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分班考专项特训:基础知识(一)-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统编版一、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是( )A.学弈(yì) 鸿鹄(hú) 脸颊(jiá) 见微知著(zhù)B.汝(rǔ)辈 埋(mán)怨 年庚(gēng) 赴(pù)汤蹈火C.蝎(xiē)子 琴弦(xuán) 花圃(pū) 戛(gá)然而止D.承载(zài) 弗(fó)若 测量(liáng) 锲(qì)而不舍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辩论 争辨 司空见惯 尾尾动听B.机械 柔和 声泪俱下 桃李满门C.领域 砂锅 全神惯注 朝西相处D.维恐 盐酸 身临其镜 迫不急待3.下列加点字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只有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才能取得优异的成绩。B.农机补贴和家电下乡等农惠政策对促进消费拉动内需的作用不言而喻。C.当时他是家喻户晓的人物,因为中央电视台曾报道过他的英雄事迹。D.小轩的表演十分搞笑,每次都使人忍俊不禁地笑了起来。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北京的春节》按照时间顺序描绘了一幅幅老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表现了春节的隆重与热闹,展现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美好。B.《藏戏》介绍的是藏戏的形成及艺术特色。C.《寒食》描写了我国传统的寒食节,在这一天,人们可以传蜡烛,吃冷食。D.《那个星期天》通过大量的细节描写,细腻而生动地表现了主人公的心理变化过程。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我永远不会忘记,老师耐心地纠正并指出我的问题。B.《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是华罗庚先生在北京大学所做的演讲。C.看了同学们在毕业晚会表演的精彩节目,使我赞叹不已。D.是否多读书,也是提高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途径之一。6.下列语句中使用标点符号有误的一项是( )A.大雁们一边朝大地低飞,一边喊着:“跟我们来吧!跟我们来吧!现在飞向高山。”B.桑娜沉思:丈夫不顾惜身体,冒着寒冷和风暴出去打渔,她自己也从早到晚地干活,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C.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差不多孰是过春节的“彩排”。D.“要等到夜里!”:其实他妈妈所说的夜里,并不是上灯以后。7.我国著名画家齐白石,曾获国际和平奖。然而面对已经取得的成功,他并不满足,而是不断汲取历代画家的长处,不断改进自己作品的风格。据说齐白石一生中曾五易画风。下列名言( )最能说明以上材料A.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B.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C.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D.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8.下列与《竹石》表达方法相同的诗句是( )A.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B.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C.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D.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9.下列学习方法不正确的是( )A.遇到不懂的问题要勤问勤查,这样可以学到很多新的知识。B.要边读书边思考,并写下读书笔记。C.坚持每天读课外书,读什么都可以。D.完成习作后要多读几遍;并用修改符号仔细修改。10.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人也是一样,要赶时候,赶热天,尽量地用力地长。”理解正确的是( )A.青少年时期 B.6月6 C.三伏天 D.夏天11.下列赠言,( )赠给“缺乏自信”的同学最合适A.不要学花儿只把春天等待,要学燕子衔着春天飞来。B.宽容是豁达的人生态度,是和谐的人生色彩,让宽容永远亮丽我们心灵的蓝天。C.有花自有香,不必大风扬。你的潜能等着你去开发,相信自己:“我很棒!我能行!”D.生活有时虽不像你所想的那样美好,但也不会像你所想的那么糟糕。12.下列不属于小说要素的一项是( )A.鲜明的人物形象 B.曲折的故事情节 C.特殊的环境渲染 D.具体的细节描写13.朗读时,能做到正确停顿的一句是( )A.思援/弓缴/而射之。 B.思/援弓/缴而射之。C.思援弓缴/而射之。 D.思/援弓缴/而射之。14.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诗句中被赋予了人的品格和志向。B.小说中的故事情节都是现实生活中真实发生的。C.“思援/弓缴而射之”,朗读停顿正确。D.“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与“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两句诗用的修辞手法不同。15.为了使人们的生活更快走出疫情的影响,政府实施了许多创新之举,如发放消费券、县长直播带货,真是“________”。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是( )A.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B.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C.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 D.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16.把下面的句子连成一段意思连贯的话,正确的一项是( )①椰林一眼望不到边,林中遍生青草。 ②在林的另一端,有一条莹洁的小河。③映在水中,连水也是浓绿色。 ④饭后在椰林中散步。⑤两岸的树木郁郁葱葱,绿得很浓。 ⑥河面水平如镜,水上有独木舟静静地横着。A.④①②⑥⑤③ B.①④②⑥⑤③ C.④⑥⑤③①② D.②⑥⑤③④①17.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A.“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形容对事物要长期观察、体验,才能见其真假、高低和优劣。B.我们常用“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劝诫人们及时孝敬、陪伴父母。C.“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说明我们应该及时反省,不断革新。D.“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不仅景中含情,而且景中寓理。18.“他心想:越不许我动,我越想动,但是我又不敢,真是痛苦。”下列与这句话描写方法一致的一项是( )A.我一边说一边向着表伸出手去。B.我的心一下子提到嗓子眼儿,七上八下地跳个不停。C.她一次比一次做得更糟糕,妈妈为此发愁地摇了摇头。D.我继续问:“为什么把那样可怕的东西放在这么好的表里?”19.为了使人们的生活更快走出疫情的影响,政府实施了许多创新之举,如发放消费券、县长直播带货,真是( )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B.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C.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D.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20.以下诗句中的事物没有被赋予人的品格志向的一项是( )A.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B.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C.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D.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二、填空题21.读句子,看拼音,写生字。(1)书jí( )是人类进步的jiē( )梯。(2)李强发现在靠近水塘的zhuān( )石底下有几条qiū( )蚓。(3)这项规zhāng( )制度一定要认真zhí( )行,不能让它变成一纸空文。22.选词填空。资格 资历(1)我没有惊人的业绩,没有耀眼的( ),更没有显赫的学历,优势也不足挂齿。(2)除非这个问题得到解决,否则这些运动员将没有( )参加比赛。23.给下面句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摊:A.摆开,铺平;B.设在路旁、广场上的售货处;C.分担;D.碰到,落到(多指不如意的事情)。(1)这件事,摊在谁身上都受不了。( )(2)妈妈站在水果摊旁,仔细地挑选着橘子。( )(3)经过讨论,我们最终决定,购买“爱心饮水机”的费用大家平摊。( )(4)妈妈喜欢夏天时把凉席摊到床上睡觉。( )24.用“激”字组成四个不同的词语,恰当地填在下面的括号中。红军爷爷站在铁索桥上,满怀( )地向我们讲述了红军夺取泸定桥时与敌人进行( )战斗的经过。听完故事,我们非常( )。在英雄精神的( )下,我们表示要好好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25.查字典。“鼎”字 结构,部首是 。根据它在字典里的解释①古代煮食物的器具②三方面并立③大④正当。给下列“鼎”字选择恰当的注释,把序号填在词后的括号里。A.鼎足势力( ) B.鼎力相助( ) C.春秋鼎盛( ) D.人声鼎沸( )26.把下列四字词语补充完整,再按要求填空。万象( ) 心( )( )和 ( )倒柜死得( ) ( )思议 见( )( )著以上四字词语中,“ ”的意思是:见到一点儿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发展趋向或问题的实质;“ ”形容彻底地翻检、搜查。27.腹有诗书气自华。(1)过去的日子如 ,被 吹散了,如 ,被初阳 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 呢?(2)事物发展到极点就要改变它,改变它就会使事物更加通达,通达才能使事物长久地发展下去,正所谓“ , ,通则久”。(3)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 , ?”(4)“情以物迁,辞以情发。”王建在《十五夜望月》中用“ , ”表达他的思念之情:王观在《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中“ , ”表达了词人对远去友人回归江南的美好祝愿与叮咛:苏轼在《浣溪沙》中用“ ? !”表达他旷达乐世的人生态度,同时也暗含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精神;而俗语“ , ”以树为喻,告诉我们行孝道要及时。参考答案:1.A【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字音的识记。B.赴(pù)汤蹈火 ——fù;C.琴弦(xuán)——xián,花圃(pū)——pǔ,戛(gá)然而止——jiá;D.弗(fó)若——fú,锲(qì)而不舍——qiè;故选A。2.B【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字形易错字。A.争辨——争辩,尾尾动听——娓娓动听;C.全神惯注——全神贯注,朝西相处——朝夕相处;D.维恐——唯恐,身临其镜——身临其境,迫不急待——迫不及待。故选B。3.D【详解】本题考查的是词语理解。A.坚持不懈:坚持下去,决不放松。只有坚持下去,决不放松。地刻苦努力,才能取得优异的成绩。“坚持不懈”符合句意。B.不言而喻:用不着说就可以明白。形容道理很明显。农机补贴和家电下乡等农惠政策对促进消费拉动内需的作用用不着说就可以明白。“不言而喻”符合句意。C.家喻户晓:家家全明白,户户都知道。形容人人皆知。当时他是家家全明白,户户都知道的人物,因为中央电视台曾报道过他的英雄事迹。“家喻户晓”符合句意。D.忍俊不禁:忍不住要发笑。小轩的表演十分搞笑,每次都使人哈哈大笑了起来。“忍俊不禁”和“笑起来”重复。故选D。4.C【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C.有误。《寒食》的作者是韩翃,全诗为: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由诗文和常识可知,寒食节这天家家都不能生火点灯,但皇宫却例外,天还没黑,宫里就忙着分送蜡烛,除了皇宫,贵近宠臣也可得到这份恩典。诗人讽刺了腐败的政治现象。故选C。5.B【详解】本题考查语病辨析。A.语序不当。应该是先“指出”再“纠正”问题。C.缺少主语。去掉“看了”或“使”。D.两面对一面。“是否”包含着“是”与“不是”两个意思,“提高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途径”应该是“多读书”。因此,要把“是否”去掉。故选B。6.D【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标点符号的使用。D.“要等到夜里!”后应去掉冒号,改为:“要等到夜里!”其实他妈妈所说的夜里,并不是上灯以后。故选D。7.B【详解】本题考查名言的理解。A.“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意思是事物处于穷尽局面则必须变革,变革后才会通达,通达就能长。B.“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意思是如果能够一天新,就应保持天天新,新了还要更新。也喻指从勤于省身和动态的角度来强调及时反省和不断革新,加强思想革命化的问题关键。C.“青,取之于蓝而胜于蓝”比喻人经过学习或教育之后可以得到提高。常用以比喻学生超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D.“宝剑锋自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意思是宝剑的锐利刀锋是从不断的磨砺中得到的,梅花飘香来自它度过了寒冷的冬季。喻义要想拥有珍贵品质或美好才华等是需要不断的努力、修炼、克服一定的困难才能达到的。B选项符合题干意思。故选B。8.B【详解】本题考查诗词的理解。《竹石》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是一首赞美岩竹的题画诗,也是一首咏物诗。这首诗表面上是写竹,实际上是写人,写作者自己那种正直、刚正不阿、坚强不屈的性格,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风傲骨。运用了托物言志的修辞手法。A.“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宋代王安石的《梅》,意思是:为什么远望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因为梅花隐隐传来阵阵的香气。这句诗使用的是比喻中的暗喻的修辞,远远的就知道那不是雪是因为因为有梅花的花香飘过来。B.“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出自明代于谦的《石灰吟》,意思是: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这句诗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思想、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怕”人的情感,“清白”人的品德,句子把石灰人格化,托物言志,表达了诗人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也表达诗人不屈不挠,坚定执着,不向恶势力低头的高尚品质。C.“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出自宋代叶绍翁的《游园不值》,意思是:可是这满园的春色毕竟是关不住的,你看,那儿有一枝粉红色的杏花伸出墙头来。这句诗运用了拟人的写作手法。诗句用一“关”和一“出”字把春色和红杏拟人化,写活了红杏,“一枝红杏”就是“满园春色”具体而集中的表现,一枝红杏就代表了墙内百花。D.“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意思是:等到九九重阳节到来时,再请君来这里观赏菊花。故选B。9.C【详解】本题考查学习方法的掌握。C.有误。不是什么书都可以读,有些书不适合学生读。要读一些与课内学习有关的科技史,人物传记和经典的文学名著等。故选C。10.A【详解】本题考查对句中词语意思的理解。首先要弄明白这句话出自于哪篇文章,结合上下文来理解这个词语的意思。这句话出自于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夏天里的成长》一文,原文是“农作物到了该长的时候不长,或是长得太慢,就没有收成的希望。人也是一样,要赶时候,赶热天,尽量地用力量地长。”,这句话的深层意思是:人一定要在青少年时期珍惜时间,积极争取知识、能力、经验的增长,不能错过时机,否则就会成为一事无成的人。“赶时候”的意思是:青少年时期。故选A。11.C【详解】本题考查赠言。A.“不要学花儿只把春天等待,要学燕子衔着春天飞来。”适合用于劝说他人要积极主动,应赠给惰性较强的同学。B.“宽容是豁达的人生态度,是和谐的人生色彩,让宽容永远亮丽我们心灵的蓝天。”适合用于劝说他人要宽容待人,应赠给心胸狭隘的同学。C.“有花自有香,不必大风扬。你的潜能等着你去开发,相信自己:‘我很棒!我能行!’”适合用于鼓励他人自信自强,应赠给“缺乏自信”的同学。D.“生活有时虽不像你所想的那样美好,但也不会像你所想的那么糟糕。”适合用于鼓励他人乐观面对生活,应赠给悲观的同学。故选C。12.D【详解】本题考查对小说文体的掌握。小说,是一种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是小说的核心,情节是小说的骨架,环境是小说的依托。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有的包括序幕、尾声。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具体的细节描写”不属于小说要素,故选D。13.D【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思援弓缴而射之”出自《学弈》,句意:想要用弓箭将它射下来。思:想。缴:系在箭上的丝绳,这里指带有丝绳的箭,射出后可以将箭收回。之:代词,指鸿鹄。“思”是动词,在句中作谓语。“援弓缴而射之”是想要做的事,在句中作宾语。“而”在句中作连词,连接“援弓缴”和“射之”这两个动作。根据文言文断句知识可知,谓宾之间要停顿,连词“而”字前要断句。结合句意,“思援弓缴而射之”的停顿为:思/援弓缴/而射之。故选D。14.A【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诗句的理解和文言断句。B.有误。小说主要是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现人物性格、表现中心的。小说的情节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有时为了介绍人物和背景在开头加上“序幕”,为了深化升华主题在结尾加上“尾声”。故事情节都是虚构的。故事来源于生活但它通过整理、提炼和安排,就比现实生活中发生的真事更集中,更完整,更具有代表性,因此,小说中的故事情节不一定都是现实生活中真实发生的,有的是虚构的。C.有误。思援弓缴而射之:想要拉箭去把它射下来。“援弓缴”为动词,前面需要断开,“而”表顺承,前面需要断开。故正确的停顿为:思/援弓缴/而射之。D.有误。“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有本体和喻体,把水比作眼波,把山比作眉峰,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有本体和喻体及喻词,把大漠的沙比作雪,月亮比作钩,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两句诗用的修辞手法相同。故选A。15.C【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名句的积累与理解。A.“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意思是:用心栽种的花反而没有开,而无意插下的柳枝却成了一片柳荫。比喻想做一件事情,花了很大的精力,做了很多努力,但是结果并没能如愿,而不经意的事情,反而很顺利的得到好结果。B.“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意思是:临近水边,时间长了,就会懂得水中鱼儿的习性;靠近山林,时间长了,就会知道林中鸟儿的习性。这两句告诉我们无论跟什么事物相处时间长了,就会了解它的习性。C.“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意思是:只要对人民有好处,就不必一定要效法古人的制度;只要有助于事情的成功,就不必沿袭旧有的规矩。D.“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意思是:想文采出众,一字千金,就得在读书时下一番苦功夫。结合句义可知,在疫情后发放消费券、县长直播带货都是对人民有好处的,故“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最恰当。故选C。16.A【详解】本题考查给句子排序。句子排序就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把原本错乱的句子重新排列成一段通顺的、有意义的话。此题按照空间顺序来排序。先总起写“饭后在椰林中散步”,然后看到椰林中遍生青草,之后写椰林另一端有小河,再写小河水平如镜,最后写岸上有浓绿的树木,映在水中。故排序为:④①②⑥⑤③。故选A。17.A【详解】本题考查诗词句的理解。A.“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指临近水边,时间长了,就会懂得水中鱼的习性;靠近山林,时间长了,就会知道林中鸟儿的习性。告诉我们的道理是:要了解一个人或一种东西,一定要接近这个人或这种东西近距离观察。题干中“对事物要长期观察、体验,才能见其真假、高低和优劣”表述有误。故选A。18.B【详解】本题考查描写方法的辨析。A.结合“一边说”“伸出手去”可知,这是人物的动作描写。B.结合“心一下子提到嗓子眼儿,七上八下地跳个不停”可知,这是人物的心理描写。C.结合“摇了摇头”可知,这是人物的动作描写。D.结合“为什么把那样可怕的东西放在这么好的表里?”可知,这是语言描写。结合“他心想”可知,这是人物的心理描写。故选B。19.D【详解】考查名言警句的理解。词和词组按一定的规律组合在一起,成为能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话,这就是句子。为了把意思表达完整,句子必须具备一些基本成分,基本成分齐全的句子,叫做完整句。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意思是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B.“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意思是想文采出众、一字千金,就得在读书时下一番苦功夫。C.“有意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比喻想做一件事情,花了很大的精力,做了很多努力,但是结果并没能如愿;而不经意的事情,反而很顺利地得到好结果。用道家的话说就是指顺其自然,凡事不可强求。D.“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就是说只要对人民有好处,就不必一定要效法古人的制度;只要有助于事情的成功,就不必沿袭旧有的规矩。由题目可知为了人民的利益,政府实施了很多打破传统的创新之举,所以D项更适合。故选D。20.A【详解】本题考查古诗的思想感情。A.“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出自苏轼的《浣溪沙》,意思:谁说人老了不能再变少年,门前流水还能向西流哩。不要在老年的时候,感叹时光流逝,而自伤衰老。没有赋予人的品格和志向。B.“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出自清代郑燮的《竹石》,意思:经历无数磨难和打击身骨仍坚劲,任凭你刮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此句描写岩竹的品格,表现诗人正直、刚正不阿、坚强不屈的性格,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风傲骨。C.“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出自元代的《墨梅》,意思:它不需要别人夸奖颜色美好,只要留下充满乾坤的清香之气。借梅花来抒发了作者高洁的志趣和胸怀,表现了他那孤傲的性格。D.“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出自宋代的《赠刘景文》,意思:荷花衰败,那高擎如伞的荷叶也随之枯萎;可菊花凋谢,却还留下了在严霜中傲然挺立的枝丫。诗句以荷衬菊,表达了对友人高尚情操的仰慕钦佩之情。故选A。21. 籍 阶 砖 蚯 章 执【详解】本题考查的是看拼音写汉字。解答此题时,要认真拼读题目给出的字音,明确要写的词语,写完后再次检查拼写是否有误。书写时注意“籍、蚯、章”的笔画和笔顺,做到工整、规范、正确。22. 资历 资格【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词语的辨析与运用。资格:为获得某一特殊权利而必须具备的先决条件。资历:指资履和阅历。(1)指没有耀眼的资履和阅历,应填入“资历”。(2)指这些运动员没有参加比赛的条件,应填入“资格”。23. D B C A【详解】本题考查一字多义。(1)“这件事,摊在谁身上都受不了”指这事放到谁身上都受不了,也就是说谁碰到这种事都受不了,故选D。(2)“妈妈站在水果摊旁,仔细地挑选着橘子”中的“水果摊”指卖水果的铺位,故选B。(3)“经过讨论,我们最终决定,购买’爱心饮水机’的费用大家平摊”中的“平摊”指平分,大家分担费用,故选C。(4)“妈妈喜欢夏天时把凉席摊到床上睡觉”中“把凉席摊到床上”指把凉席铺到床上,故选A。24. 激情 激烈 激动 激励【详解】本题考查组词、选择正确的词填空。激情:强烈激动而难以抑制的心情。激烈:剧烈;强烈(指言论、动作等)。激动:感情剧烈冲动;使感情冲动,因受刺激而感情冲动。激励:激发鼓励。读句子可知形容讲故事强烈激动而难以抑制的心情时,使用“激情”;形容剧烈的战斗使用“激烈”;听完故事使感情冲动,使用“激动”;在英雄精神的激发鼓励下,我们表示要好好学习,使用“激励”。25. 上下 目 ② ③ ④ ①【详解】本题考查查字典和多义字。选择字义,要结合词语的意思来思考。“鼎”字是上下结构,部首是“目”。A.鼎足势力:鼎的腿,比喻三方对立的局势。“鼎”三方面并立的意思。故选②。B.鼎力相助:大力相助的意思。“鼎”大的意思。故选③。C.春秋鼎盛:指人年龄正处在旺盛、强壮之际。“鼎”正当,正在的意思。故选④。D.人声鼎沸:比喻人声嘈杂,就像鼎中的水沸腾了一样。“鼎”古代煮东西用的器物。故选①。26. 更新 平 气 翻箱 其所 不可 微 知 见微知著 翻箱倒柜【详解】本题考查的是词语的积累与理解。万象更新:各种事物或景象都变换了新的面貌。心平气和:心里平静,态度温和。翻箱倒柜:翻动箱子,倾倒柜子。形容彻底搜查或寻找。死得其所:指死得有意义,有价值。不可思议:指道理深奥,思维和言语都不能达到。现形容无法想象或难以理解。见微知著:看到事物的一点苗头,就知道其发展的趋势或问题的实质。27. 轻烟 微风 薄雾 蒸融 游丝样的痕迹 穷则变 变则通 及日中则如盘盂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若到江南赶上春 千万和春住 难道人生无再有 门前流淌尚能西 树欲静而风不止 子欲养而亲不待【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古诗及名言俗语的理解与识记。(1)书写时注意“烟、微、薄、蒸”等字的正确写法;(2)书写时注意“穷、则、通”等字的正确写法;(3)书写时注意“盘、盂、近”等字的正确写法;(4)《十五夜望月》出自唐朝诗人王建,原诗: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译文:庭院地面雪白树上栖息着鹊鸦,秋露无声无息打湿了院中桂花。今天晚上人们都仰望当空明月,不知道这秋思之情落在了谁家?根据译文可知,表达诗人思念之情的诗句是: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出自宋朝诗人王观,原诗: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译文:水像美人的眼波脉脉传意,山像美人的眉头紧紧蹙起。问你这回远行去向哪里?正是山水钟秀的江浙之地。告别春天的日子才屈指可数,又依依送你登上了归途。你回到江南,赶上春的脚步,可得陪春天一起好好同住。根据译文可知,表达了词人对远去友人回归江南的美好祝愿与叮咛的诗句是: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浣溪沙》出自宋朝诗人苏轼,原诗: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译文:山脚下刚生长出来的幼芽浸泡在溪水中,松林间的沙路被雨水冲洗的一尘不染。傍晚,下起了小雨,杜鹃鸟的叫声从松林中传出。谁说人生就不能再回到少年时期?门前的溪水还能向西边流淌!不要在老年感叹时光的飞逝啊!根据译文可知,表达诗人旷达乐世的人生态度,同时也暗含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精神是诗句是: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树想要静止,风却不停地刮动它的枝叶;子女想赡养父母,父母却已离去。比喻时间的流逝是不随个人意愿而停止的。多用于感叹人子希望尽孝双亲时,父母却已经亡故。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