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1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课件+练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2.1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课件+练习

资源简介

第一框 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一.选择题
1.法西斯一词最早出现于( )
A.古罗马 B.古代埃及 C.古代印度 D.古希腊
2.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关押犹太人的臭名昭著的奥斯维辛集中营位于( )
A.德国 B.法国 C.波兰 D.苏联
3.对人类犯下滔天罪行的法西斯德国的统治者是( )
A.凯撒 B.希特勒 C.墨索里尼 D.东条英机
4.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希特勒大肆煽动民族主义情绪,表示要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它主要针对的民族是( )
A.中华民族B.日耳曼民族C.犹太民族D.大和民族
5.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是战败国,受到下列哪个条约的严厉处罚( )
A.《慕尼黑协定》 B.《凡尔赛合约》
C.《华盛顿条约》 D.“二十一条”
6.1937年,轴心国集团形成,三国结成柏林—罗马—东京轴心,这三国指的是( )
①日本 ②德国 ③英国 ④意大利
A. ①②③ B.②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④
7.面对德国的不断扩张,采取绥靖政策的国家有( )
①中国 ②印度 ③英国 ④法国
A. ①② B. ①③ C.②④ D.③④
8.1938年,英、法、德、意四国首脑将捷克斯洛伐克的部分地区割让给德国,涉及的协定为( )21教育网
A.《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B.《慕尼黑协定》 C.《凡尔赛合约》 D.《双十协定》
9.欧洲战争策源地中主要的和最危险的是( )
A.日本B.意大利C.德国D.美国
10.下列关于希特勒的说法,正确的有()
①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
②1934年,希特勒成为元首及国家总理
③希特勒通过兴建大规模公共工程解决失业问题
④大力发展以军备工作为基础的重工业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绥靖政策,一种对侵略不加以抵制,姑息纵容,退让屈服,以牺牲别国为代价,同侵略者勾结和妥协的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1)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积极推行绥靖政策的国家有哪些?请列举两例
(2)这些国家推行绥靖政策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3)请用一句话来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绥靖政策的影响
第一框 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一、选择题
1—5ACBCB 6—10DDBCD
二、非选择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共24张PPT)
导入新课
30年代的经济危机
各国的社会危机
各国的政治危机
美国罗斯福新政
对 外 扩 张
德、日
一、意大利法西斯的建立
(一)法西斯概念
法西斯一词来源于拉丁文Fasces,原是古罗马时期执政官的权力标志。它的形状为带子捆绑的一个束棒,中间插一把斧头,象征暴力和权威。法西斯党以束棒为党徽,外出战斗每人手提武器、大棒,彼此相见以古罗马军人的举手礼致意。法西斯成为独裁和暴力的代名词
(二)原 因
一、意大利法西斯的建立
1.一战中意大利是战胜国还是战败国?
2.在巴黎和会上,意大利获利如何?
3.一战后,意大利国内状况如何?
战胜国
收获甚微
战后国内通货膨胀、物资匮乏,两百多万退役军人失业,整个社会笼罩着不满情绪
原因:一战后,意大利在巴黎和会所获甚微,在战后国内通货膨胀、物资匮乏,整个社会笼罩着不满情绪
墨索里尼
1922年,墨索里尼夺取意大利政权,建立法西斯独裁统治
贝尼托·墨索里尼(1883年7月29日——1945年4月28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元凶之一,法西斯主义的创始人。1940年6月10日意大利正式加入轴心国进入第二次世界大战。随后墨索里尼在意大利北部建立意大利社会共和国。1945年4月27日,墨索里尼在逃亡途中被游击队发现、俘虏,1945年4月28日,墨索里尼和他的情人克拉拉·贝塔西在科莫省梅泽格拉被枪决,后被愤怒的群众暴尸。
(三)建 立
希特勒以其激昂的情绪、戏剧般的表情,引起听众们歇斯底里的狂热激情,吞噬掉绝大多数听众的理智和明辨是非的能力。
这枚党徽表明其佩戴者是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纳粹党)成员,它是纳粹党的象征,后来又成为德意志第三帝国的标志。曲十字形图案在古代亚洲文化中原本是好运的象征,早期基督教徒也曾以这种曲十字来掩盖自己的宗教信仰。
纳粹党标志
二、德国法西斯
(一)建 立
1、背 景
请从书本中找到德国建立法西斯的背景。
1.德国作为一战的战败国,受到《凡尔赛和约》严厉处罚,国家经济遭到沉重打击
2.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中,德国再次陷入经济危机,国内矛盾激化
3.德国纳粹党利用经济危机造成的混乱局势,积极扩张势力,蒙骗德国百姓
阿道夫·希特勒,出生于奥地利不劳瑙的一个海关职员家庭,受过初中教育,没有固定职业。他曾两次投考美术学院,但均未被录取。1913年,希特勒移居德国的慕尼黑。1919年,希特勒受政府派遣,打入德意志工人党,凭借三寸不烂之舌,希特勒逐渐控制该党。1920年,该党改名为德意志民族社会主义工人党(即纳粹党),希特勒从此走上了发展纳粹党、实现自己政治野心的道路。1923年,曾发动暴动,企图夺取政权,遭到失败并被捕入狱,在狱中写了《我的奋斗》一书。
二、德国法西斯
(一)建 立
2、过 程
1.1932年,纳粹党在德国国会选举中一跃成为国会中第一大党
2.1933年初,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德国走上对内实行法西斯独裁统治,对外积极扩张的道路
3.1934年,希特勒成为元首及国家总理,集党、政、军大权于一身,建立起专制独裁的法西斯专政
希特勒上台时,德国共产党是国会中第二党。为达到独裁统治的目的,希特勒决定打击共产党。1933年2月发生了“国会纵火案”,法西斯分子嫁祸于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对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进行野蛮镇压,共产党等组织也被宣布为非法
分析一下,为什么希特勒领导的纳粹党能够在20世纪30年代夺取领导权?
1.在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打击下,德国社会矛盾尖锐,希特勒利用社会各阶层对政府的不满进行欺骗宣传;
2.德国的军国主义传统思想深厚,为纳粹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3.《凡尔赛和约》的苛刻条件,使大部分德国人产生了民族复仇情绪,纳粹党打出复兴民族的旗帜,赢得了中下层民众的信任;
4.从历史上看,统一的德国就是个君主专制的国家,缺乏民主传统;
二、德国法西斯
(二)统 治
1、对内独裁
经 济
军 事
民族政策
通过兴建大规模公共工程解决失业问题,确定了战争经济体制
公开撕毁《凡尔赛和约》,限制德国军备的条款,宣布实行普遍兵役制,短期内把军队人数扩张数倍,并大量增加军费开支
推行反犹、排犹政策。
德国在波兰的奥斯威辛建立了臭名昭著的集中营。关押在这里的犹太人被迫做苦力,然后被赶进毒气室杀死。资料显示,至少有110万死于奥斯维辛集中营
国际原因:西方大国实行绥靖政策,对纳粹的退让、姑息,使纳粹对犹太人的迫害不断升级。
纳粹德国为什么会掀起反犹狂潮
历史原因:欧洲有久远的反犹传统,一直认为犹太人是出卖耶稣、投机商人
个人原因:希特勒从小就从心理、思想上极其厌恶犹太人,他在《我的奋斗》一书中,就叫嚣犹太人是全人类的敌人,是人类文明的破坏者,是德国这个伟大国家的“败类”。
军事:
撕毁《凡尔赛和约》,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扩军备战。
观察书本P82,讨论下,希特勒为发动战争进行哪些方面的准备?可以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思考。
政治:
实行纳粹党一党专政和希特勒个人独裁,确立发动战争的
政治体制。
经济:
1.通过兴建大规模公共工程解决失业问题,确立了战争经
济体制
2.大力发展以军备工业为基础的重工业,扩大战略原料代
用品生产,增加战前储备
二、德国法西斯
(二)统 治
2、对外扩张
结 盟
扩 张
1.1936年,德、意两国签订协定,形成柏林—罗马轴心
2.1937年,德、意、日三国结成柏林—罗马—东京轴心
1.1938年,德国占领奥地利
2.1938年9月,《慕尼黑协定》将捷克斯洛伐克的部分地区割让给德国。
3.1939年3月,德国出兵占领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
柏林——罗马——东京轴心国
捷克斯洛伐克位于欧洲中心,不但军事工业发达,矿产资源丰富,而且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德国人占领捷克后,就可以把它作为向东进攻苏联的跳板,向西进击英、法的重要阵地了。所以,德国对它早就垂涎三尺了。
为何德国要侵占捷克斯洛伐克?
1938年9月29日,希特勒、墨索里尼、张伯伦和达拉第等在慕尼黑的“元首宫”里进行会谈。捷克的两名代表在会谈前已经到来,但不许参加会谈,只能在会议室外的隔壁房间里等待着四大国的判决。慕尼黑会议在没有捷克代表参加的前提下,决定了捷克的命运
慕尼黑的阴谋
1.暴露英法的软弱,助长了法西斯德国侵略
气焰,使英法的绥靖政策达到顶峰。
2.德国增强了军事和经济实力,在战略上处
于更加有利的地位,加速了二战的全面爆
发。
3.《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1939.8.),
解除了德国发动战争的后顾之忧,破坏反
法西斯国家团结。
慕尼黑的阴谋的影响
绥 靖 政 策
1、根本原因:英法两国企图以牺牲弱小国家利益为代价来维护本国利益。
2、一战中受削弱,遭受经济危机,避免战争
3、祸水东引:仇视苏联。
原 因
实 质
容忍、退让,牺牲小国,保全自己国家的利益
板书
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国内危机和人们的不满
墨索里尼建立法西斯独裁统治
意大利建立法西斯独裁统治
德国法西斯政权
建立
对内
1.经济上
4.英法绥靖政策:容忍、退让
5.慕尼黑阴谋:满足德国
1.1932,纳粹党成为第一大党
2.1933,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
3.1934,希特勒成元首及国家总理,集党政军大权于一身
统治
对外
2.军事上
3.民族政策上
1.1936年,柏林——罗马轴心
2.1937年,柏林—罗马—东京轴心
3.出兵占领奥地利,矛头指向捷克斯洛伐克
6.《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请勿转载!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