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4《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教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单元 比较与测量
·第4课时 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
教案
班级: 课时: 课型:
学情分析
在第3课中,学生发现用手测量的结果不同,导致结果不一样的主要原因是测量单位“拃”是非标准单位,“拃”的长短是因人而异的。在本课中,学生将选用固定长度的物体作为测量工具,对课桌、书、讲台进行测量,以解决“拃”等非标准单位带来的测量结果不准确的问题。
教学目标
知道可以用不同的物体测量长度;
认识到借助物体测量长度的好处。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使用不同的物体对长度进行测量。
【教学难点】
学会根据测量对象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
四、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 【旧知重温 新课启航】
师:手可以作为测量工具,张开的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最大长度叫做什么?
生:拃。
师:用手测量桌子高度,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结果?
生:每个人手的大小有差异,拃的长短不同,所以测出来的结果也会有不同。
师:选一选,下面哪些物品不方便用来测量长度?(学生自由回答)
师:皮筋和弹簧不方便,因为它们容易变形,长度不固定。
师:我们可以用什么物品来测量长度?(学生自由回答)
师:我们可以用不易变形、长度固定的物品来测量长度。
设计意图:通过重温上节课的内容,学生对用手测量进行了回忆,教师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进入本堂课的学习。
第二板块 【学海扬帆 新知初探】
用物体来测量。
测量对象:
测量工具:
师:你会选择哪种物体来测量桌子的宽度和高度?说说你的理由。(学生自由回答)
师:用回形针测量桌子的高度合适吗?为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师:不合适,因为回形针太小了。
师:你会选择哪种物体来测量课本的长度?说说你的想法。(学生自由回答)
师:我们要根据被测物体的长度选择合适的工具进行测量。
测量方法(教师动画演示):
①确定起点和终点;
②测量工具要首尾相连;
③测量工具要直线摆放。
数据的记录:
师:橡皮不能正好填满书的长度,多出来的距离要怎么记录?(学生自由回答)
师:可以用:约等于五块橡皮,约等于四块半的橡皮,或四块橡皮多一点等方式记录。
教师展示记录表:
师:测量结果要及时、准确地记录,不能抄袭!
观看视频:测量课本的长度。
学生进行测量。
设计意图:该板块由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正确的测量方法,通过动画演示(或实物演示)和教师讲解,帮助学生认识挑选合适的测量工具的重要性,为自主测量打下基础。
第三板块 【智慧集结 学海深究】
班级研讨。
教师展示记录表:
师:哪一个最长呢?
生:桌子的高度最长。
师:用相同的测量工具进行测量,能够比较不同物体的长短。
教师展示记录表:
师:哪一个最长呢?
生:不能比较。
师:用不同的测量工具进行测量,不能比较不同物体的长短。
师:用物体和用手测量,哪个更准确?为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师:用物体测量更准确,因为物体的长度不容易改变。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以学生交流比较测量结果为主。教师引导学生在测量工具相同的前提下和测量工具不同的前提下对不同的物体进行比较,带学生发现比较的要求是要在统一的测量标准下进行。帮助学生认识到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
第四板块 【课堂延伸 开阔视野】
观看视频:古代怎么测量?
师:古代迈一次脚为跬,迈两次脚为步,300步为一里,240步为一亩,12粒小麦的长度是一寸。
师:古埃及以法老的手肘到中指间的距离作为一腕尺,著名的胡夫金字塔高约280腕尺。
师:战国时期出现的齐量三器师征收赋税的专用标准量器范具。
设计意图:该板块向学生展示了许多方面的课外知识,有助于丰富学生的见识,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
第五板块 【习题演练 知识巩固】
我会判。
(1)测量工具可以随便选择。 ( )
(2)相同的测量工具测出的结果可以进行比较。
( )
(3)用手测量比用物体测量更加准确。( )
我会选。
(1)图中水瓶的长度是( )回形针的长度。
A.六个 B.五个半 C.五个
(2)用橡皮测量笔记本的长度时,方法正确的是( )。
A. B. C.
设计意图:该板块结合课堂重要知识点,检查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有助于巩固本课新学的知识,强化认识。
【答案】
1.×√×
2.B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