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密度》课件(共36张PPT)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2《密度》课件(共36张PPT)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资源简介

(共36张PPT)
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
6.2密度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课件
目录
学习目标
01
知识回顾
02
合作探究
03
拓展练习
05
学习目标
PART 01
1.通过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体会利用比值不变反映的数量关系来定义物理量的方法;
2.通过阅读教材,掌握密度的定义、公式和单位,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重点】实验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以及密度基本公式、定义;
【难点】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知识回顾
PART 02
1. 使用天平的一般步骤:一放平,二调零。三调螺母梁平衡,天平调好不要动。左物右码两盘盛,码、游之和是读数。如若物、码位置反,码、游读数要相减。
2. 怎样判断天平平衡?
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刻度线或指针在中央刻度线两侧左右摆动的幅度相等。
学习目标
知识回顾
铜块
铝块
木块
体积相同的木块、铜块和铝块,铜块质量最大,铝块质量较小,木块质量最小;
而同一种物质,体积越大,质量越大,那么质量和体积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知识点 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1
1.提出问题:同种物质的质量与它的体积是否成正比?
2.猜想与假设: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或者成反比)。
3.设计实验:选取大小不同的若干长方体铁块,分别用天平测量它们的质量,用刻度尺测量长、宽、高后计算出它们的体积,列出实验数据记录表格并记录数据;然后以体积V为横轴、以质量m为纵轴,依据数据在坐标纸上描点,再把这些点用平滑的线连起来,分析归纳图像的特点。
4. 实验器材:托盘天平(含砝码)1架、刻度尺、3个大小不同的长方体铁块。
铁块1 铁块2 铁块3
托盘天平
①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调节天平平衡。
②用天平测量出铁块1的质量,将数据填入表格中。
③用刻度尺测出铁块1的长、宽、高,计算其体积,将数据填入表格中。
④重复上述步骤②③,分别测出铁块2、铁块3的质量与体积,并将数据填入表格中。
⑤分别计算出铁块的质量与对应的体积的比值,将数据填入表格中。
5. 进行实验:
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体积/cm3 质量/g 质量/体积(g/cm3)
铁块1
铁块2
铁块3
⑥以体积V为横轴,质量m为纵轴建立坐标系,在坐标纸上分别描出3个铁块的质量与体积的对应点(当体积为0时,质量也为0,所以根据V=0、m=0也可以作出一个点),再把这些点用线连起来。
合作探究
PART 03
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关系
PART 04
V/cm3
m/g
实验数据记录
体积/cm3 质量/g 质量/体积(g/cm3)
铁块1
铁块2
铁块3
8.00
16.00
32.00
63.5
127.0
254.0
7.9
7.9
7.9
·
·
·
300
250
200
150
100
50
0
10 20 30 40
(1)分析表中数据可知:铁块的体积增大为原来的几倍,其质量也增大为原来的几倍,即同种物质构成的不同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等。
(2)分析图像可知:铁块的“质量-体积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直线,即同种物质的质量与其体积成正比。
6. 分析论证:
下面是用体积不同的铝块做实验得到的数据与图像,你发现了什么?
7. 交流与评估:
体积/cm3 质量/g 质量/体积(g/cm3)
铝块1
铝块2
铝块3
10
30
20
27
54
81
2.7
2.7
2.7
m/g
V/cm3
我们也会发现,铝块的质量也与它的体积成正比,但比值与铁块的不同。
8. 实验结论:
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同;不同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
100
80
60
40
20
0
10 20 30 40
·
·
·
体积/cm3 质量/g 质量/体积(g/cm3)
铝块1
铝块2
铝块3
10
30
20
27
54
81
2.7
2.7
2.7
m/g
V/cm3
100
80
60
40
20
0
10 20 30 40
·
·
·
1. 实验中可选3个甚至更多个铝块做多次实验,以避免实验的偶然性,使结论更具有普遍性,更具有说服力。
2. 做此探究实验时,选用的铝块或铁块体积之间最好是整数倍关系,可使其质量与体积之间的正比关系更直观。
为了研究物质的这种特性,某同学选用水和酒精进行实验探究,测得的数据如表所示:
新知探究
典型例题1
(1)在如图所示的方格纸上已画出了酒精的质量随体积变化的图像(如红线所示),请你再画出水的质量随体积变化的图像。
(2)通过对比数据和分析图像,可以得到:
结论1: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_______(选填“相等”或“不相等”)的;
结论2:不同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_______(选填“相等”或“不相等”)的。
(3)由以上分析可知,体积为50cm3的水的质量是______g。
解析:(1)由题图可知,体积V为横轴,质量m为纵轴,根据表中水的体积和质量数据在方格纸上描点,将这些点用平滑的线连接起来,如图中蓝线所示。
(2)分析数据和图像,可得结论: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等;不同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相等。
(3)根据水的质量随体积变化的图像可知,体积为50cm3的水的质量是50g。
答案:(1)如解析中图所示;(2)相等 不相等;(3)50
·
·
·
·
实验证明,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之间的比值是一定的,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之间的比值是不同的。因此,这个比值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
为了描述物质的这种特性我们引入了——密度的概念
知识点 密度
2
1. 密度
(1)定义:在物理学中,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它的体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密度的符号:ρ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单位体积的质量。
(3)密度是用比值定义法定义的一个物理量。
V=
m= ρV
密度-ρ 质量-m 体积-V
变形公式:
2. 密度的公式
ρ= —
m
V
(1)不能认为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
因为当物体的质量增大为原来的几倍时,其体积也随之增大为原来的几倍;当体积减小为原来的几分之一时,质量也随之减小为原来的几分之一,而比值(单位体积的质量)始终不变,即ρ=m1/V1=m2/V2 。
3. 对密度公式的理解
(2) 公式 是密度的定义式,适用于所有物体(包括气体、液体和固体)密度的计算。
ρ= —
m
V
(1) 国际单位:千克每立方米(kg/m3, kg·m-3 )
(2) 常用单位:克每立方厘米(g/cm3 , g·cm-3 )
(3) 单位换算: 1 g/cm3 =103 kg/m3
4. 密度的单位
在利用密度公式进行计算时,应注意以下两点:
(1)质量、体积和密度应对应同一个物体。
(2)各物理量的单位一定要统一,一般有两种统一方法:
①质量单位用千克(kg),体积单位用立方米(m3),则密度单位为千克/米3(kg/m3)
②质量单位用克(g),体积单位用立方厘米(cm3),则密度单位为克/厘米3(g/cm3)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性质,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例如:水的密度是 1.0×103 kg/m3,它表示:1m3的水的质量是1.0×103 kg
5. 密度的物理意义
关于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密度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物体的体积成反比
B.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性质,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
C. 密度与物质所处的物态无关
D. 密度与物体的温度无关
典型例题2
B
解析:同一物质,其密度不随物体质量和体积的改变而改变;当物体所处的物态和温度改变时,物体的质量不变,而体积会发生改变,因此密度也会改变。
拓展练习
PART 01
实验:探究质量和体积的关系
建立
概念
密度
定义: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它的体积之比
物理意义: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
计算公式:ρ =
单位:kg/m3、g/cm3
课堂总结
课堂总结
m
V
1. 张鹏家买了一桶食用油,用去一半后,剩下的食用油的密度_____________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食用油的密度是0.8×103kg/m3,表示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冰的密度为0.9×103kg ,表示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那么体积为2m3的冰的质量为__________ kg。
质量为0.9×103kg
每立方米冰的
1.8×103
不变
1 m3的食用油的质量为0.8×103 kg
课堂作业
课堂作业
3. 小芳学习了密度公式ρ=m/V以后,对它有以下理解,其中正确的是 ( )
A. ρ与m成正比,与V成反比
B. 无论是否为同种物质,V 大的m一定大
C. 无论V是否相同,ρ大的m就大, ρ小的m就小
D. 在数值上,密度等于单位体积的物体的质量
D
4. 相同的两个瓶子里分别装满水和盐水。为了区别它们,下述方法中比较合适的是(   )
A. 看颜色 B. 闻气味 C. 称质量 D. 测体积
C
5. 一杯糖水,喝掉一半,剩下的半杯糖水 ( )
A. 因质量减半,所以它的密度减半
B. 它的体积减半,所以密度减半
C. 它的质量、体积、密度都减半
D. 虽然质量和体积都减半,但密度却不变
D
6. 装满水的玻璃瓶,加盖密闭后放入冰箱的冷冻室,待水结冰后玻璃瓶就裂开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玻璃裂开后质量变小
B. 玻璃裂开后密度增大
C. 水结成冰后质量变大
D. 水结成冰后密度变小
D
7. 人体的密度跟水的密度差不多,根据你的质量估算一下自己身体的体积。
解:人体的密度跟水的密度差不多,即人体的密度约是1.0×103 kg/m3。
一名初中生的质量大约是50kg,所以这名初中生身体的体积大约是
V = m/ρ = 50kg/(1.0×103kg/m3)= 0.05 m3
谢谢你的聆听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