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8张PPT)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教材分析Part 01学情分析Part 02教学目标Part 03教学重难点Part 04教法学法Part 05目录CONTENT教学过程Part 05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1、质点 参考系2、时间 位移3、位置变化快慢的描述—速度4、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一、教材分析1、教材内容分析:引入描述运动的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加速度,区分速度与加速度,学习加速度的定义式,方向和单位,充分了解其矢量性,并应用到判断物体运动性质中去。教科书展示了许多具体事例,以增强学生感性认识,帮助学生理解加速度这一较为难懂的概念。一、教材分析2、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1)本章内容从运动学的角度研究如何描述物体的运动,为后面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奠定基础。(2)本节内容位于“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的第四节,安排在学习了质点,参考系,时间,位移,速度等一系列描述物体运动的物理量后。学习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可以让学生知道这一物理量的重要性,有助于全面分析物体运动的性质。二、学情分析1、已备知识: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掌握位移,速度一系列描述物体运动的物理量,初步体会比值法定义物理量的过程,对于变化快慢有感性认识,知道矢量和标量的区别。二、学情分析2、学生特点及将要学习的知识和技能:作为刚从初中升学的高一学生,对于从初中物理到高中物理的跨越,抽象思维能力上尚且不足,本节加速度的概念,在学生的生活经验中不容易体会和发觉,对于学生来说速度变化容易理解,但是对于变化的快慢比较难以理解,这部分知识还注重与数学工具-图象的结合,分析物理量在图象中的物理意义也是学生需要强化的能力。三、教学目标1、通过生活事例,增强感性认识,体会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必要性。2、通过分析示例和计算数据,建立加速度概念,知道加速度的定义,方向和单位,了解比值定义法的应用。3、通过与速度相关知识的结合,知道加速度的矢量性,会判断加速度的方向和运动性质,提高学生分析比较问题的能力。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加速度概念的建立和判断加速度的方向以及运动性质。2、教学难点:判断加速度的方向和应用加速度方向判断运动性质。五、教法学法1、设计思路(1)复习回顾,加强对速度的理解并且构建与本节内容加速度的联系。(2)引用实例,增强学生感性认识,加深学生观察思考能力,层层递进。(3)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描述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五、教法学法1、设计思路(4)数据计算,帮助学生体会比值法定义物理量的过程。(5)矢量分析,学会作图判断加速度的方向,并且能够判断物体加速或者减速的运动性质,(6)科学资料,让学生理解不同运动物体的加速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7)课堂总结,加深知识的框架构建。五、教法学法1、教法:基于以上设计思路,本节课我采用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类比法和讲授法。2、学法:学案导学,自主探究,类比法,分析归纳法。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从教会学生知识到教会学生学习。六、教学过程1、复习回顾带领学生回顾物体的速度,速度的变化量一系列概念,运用生活中的速度变化的例子让学生观察思考,为后面加速度概念的建立奠定基础。2、新课导入通过分析汽车和火车的加速情况,运动员爆发力以及子弹射出,速度急剧变化,列车出站,速度缓慢变化,还有飞机和赛车比赛,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层层递进,引导学生感受速度变化的快慢。六、教学过程3、建立概念提问如何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让学生自主探究讨论,比较飞机起飞,跑车启动,摩托车启动,战斗机飞行,四种物体运动速度变化快慢的情况,学会比值法定义物理量并得出加速度的概念。同时与速度定义式做对比,加深对比值法定义公式的理解。六、教学过程4、新课学习学习加速度的公式,单位,及其矢量性。通过作图法,分析小车同向以及相向而行时速度变化量的方向,并学习判断加速度的方向,以及判断物体加速还是减速的运动性质。六、教学过程5、知识应用给出一些运动物体的加速度,让学生学会分析加速度的数值及其正负在实际应用中的体现和物理意义。体现物理和生活的联系,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物理素养。6、课堂总结总结加速度学习内容,构建知识框架。七、板书设计第四节: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旧知:1、速度:v=Δx/Δt 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2、速度变化量:新知:1、加速度:a=Δv/Δt 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速度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之比,通常用a来表示。)单位:m/s^22、加速度的方向:a与Δv的方向一致。3、物体的加速和减速:a与v同向,加速;反之,减速。感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