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导学案(含答案)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2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2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导学案(含答案)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2

资源简介

1.2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一、自主总结与梳理(一、二任选一项完成即可)
二、复习导学(根据书上的“本节聚焦”查漏补缺)
三、基础知识复习与填空
(一) 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1. 请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子叶颜色、种子形状这
两对相对性状的显性性状分别是______、________。
2. 子叶颜色、种子形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是否符合分离定律,为什么?
3.相对性状的分离比
(1)每对性状都遵循分离定律。
(2)两对性状自由组合,共有4种不同性状表现,即:
①两种亲本类型:黄色圆粒、_________。
②两种新类型(重组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
【随堂练习——判断正误】
(1)在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F2中出现的重组性状指的是与F1性状不同的类型(  )
(2)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每一对遗传因子的传递都遵循分离定律(  )
(二) 豌豆杂交实验 (二) 之 现象—解释—预测—结论
1. 杂交过程——请用恰当的图文,描述实验现象
2. 孟德尔的解释——请在上题旁边作出遗传图解
3. 演绎推理——请设计实验用 假说 预测 现象
4. 得出结论——自由组合定律的内容
【思考、讨论】
(1)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除了用棋盘法以外,还可以用概率原理等不同思路分析,请尝试用其他方法进行分析。[提示:互斥事件、独立事件等事件关系及性质见数学必修2]
(2)测交、杂合子AaBb自交、配子基因检测,能鉴定两对性状是否自由组合的有__种。
(三) 孟德尔实验方法的启示 请分析孟德尔的研究为何成功,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四) 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
(1)孟德尔的研究成果发表后,未引起人们重视。直到30年后才被重新发现。后来,约翰逊将“遗传因子”命名为基因,并提出了表型和基因型的概念。①表型: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如豌豆的高茎和矮茎。②基因型:与表型有关的基因组成,如DD、Dd、dd等。③等位基因:控制____________的基因,如D和d。(2)孟德尔被后人公认为“遗传学之父”。
判断正误(1)孟德尔把数学方法引入生物学的研究,是超越前人的创新(  )
(2)孟德尔提出了遗传因子、基因型和表型的概念(  )
(3)表型相同的生物,基因型一定相同(  )
(五) 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应用 (1.杂交育种;2.医学实践,推断患病概率指导遗传咨询等)
在杂交育种中,人们有目的地将具有不同优良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使两个亲本的优良性状组合在一起,再筛选出所需要的优良品种。例如,小麦的抗倒伏对易倒伏为显性,易染条锈病对抗条锈病为显性。现有两个不同品种的纯种小麦,一个抗倒伏、易染条锈病,另一个易倒伏、抗条锈病。请思考,怎样可以得到既抗倒伏又抗条锈病的纯合优良品种?☆☆
四、自由组合定律 练习习题
1.下表列出了孟德尔黄色圆粒和绿色皱粒豌豆杂交实验中,F2的部分遗传因子组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配子 YR Yr yR yr
YR ① ② YyRr
Yr ③
yR ④
yr yyrr
A.F2有9种遗传因子组成,4种性状表现
B.表中Y与y、R与r的分离以及Y与R或r、y与R或r的组合是互不干扰的
C.①②③④代表的遗传因子组成在F2中出现的概率之间的关系为③>②=④>①
D.F2中出现不同于亲本的重组类型(黄皱、绿圆)的概率是5/8
2.用纯合的黄色皱粒(YYrr)和绿色圆粒(yyRR)豌豆作亲本进行杂交,F1全部为黄色圆粒,F1自交获得F2,从F2黄色皱粒和绿色圆粒豌豆中各取一粒,一个纯合一个杂合的概率为(  )
A. B. C. D.
3.下列有关自由组合定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自由组合定律是孟德尔针对豌豆两对相对性状的实验的结果及其解释归纳总结的,不适合多对相对性状的遗传
B.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C.在形成配子时,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是随机的,所以称为自由组合定律
D.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4.关于下列图解的理解,正确的是( )
A.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表现在
图中的④⑤⑥
B.③⑥过程表示形成配子的过程
C.图甲中③过程的随机性是子代中
Aa占1/2的原因之一
D.图乙子代中aaBB的个体在aaB_中占的比例为1/16
题组一 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5.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是利用纯种的黄色圆粒豌豆和纯种的绿色皱粒豌豆杂交,对自由组合现象进行了解释和验证,得出了自由组合定律。下列关于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实验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两对相对性状的研究,在F2中共出现3种重组类型
B.杂交实验过程中需要将亲本和子一代豌豆的母本在开花前进行人工去雄和套袋处理
C.每对性状的遗传都遵循分离定律
D.子二代植株所结种子的性状表现及比例为黄色圆粒∶绿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皱粒约为9∶3∶3∶1
6.南瓜果实的颜色和性状独立遗传。白色盘状南瓜与黄色球状南瓜杂交,F1全是白色盘状南瓜,若F1自交得到的F2中白色球状南瓜有4 000株,则黄色盘状南瓜有(  )
A.1 333株 B.2 000株 C.4 000株 D.8 000株
题组二 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和验证
7.豌豆种子黄色(Y)对绿色(y)为显性,圆粒(R)对皱粒(r)为显性。小明用纯种黄色皱粒豌豆(P1)与纯种绿色圆粒豌豆(P2)杂交,得到F1,F1自交得到F2,
F2的性状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都是皱粒
B.①②③④都是黄色
C.遗传因子组成①出现的概率大于④
D.F2中性状不同于P1和P2的重组类型占
8.在孟德尔利用豌豆进行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
可能具有1∶1∶1∶1比例关系的是(  )
①F1自交后代的性状表现比例 ②F1产生配子种类的比例
③F1测交后代的性状表现比例 ④F1自交后代的遗传因子组成比例
⑤F1测交后代的遗传因子组成比例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②③⑤ D.①②④
题组三 自由组合定律
9.如图为遗传因子组成为AaBb的个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图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分离定律发生在①过程,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②过程
B.雌雄配子结合方式有9种,子代遗传因子组成有9种
C.F1中不同于亲本性状表现的个体占全部子代个体的7/16
D.F1中杂合子所占比例为4/16
10.一株基因型为AaBb(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的小麦自交,后代可能出现的基因型有( )
A.2种 B.4种 C.9种 D.16种
11.某单子叶植物非糯性(A)对糯性(a)为显性,抗病(T)对易染病(t)为显性,花粉粒长形(D)对圆形(d)为显性,三对遗传因子独立遗传,非糯性花粉遇碘液变蓝黑色,糯性花粉遇碘液变橙红色。现有四种纯合子,遗传因子组成分别为①AATTdd、②AAttdd、③AAttDD、④aattdd。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选择①和③为亲本进行杂交,可通过观察F1的花粉来验证自由组合定律
B.任意选择上述亲本中的两个进行杂交,都可通过观察F1的花粉粒形状来验证分离定律
C.选择①和④为亲本进行杂交,将杂交所得的F1的花粉涂在载玻片上,加碘液染色,显微镜下观察,蓝黑色花粉粒∶橙红色花粉粒=1∶1
D.选择①和②为亲本进行杂交,可通过观察F2植株的性状表现及比例来验证自由组合定律
12.下列有关测交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测交是孟德尔“假说—演绎法”中对推理过程及结果进行验证的方法
B.对遗传因子组成为YyRr的黄色圆粒豌豆进行测交,后代中不会出现该遗传因子组成的个体
C.通过测交可以推测被测个体的遗传因子组成、产生配子的种类和产生配子的数量等
D.对某植株进行测交,得到的后代遗传因子组成为Rrbb和RrBb(两对遗传因子独立遗传),则该植株的遗传因子组成是Rrbb
13.小麦的毛颖和光颖是一对相对性状(显、隐性分别由遗传因子P、p控制),抗锈和易感锈是另一对相对性状(显、隐性分别由遗传因子R、r控制),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因子均独立遗传。以纯种毛颖易感锈植株(甲)和纯种光颖抗锈植株(乙)为亲本进行杂交,F1均为毛颖抗锈(丙)。再用F1与丁进行杂交,F2有四种性状表现,对每对相对性状的植株数目比例作出的统计结果如图:
(1)两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_。
(2)亲本甲、乙的遗传因子组成分别是
_____________;丁的遗传因子组成是________。
(3)F1形成的配子是________________。产生
这几种配子的原因是F1在形成配子的过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F2中遗传因子组成为ppRR的个体所占的比例是______________,光颖抗锈植株所占的比例是________________。
(5)写出F2中抗锈的遗传因子组成及比例:________________。(只考虑抗锈和易感锈一对相对性状)
14.已知已知桃树中,树体乔化与矮化为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D、d控制),蟠桃果形与圆桃果形为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H、h控制),蟠桃对圆桃为显性。下表是桃树两个杂交组合的实验统计数据:
亲本组合 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株数
组别 表现型 乔化蟠桃 乔化圆桃 矮化蟠桃 矮化圆桃
甲 乔化蟠桃×矮化圆桃 41 0 0 42
乙 乔化蟠桃×乔化圆桃 30 13 0 14
(1)根据组别____________的结果,可判断桃树树体的显性性状是____________。
(2)根据甲组的杂交结果可判断,上述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_________(填“遵循”或“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桃树的蟠桃果形具有较高的观赏性。已知现有蟠桃树种均为杂合子,欲探究蟠桃是否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即HH个体无法存活),研究小组设计了以下遗传实验,请补充有关内容。
实验思路:___________;
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
①如果子代_____________,则蟠桃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
②如果子代_________________,则蟠桃不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
(
参考答案:
1-5.
D
DD
C
C 6-10.CACCC
11-12CA
13
(1)
毛颖、抗锈 
(2)PPrr

ppRR
 
ppRr(3)PR

Pr

pR

pr
 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遗传因子分离,而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4)1/8
 
3/8
 
(5)RR

Rr

1

2
14


乔化

不遵循

若这两对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则该杂交组
合的后代表现型应为乔化蟠桃:乔化圆桃:矮化蟠桃:矮化圆桃
=1:1:1:1
让蟠桃植株自交(或让蟠桃植株间相互杂交),观察统计
F1
的性状及比例

表现型为蟠桃:圆桃
=2:1
表现型为蟠桃:圆桃
=3:1
或全为蟠桃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