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学案 2023-2024学年高一政治统编版必修1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一课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学案 2023-2024学年高一政治统编版必修1

资源简介

第1课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学业要求:能够结合社会实践活动,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和基本规律;确信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是不可抗拒的历史趋势;
1.1 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
描述不同社会形态的本质特征;解释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阐明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取决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1.2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地位,概述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轨迹,阐明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
框架回顾
重难点、易混知识剖析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1)生产力:
①含义: 生产力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以使其适合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footnoteRef:1]简单来说,就是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它表示着人与自然的关系。 [1: ]
②构成生产力的基本要素:
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者。在劳动资料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劳动者是生产力中人的因素,在生产中起主导作用,是生产力的首要因素;生产工具和劳动对象结合起来构成生产资料,是生产力中物的因素。
(2)生产关系:
①含义: 人们在一定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进行的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包括人们在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方面的关系。
②内容:
a.生产资料所有制,是指生产资料归谁所有,为谁支配。它体现着人与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是生产关系的基础。
b.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是指人们在生产中的交换活动的关系。这种交换活动的关系,是由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决定的。
c.产品的分配关系,可以分为总产品的分配、收入的分配和个人消费品的分配个层次。
(3)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辩证统一的:
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化。
②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2.比较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方式
社会形态 生产力 生产关系 社会主要矛盾 结果
原始社会 新旧石器 (打制、磨制石器) 所有制度: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分配制度:平均分配劳动产品,共同劳动;人的关系:平等互助的关系 无阶级矛盾 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工具的改进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生产资料相应地由氏族公有转归家庭私有。土地也变成私有财产,这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漫长的原始社会逐渐解体了
奴隶社会 金属工具 所有制度: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分配制度: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保障;人的关系: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并被强制劳动 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之间的矛盾 奴隶主的残酷剥削和压迫,必然遭到奴隶的反抗。奴隶主为了维护本阶级的利益,建立了军队、法庭、监狱等暴力机关。这样,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国家——奴隶制国家产生了
封建社会 铁器农耕 所有制度:封建土地所有制;分配制度:地主向农民收取地租、徭役、高利贷、苛捐杂税,农民占有部分劳动成果;人的关系:农民依附于地主,有一定人身自由 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 面对地主阶级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农民阶级的反抗斗争从来没有停止过。这种斗争,常常由分散的小规模的抗租抗税运动,发展成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或农民战争
资本主义 机器生产 所有制度: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分配制度:资本家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人的关系:劳动者有人身自由,受雇于资本家 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终将被社会主义社会所取代
评价 一种社会形态代替另一种社会形态,究竟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看生产关系是否适合生产力的发展状况,这也是衡量社会是否进步的标志。
3.科学社会主义
产生 ①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无产阶级的斗争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科学社会主义应运而生。(社会根源、思想来源、阶级基础) ②两个伟大发现——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标志 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实践 1917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在以列宁为代表的俄国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俄国无产阶级通过革命斗争,推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确立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趋势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出现严重曲折。但是,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看,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是不可逆转的;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看,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的信念是不可动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面对风云变幻的当今世界,只要把目光投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就不难看到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了何等强大的生命力
影响 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之一,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性质、条件和一般目的的学说。它以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基础,揭示了社会发展和阶级斗争的客观规律,是指导无产阶级进行革命斗争和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的科学理论,是被压迫民族进行革命斗争的思想武器
4.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取代,其发展为向社会主义转变准备了必要的条件。
(1)资本主义为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准备了物质条件。这就是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和社会化的大生产。
(2)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产生和锻炼了实现消灭资本主义和建立社会主义历史使命的社会力量,即无产阶级。
(3)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为社会主义社会建立后管理社会经济、发展社会生产力提供了组织形式和可供借鉴的经验。垄断资本主义使社会化大生产的水平大大提高,工人阶级的队伍更加壮大,同时还积累了管理大生产的经验和创造了高级的管理机构和管理方式。这些都为建设社会主义提供了可利用的形式。
拓展: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代替:第一,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包含着现代的一切冲突的萌芽”;第二,资本积累推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不断激化并最终否定资本主义自身;第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社会化的更高形式,将成为社会主义的前奏;第四,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当今世界虽然资本主义制度通过自我调节,还能为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空间,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