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佛山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广东省佛山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广东省佛山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28分)
1.(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过去那样做的相反。
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
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即使只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但是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
(摘编自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材料二:
中华民族是一个包容“天下”,奉行“和合”哲学的伟大民族,“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的理想在中国已存在了两千年,在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尚未诞生时,这是一种美好的愿景;在科学社会主义学说诞生后,它就不再仅仅是愿景,而是有了实现的根据。这说明,在中华民族的传统意识里,在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潜伏着朴素的“大公”思想和“大同”意识,中国改革开放后能以40年之努力,走完西方走了300多年的路,原因虽然很多,但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尤其是理论自信和文化自信,无疑是其中最重要、最根本的原因。
二十多年前苏东剧变、社会主义在这些国家偃旗息鼓之时,美国学者福山曾对社会主义、对马克思作出了“终结”的结论,时评称之为“历史终结论”。福山的话刚刚落地,2008年,一场肇始美国、席卷欧洲、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便爆发了;与此同时,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却以西方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气势和速度迅速崛起。这时的福山自知丑话说早了而且说错了,之后曾两次对其“历史终结论”进行修正、调整。看来,西方的某些学者,即使名大、位高、言重如哈佛大学教授福山者,自以为已经看清了社会主义在苏东是怎样“落幕”的,但怎么也弄不明白发生在落后的世界东方的“中国故事”。其实,“中国故事”很简单:这是一个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运用马克思主义,沿着马克思、恩格斯开辟的科学社会主义道路披荆斩棘、降龙伏虎、移山倒海、砥砺前行,终于由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动人故事。“中国故事”表明:中国是实践马克思恩格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优等生”。
马克思主义曾经通过十月革命传播到全世界,为什么于20世纪初在中国“落地”了而且“生根”了?其原因并不复杂,那是因为理论在一个国家的实现的程度,取决于这个国家对于理论需要的程度。20世纪初,灾难深重的中国需要的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也不是用资本剥削取代封建剥削实行所谓资产阶级民主的国家。恰在这时,马克思主义指出的科学社会主义道路契合了中华民族两千多年来潜意识中对“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的追求,这种契合,在今天看来,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民族根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落地生根”,预示着它有一天会在中国“开花结果”。1844年,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有一句名言:“哲学把无产阶级作为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学作为自己的精神武器;思想的闪电一旦彻底击中这块素朴的人民园地,德国人就会解放成为人。”70多年后,马克思主义作为“思想的闪电”射入了“没有触动过”的中华大地;又过了30年,中国人终于“解放成为人”。时间原本是个定值,1天就是1天,1年就是1年,但这是物理意义上的时间概念。而如果用历史的大尺度来看时间,则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形:当历史的脚步“步履蹒跚”的时候(如中世纪),“20年等于伟大历史发展中的1天”;当历史的脚步“只争朝夕”的时候(如产业革命),“会有1天等于20年的时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就是用马克思的这一预言,以“1天等于20年”的速度前进的,所谓的“中国速度”,其秘密就在马克思的这段话里。正是以这样的速度,中国用40年时间走完了西方用300年走完的路程。
中国今天取得的成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胜利,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胜利,归根结蒂,这是马克思主义的胜利。作为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伟大创举和成功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提供的中国理论、中国道路、中国经验,无疑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丰富和发展,其对全人类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事业的理论建设和实践意义不言而喻。
(摘编自刘西琳《马克思的“两大发现”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重读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马克思之前,对于经济发展与意识思想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并没有形成清晰、稳定、准确的认识。
B.剩余价值的发现,是马克思的一大思想认识创举,对于我们认识资本主义社会运动规律有巨大的价值。
C.福山“历史终结论”对美国、欧洲乃至全球经济发展产生了一定的波动影响,暴露了其认识的局限性。
D.“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的理想追求古而有之,这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创立,是“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理想前瞻性与先进性的有力证明。
B.福山虽然对其“历史终结论”进行了修正,但对中国迅速崛起的原因始终无法准确揭示。
C.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人民在历史变革中主动吸纳,伟大理论与中国实际结合的过程。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成果,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内涵,意义深远
(3)下列选项,不能很好地体现改革开放以来以“1天等于20年”的速度前进的“中国速度”的一项是
A.1979至2018年,按不变价格计算,中国的年均GDP增长率为9.4%
B.世界银行《2019年营商环境报告》评价,中国营商环境世界排名46位,比上年提升了32位。
C.根据美国航空航天局卫星拍摄到的数据,研究显示,本世纪以来
D.改革开放以后的1982、1990年、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显示,1982——1990年,劳动年龄人口增长了23.2%,增长了15.6%。
(4)马克思主义不仅深刻改变了世界,也深刻改变了中国。请结合材料简析。
2.(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一诺万里
高晓声
来访的陌生人走进房来,一句话都没有说。这么酷冷的天气,他只穿一身上黄下蓝的单中山装,使那略嫌矮瘦的个子越觉单薄。
他叫傅能万,大山公社人,高中毕业,在家务农,爱好写作;最钦佩皇甫诚的文章,特来拜师,恳求皇甫诚收下他这个徒弟。
“大山公社在哪里?”皇甫诚问,“哪个县的大山公社呢?”
“洪兴县。”
“啊,洪兴县,洪兴县。”皇甫诚连连点头说,忽然又怔住了,因为自己省里并没有这个县呀。
“你讲话是哪里口音?”
“XX省。”
皇甫诚猛然想到了,惊讶道:“你说的洪兴县哪,要靠近XX省边头啦,可是?”
“就是。”
皇甫诚顿住了,睁大眼睛看看傅能万说:“你是从那儿来的吗?”
“嗯。”
“很远很远哪!”
“很远很远。”
“为什么来呢?”
“我来拜师。”
“光为这个?没有别的事了?”
傅能万点点头说:“嗯。老师,我看过你的小说,我早就想来找你的。”傅能万说着,就从挂在肩上的旧得褪了色的帆布小包里拿出一本杂志来,那是一本破破烂烂的《人民文学》,封面皱得象老太婆的脸,沿边的纸张尽是细碎的裂隙。
皇甫诚见了,心头一热。一本杂志被读得这样破烂,从未见过。
皇甫诚沉默了一下,问道:“那么,你怎么来的呢?要不少路费哪!”
这一问,傅能万的话就多了。“老师,我卖了一头猪。”
“卖猪呀!”皇甫诚又惊讶又惋惜地说。
傅能万红着脸,尴尬地说:“我从家里出来,乘便船一天一夜到宜昌,再买票到汉口,在汉口码头上岸再买票转船的时候,钱就丢了。”
皇甫诚沉默了。借口请教,实为讨钱的事情,是发生过几次的……
“那你怎么办呢?”皇甫诚终于提问了。
“我乘货船来的。”傅能万呆笑着说。“我求他们。船上载的是鸡鸭,我帮他们喂的。”
“哦。”皇甫诚边听边想。
“真远哪!”傅能万自我叹息说。
皇甫诚忽然感动了,便问道:“你可曾写过小说吗?”
“我写啦!”傅能万又摸他的包。
“发表过没有?”
傅能万从包里拿出一小叠写过的稿纸来,送给皇甫诚说:“老师,我写了一篇了,就是要送来给你看。”
皇甫诚看完之后,却沉思着长久不语。
“我看你年纪不小了,家里经济也不宽裕。”皇甫诚恳切地说,“学别的东西,成效会快一点,把握会大一点。若要学写作,固然也有成功的可能,但你要明白,也很有可能一事无成,所以我倒不劝你走这条路呢。”
皇甫诚的这番话,斟字酌句。傅能万也不接茬,呆呆地低头坐在那里,好像刚塑成的菩萨,要在皇甫诚这家庙宇里永远坐下去了。
“老师,我还是要学写作。”傅能万红着脸,但是决然地说。
皇甫诚愕然,想听他说下去。
傅能万不说了,却志坚如铁。
皇甫诚心里只是在想,“我怎样安排他回去呢?”
皇甫诚送书给傅能万,后来请他吃了饭走。他始终还没有弄清这位来访者究竟是什么人,究竟来干什么。可是,究竟给不给盘费呢?这并不是皇甫诚把钱看得太重,皇甫诚怕是给错了,别人会笑他,连受益者也会心安理得地认为他该受骗。他在底层多年,曾经不止一次碰到过貌似老实的人,骗了人家的钱以为荣……
皇甫诚在恍恍惚惚中,象个观众看银幕上的表演似的,看着傅能万拎起小包告别,走出去了。
到了这时候,皇甫诚才突然醒过来,他急忙摸了摸口袋,匆匆追出门,叫住了傅能万。
傅能万看到是钱,推着不肯要。
“你拿……你拿着……”
“老师……”
皇甫诚女儿赶上来了。“叔叔你快拿吧。”她对傅能万说:“你不拿,我爸爸不肯回去呢。”
“我拿,我拿。”傅能万慌忙遵命说,“老师,明年我再来看你。”
皇甫诚大吃一惊,大声说:“嗨,你可别来,千万别……那么远的路……”
傅能万走了。
时间一天天过去,皇甫诚在等待,他的信心在等待中经受着煎熬。
一个多月以后,终于有一天,皇甫诚大喜过望地举着一封没有拆开的信,让大家细看一半敲在信封上一半敲在邮票上的邮戳,它证明发信的地址确实是XX省洪兴县大山公社。皇甫诚觉得这能够证明一切,使人高兴并且增强信心。至于信上写的什么,都无所谓。
过了一年,傅能万真又悄悄地来了。
“老师,去年我不是说过的么:今年还来。”傅能万说。这个极其平常的傅能万,竟能为一句极其平常的诺言,往来奔波万里。
他纯朴得象一个孩子,也简单得象一个孩子。他不但没有奢望,而且一无所求。
他在皇甫诚家待了三天,并没有讲多少话。皇甫诚也很内疚,因为找不到使他开窍的钥匙。
“老师,我下次要到我的小说在报刊上发表了再来了。”他回去的时候这样说。
“当然,我希望……你来,但是路太远……”皇甫诚劝他。
皇甫诚想着他实在很难有成就,但是,再不愿劝他打消这种念头。即使他注定不会有成就,也不能因此就不让他爱好,不让他努力,不让他抱希望。事实上并不是一切人都能有成就的;但是都应该有理想,能爱好,抱希望,去努力,活着有信心。而凡有成就也都从这里来。
皇甫诚因此又抱着热切的希望,也许傅能万真还有再来的时候呢。(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登载皇甫诚小说的《人民文学》被读得破烂,“沿边的纸张尽是细碎的裂隙”,细致的描写凸显出傅能万对文学的热爱。
B.“所以我倒不劝你走这条路呢”,皇甫诚看完傅能万写的小说,“斟字酌句”说了一番话
C.傅能万既是新时期农民,又是进步的文学青年,在他身上寄托了作者对农民精神需求的关注和对农村美好发展前景的期待。
D.本文在对话过程中交错使用叙述和描写,“红着脸”“好像刚塑成的菩萨”,简练的笔墨勾勒出傅能万腼腆、老实的特点。
(2)评论家何其芳认为“那些最能激动人的作品……常常从平凡而卑微的生活深处发现了崇高的事物”,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设悬”又“释悬”的悬念设置使小说家笔下的故事精彩纷呈,引人入胜。请结合文本找出三处并作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8分)
3.(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文本一:
上(唐敬宗)自即位以来,欲幸东都,宰相及朝臣谏者甚众,上皆不听,决意必行,已令度支员外郎卢贞按视,修东都宫阙及道中行宫。……会朱克融、王庭凑皆请以兵匠助修东都。三月丁亥,敕以修东都烦扰,罢之,召卢贞还。
先是,朝廷遣中使赐朱克融时服,克融以为疏恶,执留敕使。又奏“当道今岁将士春衣不足,乞度支给三十万端匹”;又奏“欲将兵马及丁匠五千助修宫阙”。上患之,以问宰相,欲遣重臣宣慰,仍索敕使。裴度对曰:“克融无礼已甚,殆将毙矣!譬如猛兽,自于山林中咆哮跳踉,久当自困,必不敢辄离巢穴。愿陛下勿遣宣慰,亦勿索敕使,旬日之后,徐赐诏书云:‘闻中官至彼,稍失去就,俟还,朕自有处分。时服,有司制造不谨,朕甚欲知之,已令区处。其将士春衣,从来非朝廷征发,皆本道自备。朕不爱数十万匹物,但素无此例,不可独与范阳。’所称助修宫阙,皆是虚语,若欲直挫其奸,宜云‘丁匠宜速遣来,已令所在排比供拟。’彼得此诏,必苍黄失图。若且示含容,则云‘修宫阙事在有司,不假丁匠远来。’如是而已,不足劳圣虑也。”上悦,从之。
……
上游戏无度,狎昵群小,善击球,好手搏,禁军及诸道争献力士又以钱万缗付内园令召募力士昼夜不离侧又好深夜自捕狐狸。
性复褊急,力士或恃恩不逊,辄配流、籍没;宦官小过,动遭捶挞,皆怨且惧。
十二月,辛丑,上夜猎还宫,与宦官刘克明、田务澄、许文端及击球军将苏佐明、王嘉宪、石从宽、阎惟直等二十八人饮酒。上酒酣,入室更衣,殿上烛忽灭,苏佐明等弑上于室内。
(节选自《资治通鉴 唐纪五十九》)文本二:
……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节选自《阿房宫赋》)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
禁军A及诸道B争C献D力士E又以钱F万缗G付H内园I令J召募K力士L昼夜不离侧M又好深夜N自捕狐狸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衣”,指春季穿的衣服,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春服既成”的“春服”含义相同。
B.“旬”,指十五日,与《聊斋志异 促织》中“旬余
C.“假”,指借用,与《荀子 劝学》中“假舆马者
D.“爱”,指爱惜,与《齐桓晋文之事》中“百姓皆以王为爱也”的“爱”含义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敬宗决意去东都洛阳巡行,因此他不肯听大臣们的劝阻,早已派度支员外郎卢贞前往做准备工作。
B.朱克融请求派遣兵士和工匠帮助修补洛阳宫阙,可能借修补之事有所图谋,但被唐敬宗和裴度察觉。
C.裴度根据自己对朱克融的认识和判断,提出了应对其无礼行为的具体策略,并得到了唐敬宗的认可。
D.唐敬宗喜好狩猎,常和身边的力士一起游玩,最终在夜猎还宫,被苏佐明等人杀害。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上患之,以问宰相,欲遣重臣宣慰
②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
(5)“文章合为时而著”,请结合文本一分析杜牧为何创作《阿房宫赋》?
4.(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自宽①
郑刚中
瘴浓复岭烟如墨,照以澄江一洗开。
芳草望中春去远,落花寒处鸟声回。
风飘空翠入修竹,润滴幽蹊生绿苔。
不是从前赋清苦,未应得向此中来。
[注]①此诗作于诗人被贬岭南之地时。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用比喻手法描摹了岭南瘴气浓稠的环境,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作者被贬之后的凄苦。
B.颔联综合运用视觉、触觉、听觉等多种感官角度的描写,表现出春夏之交的自然风光。
C.颈联动静结合,以“空”“幽”写风吹修竹、雨落小路的景象,隐含着作者隐隐的哀伤。
D.结尾直抒胸臆,“不是”“未应”呈现了对生活状态的思考,反映出了作者当下的心境。
(2)“山水自然是文人心灵的疗愈师”,诗人是如何通过“山水自然”实现“自宽”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5.(9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 ,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2) , ,表里俱澄澈。(张孝祥《念奴娇 过洞庭》)
(3) , ,有金汤便可无张许?(刘克庄《贺新郎》)
(4)周邦彦《苏幕遮》中的“ ”一句,不言己思家乡友朋,而是主客移位
(5)辛弃疾在《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中“借水怨山”,将水象征化,暗含寓意的两句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4分)
6.(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意象——意境——意图(主旨),这是诗歌鉴赏的基本步骤,而联想在其中起着统摄的作用。联想的过程一般是从具象信息到抽象信息,从表层含义到深层含义。例如一提到“木叶”我们就会想到秋意,想到萧瑟苍凉的气氛。如“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这句,它给我们的直观感受是落叶纷飞,秋意正浓,从诗句中我们看到波浪涌起的洞庭湖面秋风飒飒,落叶飘荡,一派萧瑟的景象,这正是语言的符号意义使然。而此情此景“我们仿佛听见了离人的叹息,想起了游子的漂泊”。读者的思维一下子便从木叶的清秋气息跳跃到离人的愁情别绪,由具象信息到抽象信息,由感觉到感知,我们体会到了( ),人生不易,这就是联想的作用。
诗歌欣赏,起始点是意象,着眼点是意境,落脚点是意图。灵魂则在于联想,因此诗歌的审美价值取决于这种联想功能。从这个意义上说,诗歌的语言形象是“形”,它的暗示性是“神”,因此诗歌只有形神兼备,才会境界全出,才会产生美的效果。反过来说,我们只有抓住了诗歌的形和神,才能更深入地领略诗歌美的精神要义,从而触摸诗人的心灵世界,走进诗歌艺术的神圣殿堂。
(1)请问画横线处破折号的作用是什么?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2)请问括号处所缺的成语应为“世事无常”还是“岁月不居”?请谈谈你的理解。
(3)请你结合文段关于联想在诗歌鉴赏中作用的论述,分析《红烛》中意象的“形”与“神”。
红烛
闻一多
红烛啊!
这样红的烛!
诗人啊!
吐出你的心来比比,
可是一般颜色?
红烛啊!
是谁制的蜡——给你躯体?
是谁点的火——点着灵魂?
为何更须烧蜡成灰,
然后才放光出?
……
7.(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对于有减肥计划的人来说,体重计可是必不可少的“伙伴”。有趣的是,定期称重的人在体重管理方面更易获得成功。① ?
人们在定期测量体重后,体重计就像一面镜子,呈现的数字使人对自己的体重趋势与生活习惯之间的关联有直观的领悟,进而反思习惯、调整计划,坚持有效做法。其中的自我反思以及由此触发的自我管理,② 。这种自律行为,将会对减肥产生极大助力,帮助减肥计划取得成功。
当然,这个自律必须基于正确的审美观。正确地减肥,需要对自己的身体有清晰而正确的认识 。毕竟美是多种多样的,减肥只是一种手段,健康自信才是最终目的。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8.(4分)请将下面的内容(含标点符号)抄写在答题卷的方框内,要求准确规范、整洁美观。
马克思:“哲学把无产阶级作为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学作为自己的精神武器;思想的闪电一旦彻底击中这块素朴的人民园地,德国人就会解放成为人。”
四、写作(60分)
9.(6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红楼梦》第五十四回《史太君破陈腐旧套王熙凤效戏彩斑衣》,史太君借听书说戏,痛斥当时说书人讲“才子佳人”故事的滥套:
这些书就是一套子,左不过是些佳人才子,最没趣儿。把人家女儿说的这么坏,还说是佳人,编的连影儿也没有了。开口都是书香门第,父亲不是尚书就是宰相。生一个小姐必是爱如珍宝。这小姐必是通文知礼,无所不晓,竟是个绝代佳人,只一见了一个清俊男人,不管是亲是友,便想起终身大事来,父母也忘了,书礼也忘了,鬼不成鬼,贼不成贼,那一点儿是佳人?
固定的模式、程序、观念……写作有套子,生活也有套子。请以“跳出______的套子”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将题目补充完整;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 (1)D
(2)A
(3)B
(4)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指导思想,革命取得胜利;
马克思主义思想在中国落地生根,并对中国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取得了革命的胜利。
2.(1)C
(2)本文主要通过傅万能特地从几千里外赶来拜师、揉皱的杂志。以上从一个普通农民身上看见了对文学热爱的可贵的精神。
多次询问他如何来,皇甫诚担心是骗局,并且傅万能承诺明年将再次拜访。
傅万能承诺下次自己的小说发表了再来,一个平凡的农民身上体现的这种执着。
(3)开头简单勾勒人物形象并没有说来人是谁,第二段就详细的介绍所来之人。
傅万能告诉皇甫诚自己还回来,下文释疑,来了来找皇甫诚。
傅万能想要等他自己发表小说的时候再次来到皇甫诚家分享发表小说的喜悦,那他到底会不会来呢,傅万能既然宣誓自己作品发表后再来。
3. (1)EML
(2)C
(3)B
(4)①皇上很烦恼,就拿它问宰相,并要回中使。
②(结果)戍边的陈涉、吴广一声呼喊,楚项羽放一把火。
(5)借古讽今,通过描写阿房宫的兴建及其毁灭,向唐朝统治者(即唐敬宗)耗费民力修筑东都。
4. (1)D
(2)诗人借助岭南的山水自然来宽解被贬的抑郁之气。
①岭南本是瘴气浓稠,诗人却认为澄澈江水可以冲洗这如墨的烟瘴之气。
②落花之处春已远去,诗人却认为芳草鸟声带来了夏季的生机。
③风吹空竹、幽径生苔本是偏僻之象。
5. (1)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 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2)素月分辉 明河共影
(3)君莫道投鞭虚语 自古一贤能制难
(4)五月渔郎相忆否
(5)郁孤台下清江水 中间多少行人泪
6.(1)表示意思的递进。“意象”“意境”“意图”这三者是从个体到整体,呈现递进关系。
(2)世事无常。这里是强调世间人事有很多变化。
(3)《红烛》选段的主要意象是“红烛”,这也是意象的“形”,产生光明照亮世界的特征,想到那些自我牺牲,也让人联想到诗人敢于牺牲、给人间带来光明的奉献精神。
7.(1)①如何做到控制体重的呢
②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自律
③不能过于偏激,急于求成
(2)人们在定期测量体重时,体重计就像是一面镜子。
8. 马克思:“哲学把无产阶级作为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思想的闪电一旦彻底击中这块素朴的人民园地。”
9.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