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0张PPT)月考复习课考试范围:第一章~第二章第1节人教版考点1 单位换算1 h=_____min=_______s;1.2×10-8 m= = nm;700 nm= = = m;1 m/s=3.6 km/h 108km/h= m/s;6036001.2×10-8 ×109nm12700×10-9 m7×10-730【例1】下列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A. 2.3 m=2.3 m×100=230 cmB. 300 mm=300 ÷1 000 =0.3 mC. 240 cm=240 cm÷10 cm=24 dmD. 12 dm=12×100 mm=1 200 mm考点1 单位换算D考点2 估测① 头发直径70 ;② 一张纸的厚度约80 ;③ 人的脉搏跳动1次约1 ;④ 人步行速度 或 ;⑤ 我国国歌演奏一遍的时间约为46 。⑥ 空气中的声速(15℃):____________;⑦ 真空中的声速______。s1.1m/s4km/hs340m/s0【例2】下列估测值接近实际的是( )A. 行走一步的距离约为50cmB. 中学生的脉搏每分钟跳动1次C. 人步行的速度1km/hD. 一张光盘的厚度约为1.2cm考点2 估测A1. 使用前,观察它的零刻度线、 、 。读数时,视线要和尺面 。2. 测量长度时,刻度尺的__________决定测量的精确程度。图甲中铅笔的长度是________,图乙中铅笔的长度是________。考点3 长度的测量 量程 分度值 垂直 分度值 4.7cm 4.70cm【例3】如图所示,量程是 ,分度值是 ,该物体的长度是 . 测量时需要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目的是 。 3.00 cm 0.1 cm(1 mm) 0~5 cm 考点3 长度的测量 减小误差 【例4】某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对同一物体的长度测量四次,记录数据分别为12.50 cm、12.49 cm、12.29 cm、12.51 cm,这四次测量记录中, 是错误的,根据测量数据,物体的长度应记录为 cm. 12.50 12.29 cm 考点3 长度的测量有甲、乙、丙、丁、戊五位同学测同一支钢笔的长度,测得的结果分别是12.82cm、12.83cm、12.8cm 、14.82cm、12.80cm。其中测量结果显示明显错误操作的是__同学,若其他四位同学在测量时都没有出现错误,则结果不同的原因是因为刻度尺的 不同。用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测得钢笔的长度应该是 cm 。 丁 分度值 12.82【易错题】【例5】小红要测物理课本一张纸的厚度,她进行了以下实验操作:先用刻度尺测出课本正文100页的总厚度D.则一张纸的平均厚度是 . (写出表达式) 考点3 长度的测量——累积法考点4 时间的测量——停表【例6】如图所示,机械停表的读数为 . 1min40.3s 如图用停表测量比赛成绩,则所测时间是 min s,合 s. 310 10 5 变式训练【例7】人工智能逐渐融入我们的生活,如图是穿行在餐厅的机器人端着托盘送餐的情境.如果说托盘是静止的,选择的参照物可能是 ;若以餐桌为参照物,托盘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这表明运动和静止是 的. 相对 运动 机器人 考点5 运动的相对性【例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根据v=可知,运动的路程越长,运动的速度越大B.根据v=可知,运动的时间越短,运动的速度越大C.物体在相等时间内,运动的路程越长,运动的速度越大D.物体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的时间越长,运动的速度越大C考点6 速度的定义考点7 速度的比值问题【例9】① 做匀速运动的甲、乙两物体的速度之比是2∶3,通过的路程之比是1∶1,所用的时间之比是 .② 甲、乙两车做匀速直线运动,两车在相同时间内经过的路程之比是2:1,则速度之比是 . 3:2 2:1A.匀速运动 B.匀速运动 C.静止 D.加速运动动手画一画物体做以下运动的图象. 考点8 运动图象A B C D考点8 运动图象A.匀速运动 B.匀速运动 C.静止 D.加速运动【例10】小明和小华在操场上进行跑步,运动图象如图所示,则可判定小明在做 ,前4 s内 (选填“小明”或“小华”)跑得快;小明全程的平均速度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小华的平均速度. 等于 小明 匀速直线运动 考点8 运动图象【例11】如图所示是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 F 点的频闪照片.若频闪照相机每隔0.2 s闪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小球从A 点到 F 点是做 (选填“匀速”“加速”或“减速” )直线运动,从A点到 E 点共运动 cm的路程,小球从A点到E 点的平均速度为 cm/s。 10 8.00 加速 考点9 频闪照相【例12】小聪一家去北京旅游,在北京市郊公路的十字路口,他看到如图所示的交通标志牌,标志牌上的数字“40”表示的意思是 ,汽车在遵守交通法规的前提下,从此标志牌处匀速到达北京,最快需要 h. 1.5 限制最大速度为40 km/h考点10 速度的计算(1)列车由广州南到达武汉所用的时间为多少小时 (2)列车由广州南到达武汉的平均速度(时速)是多少 (3)列车长为360 m,当该列车通过一条隧道时速度为324 km/h,列车全部在隧道内运行的时间为20 s,假设列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则这条隧道的长度为多少米 例1:如表是G1022次列车从广州南到武汉的列车时刻表:站次 站名 到达时间 开车时间 里程(千米)1 广州南 17:45 02 长沙南 20:35 20:43 7073 武汉 22:15 —— 1071解:(1)所用时间 t=22:15-17:45=4 h 30 min=4.5 h.(2)广州南到武汉的路程 s=1071km则列车的平均速度:v==238 km/h站次 站名 到达时间 开车时间 里程(千米)1 广州南 17:45 02 长沙南 20:35 20:43 7073 武汉 22:15 —— 1071(3)列车速度v1=324 km/h=90 m/s,运行时间 t1=20 s,则列车全部在隧道内通过的路程s1=v1t1=90 m/s×20 s=1 800 m,列车长 l车=360m,所以隧道长:l隧=s1 + l车=1 800 m+360 m=2 160 m.答:(1)列车由广州南到达武汉所用的时间为4.5小时;(2)列车由广州南到达武汉的平均速度是238 km/h;(3)这条隧道的长度为2160 m.解:超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 v=1 500 m/s,超声波传到海底的时间 t=×4 s=2 s则海底深度s=vt=1 500 m/s×2 s=3 000 m = 3km答:此处海水的深度为3 000 m.例2:超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 500 m/s,若将超声波垂直向海底发射出信号,经过4 s后收到反射回来的声波信号,则海底深度是多少千米 ,所花时间解:(1)空气的声速则2s内声音传播的路程(2)火车速度则通过的路程,运动时间(3)鸣笛时火车与隧道口的距离则听到回声时,火车离隧道口的距离答:(1)2s内声音传播的距离680m。(2) 从司机鸣笛到听到回声,火车前行的距离80m。(3) 司机听到回声时,火车离隧道口的距离为300m。(1)测平均速度一般需要测量 和 两个物理量,该实验的原理是 . (2)AB段的距离sAB= cm= m,小车在AC段的平均速度vAC= m/s. 0.3 40.0 v= 时间 路程 考点11 实验:测量平均速度 0.400 (3)实验中使用斜面的坡度应 (选填“较小”或“较大”),其目的是 . (4)实验中应多次测量,每次测量时必须让小车从________ (选填“不同”或“相同”)位置由 开始下滑. (5)在实验中,如果要使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平均速度变大,可采取的方法有 . 相同 减小测量时间的误差 较小 静止 增大斜面的倾斜程度 (6)如果不小心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会 (选“偏大”“偏小”或“不变”).如果实验中测量了车头到车尾间的距离作为总距离,会导致所测平均速度 (选“偏大”“偏小”或“不变”). 偏小 偏大 (7)为了测量小车在AC段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他的做法正确吗 答: ,理由是 __ . B点的速度为零 过B点的速度不为零,但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时,在 小车在AC段运动过程中,经 不正确 (8)小球在AC段运动过程中,经过时间tAC中点时的速度为v1,经过路程sAC中点时的速度为v2,则v1 v2(填“>”或“<”“=”)<1.鱼儿在水中也能听到岸上的声音,当声音从空气传到水中时,它的传播速度将( )A.不变 B.变大 C.变小 D.无法确定2.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40 m/sB.声音的传播速度就是340 m/sC.通常情况下,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气体中传播得快D.声音在同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定相同CB考点12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4.(2021丹东)古诗《鹿柴》中有“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诗人听到的人声是由声带 产生的.声音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大于 3.(2021桂林)高考期间考场周围禁止鸣笛,因为鸣笛声以 的形式通过 传到人耳,干扰考生考试. 振动 空气 声波 5. 如图所示是小丽上课偷吃饼干的情景。当别人嚼脆饼干时,你听到的声音很小,而你自己嚼同样的饼干时,你会听到较大的咀嚼声。这是因为前者的声音是靠_______传播的,后者的声音是靠_______传播的,_______的传声能力较强。空气 骨头 固体 6. 将耳朵贴在足够长的长铁管的一端,让他人在另一端敲击一下,你会听到 次敲击声,其中最先听到的声音是通过 _ (选填“长铁管”或“空气”)传来的;若将长铁管装满水,将耳朵贴近管的一端,他人敲击管的另一端,则这个人会听到 次敲击声,其最后一声是 传来的. 空气 3 长铁管 2 7.甲将耳朵贴在一根铁管的一端,让乙在另一端敲一下铁管,则甲能听见( )A.两次响声,它们先后由铁管、空气传来B.两次响声,它们先后由空气、铁管传来C.无数次响声,声波在铁管内被管壁反射无数次D.一次响声或两次响声都有可能D 常考易错(一做就错) (生活情境题,阵亡率81.5%)一根长约10 m的铁管,管内装满了水,一个人在铁管的一端敲一下,另一个人在铁管的另一端贴近管口处可听到( )A.一次敲击声 B.两次敲击声C.三次敲击声 D.四次敲击声【错因分析】忽略了铁管太短,声音在空气中、铁中、水中传播的时间间隔很短,人耳分辨不出.A8.如图所示,大礼堂内部的墙壁都做成凹凸不平的蜂窝状,这样做是为了( )A.防止墙壁振动发声B.增强声音的反射 C.减弱声音的反射D.为了美观好看C 【知识迁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