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2哲学的基本问题 学案学习目标必备知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哲学的基本问题和人们生活的关系;唯物主义及其表现形式;唯心主义及其表现形式;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关键能力: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初步具有识别不同哲学派别本质的能力。核心素养1.政治认同:通过理解哲学,形成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同。2.科学精神: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基础梳理1.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问题,也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问题,二是________的问题,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问题。2. 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人们在生活和实际活动中遇到的______________的基本问题。人类从事的活动包括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无论是认识世界还是改造世界,说到底都是要解决_____________问题。3.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哲学发展的始终是一切哲学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哲学要从总体上探讨_____________的关系,就必须首先弄清楚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并对此作出明确的回答。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决定着他们对其他问题的回答。4.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问题展开的。5. 唯物主义认为,_______是本原的,______是派生的,先有______,后有______,_______决定意识。6.唯心主义认为_______是本原。不是_______决定_______,而是_______决定_______。7. 唯物主义在其历史发展中形成了_______基本形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8.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试图从某些具体的物质形态触发来说明世界的好印象,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_____________________具体的物质形态,如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就把物质混同于物质的具体形态,带有明显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_。9.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自然科学中不可再分的最小的物质结构,如___________看作世界的本原,从而使唯物主义克服了原先的朴素性和直观性,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的物质观,不过,他把自然科学的___________直接混同于物质概念,把元素的属性等同于物质的属性,把世界万物的运动归结为受力学支配的___________,因而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局限。10. 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他认为___________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___________是物质的唯一特性,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具体的物质形态或那些不可再分的物质结构。11. 唯心主义在其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两种基本形态,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12. 主观唯心主义把________________(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理解为世界的本原,认为客观事物乃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________________。13.客观唯心主义把________________(如上帝、神、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源,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________________的外化和表现。14. 在哲学史上,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之间的对立和斗争长期存在,从派别上涨,哲学史上的对立和斗争,归根到底只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两种,正如毛泽东所作的通俗比喻,虽然存在着这样“两个对子”,但从独立的基本派别上看,只能是两大阵营,而不是四军对垒。易错提示1.赫拉克利特“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的观点,坚持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答案】正确【解析】“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火,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但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而且“活火”看到了事物的运动和变化,蕴含着朴素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故题中观点正确。2.“造物者无主,而物各自造”,这一观点坚持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结合。( )【答案】错误【解析】这是判断题,依据教材与相关知识,“独化论”是郭象玄学的核心思想。“造物者无主”、“物之自造”是对各种造物论思想的批判否定。所谓独化是指现象界的一切事物是独自的,无所依凭地自生、变化,这是形而上学的观点。每一个物体都是自己造自己,体现了唯物主义观点,但没有体现辩证法中的联系、发展、矛盾观点,故题目观点错误。3.唯心主义把意识视为世界的本原,它对人们认识的发展没有任何借鉴意义。( )【答案】错误【解析】唯心主义把意识视为世界的本原,但不能认为唯心主义没有价值,就其局部作用而言,唯心主义哲学对人们认识的发展有着或多或少的借鉴意义,故本题说法错误。4.“万物独化,物各自生,独生而无所资借。”包含着辩证法思想。( )【答案】错误【解析】本题为判断题,意思是天地万物的生成和变化都是彼此独立、互不相关的,这蕴含的是形而上学思想,故本观点错误。5.唯物主义是客观的,唯心主义是主观的。( )【答案】错误【解析】客观强调在意识之外,不依赖主观意识而存在的;主观是人类意识的观念的内在活动。唯物主义主张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主张世界的本原是意识,意识决定物质。从根本上讲,唯物主义观点是正确的,唯心主义观点是错误的。但唯物主义的发展经历了三种基本形态,其中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有其合理性,也有其局限性。唯心主义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在一定意义上丰富和发展了辩证法思想,因而也有其合理的因素。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因此不能说唯物主义是客观的,唯心主义是主观的。故题目观点错误。深化探究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五行学说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之间的运动变化而生成的。●英国哲学家霍布斯认为,哲学的对象是客观存在的物质实体,物体是不依赖于人们思想的东西,它是世界上一切变化的基础。●马克思认为,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是对一切可以从感觉上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质的抽象。结合材料,运用《哲学与文化》的知识,说明上述思想属于哪种观点,并分析上述观点的共同之处。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党中央高度重视,及时制定疫情防控方针政策,确保疫情防控有序推进,坚决遏制疫情扩散蔓延。根据党中央指示,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多层次、高密度发布疫情信息,广泛普及疫情防控知识,积极引导人民群众正确理性看待疫情,不信谣、不传谣,自觉提高自我防范意识和防护能力;人民群众积极配合,以家庭为单位自觉闭门不出;广大网民积极主动宣传疫情防控知识;社会各级力量大力支援武汉……在疫情面前,全国人民拧成了“一根绳”,防疫抗疫凝聚成了“一盘棋”。运用哲学的基本问题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我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举措。随堂训练1.作为自然科学塔顶的明珠,脑科学也因此成为一门极富魅力的学科。在高科技领域,脑科学是当前火热的人工智能、脑机接口、类脑计算背后的知识基础;在生命健康领域,脑科学正不断破解着被称为“生命禁区”的大脑谜团。由此可见( )①人脑结构复杂、组织严密是意识产生的物质来源②脑科学新成果进一步印证了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③有些事物之间的联系因人类的发现而真实存在④利用规律造福人类是脑科学发展的最终目的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下列选项能体现哲学基本问题的有( )①“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与“万物皆备于我”②“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与“天地成于元气,万物成于天地”③“自在之物是不可认识的”与“人的意识既可以认识事物的现象,更能在此基础上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④“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与“理在事先、理生万物、理主动静”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3.中国水稻研究张健研究员团队与胡培松院士团队经合作,首次揭示了“植物胰岛素”6—磷酸—海藻糖(Tre6P)调控水稻碳源分配与籽粒产量的机制,为作物高产遗传改良提供了新思路。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分子植物(Molecular Plant)》杂志。由此可见( )①物质是运动的载体②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③人们能够认识和把握规律④主观能动性在科研成果中起决定性作用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4.《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规定:“人民法院认定证人证言,可以通过对证人的智力状况、品德、知识、经验、法律意识和专业技能等的综合分析作出判断。”从哲学的角度看,该规定说明( )A.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 B.意识是主观的,也是不真实的C.主观与客观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D.思维随着存在的变化而变化5.北宋思想家张载在其著作(正蒙》中提出“太虚即气”的论点,说“太虚无形,气之本体,其聚其散,变化之客形尔”。下列论述与张载的观点蕴含的哲学道理一致的是( )①有理则有气——程颐②气者,理之依也——王夫之③我思故我在——笛卡尔④水是万物的本原——泰勒斯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参考答案基础梳理答案1.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意识和物质的关系;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2. 无法回避;认识世界; 改造世界;思维和存在的关系3. 人与世界;基本性质;方向4. 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5. 物质;意识;物质;意识;物质6. 意识;物质;意识;意识;物质7. 三种;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8. 某一种或某几种;水气火土;朴素; 直观色彩9. 原子;物质结构;机械运动;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10. 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物质;客观实在性11. 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12. 人的主观精神;人的主观精神13. 客观精神;客观精神14. 唯物主义;唯心主义;辩证法;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唯心主义深化探究1.答案:①唯物主义。②上述观点的共同之处是都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2.答案:①存在是世界的本原,存在决定思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党中央从疫情发生的实际出发,及时制定方针政策,为防疫抗疫提供了坚强的领导保证。②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党中央根据疫情的特点制定了科学的防控措施,新冠病毒发生作用的机理是可以认识的,疫情是可控的。③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在疫情防控期间,广大人民群众不信谣,不传谣,不凭自己的主观想象而轻视疫情的严重性。我国抗击疫情正确把握了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随堂训练1.【答案】C【解析】①:人脑结构复杂、组织严密,是意识产生的物质器官,但不是物质来源,①说法错误。②:在生命健康领域,脑科学正不断破解着被称为“生命禁区”的大脑谜团,这说明脑科学新成果进一步印证了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②符合题意。③: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③说法错误。④:脑科学是当前火热的人工智能、脑机接口、类脑计算背后的知识基础,这说明利用规律造福人类是脑科学发展的最终目的,④符合题意。故选C。2.【答案】B【解析】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①:“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体现的是辩证法的思想;“万物皆备于我”,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①不符合题意。②:“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是主观唯物主义的观点;“天地成于元气,万物成于天地”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②符合题意。③:“自在之物是不可认识的”体现的是不可知论;“人的意识既可以认识事物的现象,更能在此基础上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体现得是可知论,③正确。④:“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体现了实践的观点;“理在事先、理生万物、理主动静”体现客观唯心主义,④不符合题意。故选B。3.【答案】C【解析】①:材料未涉及物质与运动的关系,①不符合题意。②③:材料中张健团队与胡培松院士团队首次揭示了“植物胰岛素”6﹣磷酸﹣海藻糖(Tre6P)调控水稻碳源分配与籽粒产量的机制,表明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也说明人们能够认识和把握农作物生长发育的规律,②③符合题意。④:主观能动性在科研成果中起决定性作用,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作用,④错误。故选C。4.【答案】A【解析】A:“人民法院认定证人证言,可以通过对证人的智力状况、品德、知识、经验、法律意识和专业技能等的综合分析作出判断。”人民法院之所以这样规定,是因为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A符合题意。B:意识的内容客观、形式主观,意识有真实和不真实之分,B说法错误。C: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并不都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只有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C说法错误。D:材料未强调存在决定思维,D不符合题意。故选A。5.【答案】C【解析】②④:“太虚即气”的论点,说“太虚无形,气之本体,其聚其散,变化之客形尔”,强调的是太虚,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气者,理之依也,强调气是世界本原,水是万物的本原,强调水是本原,都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故②④符合题意。①:有理则有气,强调理是本原,属于客观唯心主义,排除①。③:我思故我在,强调的思决定在,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排除③。故选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