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 教学设计(表格式)-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2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 教学设计(表格式)-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资源简介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教学设计
片段题目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 重点展示 教学技能 演示技能、 讲解技能、提问技能
课标与教材分析 【课标分析】 1.课程性质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内容,是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增强社会理解与参与能力的综合性、活动性学科课程。 2.课标分析 课标对于本节课,要求引述各类物权的有关法规及其具体表现,来解析生活中维护权利的典型案例。 【教材分析】 本框题处于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教材必修三 《政治与法治》第一课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第二框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本框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在此基础上,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继续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实现改革开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活动面对的是高二下学期的学生。该年龄层次的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还停留在浅层次上,对知识点的理解仅停留在字面意思上,不能从学科意义上来把握知识,对于一些带有学科性质的名词,需要向学生进行详细地解释。并且学生的思想价值观还处于形成时期,缺乏坚定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对学生进行价值引导。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目标与素养: (1)相信中国共产党执政,既是历史的必然,也是人民的选择。 (2)引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力,说明中国共产党始终是坚强领导核心,必须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强化政治认同。 (3)通过历史脉络的把握和现当代社会情况的分析,懂得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是历史的选择,是人民的选择。是正确的选择。 (4)结合社会主义建设的实力,阐述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取得的物质成就和历史经验,为改革开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情境与问题: (1)通过结合社会生活实例,阐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原因。 (2)结合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的重大事件,说明改革开放给我国带来的变化,阐述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3.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法、讨论法、案例法,了解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2)通过案例法、研读法、讨论法,明白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发展建设和改革的意义和作用。 (3)通过合作交流法、案例法、研讨法,形成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意识,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4)决议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积极参与社会生活,主动参与调解与仲裁。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2.社会主义革命的过程; 3.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及意义; 4.社会主义建设初步实践所取得的成就; 5.改革开放的地位,目的,意义; 6.新时代党的领导的重大意义和取得的成就。 教学难点: 1.社会主义革命的过程; 2.新时代党的领导的重大意义和取得的成就。
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 1.大单元教学法 2.议题式教学法 【学习方法】 3.合作学习法 4.探究学习法
教具准备 1.(人教版)普通高中教科书思想政治选择性必修2 法律与生活 2.多媒体课件 3.多媒体教室
教学课时 一课时(40分钟)
教学过程
教学阶段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板书 设计意图
环节一: 导入新课 (2分钟) 【导入活动】 视频导入:观看视频——《复兴之路》。 布置思考:为什么说“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学生简单作答 具体过程: 同学们,上课!这节课我们一起进入必修三第一课第二框题的学习。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相关知识点。 现在,我们先来观看一条视频,观看的过程中,请大家思考一下:为什么说“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这条视频阐述了习近平等中央领导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所发表的重要讲话,通过这则视频,我们看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不断奋进。 这节课我们就来主要探讨一下中华民族复兴历程的相关知识点。 【预设学生】 在观看视频的同时思考问题。 通过一则视频进行导入,既可以自然地引出伟大复兴这一课题,又可以激发学生对复兴之路,引起他们的求知欲,便于带着问题进入新课,这样效果更好,促使学生更加专注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
环节二: 讲授新课 (35分钟) 环节三:巩固练习 (2分钟) 环节四:课堂小结(1分钟) 知识点一:建立新中国 中国人民站起来 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才结带领中国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知识拓展: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 1840-1949年中国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义革命,以五四运动为界限,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两个阶段。 旧民主主义革命由资产阶级领导,以建立资本主义社会和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为政治目标。旧民主主义革命纲领不彻底,群众发动不充分,不能彻底解决土地问题,最终遭到失败。 新民主主义革命由无产阶级领导,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相作为思相武器,以创建人民民主共和国为政治目标。新民主主义革命提出了彻底的革命纲领,广泛发动群众,解决了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即土地问题。 两者关系: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2.社会主义革命 (1)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49-1952年): 在着重完成包括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等在内的民主革命遗留任务的同时,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致力于恢复被长期战争破坏了的国民经济。 (2)三大改造时期(1953-1956年): 1953年12月,党中央提出:“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政治成就: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颁布,这是我国在民主政治建设方面取得的新成就。 (4)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标志)及意义: 到1956年底,我国社会主义政造基本完成,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生产资料公有制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制度的基础。 这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确立,实现了我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知识拓展: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54 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确认了中国人民掌握国家权力的历史变革。宪法规定了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文化制度,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肯定了从新民主主义转变到社会主义的具体途径。) 3.社会主义建设 (1)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实践所取得的成就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实践中,我国基本上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教育、科学、文化、国防等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国际地位逐步提高。 (2)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的历史地位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取得的物质成就和历史经验,为后来的改革开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探究一】 毛泽东曾说过,1950年到 1957年,基本可以说是抄的,就是抄苏联。这个抄是必要的,等于写字一样,历来写字讲究临帖,你不临帖怎么行呢 所以,不能讲1950年到1957年那个临帖是错了。临帖之后,你就要脱离那个帖,自己独立写字嘛。而且,写草字的人先要写正楷,然后才能写草书,不可以一下子就写草书。看来,要有一个时期学习外国。现在还要学习外国,不能说现在连一点书都不抄了。人家书上是正确的东西,而我们没有书,这一部分还得抄。取经是一五年都要取的,你取我的经,我取你的经。不能搞绝对化,所谓维对化,就是形而上学观点。全部抄和完全不抄都是形而上学。 布置思考: 思考:结合我国的革命和建设历程,如何理解毛泽东的这段话 学生交流回答 教师提示: 探究答案提示 从1950年到1957年,我国在实践探索过程中主要照搬苏联的一套做法,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必要的、有成效的。但是,由于苏联的那套做法并不完全符合中国的实际,其弊端也逐步暴或出来,所以我国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这一探索的主题,就是要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自己的建设道路。 材料中所说的“正确的东西”,主要是指具有普遍性的基本经验,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等。要正确地对待外国经验,不应盲目反对和排斥外国的东西,相反,还要善于向外国学习。对外国的东西一概排斥或者全盘吸收,都是错误的。向外国学习,要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反对教条主义,反对照抄照搬。 教师总结: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具体看看改革开放的相关知识点。 知识点二:实行改革开放 走向民富国强 1.开启 1978 年12 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 2.地位和作用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 3.目的 ①实行改革开放,就是要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使中国人民富起来、中国强起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②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③就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4.意义(贡献) 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增强了社会发展活力,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使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这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作出的伟大历史贡献。 【探究二】 1956年党的八大: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认为:我国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2017年党的十九大: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布置思考: 思考:2017年党的十九大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判断意味着什么 教师提示: 探究答案提示 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知识点三:进入新时代 踏上新征程 1.新的历史方位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经过长期努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发展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
2.新时代的科学内涵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 ②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 ③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 ④是全体中华儿女勤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⑤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3.新时代的意义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 ②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 21 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 ③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 4、新时代党的领导的重大意义和取得的成就 (1)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统槛伟大斗争、佳
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2)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领导人民取得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胜利,并乘势而上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 5.实践证明党领导的正确性 实践充分证明,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是历史的选择,是人民的选择,是正确的选择。 练习1 1.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下列对这一科学论断理解正确的是: ①这一论断正确把握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②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关键是要解决发展动力问题,不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③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人民对物质文化生活的需求逐步减少 ④破解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难题,必须牢固树立并贯彻新发展理念 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D 【解析】全面深化改革是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关键,故②错误:“人民对物质文化生活的需求逐步减少”的表述不符合事实,故③错误。故选 D。 练习2
2.居民老张是怀旧的人,虽然退休了,还依然保留着过去家庭的记账本,三十年前的记账本里写着家庭消费内容与支出,在食品方面包括面条、豆腐、土豆、白菜等普通食物,很少记录肉类。三十年后的今天,他已经开始用电子记账本,上面的食物支出更多的是鱼、虾、肉,甚至还有外卖。化妆品也从廉价的雪花膏变成了韩国品牌化妆品。而由国企退休的他,现在受聘于一家外企,收入早就今非昔比。老张家的这些变化() ①说明社会整体文化程度提高了 ②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展变化的一个缩影 ③代表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成就 ④反映出中国已经实现全面脱贫 ①② B. ②③ C.③④ D.①③ 【答案】B 【解析】①:材料内容中没有反映出社会整体文化程度提高了,虽然这是个事实,但与材料无关,①排除。④与材料中的客观事实不符。故本题选 B。 练习3
3.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实行改革开放,再到进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经过长期的社会主义艰苦探索,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站在了新的历史方位上,实现了“三次伟大飞跃”。这三次飞跃依次是() 强起来、站起来、富起来 强起来、富起来、站起来 站起来、强起来、富起来 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 【答案】D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使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改革开放,中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人民逐步富起来,进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中国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D 符合题意。 【板书】 10.3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 (一)建立新中国 中国人民站起来(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2)社会主义革命 (3)社会主义建设 【预设学生】 积极思考,踊跃回答。 【板书】 实行改革开放 走向民富国强(1)开启 (2)地位和作用 (3)目的 (4)意义 【板书】 进入新时代 踏上新征程 (1)新的历史方位 (2)新时代的科学内涵 (3)新时代的意义(4)新时代党的领导的重大意义和取得的成就 【预设学生】 积极思考,踊跃回答。 【预设学生】 积极思考,踊跃回答。 【预设学生】 积极思考,踊跃回答。 【预设学生】 跟随老师思路,回顾知识点。 了解证据、收集与保存证据等相关知识点。 通过探究一,让学生思考理论联系实际,以此引出相关知识。 通过探究二,通过实例——主要矛盾变化,从而自然而然地引出知识。 对点训练, 提供相关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进行系统地总结,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结构,便于学生复习时把握重点。
教学反思 优点: 整节课逻辑较为清晰,知识点覆盖全面。 采用的案例,如游戏币充值,紧跟时事热点,符合思想政治课程的特点,并且采用案例与知识点契合度较高。 缺点: 板书死板,没有太多新意,黑板字需要多加练习; 讲授的语言不够简练,授课熟练程度不高; 教学方法主要以讲授法为主,缺乏新意,课堂较为枯燥; 对于概念的解释不到位,基本在读书本上的内容,缺乏深层次的解剖。
板书设计 10.3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 (一)建立新中国 中国人民站起来 (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2)社会主义革命 (3)社会主义建设 实行改革开放 走向民富国强 (1)开启 (2)地位和作用 (3)目的 (4)意义 进入新时代 踏上新征程 (1)新的历史方位 (2)新时代的科学内涵 (3)新时代的意义 (4)新时代党的领导的重大意义和取得的成就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