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节 磁现象 磁场 1.知道磁性,磁极,磁极间的相互作用。2.知道磁体周围存在磁场。知道磁感线可用来形象地描述磁场,知道磁感线的方向是怎样规定的。3.知道地球周围有磁场以及地磁场的南、北极。重点:磁体的指向性和磁极间的相互作用,会用磁感线描述磁体周围的磁场;转换法、模型法的应用。难点:感知磁场,建立磁场模型并探究磁感线的形状。【新课导入】故事导入大家听说过这样的故事吗 阿房宫“以磁石为门”“朝者有隐甲怀刃,入门而胁止”,说的是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建造了规模宏大的阿房宫,为了防范刺客,聪明的工匠们修建了奇特的阿房宫的北门,一旦有人身怀铁器,立刻就会被发现。工匠们是怎样做到的呢 情境导入在加拿大东海岸,有一个神奇而令人生畏的世百尔岛,岛上,草不生长,鸟不歇脚,没有任何动物和植物,只有坚硬无比的青石头。奇怪的是,每当船只驶近小岛附近,船上的指南针便会突然失灵,整只船就像着了魔似的被小岛吸引过去,使船只触礁沉没,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这种现象与磁场有关,那么什么是磁场,磁场有什么性质,学完本节,你的疑惑就会迎刃而解。【课堂探究】探究点一 磁现象活动1:准备一条形磁体、硬币、铁丝、木块、铝片、塑料块等多种物质,让学生尝试实验磁体能够吸引什么物质呢 总结(1)磁性:物体能够吸引 铁、钴(gǔ)、镍(niè) 等物质的性质。 (2)磁体:具有磁性的物体。活动2:请利用所给的器材(条形磁体、铁屑)探究磁体上各个部分磁性的强弱 并思考根据什么现象来判断磁性的强弱 总结:磁极(1)磁体上 磁性最强 的部位,在磁体的 两端 。 (2)观察小磁针红色的一端的指向。(3)规定:能够自由转动的磁体静止时,指南的磁极叫做 S 极;指北的磁极叫做 N 极。 活动3:两个条形磁体的作用情况。演示并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一做。观察看到的现象。总结(1)磁极间相互作用规律:同名磁极相互 排斥 ;异名磁极相互 吸引 。 (2)磁化: 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 的过程。 (3)磁现象的弊端机械手表磁化后走时不准 彩色电视机显像管磁化后色彩失真探究点二 磁场活动:讲台桌上摆放着不同的小磁针,想让小磁针转动,有什么方法 小磁针为什么会转动 磁体之间没有接触,是怎样发生相互作用的 磁场 。 问题:条形磁体周围的小磁针会发生偏转说明什么 提示:磁体周围存在一种特殊的物质,这种物质对小磁针施加了力的作用。总结(1)磁场:磁体周围存在着 磁场 。 (2)磁体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 磁场 发生的。 活动2:观察小磁针的方向。总结(1)磁场中不同位置的小磁针指向不同,说明磁场中不同位置其 方向 不同。 (2)规定:磁场中某点小磁针静止时N极指向为该点磁场方向。(3)①我们把小磁针在磁场中的排列情况,用一些带箭头的曲线画出来,可以方便、形象地描述磁场,这样的曲线叫做磁感线。②几种磁体周围磁感线的形状。条形磁体蹄形磁体探究点三 地磁场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122相关内容,回答问题:问题1:周围没有磁体时,小磁针北极为什么总指北呢 指南针为什么永远指南呢 总结(1)地球周围存在 磁场 ,即地球是个 大磁体 。 (2)地磁场的形状与 条形 磁体的磁场相似。 问题2:为什么小磁针北极指向北呢 总结(1)地磁南极在地理 北极附近 ;地磁北极在地理 南极附近 。 地磁场的分布及其方向(2)地磁偏角:地理两极与地磁两极 并不重合 ,磁针所指南北方向与地理南北方向略有偏离,这一现象最早是由我国宋代学者 沈括 发现的。 第1节 磁现象 磁场一、磁现象1.磁性:物体能够吸引铁、镍(niè)、钴(gǔ)等物质的性质。2.磁体3.磁极:N极、S极。4.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5.磁化: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的过程。二、磁场1.磁体周围存在的一种特殊物质,可以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2.磁体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磁场发生的。3.磁感线(1)沿磁场中小磁针N极所指的方向画出一条带箭头的曲线叫做磁感线。(2)几种磁体周围磁感线的形状。三、地磁场1.地球周围存在磁场,即地球是个大磁体。2.地磁场的形状与条形磁体的磁场相似。3.地磁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地磁北极在地理南极附近。1.如图所示是生活中常用来固定房门的“门吸”,它由磁体和金属块两部分组成。该金属块能被磁体所吸引,是因为其材质可能含有(B)A.银 B.铁 C.铝 D.锌2.小天利用手中的条形磁体做了实验,其中结论正确的是(A)A.条形磁体能够吸引小铁钉B.同名磁极相互吸引C.将条形磁体用细线悬挂起来,当它在水平面静止时北极会指向地理南方D.条形磁体与小磁针之间隔了一层薄玻璃后就不可能有相互作用了3.如图所示,甲、乙两小磁针在一根磁体附近,下列判断正确的是(B)A.甲小磁针左端是S极,乙小磁针左端是N极B.甲小磁针左端是N极,乙小磁针左端也是N极C.甲小磁针左端是S极,乙小磁针左端也是S极D.甲小磁针左端是N极,乙小磁针左端是S极4.如图所示,司南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古文《论衡》中记载:“司南之杓(用途),投之于地,其柢(握柄)指南。”司南静止时能指南北,说明地球周围存在 磁场 ,司南的握柄应为该磁体的 S (选填“N”或“S”)极。 5.(1)请在图中标出磁感线的方向和小磁针的N极。答案:如图所示(2)请在图中标出蹄形磁体的N,S极和磁感线的方向。 答案:如图所示在授课的过程中,老师通过大量的实验,给学生演示,让学生在体验和观察实验现象的过程中得出几个磁概念。磁极间的相互作用的实验探究使学生通过磁极间的自由组合,和对结论的分析归纳,培养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关于磁性,教师补充除铁以外的钴、镍这些铁磁性物质,使学生认识更完善。常见的磁体采用多媒体展示更形象直观。磁化以两个演示实验导入,让学生采用手边的器材找到使物体的磁性由无到有的方法:接触和靠近磁体或在磁体上沿某一方向摩擦,从演示实验中得出磁化的概念和特点。磁石的指向性及其应用 在我国,很早就发现了磁石的指向性,并制出了指向仪器司南。我国古籍中,关于指南针的最早记载,始见于沈括的《梦溪笔谈》。该书介绍了指南针的四种用法:水法,用指南针穿过灯芯草而浮于水面;指法,将指南针搁在指甲上;碗法,将指南针放在碗沿;丝悬法,将独股蚕丝用蜡粘于针腰处,在无风处悬挂。磁针的制作,采用了人工磁化方法。正是由于指南针的出现,沈括最先发现了磁偏现象,“常微偏东,不全南也”。南宋时,陈元靓在《事林广记》中记述了将指南龟支在钉尖上。由水浮改为支撑,对于指南仪器这是在结构上的一次较大改进,为将指南针用于航海提供了方便条件。指南针用于航海的记录,最早见于宋代朱彧( yù )的《萍洲可谈》“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