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名称 浮力 授课类型 新授课教 材 分 析 教材地位: 从教材内容来看:继重力、弹力、摩擦力以及液体的压强,二力平衡和二力合成之后在本章引出浮力这一概念,前期的对其它力的学习为学习浮力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使得浮力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知识结构: 从教材结构来看:浮力这是一节是本章的重点和关键,对浮力的研究为学习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利用奠定了基础。同时在本节的学习中会利用控制变量法是学生进一步了解和利用控制变量法,为后续的实验奠定基础。学 情 分 析 浮力现象是学生在生活中比较熟悉的,也是学生容易产生兴趣的生活中的现象。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对物理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实验与演示实验的作用,迎合他们的好奇,好动的心理特点,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进一步推动初中学生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浮力的概念。 知道浮力产生的原因。 知道浮力的方向。 能用浮力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例讲解,引出浮力的概念,提问学生生活中有哪些浮力的现象及他们对浮力的理解。 2.利用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例子总结出浮力与哪些因素有关,总结出浮力的特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浮力的研究,在得出结论的过程中,使同学们能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树立严谨科学的实验态度以及提高对物理这一学科的兴趣。 通过认识浮力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感受到物理的奇妙之处,对自然科学更是有敬畏的心理,增强物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在探究过程中,体会解决问题的喜悦,增强对物理这一学科的学习兴趣。教学重点 浮力的规律和特点。教学难点 对浮力的理解。教 法 1.讲授法 2.利用生活中的例子进一步阐释浮力的特点,同时用控制变量法探究浮力的特点和规律。教 具 PPT;教 学 流 程 (提出问题) (新课导入) (知识应用) (习题巩固) (教师评价) (学生总结及学生评价) (师生互动) (交流总结) (新课讲解)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5分钟) (1)故事引入:相传2000年以前罗马帝国的远征军来到死海附近,击溃了这里的土著人,并抓获了一些俘虏,统帅命令士兵把这些俘虏都丢到死海里去,但是这些俘虏没有沉下去,统帅以为是有神灵在保佑他们,所以就把他们放了,那到底是不是有神灵的保佑呢?还有有其他的什么神奇的力量呢?好,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来学习我们的知识——浮力! (2)板书课题。 二、浮力的讲解(30分钟) (一)浮力的研究(5分钟)。 前面一章中,我们学习了压强这一概念,我们知道压力就等于压强与接触面积的乘积,那大家看一下这个盛有液体的容器中有一个正方体的小物体浸在其中如图所示: 由于物体是正方体所以各个面面积相等,左右前后所受到压力 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根据二力平衡可知该物体在 水中前后,左右受力平衡,上表面和下表面距离水面的高度不同所 受的力也不同,下表面和上表面受到的压力差就是浮力,由此可知 浮力是由压力差产生的,并且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 (1)板书浮力的定义: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力,这个力叫做浮力.同时让同学们举例日常生活中浮力存在的具体事例。 (2)引导学生思考浮力的大小与物体体积,液体密度,以及浸入深度条件有关,并进行大胆的猜想和讨论,同时为下边的探究性实验的打下基础。 (二)探究浮力大小的因素(25分钟) (1)一艘重两吨的船漂在长江水面上,但是如果在江中投入一块中两吨的铁,就会沉底,同样是两吨的铁,不同的是它们的体积不同,所以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体积有关。 我们在游泳池里,由浅水区走向深水区的过程中会感觉身体越来越轻,这说明我们受到的浮力越来越大,也说明浮力的大小与浸入液体的深度有关。 有经验的海员发现,当船只从海水中驶入淡水中时,船的吃水度会增加而海水与淡水的区别就是海水的密度要比淡水的密度大,这就说明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这也说明了我们刚开始的那个故事的问题,是因为死海的海水的密度大,对俘虏的浮力大,使俘虏沉不下去。 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体体积,液体密度和侵入深入对浮力的影响。 ①准备一烧杯清水,和一烧杯浓盐水,两个烧杯和装入液体的量都相同,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悬挂铁块的示数,然后分别浸入清水和浓盐水中,注意两次浸入的深度相同,并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②将铁块浸入带有清水的烧杯中,浸入深度为 ,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然后浸入深度变为 并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③将铁块竖直悬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当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逐渐增大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怎样变化的增大还是减小。 在下列表格中填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增大或减小 条件 示数清水浓盐水深度深度浸入液体过程中6N5N5.5N5.3N5.3N总结:通过应用控制变量法对浮力进行探究我们可以得到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跟它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跟液体的密度有关而完全浸入后与浸入深度无关,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越大,液体的密度越大,浮力越大。 通过这一结论我们更加理解了浮力的性质和规律,能更好的解释一些生活中的现象,对后续的学习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例题讲解及总结(20分钟) 例题讲解: 例1:将一小石块浸没在水中,放手后小石块沉入水底,在小石块下沉的过程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浮力变大 B. 浮力变小 C.浮力大于重力 D. 浮力小于重力 解析:由题意可得小石块初始的状态是浸没在水中,由于浸没后浮力的大小与浸没深度无关,所以浮力的大小不变,故排除A和B,又因为小石块沉入水底,所以石块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同时浮力小于重力,所以答案为D。 总结:有关浮力的解题思路: 1).清楚物体的整个运动过程或状态 2).分析产生该过程的原因以及影响浮力的各个因素 3).利用已知的有关浮力的知识解决问题 四、课堂交流小结(5分钟) (1)引导组织学生概括总结本节的内容。(2)重点提醒同学们学会控制变量的实验方法,在后续的实验和探索中会多次用到这种实验方法。 四、课堂练习巩固提高(25钟) 练1、将体积相同材料不同的甲乙丙三个实心小球,分别轻轻放入装满水的相同烧杯中,甲球沉至杯底、乙球漂浮和丙球悬浮,如图所示,列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三个小球的质量大小关系是 B、三个小球受到的浮力大小关系是 C、三个烧杯中的水对烧杯底部的压强大小关系是 D、三个烧杯底部对桌面的压强大小关系是 练2、两手分别拿着一个小木块和一个大石块浸没在水中,同时松手,小木块上浮,大石块下沉,比较松手时两者所受的浮力( ) A.木块受的浮力大 B.石块受的浮力大 C. 两者受的浮力一样大 D.条件不足,无法满足 练3、质量相同的铝球铁球和铜球( )分别浸没在水中,三只球受到浮力() A.铝球所受的浮力最大 B.铁球所受的浮力最大 C.铜球所受的浮力最大 D.三只球所受的浮力一样大 注意:,在习题讲解过程中,要倾听学生的回答,给予点评和补充。 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及联系(35) 练4、小华在游泳池游泳,当他从浅水区走向深水区,若水底布满小石头,则下述体验与分析合理的是( ) 脚底疼痛感减弱因为人越来越轻 B.脚底疼痛感减弱,因为水对人的浮力越来越大 C.脚底疼痛感加重,因为人越来越重 D.脚底疼痛感加重,因为水对人的浮力越来越小 练5、在抗洪救灾中,大堤上许多战士在迷彩军服外传黄色的厚厚的背心他的主要作用是() A.有类似棉衣的御寒作用 B.减少碰撞之时受到的伤害 C.有同伴之间的互相识别的作用 D.有被风浪卷到河里时增加人的浮力,有救生作用练6、如图所示,一条小鱼吐出的气泡,在水中的上升情况示意图,关于气泡受到水的压强和水的浮力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受到水的压强增大 B.受到水的压强不变 C.受到水的浮力增大 D.受到水的浮力减小 练 7、潜水员从水下15m 的地方上浮到距离水面1m 的过程中,则潜水员受到浮力和压强() A.压强和浮力都将变大 B.压强减少和浮力增大 C.压强和浮力都将减小 D.压强不变,浮力变小 练8、甲、乙两物体的质量之比是3:5;密度之比是3:10;若把它们浸入在相同的液体中,则他们所受的浮力之比是( ) A. 3:5 B. 3:10 C. 1:2 D. 2:1板 书 设 计 浮力 1.概念:物体在液体中受到向上的力,这个力称为浮力 2.产生条件:物体在液体中上表面与下表面受到的压强不同产生了压强差,从而产生了浮力。 3. 规律: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越大,液体的密度越大,则浮力越大。 思考:浮力与液体密度,物体浸入体积有怎样的具体的数学关系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