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6张PPT)2020牛顿第三定律PART 01说课内容目录CONTENTS1教材分析2学情分析3教学目标4教学重难点5教学方法6教学程序7板书设计《牛顿第三定律》选自人教版必修一第四章第五节,教材内容安排遵循先定性再定量的基本思路。首先通过创设情景说明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总是相互的,有作用力必定有反作用力。其次,通过实验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最后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应用,体会牛顿第三定律的价值与意义。本节课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分析复杂情境下运动与相互作用的关系。一、教材分析二、学情分析在前面的教学中,学生已经对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有定性了解,知道相互之间的作用力是成对出现的,也学习过二力平衡知识,已具有分析区别相互作用力与平衡力异同点的基础认识。并且熟悉使用弹簧测力计,具有使用弹簧测力计定量研究两个弹力之间的关系的基础能力。三、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表达式及其本质含义。2.理解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和平衡力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物理观念1.通过经验事实建构理论物理模型,培养学生模型建构能力。2.创建认知冲突,吸引学生讨论探究,培养学生质疑创新能力。科学思维1.经历小组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2.学以致用,培养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科学态度与责任1.通过教师演示实验探究力的相互作用规律,总结现象得出结论,锻炼学生数据分析、总结归纳能力。2.通过观察力的传感器实验,分析对比实验数据,强化学生总结归纳,逻辑推导能力。科学探究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牛顿第三定律教学难点区分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五、教学方法牛顿第三定律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六、教学程序步步深入在析异同复习旧知创设情景实验探究总结规律课堂小结列题巩固引入新课演示实验引导思考引导解释强调不同提问解答定律应用感受思考观察思考发现规律比对分析发现异同反思交流感悟提升七、板书设计PART 02授课内容温故而知新什么是力?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定义:物体间相互作用的这一对力,通常叫作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相互作用的一对力,任选其中一个称为作用力,则另一个称为反作用力。提出问题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具有哪些特点?实验器材实验步骤1.A弹簧测力计不动,拉动B弹簧测力计2.B弹簧测力计不动,拉动A弹簧测力计3.同时拉动A、B弹簧测力计注意事项1.弹簧测力计在使用前需要调零。2.拉伸弹簧测力计时不能超过量程。3.A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B弹簧测力计对它的力。实验结果实验结论深入探究用传感器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牛顿第三定律定义: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表达式:说明:①“总是”是强调对于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均成立(与物 体形态无关;与物体运动状态无关;与物体的位置无关)②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等大、反向、共线、异物、同性、同变化。探究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平衡力的异同灯的重力GF绳对灯的拉力灯对绳的拉力平衡力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探究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平衡力的异同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平衡力 相同点 大小 方向 作用线 不同点 作用对象作用时间力的性质两力合成效果相等相反共线不同相同同时产生,同时消失不一定同时产生、消失相同不一定相同不能合成合力为零GF课堂小结01020304物体间相互作用的这一对力,通常叫作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对象作用时间力的性质两力合成效果相互作用力与平衡力的区别等大、反向、共线、异物、同性、同变化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特点练一练1.人走路时,人和地球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有几对?( )A.一对B.两对C.三对D.四对C人对地面的压力,地面对人的支持力人对地面的摩擦力,地面对人的摩擦力人对地球的引力,地球对人的引力练一练2.用鸡蛋去碰石头,鸡蛋碎了,而石头却“安然无恙”。下列关于鸡蛋与石头 间的相互作用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鸡蛋对石头施力在先,石头对鸡蛋施力在后B.鸡蛋对石头的作用力与石头对鸡蛋的作用力方向相同C.鸡蛋对石头的作用力小于石头对鸡蛋的作用力D.鸡蛋对石头的作用力与石头对鸡蛋的作用力都是弹力D练一练3.在光滑水平面上,小球A以速度大小为V向静止小球B运动,并发生碰撞,碰撞后小球A反向运动,并获得加速度大小为,已知AB两球质量分别为,问在碰撞后小球B获得的加速度为多少?AABBV=====2020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