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通过课程讲授,使学生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政治上工人运动的探索,思想上空想社会主义的研究,能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来综合各方推力理解马克思主义诞生是工业文明时代的产物,知道马克思主义是工人阶级的需要所诞生的理论,其代表了无产阶级的利益; 2.通过研读史料,使学生了解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探索与革命实践,准确领会《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理解空想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区别,了解马克思建立幸福社会的目标及手段; 3.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世界意义,进而发现历史发展的趋势与规律,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培养历史思维能力,融合历史学科中史料实证、时空观念与地理学科综合思维核心素养、政治学科中政治认同和公共参与,综合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知道《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认识《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成为马克思主义诞生标志的理由,分析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教学过程内容 时间片头 教师:2022年10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作《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 30秒 左右正文讲解 教师:马克思主义到底是一个怎样的理论?回答这一问题,需要探究三项学习任务:(1)邂逅“千年思想家”马克思;(2)纵览十九世纪历史风云;(3)共话不朽经典《共产党宣言》。 (一)邂逅“千年思想家”马克思 教师:马克思1818年出生于德国,早年接受了良好教育。在长期的工作中,他对工人阶级有了深刻了解,并怀有极大同情。与恩格斯共同创立了马克思主义。 纵览十九世纪历史风云 材料研读:(多媒体展示,教师不读) 1929—1932年世界经济危机时期,资产阶级为了保持最高利润水平,竭力把危机的重担转嫁给劳动人民,并用降低工资的方法防止利润下降。随着危机的尖锐化,把重担转嫁在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身上的图谋也日益加紧了。1931年1月,英国统治集团开始要求实行节约,它是依靠压缩社会需要的支出来实现的。财政大臣公然宣称,国家的财政状况这样困难,为了保持预算平衡,需要采取严厉的、令人不愉快的措施,需要“大家都牺牲”。——[苏]弗·格·特鲁汉诺夫斯基《英国现代史》 教师:十九世纪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环境笼罩在危机之下,经济危机一旦爆发,工人阶级受影响程度最深。加之有产者和无产者的贫富分化,牺牲、欺骗工人阶级成为资产阶级惯用的措施,社会矛盾尖锐,阶级斗争随之展开。 教师:期间,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具备了阶级基础。工人为了改善劳动条件、生活状况,争取合法权益,投身于从捣毁机器到争取政治权利的多种形式的斗争。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呈现出由自发到自觉,由政治到经济的趋势。 教师:当时,以圣西门、傅里叶、欧文为代表的有识之士在探索理想社会的过程中做出了丰富贡献。空想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对合作、平等、和谐的理想社会的追求给予马克思深刻影响与启发。 教师: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欧洲古典哲学和吸收早期工人运动与社会主义思潮的经验基础之上,着眼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环境、阶级基础与理论基础,深入工人群众,总结其运动经验,进而创建了以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为组成部分的马克思主义。 (三)共话不朽经典《共产党宣言》 教师: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所起草的纲领就是《共产党宣言》,其中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思想、共产党人要为人民大众谋利益的思想、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思想成为指导工人阶级追求自身自由和权利的“圣经”,这一文献标志着关于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彻底解放的学说——马克思主义正式诞生。 教师:马克思主义作为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发展和完善。1848年,欧洲普遍发生革命,马克思和恩格斯回到德国,继续投入实际的革命斗争中。马克思撰写《资本论》,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与唯物史观。 文献精粹:(多媒体展示,教师不读) “工人群众自己应当占有自己的剩余劳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 “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宣言》 5分钟 之内结尾 教师: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人民的、实践的、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第一次创立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始终站在时代前沿。马克思主义政党在世界范围内建立和发展起来,人民第一次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成为实现自身解放和全人类解放的根本政治力量。 30秒 左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