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节 探索之路【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和古人的宇宙观;了解哥白尼、伽利略、牛顿和爱因斯坦对认识宇宙和科学发展的巨大贡献。2.了解人类现在的宇宙观是经历了漫长的探索而得到的。【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自然的神奇,人们的探索历程是漫长而有意义的。难点:了解物理学的的发展。 【教学方法】科学探究、交流与讨论。【实验器材】甲骨文、指南针【教学过程】新课导入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我从事科学研究的动机,来自一种想要了解自然奥秘的无法遏制的渴望,而不是别的什么目的。” 的确,在大自然界中,神奇无处不在,面对神奇总有一种想要了解自然奥秘的渴望,促使我们去努力探索、坚持不懈,并使这种探索从远古延续至今,并将走向未来。今天让我们穿越时空,一起回味人类对科学的探索之路。授课过程(一)古文明中的科学思考看图1-8——图1-12及说明,了解古文明我国古代文明:我国四大发明中,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曾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事物的状况,第一种在文学上,第二种在战争中,第三种在航海上,从那里接着产生无数的变化,变化如此之大,以致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学派,能比这三种发明,对人类事业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1.古代中国的象形文字 甲骨文“磬” qìng甲骨文“磬”(图l—14),好像是一块很大的斜面石头和一只拿着结实木槌的手,这只手正拿着木槌欲敲打石块。石头上分叉的笔画有时被解释成悬挂它的绳子形象,有时又被解释成某种形式的装饰品。磬和耳组成了“声”字,这似乎表示耳朵听的是木槌敲打磐发出的声音。活着的“象形文字”——纳西族东巴文。纳西族象形文字“晒干” (图l—15),字的上部为发出光线的太阳,字的中部为被蒸发的水气,字的下部则为大地。该字的意思为日光照射大地,使地面的水蒸气蒸发,以便达到晒干的目的。2.古代的图画(1)古人认为“天圆地方”(2)安徽凌家山滩出土的雕刻玉版 距今5000年发明指南针(司南)的基础(3)英格兰的“魔圈”石头阵公元前3000—2500年,距今5000年,工程历时2000年,运送300多千米、80多根5吨多的青石拄,及从几十千米外运来45吨造石门用的砂岩,阵外均匀排列56个坑穴用于立标杆。石头阵作用是观测天象,如刚升起的太阳从大石脚跟上射出来,其他重要节令也能一一对应,外围坑洞用来预报月食。(二)物理学的进步之阶。看图1-19——图1-22 及说明,了解五位科学家的贡献1.哥白尼(波兰 1473-1543)近代自然科学的先驱 天文学家 神父 “地心说”托勒玫 符合《圣经》“日心说”哥白尼 1543年《天体运行论》出版,感言:“我终于推动了地球”2.伽利略 (意 1564.2.15-1642.1.8)经典力学和实验物理学的先驱 自然科学家 任教于比萨大学 注重以实验去验证前人(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和理论,去追求隐藏在事物表面的真理著名的比萨斜塔落体实验,第一个用望远镜观察天空支持日心说受审判,347年后,1979年罗马教皇正式平反3.牛顿(英 Newton 1642-1727)17世纪 人类最伟大的科学家,物理 数学 天文学 构建划时代意义“经典物理学体系”发现三大运动定律,创立了微积分4.爱因斯坦和玻尔“相对论”哥本哈根学派——“量子力学” 争论使量子力学更加完美从蒸汽机到核能发电:17-18世纪,由于工业生产的需要和力学、热学的发展,促进了蒸汽机的研制。蒸汽机的出现,导致了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人类由手工业生产走向大规模机器生产,人类生活面貌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到19世纪,由于法拉第、麦克斯韦等科学家在电与磁方面作出的巨大贡献,人类产生了电能,并制造了各种电气设备,人类社会进入了应用电能的时代。20世纪,人们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日益深入,开始利用核能发电。(三)科学的发展产物:现代,随着人们对物质结构的进一步认识,促进了信息技术、现代交通技术、电脑、纳米技术空间技术的发展。一个崭新的智能化、信息化的高新技术时代正在迎接着我们。1.科技发展成果---超级计算机2.中核集团福清核电5号机组3.中国的5G三、课堂小结:让学生自主进行总结交流。四、作业布置:1.写出你发现的生活中的神奇现象一例,并试着解释原因。2.回去好好预习下一节,回顾讲过的知识。【板书设计】§1.2 探索之路一、古文明中的科学思索二、物理学的进步之阶【课后反思】本节课让学生了解人类的探索之路,重在对比呈现,帮助学生认识到科学的力量,科学的魅力。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