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教案)-2023-2024学年高一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统编版必修1)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1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教案)-2023-2024学年高一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统编版必修1)

资源简介

第二课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2.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课标要求:阐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特点,理解新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必然性。 
教学目标:
1. 了解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2. 了解近代中国人民的悲惨处境,理解近代中国人民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3. 理解近代中国人民的各种尝试和斗争没有改变中国人民悲惨命运的原因。
4. 了解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理解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
5. 了解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意义。
6. 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28年浴血奋战的历史,明确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以及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者之间的关系。
7. 结合历史知识和现实思考,能够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重大意义。
政治认同:认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建立新中国,加强党的领导地位的必要性。
科学精神:正确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历程,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公共参与:参与加深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认识的各项活动。
教学重难点:近代中国人民的两大历史任务是什么;为什么说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中国共产党是怎样应运而生的;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和道路的含义;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出示课题: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第一目 悲怆的历程—近代中国探索复兴之路
议题一:近代中国的悲怆与抗争
一、悲怆的历程—近代中国探索复兴之路
1、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
(1)鸦片战争是近代中国历史的转折点
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
(2)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原因
①内部因素:
②外部因素:
2、近代中国人民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
近代以后,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成为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
3、悲怆的探索历程
无数仁人志士为探索复兴之路进行了各种斗争和尝试
思考:近代中国人民的各种尝试和斗争,为什么都没有改变自己的悲惨命运?
学生讨论回答:结合教材进行梳理回答。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教师总结:
4、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的原因——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
外部环境不允许:帝国主义不允许走 帝国主义入侵中国的目的是要把中国变成它们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维护其在华特权,它们决不允许中国通过走资本主义道路强大起来,成为自己的竞争对手
内部条件不具备 封建势力
不愿意走 中国的封建势力同帝国主义相勾结,严重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民族资产阶级没能力走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十分弱小,并且与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的特点,不能承担起领导中国人民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使命
5、结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为了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了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必须另辟新路。
第二目 胜利的征程——新民主主义革命
议题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功
二、胜利的征程——新民主主义革命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
1917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先进分子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真理中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标志——五四运动
(1)五四运动的特点:五四运动以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追求救国强国真理的进步性、各族各界群众积极参与的广泛性。
(2)五四运动的意义:五四运动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
(1)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921年,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
(2)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意义
①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从此,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
②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中国人民由此踏上了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光明道路,开启了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历史征程。
③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在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开展救亡斗争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逐步探索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
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历程
经过28年浴血奋战和顽强奋斗,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在经历了大革命、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这四个阶段后,终于在1949年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6、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民主革命。
7、中国革命的两个步骤及其关系
(1)两个步骤: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步骤:第一步,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中国社会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社会主义的社会。
(2)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只有完成前一个革命才能完成后一个革命,这两个革命阶段必须互相衔接。
8、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主要体现
①就领导权来说,由无产阶级领导的,这一点具有决定性意义;
②就革命前途来说,是建立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并最终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③从所属世界革命范畴来说,它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9、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使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鼓舞和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10、毛泽东思想的创立
①在革命斗争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
②经过艰苦探索、付出巨大牺牲积累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指明了正确方向。
③毛泽东思想在党的七大被确立全党的指导思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