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7张PPT)古诗三首《惠崇春江晚景》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下教学目标1.认识“崇、蒌、蒿、芦、芽、豚”等生字,读准生字,正确书写生字词。2.找出诗中描写的景物,理解作者对春景的描写。3.体会作者对春江的喜爱,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诗人简介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诗人、词人,“唐宋八大家”之一。代表作品有: 《水调歌头》《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朗读节奏惠崇春江晚景宋·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lóu hāotúnhuì chóng人物简介北宋僧人,擅作诗、画,作为诗人,他专精五律,多写自然小景,忌用典、尚白描;作为画家,画鹅、雁、鹭鸶、小景尤为拿手。《春江晚景》是他的名作。惠 崇自由朗读朗读诗的第一、二句,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惠崇春江晚景宋·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自主探究描写景物由远及近惠崇春江晚景宋·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自主探究春天江水温暖,群鸭最先感觉到。自由朗读作者站在江边,看到这春意盎然的美景,心情怎么样?假如你就是诗人,你会说些什么 自由朗读朗读第三、四句,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惠崇春江晚景宋·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自主探究哪些景物是作者想象出来的?(河豚)诗意解读蒌蒿:长在洼地的一种野草,可以食用。芦芽:芦苇的嫩芽。河豚:味道鲜美,但肝脏等部位有剧毒的鱼。在近海,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诗句解读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诗句中的“短”能不能换成“壮”?为什么?春天刚到,芦苇才抽出嫩芽,用短突出芦苇是春天才生出的,用壮显然不合适。情感朗读指导朗读:有感情朗读古诗。拓展延申江畔步寻花杜甫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作业设计一、选这题(1)对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A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B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C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对诗句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迟日江山丽”中“丽”字表现春日阳光普照、山清水秀的美丽景色。B由“春江水暖鸭先知”一句可知,作者描写的是暮春时节的景物。C“绿荫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这两句表明诗人沿着“来时路”返回,还听到了黄鹂的叫声。D“梅子黄时日日晴”点明了作者浏览三衢山的时间是梅子成熟的季节,天气非常晴朗。惠崇春江晚景竹、桃花、江水、鸭、蒌蒿、芦芽、河豚(想象)对春日的喜爱,对自然的赞美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