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二单元 比较与测量·第3课时 用手来测量·教案学情分析本课是这一单元的第3课,学生们将体会生活中常用的测量方法,即用拇指和中指间的距离(拃)来测量。在测量时,要注意首尾相连。该课时主要通过预测桌子的高度让学生们知道预测不是“猜”,预测是根据以往经验以及当下的观察而做出的判断,慢慢体会预测的意义。教学目标知道手的“一拃”可用来测量;知道测量时每一拃要首尾相连。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能够用“拃”对桌面高度进行测量。【教学难点】用“拃”进行测量,体会保证测量结果准确性的意义。四、教学过程第一板块 【旧知重温 新课启航】师:我们通过什么对恐龙模型的大小进行排序?生:比较。师:知道了起点和终点,就能比较纸蛙跳出的什么?生:距离。师:我们怎样来比较哪位同学更高?(学生自由回答)师:测量使比较更准确!设计意图:通过重温上节课的内容,学生对如何比较进行了回忆,教师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进入本堂课的学习。第二板块 【学海扬帆 新知初探】师:我们的身体也是测量工具。如:脚长、身高等。师:手可以用来测量吗?(学生自由回答)师:张开的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最大长度叫做拃。师:怎样用拃来测量?教师动画或现场实物演示:师:作业本大概有一拃宽。教师动画或现场实物演示:师:科学课本大概有两拃长。师:用拃测量时要注意“一拃一拃要相连”。教师动画或现场实物演示:师:科学课本的宽是一拃多一点。师:当长度不够一拃时,可以用:一拃多一点、一拃半等方式表示。观看视频:用手来测量。第三板块 【勤思互助 合作探究】探索:桌子的高度有几拃。师:桌子的高度相当于几拃?我们怎样用手来测量?(学生自由回答)师:桌子的侧面高低不平,直接用手测很不方便,你有什么好办法?(学生自由回答)测量方法:①定起点:将纸条的一侧对齐地面,拉直纸条;②定终点:在纸条与桌面齐平的地方做记号。③用剪刀剪下和桌子高度相同的纸条;④用手测量一下它有几拃,用笔做好标记,将结果记录下来。注意:要用相同的手指,一拃一拃要相连。探索口诀:纸条贴地找起点,桌面对齐定终点,手指相同测距离,一拃一拃要相连。观看视频:桌子的高度有几拃。师:活动开始前,可以先预测桌子的高度。学生测量中。师:比较一下我们预测的结果和实际的测量结果。(学生自由回答)师:将每组的做好标记的纸条贴在黑板上,比较每组的测量结果。(学生进行活动)师:我们的测量结果为什么会不一样?(学生自由回答)师:每个人手的大小有差异,拃的长短不同,所以测出来的结果也会有不同。观看视频:统一长度单位。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以学生实际进行测量并对结果进行比较交流为主。教师在学生活动开始前需要通过演示和讲解,帮助学生解决实际测量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问题,为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学生在比较结果时可能会发现每组的结果并不一样,这是因为人手大小的差异性,由此可以引出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第四板块 【课堂延伸 知识拓展】师:选择身体的不同部位对房间、家具进行测量,绘制家庭尺寸图。教师展示山峰之最:登山小贴士①备好运动鞋、干粮和水;②在夏季,一定要带足水,因为登山会出汗,要及时补充水;③在登山前得到可靠的天气预报,建议雨天和雨后一两天不要攀爬;④带好衣物早晚御寒,预防感冒;⑤随身携带急救药品,如云南白药、止血绷带等。设计意图:该板块向学生展示了许多方面的课外知识,有助于丰富学生的见识,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第五板块 【随堂练习 新知巩固】我会判。(1)所有人一拃的长度都是相同的。 ( )(2)测桌子的高度也要定起点和终点。( )(3)课桌的高度一定是6拃。 ( )我会选。(1)第( )种用拃测量的方式是正确的。A. B. C.排排序。把测量课桌高度的步骤按顺序排好吧!( )①桌面对齐定终点 ②手指相同测距离③纸条贴地找起点设计意图:该板块结合课堂重要知识点,检查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有助于巩固本课新学的知识,强化认识。【答案】1.×√×2.B3.③①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