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3.1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自主总结与梳理(一、二任选一项完成即可)二、复习导学(根据书上的“本节聚焦”查漏补缺)三、基础知识复习与填空(一) 对遗传物质的早期推测(二) 格里菲斯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体内实验)1. 实验材料:小鼠、肺炎链球菌多糖荚膜 菌落形态 致病性S型肺炎链球菌R型肺炎链球菌2. 实验过程3. 结论【思考】格里菲斯的实验能否说明转化因子的化学本质?实验过程中,能否说明遗传物质的热稳定性好?【判断正误】(1)将加热致死的S型细菌和R型活细菌混合注射到小鼠体内,从小鼠尸体中提取到的细菌全部是S型活细菌( )(2)格里菲思的实验证明S型肺炎链球菌的DNA可以使小鼠死亡( )(三) 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体外实验)1. 实验原理:“减法原理”,每个实验组特异性地去除一种物质(自变量),从而探究其功能。2. 实验过程(请写出各组的实验结果)(1)将加热致死的S型细菌破碎,设法去除绝大部分糖类、蛋白质和脂质,得到细胞提取物。(2)如图,对S型细菌提取物进行不同处理,再进行转化实验。3. 实验结论(四)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1. 实验材料:T2噬菌体,专门寄生于大肠杆菌,外壳由蛋白质构成,头部内含DNA。2. 实验方法:____________。【思考】①为什么用32P和35S标记,而不用其他元素?②赫尔希和蔡斯首先在分别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和放射性同位素32P的培养基中培养大肠杆菌,再用上述大肠杆菌培养T2噬菌体,得到蛋白质含有35S标记或DNA含有32P标记的噬菌体。能否直接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和放射性同位素32P的培养基噬菌体?3. 实验过程4. 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5. 反思(1)搅拌、离心的作用是什么?35S标记的一组,若搅拌、离心的程度太低,则沉淀物的放射性偏______。(2)若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会有短暂的保温时间,32P标记的一组,若保温时间太长或太短,则上清液的放射性偏______。(3)结合噬菌体的生活史,分析:子代噬菌体的大分子是怎样合成的?(五) 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的实验实验结论(六)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1. 试结合本节内容和已学知识,分析不同生物的遗传物质和核酸类型生物类型 遗传物质 核酸种类 核苷酸种类细胞生物 (原核生物、真核生物)病毒 DNA病毒 (T2噬菌体,乙型肝炎病毒、天花病毒等)RNA病毒 (流感病毒,非典病毒(SARS),艾滋AIDS病毒(HIV),烟草花叶病毒, 新冠病毒等)四、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练习习题1.格里菲思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R型肺炎链球菌无荚膜,因此菌落粗糙,且易被吞噬细胞吞噬,不易导致小鼠患病B.S型细菌的DNA经加热后失活,不具有转化活性C.从图中病死小鼠中分离得到的肺炎链球菌既有S型细菌也有R型细菌D.该实验未证明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是由S型细菌的DNA引起的2. 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了遗传物质是( )A.蛋白质 B.DNAC.RNA D.糖类3.下列关于艾弗里的实验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对照组将S型细胞提取物加入有R型活细菌的培养基中,结果出现了S型活细菌B.用蛋白酶处理S型细胞提取物后,再加入有R型活细菌的培养基中,结果出现了S型活细菌,说明蛋白质是遗传物质C.用DNA酶处理S型细胞提取物后,再加入有R型活细菌的培养基中,结果出现了S型活细菌,说明DNA是遗传物质D.该实验可能证明,某些细菌能从环境中摄取其他细菌的遗传物质4.下列有关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格里菲思认为已经加热致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转化因子B.格里菲思的实验表明使小鼠死亡的是S型细菌的DNAC.艾弗里的实验是格里菲思实验的基础D.艾弗里的实验运用了“加法原理”5. 在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中,使用32P标记的物质是( )A. 蛋白质 B. DNA C. 脱氧核糖 D. 氨基酸6. 噬菌体外壳的主要成分是( )A. 蛋白质 B. DNA C. RNA D. 核酸7.赫尔希与蔡斯用32P标记的T2噬菌体与无标记的大肠杆菌培养液混合,一段时间后经过搅拌、离心得到了上清液和沉淀物。下列与此有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32P主要集中在沉淀物中,但上清液中也不排除有少量放射性B.若离心前混合时间过长,会使大肠杆菌裂解,子代噬菌体被释放出来,将导致上清液中放射性偏低C.本实验的目的是单独研究DNA在遗传中的作用D.沉淀物中放射性高,子代噬菌体也有部分放射性,说明了DNA在亲子代之间传递具有连续性8. 新型冠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A. RNA B. DNA C. 多糖 D. 蛋白质9. 作为遗传物质的DNA,与蛋白质的根本区别在于( )A. 有一定的空间结构 B. 能储存与传递遗传信息C. 相对分子质量大小 D. 分子结构相对稳定10. 下列生物中,遗传物质为 RNA的是( )A. 人 B. 水稻 C. T2噬菌体 D. 烟草花叶病毒11. 下列关于遗传物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 B. 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C. 有些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D. 既含有DNA 又含有RNA的生物,遗传物质是DNA12. 将烟草花叶病毒的RNA与车前草病毒的蛋白质合成一种新病毒,然后用这种新病毒做侵染实验,则子代病毒类型为( )A. 只有新病毒 B. 不止一种病毒C. 只有车前草病毒 D. 只有烟草花叶病毒13.(2022·广东中山高一质检)如图表示科研人员探究“烟草花叶病毒(TMV)遗传物质”的实验过程。据图推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本实验中水和苯酚的作用是使病毒的蛋白质和RNA分离B.该实验设计思路和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完全相同C.该实验证明TMV的遗传物质是RNAD.本实验中接种RNA组和接种蛋白质组互为对照题组四 综合练习14.将加热致死的S型细菌与R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体内S型细菌和R型细菌数量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含有使R型活细菌转化为S型活细菌的转化因子B.bc段R型细菌减少,可能是由于R型细菌易被小鼠免疫系统清除C.曲线cd段,随着S型细菌增加,小鼠患病,免疫能力降低,R型细菌也增加D.从死亡的小鼠体内,分离得到的肺炎链球菌都是S型细菌15.在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过程中,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发挥了重要作用。下列与该噬菌体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T2噬菌体也可以在肺炎链球菌中复制和增殖B.T2噬菌体病毒颗粒内可以合成蛋白质C.若培养基含有32P标记的磷酸分子,经宿主摄取后可能出现在T2噬菌体的核酸中D.烟草花叶病毒与T2噬菌体的核酸类型相同16. 下列有关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该实验直接用含32P或35S的培养基来培养噬菌体B. 32P标记组的子代噬菌体均含有放射性C. 离心的目的是使上清液中析出质量较轻的T2噬菌体颗粒D. 该实验证明了DNA是T2噬菌体的主要的遗传物质17. 在探索生物的遗传物质的问题上,一些科学家做了许多经典的实验。(1)格里菲思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填出第④组小鼠的存活情况。①将活的R型细菌注人小鼠体内,结果是小鼠存活。②将活的S型细菌注人小鼠体内,结果是小鼠死亡。③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注人小鼠体内,结果是小鼠存活。④将活的R型细菌和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同时注入小鼠体内,结果是小鼠_________。(2)艾弗里等科学家将S型细菌提取物与DNA酶混合后,放入培养有R型活细菌的培养基中,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培养基表面出现的菌落情况是________。A. 只有R 型细菌 B. 只有S型细菌 C. R型细菌和S型细菌这说明肺炎链球菌的遗传物质是_________。(3)赫尔希和蔡斯用放射性同位素35S标记噬菌体的________。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控制子代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合成及其性状的是________。A. 噬菌体DNA B. 细菌 DNA18. 随着遗传学与化学、物理学等学科交叉研究的深入,生物学家认识到遗传的物质基础是由高度复杂的分子构成的,而生物体中又存在蛋白质、核酸等多种复杂的有机分子,到底哪种生物大分子能够携带遗传信息呢 科学家进行了相关研究。回答下列问题:(1)20世纪20年代,当时大多数科学家认为,蛋白质是生物体的遗传物质。作出这一假说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能蕴含遗传信息。(2)20世纪40年代,艾弗里和他的同事所进行的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主要步骤如下:S型细菌破碎后,制成细胞提取物;将细胞提取物直接加入R型活细菌的培养基中,有S型活细菌出现;将细胞提取物分别用蛋白酶、RNA酶或酯酶处理后,细胞提取物仍具有转化活性;将细胞提取物用DNA酶处理后,细胞提取物无转化活性。①分别用蛋白酶、RNA酶或酯酶处理细胞提取物,利用了酶的____________(特性)。②用DNA酶处理细胞提取物,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该实验的设计思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以T2噬菌体为实验材料,利用技术_____________,完成了另一个有说服力的实验。请写出获得35S标记的噬菌体的简单实验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 已知禽流感病毒H7N9由蛋白质和RNA组成,极易侵染鸡胚细胞,鸡胚细胞可用动物细胞培养液进行培养。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分别用35S和32P标记H7N9,探究其遗传物质是 RNA 还是蛋白质。请回答:(1)该同学所用的方法是,32P标记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2)该实验________(填“能”或“不能”)将35S和32P改成14C,原因是___________。(3)请简要叙述用32P标记H7N9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在已有分别用32P(甲组)和35S(乙组)标记好的H7N9的基础上,简要写出后续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预测结果和结论:若甲组上清液放射性____、沉淀物放射性____,而乙组上清液放射性____、沉淀物放射性_____,则H7N9的遗传物质是RNA;反之是蛋白质。参考答案1-5.BBBAB,6-10ABABD,11-15BDBDC。16.C[对于确定的生物,遗传物质是DNA或RNA中的一种。对T2噬菌体,DNA是其遗传物质。对所有生物,才能说DNA是主要遗传物质]17.(1)(患病)死亡 (2)A DNA (3)蛋白质 A[控制噬菌体性状的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合成噬菌体蛋白质的原料(氨基酸)和场所(核糖体)等来自大肠杆菌,但其控制信息来自噬菌体DNA]18.(1)氨基酸的排列顺序 (2)专一性 探究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是否因为S型细菌的DNA(或利用减法原理,探究DNA是否是转化因子,合理即可) 运用“减法原理”,每个实验组特异性地去除了一种物质后,观察实验结果的变化 (3)(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在含有35S的培养基中培养大肠杆菌,再用得到的大肠杆菌培养噬菌体19.(1)RNA (2)不能 蛋白质和RNA均含有C元素,无法区分 (3)用含有32P的培养基(培养液)培养鸡胚细胞,再用H7N9侵染得到的鸡胚细胞(4)分别用32P(甲组)和35S(乙组)标记好的H7N9侵染未标记的鸡胚细胞,短暂保温后,搅拌、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 (5) 较低 较高 较高 较低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