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单元教学设计(UBD)单元标题 第一单元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学科/主题 历史关键词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特点设计者 刘海锋年级 高中二年级时间周期 4课时学区学校制作时间 2023.2.13封面【单元概述】(包括单元背景和单元目标)本单元属于选择性必修三第一单元,单元主题为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在教材中包括两课书的内容。第一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特点,第二课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通过这课程内容的学习,学生将了解中华文化的内涵、特点和价值,能够从文明发展和文化传播等角度认识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课程结束时,学生将要完成表现性任务。针对某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状进行调查,并对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存在问题提出自己的改进对策。阶段一——确定预期结果【所确定的目标】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从人类文明发展和世界文化交流的角度,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认识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我们需要思考哪些基本问题(questions )?】文化与文明之间有何联系与区别?如果可以用一个人(一件事物)代表中华文化,你认为应当是谁(什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在生活中有何体现?中华文化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特质如何影响当代中国的发展?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中华文化与外来文化之间的关系?中华文化在哪些方面影响着世界文明与人类社会的发展?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是什么?是什么影响着一种文化的兴与衰?【预期的理解(understand)是什么?】学生将会理解··:文化与文明之间有区别也有联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深刻影响着每个中国人;中华文化的特质影响当代中国的发展;中华文化的不断发展得益于与外来文化的交流,但不意味着无条件接受外来文化;中华文化的传播与交流深刻影响着中国和世界的发展。【作为单元学习的结果,学生将获得哪些重要的知识和技能?】学生将会知道(knowledge):几个关键名词:文化与文明、中华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中华文化的特质(特点);中华文化交流与传播的表现。学生将能够(skills):学生将能够列举生活中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日常生活影响的例子;学生将能够学会通过自主查找资料来证明自己的观点,论从史出;学生将能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提出自己的见解。阶段二——确定合适的证据【什么能够证明学生理解了所学知识?】表现性任务(获得关于理解的证据)任务背景: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同时,外来文化的不断涌入也同样冲击着中华传统文化。例如,在对待中国传统节日方面,部分青年人更热衷于过西方的圣诞节、情人节;又如,中国传统的戏剧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电视、电影等现代影视传媒的冲击下,也愈发式微,青年人中喜欢戏曲的人更是少之又少。总之,我们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正面临“生存”危机。任务要求:作为一名报社的小记者,你和你的小伙伴将负责一期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状与保护”的采访,请你就自己感兴趣的一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传统节日、传统戏曲、客家花灯文化、客家山歌等),调查你身边的5~10个人,写一篇调查报告。了解它们对这种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喜好程度;了解这种文化的生存现状,并尝试分析出现这种现状的原因;在采访并查阅相关资料的基础上,提出保护这种优秀传统文化的措施。评价的关键指标: 调查对象是否清晰、原因和措施分析是否有依据、表述是否清晰等级 指标 调查对象 原因和措施分析 表述D等 调查对象选择错误 原因和者措施只是进行简单罗列,没有依据。而且没能对原因和措施的主次顺序作出判断 表述、行文逻辑不清晰;多错别字C等 调查对象选择正确 对原因和措施进行简单罗列,部分给出了立论依据,没能对原因和措施的主次顺序作出判断 表述相对清晰;错别字较少B等 调查对象选择正确 对原因和措施进行了罗列,基本都给出了立论依据。能对原因和措施的主次顺序作出判断,但不够科学合理。 表述相对清晰;基本无错别字A等 调查对象选择正确 对原因和措施进行了罗列,并给出了立论依据。能对原因和措施的主次顺序作出科学的判断 表述逻辑清晰,无错别字【根据阶段一的预期结果,还需要收集哪些证据?】其他证据:(例如测试、小测验、问答题、工作样本、观察报告等等)课堂小测验、问答题【学生的自我评估与反馈】学生将围绕评价量规对自己小组的作品进行自评和组间的互评;学生将根据教师的点评对作品进行修订阶段三——设计学习体验WHERETO逐一列出关键的教学和学习活动,同时以WHERETO元素中的相应首字母为每个活动编码:抛出基本问题,明确学习目标(Where、Hold),介绍表现性任务和评价标准【3分钟】给出两幅地图和一段对话,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文化?文化与文明有何不同?(Hold)【3分钟】你觉得用什么可以最能代表中华文化?为什么?让学生说出他们的答案,教师也给出一个答案,并且对这个答案为何能代表中华文化做出解释。(Equip、Evaluate)【15分钟】课堂探究:中华文化的发展经历了哪些过程?教师播放一段关于中华文化的视频,接着让学生给出一个表格,让学生结合书本P2-4页的内容,完成表格。要求每个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完成表格,教师带着大家一起完成,并分析每个阶段的特征。(Equip、Evaluate、Enable)【20分钟】如何区分和对待中华文化的精华与糟粕(Rethink)【4分钟】根据探究表格,引导学生概括中华文化的特点。(Equip)【5分钟】课堂小测验,检测学生上节课的学习情况(Evaluate)【5分钟】课堂探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史料,了解中华文化的内涵。同时在其中穿插一些中西对比(天人合一与主客二分),深入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Equip、Enable)【15分钟】课堂探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是什么?结合时政材料,引导学生思考中华文化的价值,深化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认同;(Equip、Enable)【10分钟】让学生列举生活中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与价值的例子。教师展示一些图片与史料,引导学生思考其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Evaluate、Rethink)【10分钟】导言:引用哲学家冯友兰的一句话“世界上中国是文明古国之一,其他古国现在大部分已经衰微了,中国还继续存在,而且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中国是古而又新的国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中华文化能够延续不断?(Hold)【3分钟】介绍基本问题,明确学习目标(Where)【2分钟】著名的“唐宋变革说”,你认为中华文化的转型始何时?教师通过唐宋变革说,引导学生思考中华文化的转型时期,了解近代中华文化在西方殖民和工业文化面前式微的背景。(Held、Equip、Enable)【20分钟】课堂探究:农耕文明时代中华文化的包容与张力。从佛教中国化的过程以及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过程,引导学生感受农耕文明时代的中华文化自信;(Enable、Equip)【20分钟】课堂探究:工业文明初期中华文化的式微与转型。从西学东渐的背景和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这两件大事出发,引导学生认识工业文明初期,中华文化面临西方的巨大冲击和挑战;(Enable、Equip)【20分钟】课堂探究:全球化时代中华文化的崛起。引导学生立足全球化时代下,中国人开始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重新思考如何对待外来文化与传统文化,感受文化自信的重要性(Enable、Equip)【20分钟】课堂小结,重申基本问题,要求学生做好表现性任务并思考基本问题。(Rethink、Evaluate)(5分钟)把活动分成若干课时(按实际需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