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作文素材积累:一辈子办成一件事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届高考作文素材积累:一辈子办成一件事

资源简介

“一辈子办成一件事”时评
以“一辈子办成一件事”的执着成就有价值的人生 2
“一辈子办成一件事” 4
“一辈子办成一件事”的人生价值 6
河声:读懂“一辈子办成一件事”的深刻内涵 8
“一辈子办成一件事” 10
以“一辈子办成一件事”的执着走好科技自立自强之路 12
理论学习 | 涵养“一辈子办成一件事”的执着 14
以“一辈子办成一件事”的执着成就有价值的人生
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看到企业员工们意气风发、朝气蓬勃,充满期待地鼓励大家:“我们说大器晚成,大器是什么?就是那些最好的东西、最高精尖的东西,这些东西都不是一下子可以做成的,都要下很大的功夫,甚至要用毕生精力。希望大家立志高远、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往前走,以十年磨一剑的韧劲,以‘一辈子办成一件事’的执着,成就有价值的人生。”这一富有哲理的重要论述,为我们以什么样的态度和方法实现人生价值指明了努力方向。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只要有愚公移山的志气、滴水穿石的毅力,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积跬步以至千里,就一定能够把宏伟目标变为美好现实。”《道德经》中讲“大器晚成”,意指精美重大器物需要长期累积之功才能制成,说的也正是这个道理。“一辈子办成一件事”告诉我们,要从更加宽广和长远维度审视自己的人生、不以一时得失成败看待自己的事业,以“一辈子”的量变实现办成“一件事”的质变。
立志高远,坚持正确方向。“志之所趋,无远勿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志之所向,无坚不入,锐兵精甲,不能御也。”一个人志存高远,就有了正确的奋斗方向,再遥远的地方也能到达,再坚固的东西也能突破。“敦煌的女儿”樊锦诗将敦煌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弘扬和管理作为终身志业,走遍700多个大小洞窟,让丝路明珠重现璀璨光华。她说:“我的一生只做了一件事,就是守护和研究敦煌莫高窟。”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我们要立长志、立宏志、立大志,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民族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升华人生境界。
脚踏实地,坚持笃行务实。“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崇高的志向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日积月累的努力。邓小平曾说,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被誉为让火药重焕荣光的“中国诺贝尔”王泽山院士凭借一己之力,改写了世界火炮历史,他有一句广为流传的话,“一辈子只做一件事”。这位年逾八旬的老人,每年有一半时间守在条件艰苦的试验场,每天工作12个小时以上。他说,只要是在工作,哪怕只是简单地吃盒饭喝白开水,也是一种幸福。大道至简,实干为要。我们要坚持“干”字当头、“实”字为先,以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的状态,自觉摒弃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用“宽肩膀”“铁肩膀”勇挑重担,一步一个脚印奋斗实干,一点一滴浇灌梦想之花,久久为功,善作善成,把高远志向转化为生动现实。
前进的道路上不会一帆风顺,不可避免地会有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不可避免地要“爬雪山”“过草地”。袁隆平院士经历了一次次失败,终于培育出杂交水稻;诺贝尔奖得主屠呦呦日夜翻阅中医药典籍,成功提取到青蒿素。这些事例说明,干事创业拼的是顽强意志、坚韧毅力,靠的是迎难而上、无畏士气。温室里长不出参天大树。我们要心中有目标、风雨不折腰,坚定“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意志,保持“越是艰险越向前”“斗罢艰险又出发”的气概,碰到问题敢想、遇到困难敢冲、机遇面前敢试,在经风雨、见世面中长才干、壮筋骨,在一个人、一辈子、一件事的坚守中,创造令人刮目相看的非凡业绩。
“一辈子办成一件事”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强调,“国家现代化建设为年轻人提供了广阔舞台”,寄语年轻研发人员“要把握历史机遇,大显身手,勇攀科技高峰”,勉励大家“要立志高远、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往前走,以十年磨一剑的韧劲,以‘一辈子办成一件事’的执着,攻关高精尖技术,成就有价值的人生”。
“工贵其久,业贵其专。”用心专一、持之以恒,是古往今来成就一番事业的必备品质。中国极地科考史上在站时间最长的大学生王煜尘,矢志科研报国,创造北极高纬度浮冰区光学监测设备的最长自主观测纪录;80后工程师陈亮,不懈淬炼匠艺,练就把模具精度控制在微米之间的绝活;95后砌筑工邹彬,自我施压,精进技能,成长为世界技能大赛获奖者……无数新时代青年,干一行、专一行,以“千万锤成一器”的卓越追求,勇敢逐梦,让奋斗的青春焕发绚丽的光彩。无论世事如何变迁,不管理想多么高远,“一辈子办成一件事”的执着始终是青年人应有的品格。
时代造就青年,盛世成就青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从科技创新最前沿到工厂车间第一线,从三尺讲台到广袤山乡,从积极投身国内建设到热情参与国际交往……新时代提供了难得机遇、打开了新的空间,广大青年选择更多、赛道更宽、天地更广,正全身心投入、向梦想奔跑。牢牢把握历史机遇,锚定奋斗目标,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和更加饱满的热情,拼搏奋斗、锐意进取,一定能展现新担当、实现新作为。
闪亮的梦想,依靠奋斗打磨。每一项事业,不论大小,都是踏踏实实、一点一滴拼出来、干出来的。青年时期是苦练本领、增长才干的黄金时期,最忌好高骛远、浮于空想,最怕做事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师生们,将实验室“搬”到田间地头,与老乡同吃、同住、同劳动,把科研报国的豪情壮志转化为沾泥土、带露珠的实际行动。参与科技小院的张福锁教授曾这样解读“实”字:“这个字像一个人头戴着一顶草帽——我们要下到地里,老老实实帮老百姓解决问题。”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练。对于青年而言,怀抱梦想,方有行动目标;埋头苦干,才能行稳致远。广大青年自信自立、务实奋斗、善作善成,梦想才不是空想,未来才会更加美好。
青春孕育无限希望,对青年而言,什么才是真正有价值的人生?00后冬奥冠军苏翊鸣瞩望“能够赢得单板滑雪职业生涯里的大满贯,未来要让国歌在更多比赛中奏响”;85后航天员桂海潮笃定“‘祖国利益高于一切’这八个大字,时刻激励着我们刻苦训练,为祖国的载人航天事业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85后返乡青年杨宁感言“我无悔当初回乡的选择,农村广阔天地真的大有可为”……实践充分证明,把个人奋斗融入民族复兴的时代洪流,与时代同步伐、与祖国共命运、与人民齐奋斗,定能成就一番事业、更好实现人生价值。
不久前,当选女篮亚洲杯决赛最有价值球员和赛会最有价值球员双料MVP的中国女篮主力中锋韩旭说:“我从来就不是完美的,但我从未放弃追求完美。”青春有为,人生无悔。新时代新征程,呼唤广大青年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忘我付出、专注向前,不负时代、不负韶华,让青春之花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绽放。
“一辈子办成一件事”的人生价值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勉励年轻研发人员:“大家意气风发、朝气蓬勃,要立志高远、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往前走,以十年磨一剑的韧劲,以‘一辈子办成一件事’的执着,攻关高精尖技术,成就有价值的人生。”
“不一则不专,不专则不能。”持之以恒的专注追求,不仅是科研求索的唯一捷径,也是成就一切事业的关键基石。古往今来,多少有所建树者,正是在坚守一个人、一辈子、一件事的信念中,创造了令人刮目相看的非凡业绩,留下了让世界惊叹的不朽传奇。
一辈子办成一件事,代表着对初心的执着坚守。“我的一生只做了一件事,就是守护和研究敦煌莫高窟。”“敦煌的女儿”樊锦诗,与风沙为伴,与文化为友,扎根大漠深处,守护莫高窟六十载。她将敦煌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弘扬和管理作为终身志业,走遍700多个大小洞窟,让丝路明珠重现璀璨光华。她的矢志不渝,折射着一代代敦煌人择一事终一生、薪火相传、接续奋斗的执着精神。在他们身上,有“板凳甘坐十年冷”的决心,有“千磨万击还坚劲”的韧性,有“不为繁华易素心”的定力。
一辈子办成一件事,诠释着对理想的纯粹热爱。无论是为国之重器“中国天眼”呕心沥血的南仁东,还是将中国古典诗歌之美介绍给世界的许渊冲;无论是将消除饥饿视为己任的袁隆平,还是点亮山区女孩梦想明灯的张桂梅——他们均因热爱而坚持,因纯粹而专注,抱有同样一份充满理想光热与报国热忱的赤诚情怀,心无旁骛、全神贯注地向着目标笃定前行。
一辈子办成一件事,彰显着对卓越的极致追求。把每件小事做到最好,让每个细节臻于完美,也能聚沙成塔、积微成著。工厂车间里,大国工匠千锤万击,练就不差毫厘的精湛技艺;冬奥赛场上,冰雪健儿永不言弃,在一次次挑战中把自我推向极限;大街小巷中,快递员、外卖员风雨无阻,成为支撑城市运行不可或缺的“毛细血管”……只要脚踏实地、乐于钻研、精益求精,每一个人都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绩,成长为术业有专攻的行家里手。
对于处在人生黄金期的青年人来说,面对多元丰富的人生选项,需要摒弃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克服“选择容易”的心理惰性。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时时锚定人生坐标,与时代同行、与家国同心,就一定能够获得不竭的前进动力,铸就一番有意义的事业,实现自我人生价值。
放眼今日中国,从攻坚关键核心技术的前沿阵地,到探寻文明源流的考古现场;从充满希望的乡村热土,到展示中国风采的国际窗口……处处活跃着朝气蓬勃的年轻身影,激扬着奋发有为的青春能量。一个国家的未来在青年,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国家现代化建设为年轻人提供了广阔舞台,大家正当其时,要把握历史机遇,大显身手。”新时代新征程上,广大青年要把握住时代赋予的机遇,不断锤炼“一辈子办成一件事”的专注品格,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青年,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河声:读懂“一辈子办成一件事”的深刻内涵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勉励年轻研发人员要“一步一步往前走,以十年磨一剑的韧劲,以‘一辈子办成一件事’的执着,攻关高精尖技术,成就有价值的人生”。当代青年生逢伟大时代,肩负光荣使命,要谨记习近平总书记悉心关怀、谆谆嘱托,把握历史机遇、锚定奋斗目标,专注前行、追求卓越、勇敢逐梦,在真刀真枪的实干中成就一番事业。
一事精致,便能动人。守得住寂寞,才能开得出繁华。袁隆平一辈子和杂交水稻打交道,乐此不疲,为寻找雄性不育的水稻植株,他跑遍半个中国,用了6年时间。于敏隐姓埋名28年搞科研,找到了突破氢弹的技术路径;屠呦呦在无休止的探索中,创造性地研制出含青蒿素的抗疟新药……科技创新本是“寂寞育大志”,枯燥乏味多过浪漫写意。一辈子办成一件事,就是了不起的成功。
每一项事业,不论大小,都是踏踏实实、一点一滴拼出来、干出来的。新时代新征程,前进道路上还有很多“娄山关”、“腊子口”。广大青年要以“择一事终一生”的专注执着、“偏毫厘不敢安”的一丝不苟、“干一行专一行”的精益求精,在做好每一件小事、完成每一项任务、履行每一项职责中见精神、显担当,跑好青春“接力赛”。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历史不会辜负实干者。“一辈子办成一件事”既是对用心专一、持之以恒的生动阐释,也是对澎湃青春、永久奋斗的殷切期望。历史机遇,也是人生际遇。放飞“强国有我”的青春激情,就是要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勇当先锋、追求卓越、逐浪登高。
“青年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中国青年才会有力量,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才能充满希望。”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幸福源自奋斗,奋斗才会成功。广大青年要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永不停滞的前进姿态,在拼搏的青春中成就事业华章,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铺路架桥、添砖加瓦。
青春孕育无限希望,青年创造美好明天。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已经在载人航天、卫星导航、生物医药等科技研发的最尖端,在防控疫情、抢险救灾、乡村振兴等基层第一线,取得了丰硕成果、突出成绩。要赓续相传科研报国的人生信念,将“人民至上”的理念贯彻始终,用青春的智慧和汗水打拼出一个更加美好的中国。
“一辈子办成一件事”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勉励年轻研发人员,要立志高远、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往前走,以十年磨一剑的韧劲,以“一辈子办成一件事”的执着,攻关高精尖技术,成就有价值的人生。一辈子办成一件事,是从更宽更广的人生维度重新审视自己、看待事业,广大党员干部当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深切感悟蕴含其中的人生道理,以“一辈子”倾注“一件事”,用“一辈子”办成“一件事”。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百年筚路蓝缕、百年初心如磐,从嘉兴南湖的小小红船到领航中国的巍巍巨轮,从最初的五十多名党员到如今的9800多万党员,中国共产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经百年沧桑而依然风华正茂,一个重要“秘诀”就是我们党始终不忘初心,矢志办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一件事”。历史的巨轮需要我们继续推动,时代的步伐需要我们继续迈进。作为党和国家事业的中坚力量,广大党员干部当自觉把人生理想融入党和人民事业之中,以一生的真情投入、一辈子的顽强奋斗接好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班,朝着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星辰大海”接续奋斗、永不停歇。
安危不贰其志,险易不革其心。一辈子办成一件事,唯有忍得住“化蛹成茧”的痛,才能担得起“破茧成蝶”的美。躬耕“禾下乘凉梦”的袁隆平,选择田畴、终身守望,一稻济天下;不知疲倦的人民军医吴孟超,治病救人78载,用一生诠释“医生”;扎根大漠52年的林俊德,一辈子只做“核试验”这一件事,一直坚持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广大党员干部当以先辈模范为榜样,树立不负人民的国家情怀,追求高尚纯粹的思想境界,执着于伟大崇高的共产主义事业,专注于目前正在投身的领域,甘愿吃苦、甘于奉献、甘为人梯、甘守寂寞,在“一辈子办成一件事”中展现人生价值。
追梦不息,奋斗不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一马平川、朝夕之间就能到达的,每个人矢志用一辈子办成一件事,就能将个人拼搏奋斗的涓涓细流汇聚成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磅礴洪流。广大党员干部要择一事、忠一事、爱一事,要干一行、钻一行、精一行,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投身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和勤勉的工作态度为群众排忧解难,以风雨无阻的精神状态和淡泊名利的从政心态积小胜为大胜、积寸功为大成,在不为繁华易匠心、不舍初心得始终中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以“一辈子办成一件事”的执着走好科技自立自强之路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勉励青年研发人员,“要立志高远、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往前走,以十年磨一剑的韧劲,以‘一辈子办成一件事’的执着,攻关高精尖技术,成就有价值的人生”。新时代科技工作者肩负着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历史重任,需砥砺攻坚克难的毅力,练就拨云见日的功力,为实现科技现代化贡献青春力量。
“为之须恒,不恒则不成”。每一项重大科技成果诞生的背后,都闪动着奋斗者坚持的身影。林俊德扎根大漠52年,回首往事时说道“我这辈子只做了一件事,就是核试验,我很满意”;彭士禄抱定“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的决心,成功实现中国第一艘核潜艇下水;王承书为国隐姓埋名三十年,用一句“我愿意”肩负起祖国的重托……他们将青春镌刻在深海的惊涛下、荒岛的风沙中,穷其一生书写科技强国的时代篇章。“坚持”二字,知易行难,力重千钧,这就需要广大科技工作者专注于长期目标,心无旁骛深耕下去,勇闯“无人区”,甘做“挖井人”,力争在攻坚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难题上率先取得新突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现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颠覆性技术随时可能出现,要走求实扎实的创新路子,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立下功勋。科技攻关贵在脚踏实地。诚然,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浪潮涌起,国际科技竞争趋于白热化,推动核心技术取得突破的脚步慢不得、等不得。
诚然,创新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尊重人才成长和科研活动规律,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政绩观,建立符合科研投入产出周期规律的绩效评价机制,瞄准长远趋势前瞻布局,在夯实基础、积蓄力量上下功夫,培厚科技创新的土壤,创造宽松包容的环境,让创新的种子生长发芽、开花结果。
“方向决定前途,道路决定命运。”专注办成一件事不只需要埋头赶路,还要抬头看路。“四个面向”为广大科技工作指明了方向,唯有以更有力的行动肩负起新的使命,以所学所研助力社会发展,把科学追求同祖国前途命运相结合,踊跃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中,方能不辱使命、不负重托,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行稳致远。
理论学习 | 涵养“一辈子办成一件事”的执着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南京市南瑞集团有限公司考察调研时勉励年轻研发人员说,大家意气风发、朝气蓬勃,要立志高远、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往前走,以十年磨一剑的韧劲,以“一辈子办成一件事”的执着,攻关高精尖技术,成就有价值的人生。奋进新征程,党员干部要用心奉献、以情融入、尽力担当,把为事业奋斗、为人民奉献的使命始终扛在肩上,涵养“一辈子办成一件事”的执着,不负美好韶华,不负时代召唤,不负人民期待,书写崭新答卷。
夯实“信仰基石”,凝聚一辈子“远行不怠”的力量。信仰是疾风、骤雨和大浪里的“定心柱”,也是指引方向、行稳征程的“指航仪”,缺失了信念,就会走偏方向、失去奋斗动力,在随波逐流中偏离目标,距离初心越来越远,信仰的“堤坝”一旦决了堤,曾经的誓言就会落了空,行迷已远。理想信念是党员干部的“必修课”,党员干部要在理论学习中凝心铸魂,坚守“从哪里来”的初心,也明确“向哪里走”的方向,鉴往知来、照镜知行,摆正奋斗的身姿、踏出奋进的脚步、保持奋发的豪情,凝聚起一路赶考的“冲劲”。信念就是力量,党员干部要以坚定的信念“闯关破难”,在困难和挑战面前无惧怕,在“十字路口”面前不迷茫,以心之所信凝聚起“远行不怠”的力量。
投身“实践熔炉”,激荡一辈子“勇毅前行”的动能。在实践中看到的、学会的、练成的如果不积累和沉淀,就会成为手中“握不住的流沙”,渐渐地就会把这些“经验卡”和“知识点”遗忘。党员干部要主动投身实践的“熔炼炉”,投身斗争的“实战场”,不怕“道阻且长”,遇到“道之阻”就迈过,遇到“道之长”就征服,激发出“战之能胜”的力量,坚定“虽远必至”的决心,跨过激流险滩,穿过惊涛骇浪,行过千难万险,以“万水千山只等闲”的定力奋发进取、行之不辍,以铮铮铁骨扛起重担,以无畏之心激起“千重浪”,以斗争精神披荆斩棘,把心中之“火热”转为行动之“火热”,把心中之坚定转为行动之勇毅,在不懈斗争中开创未来、书写华章,以挺膺担当把事业干出彩。
发扬“务实作风”,校准一辈子“奉献为民”的追求。党员干部要把“撸起袖子加油干”贯穿到为民服务的全过程,对群众的急难愁盼“在线呼应”,以“利民之事,丝发必兴”的自觉践行使命。党员干部不能把群众的事情当成“芝麻小事”,而要把群众的事情作为必须马上就办、着手解决的头等大事,始终校准群众视角,时刻站稳为民立场,把为民情怀根植在实践深处,一心一意为民纾难解困,全心全意为民努力奋斗,以“一直在路上”的强烈责任感走好奋斗之路。为民服务不能“自己觉得好、自己说了算”,而要从群众的“满意度”和“好差评”看做得怎么样,对自己做得不足的地方,要及时反省、马上改进,对群众心中期盼的事情,要以“钉钉子”的精神铆足劲头干,不断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