导致丁某受惊吓而受伤,应承担侵权责任
C,根据“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工某若不能证明伤害事实是由宠物狗带来,则肖某不
用承担责任
D.丁某只能通过人民协商、调解、仲裁等非诉讼方式解决纠纷 【答案】B 【详解】
A:根据“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丁某主张受到肖某宠物狗惊吓受伤,应该由丁某承担举证责任,举证责任倒置中饲养动物致人损害的侵权诉讼,由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就受害人有过错或者第三人有过错承担举证责任,肖某承担丁某有过错或第三人有过错的举证责任,而不是肖某承担丁某因惊吓而受伤、由此造成经济损失的举证责任,A 错误。B:题于当其因对宠物狗管理不善导致丁其受惊吓而受伤,应承相侵权责任。B正确。C:举证责任倒置中饲养动物致人损害的侵权诉讼,由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就受害人有过错或者第三人有过错承担举证责任,若肖某不能证明丁某有错,则肖某必须承担侵权责任,C错误。D:丁某与肖某就费用问题产生纠纷,丁某可以以诉讼方式解决纠纷,而不是只能通过人民协商、调解、仲裁等非诉讼方式解决纠纷,D错误。故本题选B。 【板书】 10.3 依法收集运用证据 (一)处处留心皆证据 (1)证据 (2)收集与保存证据 【预设学生】 积极思考,踊跃回答。 【板书】 (二)主张权利靠举证 (1)举证责任 (2)举证基本原则 【预设学生】 积极思考,踊跃回答。 【预设学生】 积极思考,踊跃回答。 【预设学生】 积极思考,踊跃回答。 【预设学生】 积极思考,踊跃回答。 【预设学生】 跟随老师思路,回顾知识点。 了解证据、收集与保存证据等相关知识点。 通过探究一,让学生思考收集证据,以此引出相关知识。 通过探究二,通过实例——虚假举证,从而自然而然地引出知识。 对点训练, 提供相关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进行系统地总结,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结构,便于学生复习时把握重点。
教学反思 优点: 整节课逻辑较为清晰,知识点覆盖全面。 采用的案例,如游戏币充值,紧跟时事热点,符合思想政治课程的特点,并且采用案例与知识点契合度较高。 缺点: 板书死板,没有太多新意,黑板字需要多加练习; 讲授的语言不够简练,授课熟练程度不高; 教学方法主要以讲授法为主,缺乏新意,课堂较为枯燥; 对于概念的解释不到位,基本在读书本上的内容,缺乏深层次的解剖。
板书设计 10.3 依法收集运用证据 (一)处处留心皆证据 (1)证据 (2)收集与保存证据 (二)主张权利靠举证 (1)举证责任 (2)举证基本原则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