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情境化试题导向核心素养教学——2023年广东省中考化学试题16-17题分析报告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以情境化试题导向核心素养教学——2023年广东省中考化学试题16-17题分析报告

资源简介

以情境化试题导向核心素养教学——2023年广东省中考化学试题16-17题分析报告
2023年中考已经圆满结束,在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背景下,今年的试题又有了一些新的变化。只有不断研究、深入研究,才能把握中考试题的命题趋势和未来发展方向。
一、落实必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彰显化学学科价值(第16题)
16. 我国是茶文化的发源地。唐代陆羽《茶经》中记载:“风炉以铜铁铸之……底一窗以为通飚漏烬之所……风能兴火,火能熟水。”“漉水囊……其格以生铜铸之。”
(1)“铜铁”属于_______(填“金属”或“合成”)材料。
(2)“飚”(即风)提供燃烧所需的 ______。“烬”中含钾盐。农业上可用作______。
(3)“火能熟水”说明燃烧____________ (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4)“漉水囊”可将茶叶与茶水分离,类似于基本实验操作中的________ 。
(5)茶香四溢,从分子角度解释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 。
1.命题思路分析
本试题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与化学知识融合考查的试题。试题材料节选自我国茶文化中文献瑰宝:唐代陆羽著的《茶经》里面记载煮茶用“风炉”和盛茶用“漉水囊”两个用具介绍为真实情境素材,深挖素材,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多角度考查学生对化学基础知识掌握情况。考查内容包括化学材料、燃烧的条件、化学肥料、化学反应及能量变化、实验的基本操作和微粒的基本性质。试题既能引导学生关注化学对古今科学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又能加深对基础知识掌握和应用以及分析问题能力的考查。试题体现化学学科的应用价值的同时,又能提升学生从物质和变化的角度初步分析、解决一些与化学相关的实际问题的学科核心素养。
第16题能很好的体现“双减”政策下,重视基础性,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双基”考察,难度适宜、考法结合真实情境,灵活变动。初步运用已学过的化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分析解决生活生产中出现的简单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对科学研究的关注,并注重“立德树人”。整道题从我国古代文华、技术成果中挖掘素材,让学生体会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责任使命感。
2.教学建议
(1)注重基础知识落实
无论是新授课或者复习课,建议紧贴课本,带着学生翻阅教材,挖掘教材中的潜在考点,稳打稳扎过好基础关,落实必备知识。如本试题中的材料分类、化肥的种类、燃烧的条件、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微粒的基本性质、基本实验操作等,都是必备知识。平时命制的小测、周测、月考题目时,对于各考点的合理分配,均衡落实。对于如“合金是否为合成材料”、“化肥的分类与作用”等易混易错的知识,则需重点落实、反复训练。
(2)注重书写和表达规范
在平时教学中注重:一是书写,不但字迹要书写规范,同时不能有错别字或不合理的词语搭配,如本题中出现的“无规则”写成“无规择”、“不断运动”写成“不断动作”。二是多向学生强调简答表述注意科学性与规范性,语句尽量与教材描述一致。例如本题中的“钾肥”不要写成“钾肥料”、“分子不断运动”不要写成“分子不断扩散”等。日常教学中,多举上述这些表达不规范的例子,并让学生理解到位为什么不规范。
(3)关注古代文化、现代科技技术和社会热点等情景中蕴含的化学知识
填空题往往从生产、生活中的真实情境出发,考查一些必备知识。作答时要注意的是一定要看清问题的要求,同时联系上下文,用准确的符号、精炼的语言答题,确保“一击命中”。
(4)加强化学阅读与理解能力
阅读是获取信息的认识活动,与一般阅读不同的是,化学阅读是化学思维深度参与的认识活动。它要求在阅读过程中,能用化学的思维去提取信息并分析、整合信息。如本题虽然古文的不好理解,但是题目中都有解析,降低了题目的难度,实现高起点低落点的考查原则。同时图片也给出的信息也要关注到,近几年中考图文并茂较多,需要从中找出关键信息进行解读、整合。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和复习中加强学生对图表关键信息的分析,让学生学会审题、读题。
二、以科普阅读试题探索促核心素养教学(第17题)
17. 地球是一个美丽的“水球”,表面约 71%被水覆盖,淡水仅占总水量的 2.5%;其余是海水或咸水海水淡化是解决人类淡水资源短缺的有效措施。全球海水淡化水用途如图1所示。
海水淡化技术主要有热分离法和膜分离法,热分离法利用热发和冷凝分离水与非挥发性物质,能耗大,成本高;膜分离法利用薄膜的选择透过性实现海水淡化,但现有薄膜的水通量低,应用受到限制,有科学家提出,给石墨烯“打上”许多特定大小的孔,制成单层纳米孔二维薄膜。可进行海水淡化。石墨烯海水淡化膜工作原理如图2所示。
依据上文,回答下列问题。
(1)全球海水淡化水用途排在首位的是__________。
(2)热分离法中,水发生了__________(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限制热分离法大规模应用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石墨烯海水淡化膜允许______通过。
(4)石墨烯、金刚石和 C60属于碳单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填字母)。
a.都由碳元素组成 b.都由碳原子构成 c.物理性质相似
(5)提出爱护水资源的一条建议_______。
1.命题思路分析
与2022年中考试题相比,2023年中考试题的17题改为了科普阅读,相较于广东省历年中考试题,这是一种新的题型,也是一种新的尝试。
北京在2015年中考化学首次出现科普阅读,随后山西、四川等省也出现该题型。该类试题在综合考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包括科学阅读能力、信息提取与归纳能力以及运用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价值,符合新课标素养立意的命题。
今年科普短文240字左右,概要地介绍了地球水资源的分布、组成、淡水资源的用途、海水淡化现有技术及主要发展前景。除文本外,试题给了有2幅配图(分别是含数据的饼状图和微观示意图),从信息呈现、宏微观结合以及结构-性质-用途等角度大大地丰富了试题情境。该科普阅读出自高祎甫等对选择透过性石墨烯基薄膜在海水淡化应用研究为背景材料,以化学核心素养中的化学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为导向,考查了学生的物质变化、结构和性质及爱护水资源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关注科技前沿,感受化学为人类发展带来的价值。
第①③④问答案都从文章及图表中得出,该科普阅读文章将知识与设问相联系,难度不大,但是综合考查学生对科普阅读文章提取、整合及图表分析的“逻辑思维”,引导学生读图、识图,利用图中信息回答问题,考查学生从科普阅读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第②⑤问考查学生的变化、结构与性质观念。形式上属于基础性的考查,从宏观和微观角度诊断学生的“化学观念”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第⑥问考查学生日常生活中对水资源爱护的建议,属于应用型考查,将化学联系生活,考查学生“科学态度与责任”的核心素养。
2.教学建议
(1)应重视培养化学观念
本次命题中出现“石墨烯、金刚石、C60均属于单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这样一道选择题,很多同学多选或者错选,特别是对是C60由分子构成的理解不清,导致选了ab。这反映了学生在学习碳单质的构成,碳单质的物理性质方面掌握不到位。也可能是因为石墨烯,C60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没办法很好去接触、去感受其结构和性质,因此学生掌握得并不牢固。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采用更多样的教学手段,如利用模型、视频、微观动画等辅助我们的教学,让学生不是通过机械记忆去掌握,而是理解好其结构对应性质再对应用途,培养学生的化学观念,去解决实际问题。
(2)科普阅读题目的提升
新一轮高考改革取消文理分科,尊重学生自主选择。随之进行的中考改革也强调跨学科知识融合,在测试学生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的同时,注重发展学生个性特长,注重测评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科普阅读题目就能很好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但是通过这次考查,发现学生对该类题型的答题情况并不好,特别是有几个空,需要通过查找阅读的文章和图表去提取的,有部分学生就只按照自己的想法去作答导致丢分。因此,在平时的教学和练习的过程中,可以加强该类题型的练习。教师也可以尝试对科普阅读题目的命制,从“取材”“选材”“用材”“剪材”四方面去考虑,文本材料可以取自于教材、科普读物、科学新闻或者科学史实,也可以选用社会热点,把这些真实情境信息通过整合剪裁成约200-500字,深度挖掘命题资源,接着选好立意,再思考选取文本中哪些学科知识?考查学生哪些能力?测试学生哪些素养?最后都要通过设问和科学设置答案一一实现。如果选题有“新意”,陌生有趣,学生能在拓展知识中学生就更完美了。当然,科普短文阅读试题的出现,必将引发初中化学教学方式的改变,题海战术将会失去市场。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将科普阅读融入课堂教学,可以从展示科学发展史、分享化学科学家的故事和推介科普读物等方面入手,适时将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外自主阅读,于无形中锻炼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促进他们科学核心素养的提升。同时,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多阅读课外读物,如科普读物等,丰富课余时间的同时提高阅读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