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第 16 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内容主旨】新中国成立以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苏建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参加日内瓦会议、出席万隆会议,取得了和平外交的重大成就。新中国在一些外交活动中提出的外交理念,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贡献了中国外交智慧,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影响,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教学目标】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和意义,认识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通过呈现史料,掌握周恩来所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的深刻内涵以及影响,认识到中国的外交智慧为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所作出的积极贡献;通过本课的学习,理解中国的外交政策和杰出的外交人才对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重点难点】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与实践。难点:对中国 20 世纪 50 年代和平外交活动价值的认识。【教学过程】环节 1:从生活中的微信“朋友圈”联系到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朋友圈”,提出问题:同学们知道新中国成立后交的第一个“朋友”是哪个国家吗?在建国后的第一年里,我国的“朋友圈”中有多少好友吗?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日常事物导入新课,拉近与学生的距离。环节 2:呈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中的相关史料,分析我国奉行怎样的外交政策,根据史料联系所学知识,从国际国内两个视角思考为什么我国制定这一外交政策?出示周恩来总理与苏联外长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照片,了解这一外交事件的重要意义。设计意图:不仅要训练学生从史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还要学会联系已学的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历史内容融会贯通,增强历史思维能力。环节 3:中国不但发展与苏联等国的外交关系,还积极发展同邻近国家以及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的友好关系,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通过阅读教材掌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教师总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关系。设计意图:通过课堂阅读,不断巩固对教材内容的熟悉程度;通过对比,归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关系。环节 4:引导学生阅读《相关史事》,提出问题: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后,尼赫鲁对中国是一种怎样的态度?周恩来又是如何应对的呢?师生共同总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作用。设计意图:进一步认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深刻内涵,理解它对推动国际关系的发展所起到的积极作用。环节 5:展现周恩来步入日内瓦会议会场时的照片,讲授周恩来总理对日内瓦会议、对中国外交事业的贡献。播放周恩来参加万隆会议的视频,出示《伊拉克发言人法迪尔·贾马利在万隆会议之初的发言》和周恩来《在亚非会议全体会议上的发言》等相关史料,探究中国在参加万隆会议时遇到了怎样的情况?中国代表团做出了怎样的努力?设计意图:使学生了解“求同存异”方针提出的背景,着重理解“同”与“异”的深刻内涵。环节 6:出示《菲律宾外长罗慕洛讲话》和周恩来被外国代表包围索要签名的照片等史料,思考周恩来的发言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呈现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数量变化表,提出问题:我国外交取得如此显著成就的原因是什么?最后教师对本课内容进行小结。设计意图:认识到中国的这一外交方针促进了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新中国在一些外交活动中提出的外交理念,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贡献了中国外交智慧。【教学策略】在环节 6 中,对于图表的解读教师提醒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不理解的史料,教师要进行引导。【结构板书】(智智)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包含反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实践 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中中国国外外交交慧慧【作业设计】完成练习册。谈谈你对周恩来总理在 20 世纪 50 年代外交活动中所做出的贡献的认识。【资料附录】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是,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一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949 年 9 月)材料二: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一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1949 年 10 月 1 日)材料三: 在我们开会的那间房子里,陈设着一些美丽的中国瓷器。在我们相持不下的交换意见后,我站起来要走时,我向这些瓷器走去,并说这些瓷器真可爱极了。周恩来似乎很高兴,于是我们就谈论这些瓷器。他能了解到他的国家的艺术品对他的客人可能具有重要意义,这是他一个值得赞许的特点。 《艾登回忆录》材料四: 不希望亚非国家屈从于外国统治者,要同美国联合起来反对共产主义。一一 《菲律宾外长罗慕洛在万隆会议之初的发言》材料五:当时世界上存在着三股扰乱和平、和谐的国际性势力,而第三股就是共产主义 共产党已经创造了一种“新形势的殖民主义”。一一 《伊拉克发言人法迪尔·贾马利在万隆会议之初的发言》材料六:令泰国担忧的三件事中,两件与中国有关。中国在云南建立傣族自治区使我国不得不面对渗入和颠覆活动的威胁,具有双重国籍的华侨也对我国构成了威胁。一一《泰国代表旺·那拉底在万隆会议之初的发言 》材料七: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在我们中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那就是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然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 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 我们应该承认,在亚非国家中是存在有不同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求同和团结。一一周恩来《在亚非会议全体会议上的发言》(1955 年 4 月)材料八:这个演说是出色的,和解的,表现了民主的精神。一一菲律宾外长罗慕洛在周恩来发言后的评价材料九: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一一美国记者鲍大可《周恩来在万隆会议》【对本课选材与设问的说明】本课的选材主要来自教科书、练习册和地图册,另外也补充了一些其他相关材料,图文并茂,展现的材料都有出处,对教科书的讲解有据可循。本课的提问大多围绕材料进行展开,层层设问。同时,选材和设问服务于内容主旨,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另外,在本课的最后环节,结合本课的所学内容,出示图表,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