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一节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学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二章第一节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学案

资源简介

第二章第一节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核心归纳,重难突破
【考纲展示】
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及其产生的危害,以及有关的治理保护措施。
【切脉高考】
本讲常考查的形式如下:
1.结合坡度、降水、植被等与河流含沙量的关系示意图,考查水土流失的原因。
2.以区域图为载体,利用图中经纬网定位、结合图中降水量等信息,考查区域荒漠化问题及其原因。
3.以区域图为载体,结合图中城镇、绿洲等的变迁,考查荒漠化的危害以及防治措施。
【考点一】 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成因及防治
1.自然因素——为荒漠化创造条件
(1)基本条件——气候干旱。
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有利于荒漠化发展。
(2)物质条件——地面疏松,为沙质沉积物。
(3)动力条件——大风日数多且集中。
接近亚洲高压中心,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干旱的季节,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4)重要影响因素——气候异常。
多雨年有利于抑制风沙活动和荒漠化进程;持续干旱则加速荒漠化进程。
2.人为原因及相应的治理措施
人为原因大大加速了荒漠化的发展,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原因。不同地区荒漠化形成的原因不同,其相应的治理措施也有差别。
人为原因 分布区 破坏原因 治理措施
人口激增 增大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控制人口增长
过度樵采 能源缺乏地区 樵采天然植被作为燃料 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草原分布区 采挖药材、发菜等增加收入 增加农牧民收入
过度放牧 半干旱的草原牧区,干旱的绿洲边缘 为求得短期经济利益,尽可能多放牧牲畜 规定合理的载畜量
过度开垦 干旱、半干旱沙质土壤区 从事农业(种植业)生产 调整农、牧业用地之间的关系
水资源利用不当  绿洲 中上游过度用水,导致下游水资源短缺,生态恶化 合理分配水资源
灌溉农业区 大水漫灌导致次生盐渍化 合理利用水资源
【训练1】(2014·安徽模拟)科尔沁草原,曾经水草丰美,但前些年却变成荒漠化严重的沙地。从1997年开始,科尔沁人因地制宜,防沙固沙,目前已初步扭转了“沙进人退”的局面,开始走向“沙绿民富”的道路。读科尔沁沙地位置示意图,完成下面两题。
(1)科尔沁沙地曾经“沙进人退”、荒漠化严重的主要原因有(  )
①过度樵采 ②过度放牧 ③过度开垦 ④不合理灌溉导致的盐碱化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科尔沁沙地“沙绿民富”的主要原因不可能是(  )
A.全球变暖,冰雪融水增加
B.沙地边缘构建乔、灌、草防护林带
C.配套排灌设施,合理引用水资源
D.推广沙地植被恢复配套技术
【直面高考】(2014全国卷Ⅰ).(24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所示区域海拔在4500米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风,年平均大风(大于
等于8级)日数157天,且多集中在10月至次年4月,青藏铁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且主要为就地起沙,风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20-30厘米高度范围内。
分析错那湖东北部沿岸地区冬春季风沙活动的沙源。(6分)
(2)说明上述沙源冬春季起沙的原因。(5分)
(3)简述风沙对该段铁路及运行列车的危害。(7分)
(4)针对该路段的风沙灾害,请提出防止措施(6分)
【考点二】 我国其他生态问题
地区 生态问题 形成原因 严重季节 整治措施
西北地区 次生盐渍化 ①大水漫灌,只灌不排;②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③地势平坦,不宜排水 夏季 排灌结合,调节控制水盐运动
黄淮海平原  土地盐碱(渍)化 春季干旱且蒸发旺盛;地势低洼处地下水位距地表近;旱涝灾害频繁;不合理的灌溉方式,大水漫灌,排水不畅 春季 排灌结合,调节控制水盐运动
南方丘陵山区 水土流失 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能源短缺,农村薪柴匮乏,乱砍滥伐;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和开矿导致植被破坏 ①发展立体农业;②发展沼气,发展节能炉灶,营造薪炭林,推广生活用煤,解决生活用能问题
黄土高原 水土流失 ①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②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③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和开矿导致植被破坏 采用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农业技术措施对小流域进行综合治理
【训练2】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1).图中甲、乙两地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分别是(  )
A.草场退化、水土流失 B.土地盐碱化、水土流失
C.湿地破坏、森林锐减 D.土地荒漠化、石漠化
(2).治理图中乙处生态环境问题的措施是(  )
A.小流域综合治理 B.建立湿地保护区
C.发展立体农业 D.治理水污染和大气污染
【训练3】喀斯特与黄土、沙漠、高寒并列为我国的四大生态环境脆弱区。由于喀斯特环境本身的脆弱性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使得喀斯特环境日益恶化,而石漠化景观是其最直接的标志。下面是贵州清镇王家寨小流域石漠化材料。分析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1:不同坡度石漠化景观分布统计图。
材料2:不同坡向石漠化景观分布统计图。
材料3:石漠化地区恶性循环示意图。
(1)我国喀斯特石漠化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2)潜在石漠化一般出现在地形坡度________以上的地区。无石漠化现象最可能出现在坡度________以下地区;严重石漠化出现的坡度范围是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3)最为严重的石漠化出现在什么方向的山坡上?为什么?
(4)请指出该小流域石漠化严重的人为原因,并提出治理措施。
【直面高考】(2013·高考安徽卷)(35分)下图为陕西省主要苹果基地分布图。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陕北高原南部过去以种粮为主,产量低。20世纪90年代成功引种优质苹果。目前该地区苹果产量、浓缩果汁出口量位居全国前列。然而在果业发展中,大量施用化肥、农药影响果品品质,果渣露天堆放污染环境,农村薪柴缺乏等问题突出。
(1)指出该地区过去种粮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10分)
(3)针对果业发展中的问题,试从循环经济的角度设计解决方案。(提示:可用示意图表达)(11分)
【巩固练习】
读下图,完成1~2题。
1.图示区域内,与古代相比,当代(  )
A.河流水量更大
B.城镇向河流上游迁移
C.交通线离山地更远
D.山地森林覆盖率更低
2.图示区域城镇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A.森林破坏 B.土地荒漠化
C.水土流失 D.地面沉降
非洲的萨赫勒地带(下图)是世界上最贫瘠的地区之一。作为半干旱草原地区,萨赫勒地区生态环境恶劣。特别是近年来,一些西方国家大片圈租土地,种植经济作物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原本不多的可耕地越来越少。据此完成3~4题。
3.在萨赫勒地区大片圈地租地带来的主要环境问题可能是(  )
A.土壤污染      D.水土流失
C.湿地萎缩 D.土地沙化
4.当地采取收获后留茬的方法,解决上述问题。该措施的目的是(  )
①减小风的侵蚀力 ②增加土壤肥力 ③保持土壤水分 ④减轻流水冲刷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草地植被指数是指草地植被覆盖率与草层高度的乘积,下图是宁夏某牧场的草地植被指数与羊只数量的相关关系图,读图回答5~6题。
5.图示信息表明(  )
A.草地植被指数越低,能饲养的羊只数量越多
B.草地植被指数越低,牧场的承载力越大
C.草地植被指数过高,不利于养羊业的发展
D.饲养的羊只数量越多,对牧场植被的破坏越大
6.针对上述问题,下列措施最为切实可行的是(  )
A.尽力削减牧场上的养羊数量
B.改变畜牧方式,大力发展先进的游牧业
C.合理规划草地载畜量,合理轮牧
D.将牧场整体改建为自然保护区
下图是植被、风速与输沙率的关系图。读图回答7~8题。
7.图中反映出(  )
A.同一植被覆盖度条件下,输沙率与风速呈负相关
B.同一风速条件下,输沙率与植被覆盖度呈负相关
C.在植被覆盖度为10%~20%时,风速对输沙率的影响较小
D.输沙率与植被覆盖度、风速的关系不明显
8.由图可知,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是(  )
A.合理利用水资源
B.保护和恢复天然植被、植树种草
C.设置沙障固沙
D.小流域综合治理
9.下图为亚洲某国年降水量分布图。针对该国面临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应采取的主要防治措施是(  )
A.调整农作物熟制
B.大面积营造水土保持林
C.广泛建设人工水域
D.实施林草结合的防风固沙工程
下图是我国西部某地区略图,图中左上方所示为当地铁路沿线的草方格沙障。读图回答10~11题。
10.P地与Q地相比,P地(  )
①年大风日数少 ②年降水量大 ③年降雪日数少
④沙尘暴日数多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1.在铁路沿线设置草方格沙障,其主要生态功能是(  )
①截留水分 ②改变气候类型 ③削弱风力 ④改变植被类型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12.阅读我国西北地区土壤沙化的形成原因及其影响示意图,回答问题。
(1)分析我国西北地区土壤沙化现象严重的原因。
(2)具体说明土壤沙化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