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祖国华诞,弘扬爱国精神——小学主题班会课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喜迎祖国华诞,弘扬爱国精神——小学主题班会课

资源简介

喜迎祖国华诞,弘扬爱国精神——小学主题班会课
盛世中国,壮哉中华!
73年,风雨兼程,
73年,壮丽辉煌,
73年,春华秋实。
铸造了今天的辉煌!
祖国,我为您骄傲,我为您自豪!
【小学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习国旗、国徽、国歌相关知识,知道国旗、国徽是祖国的象征和标志,是民族精神的象征。
2.情感目标:
从思想上认识到国旗、国歌、国徽是祖国的象征。
从小树立尊敬、热爱、维护国旗、国歌、国徽的观念,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活动为载体,懂得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感受举国欢度国庆的喜悦之情,学会珍惜幸福生活。
3.能力目标:使学生明白升降国旗不是一种简单仪式,知道升国旗、 唱国歌时要立正、敬礼。
鼓励孩子以唱、跳、写、画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探究精神。
4.家校共育目标:家长与孩子共同观看庆国庆活动视频或电视节目,参加社区举办的庆国庆活动,多维度学习国庆知识,培养爱国之情,为祖国骄傲、自豪。
一、迎国庆,知国情
(一)国庆节的由来。
同学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又称“十一”、“国庆节”、“国庆日”、“中国国庆节”、“国庆黄金周”。
1949年12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决议指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宣告:自1950年起,即以每年的10月1日,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的伟大日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
【活动提升】
观看国庆阅兵视频。
【教师小结】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是国家的一种象征,是伴随着新中国的成立而出现的,并且变得尤为重要。它成为一个独立国家的标志,反映中国的国体和政体。
【设计意图】
通过对国庆的历史溯源,让孩子们对国庆的知识了解更加深入;通过播放国庆阅兵视频,让孩子们知道新中国是一代代英雄烈士抛头颅、洒热血,不惜牺牲生命换来的,祖国日渐强大,人民生活越来越好,增强学生的光荣感和使命感。
(二)国歌的由来。
【教师解说】
同学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为《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于1935年,由剧作家田汉作词,聂耳作曲。这首歌原为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歌。影片《风云儿女》描写的是“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侵占了中国的东北三省,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一些知识分子从苦闷、彷徨中勇敢走向抗日前线。歌曲随电影的放映,更由于救亡运动的开展,流传于全国每一个角落,被称为中华民族解放的号角。1935年,中国遭到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在中华民族危亡的关头,他们创作了这首歌曲,激励人民奋起抗战,保卫我们的国家和民族。
【活动提升】
全班齐唱国歌。
【教师小结】
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义勇军进行曲》是革命烈士杀敌的钢刀,却比钢刀更锋利;是中华儿女抵御外敌的盾牌,却比盾牌更坚固。如今的我们,不是生活在和平、富裕的年代,而是生活在和平、富裕的国家,《义勇军进行曲》依然是我们爱国、强国路上最强大的号角。
【设计意图】
学生了解《义勇军进行曲》诞生的历史背景,以及它对于中华民族的重大意义,增强孩子们对这首歌曲的喜爱,同时通过赋予孩子们新的使命,让孩子们将国歌唱出新的更强的生命力。
(三)国旗的由来。
《国旗的由来》
【教师解说】
五星红旗由上海人曾联松所设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的红色象征革命。旗上的五颗五角星及其相互关系象征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人民大团结。五角星用黄色是为了在红地上显出光明,黄色明亮美丽,四颗小五角星各有一尖正对着大星的中心点,这是表示围绕着一个中心而团结,在形式上也显得紧凑美观。
在全国政协第一次全体会议上,五星红旗获得当时的领导人和总理和会议代表一致通过,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的国旗。
1949年10月1日,第一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五星红旗由当时的领导人在天安门广场首次升起。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百三十六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是五星红旗。”后来历次宪法都一直保留着这个规定。
视频:国旗的由来(见附件)
提问:请大家拍摄身边的国旗,了解拍摄到的国旗故事与同学们分享故事。
【教师小结】
五星红旗是我们祖国的象征,在祖国诞辰73周年之际,我们的身边挂满了五星红旗。这热烈的红色就像祖国如今的繁荣昌盛。我们每个公民都是护旗手,要在行动中爱护每一面国旗。
【设计意图】
希望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从行动上留意身边的红色元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在与同学分享的过程中相互传递对祖国的热爱,身为一个中国人感到骄傲自豪。
(四)国徽的由来。
【教师解说】
同学们,你知道国徽是怎么来的吗?
1950年6月18 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二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图案及对图案的说明。按中央规定,组成国徽的素材为国旗、天安门、齿轮、谷穗与红绶带。国徽在颜色上用正红色和金红色互为衬托对比,体现了中华民族特有的吉寿喜庆的民族色彩和传统,既庄严又富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寓意是:象征着中国人民自“五四”运动以来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诞生,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尊严。中国国徽的含义是代表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声誉,尊严和权力。象征着悬之国门、镂之金石,以彰显国家庄严,增进国民认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徽象征着中国人民自之前的运动以来,新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的诞生。
【活动提升】
播放视频:国徽、国徽的宣传
【教师提问】
请结合国徽的由来、国徽法相关资料以及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说令你印象最深刻的一条法律规定。
【教师小结】
为什么国徽的使用、悬挂都有严格的规定?因为国徽也是中国的国家象征之一,生活中有不少因为不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法》而随意错误使用国徽的现象。作为祖国未来的接班人,我们应当正确使用国徽,守护祖国尊严,爱护祖国形象。
【设计意图】
学习国徽的知识,熟知国徽有关的法律,增强爱国情怀。
二、传信仰,育新人
(一)忆历史,学英雄。
【教师解说】
历史,像一条奔流不息的长河,它背负的是中华民族七十三年前的热血与屈辱,在今天,终于汇入二十一世纪的洪流。历史,是璀璨星空中最闪耀的一颗明星,它见证了一个民族的灾难与痛的记忆。每临乱世大难必有英雄揭竿而起,每逢国运多舛总有豪杰登高一呼。中华儿女不会忘记精忠报国的岳飞,不会忘记“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豪情;也不会让甲午海战中为国捐躯的北洋舰队的名族英雄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之中;更不会忘记在国家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那一个个在反侵略战争中抛头颅洒热血,一身铁骨,宁死不做亡国奴的革命先烈们。是他们的鲜血浇灌出了祖国的未来,是他们肩负起了国家发展的重担,是他们的精神照亮了民族前进的道路。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活动提升】
播放视频:《光荣与梦想》
【教师提问】
视频中,你看到了哪些革命英雄人物?你知道关于他们哪些故事呢?你感受到怎样的精神?
【设计意图】
首先,通过革命影片将学生带入革命战争的情景,感受革命先烈爱祖国、爱人民的情怀以及英勇无畏等精神,让学生明白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受到感染教育;然后,通过讲故事,让学生知道今天幸福的生活离不开时代英模的无私奉献。联系自己,从小事做起传承发扬革命精神,从小立志勤奋学习,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时刻准备着为祖国、为人民贡献一切。
(二)访旧址,长精神。
【教师解说】
每一处红色教育基地都承载着一段历史,这里是我们追忆先烈、传承红色信仰的鲜活课堂。请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打卡你感兴趣的红色教育基地,拍下一些令你印象深刻的照片,书写一些你有所感悟的文字,整理成2-5页的ppt,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分享。
展示图片:
【学生活动】
查找红色教育基地的相关资料,结伴同行前往参观并记录相关资料。小组分工合作整理成ppt文件。
【设计意图】
通过实际参观的方式进一步感受红色血脉的传承,希望同学们能受启发于革命先烈,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作为新一代的青少年,要弘扬奋斗精神、创新精神,大胆探索、大胆实践、大胆创新,齐心协力将民族复兴大业推向前进。
三、国强盛,齐礼赞
(一)团结奋进,创造奇迹。
【教师解说】
心相印,为祖国诞辰欢欣;爱同航,为中华繁荣祝福。
【教师提问】
73年,我们创造了经济发展的伟大奇迹。中国经济发展的伟大奇迹,植根于新中国前30年艰苦卓绝的探索,得益于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抉择。提问:以上五大圆梦工程给你怎样的感受,请同学们分享。
【学生活动】
通过观看图文资料感受中国的伟大成就并抒发自己的情感。
【设计意图】
73年,中国创造的奇迹还有很多这一个个奇迹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汇聚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盛大景象。通过展示近年来五大圆梦工程,帮助学生进一步树立民族自豪感,加深学生的爱国情感,让学生感受到中国的辉煌未来还需要新一代青少年接力。
(二)十年答卷,硕果累累。
【教师解说】
同学们,从2012年到2022年,在这短短十年的时间里,祖国的综合国力大幅提升,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科教文卫等社会事业加快发展,教育公平迈出重大步伐。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社会保障事业全面推进。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节能减排取得积极进展。各行各业,到处都有祖国飞跃进步的美好景象。
1.从祖国近十年的飞跃进步中,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2.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还感受到哪些方面正在发生变化?
3.作为新时代的好少年,在未来的十年里,你可以为祖国的蓬勃发展做些什么呢?
【教师小结】
同学们,祖国的辉煌与成就让我们心感自豪、骄傲。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我们要勇于拼搏,迎难而上;要自强不息,独立自主;我们要刻苦学习,奋发图强;要爱党爱国,心怀强国之志,以实际行动报效祖国。让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设计意图】
视频《十年答卷》的引入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也更加生动直观使学生感受到近十年祖国的飞速发展与繁荣昌盛,引导学生热爱祖国,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报国之志。作为新时代的好少年,要心怀理想,努力学习文化知识与科学技术,将来报效祖国。
四、中国梦,少年志
(一)说梦想 立壮志。
【教师解说】
革命先烈因为有了梦想,推动并创造着太平盛世;中国因为有了梦想,增强了综合国力,实现国民经济突飞猛涨。中国梦就是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代表着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与我们每一个人的梦想紧密相连,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少年梦。李大钊说,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我们正值青春年少,请同学们畅想未来,说说你的梦想是什么?
【学生活动】
学生分小组交流自己的梦想,计时3分钟,小组成员推选出与中国梦紧密相关具有时代特色的梦想,写在老师准备的卡片上,到时间后贴在黑板上,并请同学分享讲解。
【设计意图】
希望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激发同学们关于梦想的创造力,思考与交流相结合调动同学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把个人梦想与民族、国家联系在一起,树立远大目标。
(二)传精神 聚力量。
【教师解说】
回溯华夏的历史,从嫦娥奔月到万户飞天,遨游太空一直是中国人孜孜以求的梦想。从首次实现载人航天飞行到完成太空行走,从把“玉兔号”送上月球到追梦火星的“天问一号”踏上漫漫征程,中国人在追梦太空的路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科技兴国,学生要了解和关注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传承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和特别能奉献的航天精神,赓续血脉,凝聚中国力量,共筑中国梦。
【视频播放】
《我们的太空》
【活动提升】
1.班级航天爱好者讲述中国航天的发展史。
2.讨论:航天人遇到哪些困难?他们是如何克服的?我们要传承哪些航天精神?
【教师小结】
中国几代航天人凭着“不服输”的一股劲,埋头苦干,不畏难、不气馁,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把困难踩在脚下,突破道道难关,这才有了今天的航天圆梦。爱国情,奋斗者,各行各业奋斗拼搏,敢于攻坚克难,砥砺前行成就了辉煌中国,我们青少年应该接续奋斗,绘就一幅绚丽多彩的华夏盛世图。
【设计意图】
爱国主义教育就是传承中国精神,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学生向往的“星辰大海”中见证航天领域的发展变化,传承航天精神;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共同探究,凝聚奋斗拼搏的中国力量,激发学生与祖国共奋进的热情。
五、表白祖国,爱国有我
(一)创意手抄报,同心贺国庆。
【教师解说】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73年来祖国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日益改善,综合国力大幅提升,民族复兴之路越走越光明,幸福之花开遍了祖国大地。在祖国母亲73周年华诞之际,我们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向祖国母亲深情献礼。我们拿起充满神奇力量的纸笔,为我们的祖国母亲绘制一幅创意手抄报。
【活动提升】
学生通过电视新闻、报刊杂志、媒体平台等途径了解经济发展、教育科研、信息技术、交通网络、军事国防、航天航空等领域反映国家发展情况的资讯,并收集爱国主题名人名言,以“祝福祖国 齐贺国庆”为主题制作一张创意手抄报。
【教师小结】
从古至今,爱国主义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根植于每一位中华儿女心中的深厚情感。祖国的蓬勃发展造福了千千万万的中华儿女,同时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也有赖于青年一代的顽强拼搏和不懈努力,正所谓“少年强则国强”,新时代的青少年应该要有责任担当和大局意识,要在行动中实现我们的爱国诺言。
【设计意图】
通过举行主题为“祝福祖国 齐贺国庆”的创意手抄报制作活动,加深学生对国家各领域发展情况的了解,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民族自信和自豪感。通过收集爱国主题名人名言,让学生学习领悟革命先辈和爱国志士的爱国精神,从而深刻理解爱国主义的真正含义,明确青年一代肩负的伟大使命和责任,坚定他们为国家发展、民族复兴而认真学习、努力奋斗的理想信念,增强学生立志报国的决心和勇气。
(二)深情朗诵,爱满中华。
【教师解说】
爱国就是所有的中国人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爱国主义是中国人民对自己祖国最深厚、最纯洁、最高尚的情感。关注社会,心怀祖国是学生人生成长的必修课。作为中国最具思想的一代青年,我们应该发奋图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爱国就是承担起自我应承担的职责,为中国崛起的伟大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活动提升】
学生搜集自己感兴趣的祖国名胜风景或革命先烈事迹,参考以上视频,拟写一份100字左右的朗诵稿,深情朗诵并拍摄视频录制。录制完成后与老师、同学们分享,相互交流心得体会。
【教师小结】
“少年强则国强”,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学生,更应该努力学习,学好建设祖国的本领,将来为祖国贡献才智,让祖国明天更美好!
【设计意图】
通过朗诵来表白祖国,爱国,我在行动。爱国朗诵能够营造氛围,烘托主题,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也起到宣传作用。以活动为载体,学生在活动中升华爱国情感,丰富爱国表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