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一单元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第1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第2框 哲学的基本问题【学习目标】知识目标 核心素养1.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内容 2.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 1.科学精神:能够理解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树立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培育科学精神素养。 2.公共参与:在生活和实践中正确处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自觉坚持唯物主义。【预学案】任务1:梳理知识-根据课本自主完成填空-根据填空自主批注课本二、哲学的基本问题(一)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1.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的关系问题,也就是 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 的问题;二是思维和存在 的问题,即思维能否 存在的问题。2.哲学基本问题表达方式的差异性: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哲学。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哲学家,其表达哲学基本问题的 和 不尽相同。(二)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人们在 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 的始终,是一切哲学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含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 的问题展开的。唯物主义认为, 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 后有意识,物质 意识;唯心主义认为, 是本原的,物质 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2.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唯物主义在其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三种基本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1) 试图从某些具体的物质形态出发来说明世界的统一性,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如水、气、火、土等。这就把物质混同于物质的具体形态了,带有明显的朴素和直观色彩。(2) 把自然科学中不可再分的、最小的物质结构如原子看作世界的本原,从而使唯物主义克服了原先的朴素性和直观性,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的物质观。不过,它把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直接混同于物质概念,把原子的属性等同于物质的属性,把世界万物的运动归结为受力学支配的机械运动,因而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3)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 。它认为,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或那些不可再分的物质结构。3.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唯心主义在其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两种基本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1) 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理解为世界的本原,认为客观事物乃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2) 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神、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唯心主义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唯心主义虽然华而不实,但它的长期存在及其与唯物主义哲学的长期斗争,在客观上 了哲学的历史发展。就其 而言,唯心主义哲学也对人们认识的发展有着 的借鉴意义。4.哲学只有两个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哲学史上,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之间的对立和斗争长期存在。从派别上讲,哲学史上的对立和斗争归根到底,只有 和 两种。正如毛泽东所作的通俗比喻,虽然存在着这样“两个对子”,但从独立的基本派别上看,只能是两大阵营,而不是四军对垒。任务2:易混易错知识自主纠偏1.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2.哲学的基本问题与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相同的。3.唯物主义者都认为世界是可知的,唯心主义者都坚持不可知论。4.唯物主义都是正确的,唯心主义都是错误的。5.承认物质决定意识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6.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7.唯物主义回答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问题,唯心主义回答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问题。8.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任务3:根据提示自主学习本框栏目内容-1.课本P8阅读与思考: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问题提示(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可结合课本第8页相关链接理解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表达,领会哲学基本问题的合理性及其依据。2.课本P9第一个阅读与思考: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问题问题1提示(了解)学习计划体现了人的思维活动,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要立足于自己学习的实际情况,立足于实际则体现了哲学上所讲的“存在”。这说明学生的学习生活也必然面对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问题2提示(了解)上述材料涉及到哲学的基本问题,这也说明在生活实践中,我们必然会遇到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这是无法回避的。3.课本P9第二个阅读与思考:什么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问题提示(理解)要克服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庸俗化理解。不能只从两个范畴的表面意思来理解,不能认为唯心主义比唯物主义高级,材料中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理解是极其错误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一对哲学范畴,它们表达的是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特定哲学立场,是世界观问题。4.课本P10第一个相关链接:二元论注定行不通理解提示(了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认为世界只有一个“本原”(物质或精神),因而是哲学上的一元论。在哲学史上,还有主张精神和物质同为本原的学说,这就是哲学上的二元论。二元论认为世界有两个本原:物质和精神是两个各自独立、相互平行发展着的实体,谁也不产生谁,谁也不决定谁,共同构成了世界的本原。这一观点是完全错误的:肯定精神不依赖于物质而独立存在,这本身就是唯心主义的观点;虽然它承认物质是独立的本原,但在说明物质和精神的关系时,又不得不设想一个凌驾于二者之上的上帝,同样陷人唯心主义。这表明,二元论必然导致哲学上的唯心主义。我的预学疑惑【探究案】融入情境/小组合作/按主观题要求写出探究成果/展示与评价1.探究情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新方位、时代新变化、发展新要求,科学回答了新时代中国发展提出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把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和实践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探究任务:请运用哲学基本问题的知识,联系探究情境,剖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正确性。2.探究情境一:赫拉克利特说:“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探究情境二:丹尼斯说:“自然界由数目无穷、性质不同的异质元素构成。”探究情境三:毛泽东说:“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未。”探究情境四:王守仁说:“心外无物,心外无理。”探究情境五:黑格尔说:“绝对观念是宇宙万物共同的本质。”探究任务1:上述观点各属于什么哲学派别?探究任务2:在根本方向上,它们之间存在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3.探究情境:笛卡儿,法国著名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数学家,近代欧洲哲学心理学思想的创始人之一。在哲学上,笛卡儿力图建立一整套由少数基本公式和基本原理出发推演出的“整整一系列数的真理”,一整套奠基和脱胎于数学的哲学体系。他在“物理学”中坚持物质是唯一的实体,是存在和认识的唯一根据,把机械运动看作物质生命的表现。他在普遍怀疑之后,得出存在三种实体的结论,即精神实体和物质实体并存,而上帝则是最高的、绝对的实体。但他又承认思想独立于物质,所谓“我思故我在”,只有理性才是真理的唯一尺度,并最终把物质和精神都归因为上帝的产物。探究任务1:笛卡儿的世界观对他的科学研究可能产生哪些影响?探究任务2:结合探究情境,运用哲学的基本问题的相关知识,简要评述笛卡儿的哲学思想。4.探究情境:在古代社会,自然是人类的主宰,人们把自然神化,对自然顶礼膜拜,认为山有山神,河有河神,天旱求龙王降雨,遇事求神灵保佑。近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工业革命的发展,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机器轰鸣田野,卫星邀游太空、人们认为自然是人类征服的对象,人可以主宰自然。但是,随着人类活动规模的扩大,土地荒漠化,臭氧层空洞,洪水肆虐,物种减少……正严重威胁着人类自身的生存,人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到自然是人类的朋友,人和自然应该和谐相处,强调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探究任务:从哲学基本派别角度看,材料中分别出现了哪些哲学观点?简要分析其基本主张。【检测案】1.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认为,原子和虚空是世界的本原;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认为,人的认识只能停留于现象界,自在之物是认识达不到的。这两个观点都是在讨论()A.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D.思维和存在能否相互转化的问题2.在乡村振兴建设过程中,要从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的实际水平出发,在尊重当地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习惯的基础上选择富有地方特色的发展之路。这说明()A.存在决定思维B.思维影响着存在C.思维决定存在D.思维与存在同为本原3.我国科学家在金沙江中段四川和云南交界地带的干热河谷发现了壁虎属新种——金江壁虎,该新种是目前已知分布海拔最高的壁虎属物种。这表明()①世界的本原是思维②世上没有不可认识之物③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的基本派别④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4.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孙育杰课题组与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李栋课题组合作,揭示出线粒体DNA分配新机制。这进一步佐证了()①存在和思维具有一致性②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③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④思维和存在相互依存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5.“鸿灵幽纷,曷可言焉!曶黑晰眇,往来屯屯。庞昧革化,惟元气存,而何为焉!阴阳三合,何本何化?合焉者三,一以统同。吁炎吹冷,交错而功。”柳宗元以《天对》一文回答屈原之问,认为在天地未形成之前,元气已经存在;天地分化之后,元气充斥于天地之间。可见,柳宗元的观点()①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②将世界的本原归结为具体物质形态③属于主观唯心主义④认为“天意”决定整个世界的运行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6.中高考前夕,拜“考试必过神”选用“祈福笔”等一些另类的考前“讨彩头”方式在中学生群体中流行。心理专家认为,考生这样的行为可以看作一种心理减压方式,但切勿过度迷信。从世界观角度看,考生的上述做法属于()A.主观唯心主义B.客观唯心主义C.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D.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解读7.哲学史上存在着“两个对子”,但从基本派别看,则只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下列能体现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区别的是()①“天地之变,阴阳之化”(荀子)和“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康德)②“水是万物的始基”(泰勒斯)和“气者,理之依也”(王夫之)③“物是观念的集合”(贝克菜)和“未有此气,已有此理”(朱熹)④“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范缜)和“我思故我在”(笛卡尔)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8.英国近代经验主义哲学家贝克莱有一次与朋友在花园里散步,不小心踢在一块石头上。他说,因为我踢到了石头,石头才存在,可见“存在即被感知”。中国明代思想家王阳明也曾就路边的花和朋友说,“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两个人的说法可谓异曲同工。二者“同”在()①认为整个世界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②把客观精神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③把人的主观精神理解为世界的本原④认为现实物质世界是客观精神的外化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9.列宁说:“透过许多新奇的诡辩言词和学究气十足的烦琐语句,我们总是毫无例外地看到,在解决哲学问题上有两条基本路线、两个基本派别。”这里的“两个基本派别”是指()A.英雄史观和群众史观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D.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我的学习收获参考答案【预学案】任务1(一)思维和存在 意识和物质 何者是本原 有没有同一性 正确认识 概念 方式(二)生活和实践 哲学发展(三)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 物质 物质 决定 意识 依赖于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推动 局部作用 或多或少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预学案】任务21.辨析: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个方面的内容。2.辨析: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或者说思维和存在谁决定谁的问题;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只涉及思维和存在谁决定谁的问题,也就是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个方面的内容。如果认为存在决定思维,就是唯物主义,反之则是唯心主义。3.辨析:对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凡认为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的,被称为可知论;凡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或者至少是否认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的,被称为不可知论。绝大多数哲学家,包括唯物主义者和一些彻底的唯心主义者,都主张世界是可知的。但也有极少数哲学家否认物质和意识具有统一性,否认认识世界或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这是不可知论。4.辨析:唯物主义并不都是正确的,唯心主义也有一定借鉴意义,但从根本观点上看,唯物主义是正确的,唯心主义是错误的。5.辨析:承认物质决定意识是唯物主义的观点,但并不一定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6.辨析: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是对二者关系的正确理解。7.辨析: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这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这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8.辨析: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从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探究案】1.①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②从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角度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坚持了存在决定思维,是唯物主义的观点。③从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角度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新方位、时代新变化、发展新要求,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这说明了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2.(1)赫拉克利特的观点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丹尼斯的观点属于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毛泽东的观点属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王守仁的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黑格尔的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2)相同点:这五个观点都是对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的回答,及思维和存在何为本原这一问题的回答。由于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不同点: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3.(1)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笛卡儿的唯物主义世界观推动了他的科学研究,唯心主义世界观会阻碍他的科学研究。(2)①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相比,笛卡儿的哲学体系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它以近代自然科学为基础,克服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直观性,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②但笛卡儿把物质归结为“物理学”意义上的物质,因而又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他的哲学体系在自然观上是唯物的,历史观上是唯心的,并把“上帝”当作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③笛卡儿的哲学在哲学基本问题上的回答把物质和意识都看作世界的本原,并用“上帝”来解释世界本原的问题,最终滑向了唯心论。4.①遇事求神灵保佑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认为人可以主宰自然的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是认为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意识决定物质。②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属于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其基本观点是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检测案】BADCA BCA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