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弘扬长征精神,争做时代接班人》初中班会设计一、班会背景1.教学(活动)内容分析时代向前,青年向上。对新时代青年来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他们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但是在这样一个繁荣发展、社会变革的时代,人们的思想和追求也是多元的。而学校需要在这个多元的时代背景下,承担育人责任,将能唤醒青年磨砺意志、坚定信念的榜样人物和精神力量带给学生,而长征精神就是华夏民族精神的标杆。所以本节班会课,旨在让学生理解长征精神,弘扬长征精神,践行长征精神,争做时代接班人。2.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在初中接触过关于长征的历史事件,因此对长征的背景、起因过程及历史意义容易理解。但是需要详细了解分析长征中的典型战役、典型事件、典型人物等,进一步去提炼长征精神有一定的难度。如果再将长征精神与新时代的价值传承相结合,需要学生再上升一个认识高度。3.整体教学(活动)思路通过观看电影及微视频,聚焦典型的情节、人物、故事等,进行长征精神的提炼。梳理时代大事及所取得的成就,找到长征精神与时代价值的契合点。二、班会目标1.通过观看《血战湘江》影片,感知长征过程中典型战役的壮烈,分析典型的人物情节,提高感知分析能力,认识勇者无畏理想信念的重要性,树立坚定理想信念的价值观。2.了解长征过程中的典型事迹,体悟长征精神和中华民族精神的一脉相承,树立爱党爱国爱人民的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3.通过对长征精神的时代解读,深入理解长征精神的时代价值,树立家国情怀。三、班会重难点1. 教学(活动)重点帮助学生提炼长征精神2. 教学(活动)难点深入理解长征精神的时代价值四、班会过程班会前准备:1.学生提前观看影片《血战湘江》。2.搜集长征草鞋故事,长征诗歌。环节一:万死千伤鬼亦雄——长征的战斗豪情师:同学们,长征,是用生命写就的英雄史诗。中央红军共进行600多次战争,而其中的“湘江之战”是最惨烈的一场战争。电影悲壮的画面里,一定有同学们在脑海中留下深刻印象的台词和人物情节,下面请大家在纸上写下最不能忘记的台词,每组再请一位同学跟大家分享观影过程中哪段情节最触动你的心灵。经典台词:“如果中国革命的胜利,要用我们的鲜血才能筑成,那我们必须英勇献身”“誓死保卫党中央过过江”“你们这是拿我们这些娃娃兵挡枪眼”(板书:理想信念)典型人物情节:学生1:师长陈树湘,在主力西进后,率领着数千名将士用血肉之躯铸成铜墙铁壁,全师6000多将士血战数日,与敌人拼到最后一人一弹,陈树湘被俘后,在担架上用手,从腹部伤口处掏出自己的肠子,咬断自杀,壮烈牺牲,完成自己“誓为苏维埃新中国流尽最后一滴血”的誓言。断肠明志,以这样悲壮的牺牲践行与战友立下的约定,让我敬佩红军向死而生的气节和为党战争的理想信念。(板书:勇敢无畏)学生2:林裁缝,红二方面军正在渡过湘江时,国民党的轰炸机在上空投射炸弹,一位战士被子弹打穿胸腔倒下的那一刻,林老先生顶上去,即使被机枪后座力震得骨骼欲碎依然咬牙坚持。漆黑的夜晚,大雨倾盆,两人躺在血水中望着对方,一名战士叫了一声“爸”,那一刻才知道上阵的是父子兵。儿子弥留之际爬去为父亲戴正军帽。林家四儿子的军装也是林裁缝早已做好。父子五人,前赴后继,这样为国捐躯的信仰让人感动。(板书:舍生赴死、忠诚信仰、为国为民)师生共同小结:湘江战役的惨烈,让打仗能手林彪面对满山坡的将士尸体和被鲜血染红的土壤,哭得痛心疾首。三五多名将士血染湘江,当地老百姓“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而红军长征时,战士的平均年龄只有20岁,大多都是十几岁的娃娃兵。为了心中的理想和信仰,年轻勇敢顽强的红军将士,在此后十二个月的光阴中间,凭借血肉之躯,借助简陋的枪支器械和国民党精良火力对抗,在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四渡赤水、乌蒙山回旋战等战役中创造奇迹,取得胜利。【设计意图】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者的意图,他的教育效果越大。”《血战湘江》荣获第31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组委会特别奖,是一部有高度、有厚度、有筋骨的精品力作,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学生在观影过程中所获得的感受会远超文字阅读。环节二:万水千山只等闲——长征的刻苦精神师:中央红军在战争中坚毅前行,长驱二万多里,纵横十四个省。行进过程中到底是怎样的一种经历和感受?请大家观看两则视频。看后交流:红军过老山界时、草地、雪上时,视频特写镜头对准了红军战士的哪个部位?说说拍摄者这样给特写的原因和你的感受?学生1:坚硬的山石对脚的磨砺看着都让人觉得疼,草鞋也应该没什么缓冲性和耐磨性,如此艰苦的条件让我看到红军战士的坚强。学生2:深深浅浅的沼泽泥地,是否有坚硬的石块会划破双脚?风雪交加的雪山路上,流着献血的双脚是否需要包扎伤口?自然环境的恶劣艰难背后,是什么支撑红军战士坚毅向前?我想,一定是不畏艰难、勇于吃苦、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PPT:“推草鞋人手指痛,着草鞋人脚趾冻。贫民一样父母生,受苦这般堪一恸。”贫穷百姓的草鞋,却成为红军战士长征路上的必备军需物资。)学生3:我在网上查到,红军四支红军队伍走完长征,大约穿烂了1000多万双草鞋,需求量这么大的草鞋有的是红军行军过程中自己编制,也有一部分是百姓支援的。其中在徽州横山乡,流传着这样悲伤的故事:保安团不但围剿横山苏维埃共产党,还干扰百姓做草鞋,在一次围剿中,群众急忙向后坞田垅坑转移,敌人在后面紧追,此时一名郑氏妇女抱着一个一岁多的孩子和大家一同转移,突然孩子大声哭了起来,越哭越控制不住孩子,如果被后面追来的敌人听到孩子哭声而朝这个方向追来,那草鞋大棚的方向就有被敌人发现的危险,于是这位妈妈果断将孩子塞进溪水里活活淹死。这位母亲亲手牺牲自己的孩子,为的是保护我党红军的草鞋;为我党红军保护草鞋,就是为换取中国的战斗胜利。牺牲小我、无私奉献,保障军需物资的百姓,不只是鱼水情深,更是对红军取得战斗胜利的期盼和坚定信念。(板书:艰苦奋斗、患难与共、团结一心)师生共同小结:“心中有理想,脚下有力量”,两万五千里长征路,无论是急流险滩、泥丸山路,还是巍峨雪山、蛮荒草地,漫漫路途,只要有了军民团结和奋斗的共同目标,一双脚跨越千山万川,一双草鞋也是傲视敌人的精神信念。师:老师来给大家看一组数据(PPT赣南人民支援红军长征)当年仅240万人口的赣南苏区就有33.1万人参加红军,60万人支前参战,中央红军长征出发时的8.6万余人中,赣南籍红军达5.6万多人,占总数的65%。为了支持红军长征,赣南苏区人民出人、出力、捐物,捐献稻谷84万担、被毯2万余床,棉花8.6万余斤、草鞋20万双,采购中西药品10万元,筹集军费150余万元。百姓对红军长征的支持不只是军需物资,保护红军、掩护伤员、提供情报、探路带路、保障转移等都是百姓对红军的倾力相助。“为民而战,与民同苦”的中央红军,尊重保护百姓,进而赢得百姓的信任和支持也是红军长征取得胜利的重要保障。【设计意图】视频特写的画面直击心灵,学生可以从草鞋感受和想象红军的艰苦精神;故事分享让学生理解到百姓对红军的信任;从百姓对红军的无私奉献感受军民患难与共的团结精神。环节三:而今迈步从头越——长征的时代价值师:长征壮举已成为历史,永载人类史册,但长征精神作为民族精神的延续,时代总能赋予其新的意义,在新时代激励和鼓舞我们攻坚克难。讨论:我们国家在新时代,有哪些典型事件的做法是对长征精神的传承?哪个典型人物的精神品质和长征精神相契合?生1: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习近平总书记说:“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可以不惜一切代价”,中国共产党在疫情面前,向全世界阐释生命至上的人权理念,就是长征精神的传承。生2:“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钟南山,在新冠肺炎发生后,冷静无畏、前往武汉;严谨专业、科学应对;争分夺秒、科研攻关。“人民英雄”张定宇,身患疾病,依然冲锋在前,守护生命,抗击疫情。还有所有逆行出征的白衣战士,面对肆虐全国的疫情时,“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不论生死,不计报酬”,一句句铿锵的话语和一封封请战书,医护人员舍生赴死、逆行出征,抗击疫情的行为,都是长征精神的时代价值。生3:疫情之下,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各省医疗队组成的“天使白”,部队官兵的“橄榄绿”,公安民警的“守护蓝”,各级志愿者鲜艳亮丽的“志愿红”,科研人员、快递小哥,环卫工人,新闻工作者,甚至是居家隔离的全体百姓,14亿中国人民绘就的团结一心、全民抗疫的时代画卷,也是长征精神的最美诠释。生4:2015年底,中央发文件,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无数干部扎根一线、倾情投入、奉献自我,涌现出无数楷模和感人形象。百色市百坭村第一书记黄文秀,研究生毕业后毅然决然奔赴偏远贫困山区,并用生命坚守了优秀青年共产党员的初心与使命。其中驻村一年汽车行驶2.5万公里,微信朋友圈发文“我心中的长征”。和黄文秀一样心系群众、担当实干,以昂扬的精神和奋斗积极投入脱贫攻坚伟大事业的所有扶贫干部,都是长征精神的时代价值。生5:“决不让一个地区、一个民族掉队”,这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中的承诺。对共产党来说,这样不放弃一家一户一个人的人民至上的承诺是长征精神,确保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的理想信念是长征精神的最佳传承。生:......师:2020年9月8日,全国新冠疫情表彰大会上,习近平发言“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创造了人类同疾病斗争史上又一个英勇壮举”。2020年,经过七年多的精准扶贫,全国将近1亿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将近800个贫困县实现脱贫。疫情之战和脱贫攻坚战,就如同新时代的长征之路,我们全国同心、紧密团结,不怕牺牲、患难与共,艰苦奋斗、坚定信念,在国家大义和民族大义面前,长征精神永远是华夏儿女的风骨。师生共同小结:其实,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1998年的“九八”抗洪精神,2003年抗非典精神,载人航天精神。都是中华民族长征精神的延续与升华。扫黑除恶、除暴安良的女英雄任长霞,背妹求学的洪战辉,花甲之年、临危受命的孙必干,用一个人的长征传邮万里路的王顺友......一个个或卓越或平凡的典型人物,在工作中所践行接受祖国人民重托,或者担当责任与使命的精神,也是对长征精神的践行。思考: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对新时代的你们来说,如何践行长征精神,做合格时代接班人呢?生:【设计意图】让学生结合新时代国家典型事件,体会长征精神的传承,感受赋予长征精神的时代意义;让学生结合新时代国家典型人物的精神品质,体会长征精神的时代价值;通过践行新时代长征精神,为学生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五、班会反思这节班会课上完总体感觉效果不错,有视频,有故事分享,有学生讨论等,学生积极性较高,同时学生对革命故事很感兴趣,比空洞的理论说教好。但是梳理整个班会课的流程和各个环节,还有许多改进的地方。活动前的准备主要通过观影和学生收集草鞋故事、长征诗歌,如果能让学生阅读王树增的长篇巨作《长征》,这样班会前的准备会更充分,会帮助学生感受那段艰苦的岁月,能更深刻地领悟长征精神。班会的活动形式上略显单一,可以穿插歌曲《十送红军》,歌声悠扬而凄婉,让学生体会革命根据地人民对红军的深厚感情,军民一家亲,以及对革命胜利的强烈期盼。长征精神的时代价值部分,可以引导学生更开阔的视野去找到契合点,不局限于抗击疫情和脱贫攻坚,如“天问一号”首次火星探测、北斗导航组网、嫦娥五号登月、“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刷新万米深潜新记录等等,这些众多科研领域的新进展新突破背后必有团队和个人长征精神的再现。如果课后有班会的延伸活动,如分享感悟,参观长征主题展览,重走长征路,长征诗歌朗诵会等,通过系列活动,让学生逐渐领悟长征精神的内涵和价值,这样就能将主题进一步深化。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