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粤教版五年级上册小学科学《浮筒的妙用》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2单元物体的沉与浮的第2节浮筒的妙用,主要介绍浮筒的妙用。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将了解浮筒的原理和应用,并能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浮筒的浮力和浮筒的妙用。二、教学目标:1. 知道浮筒的定义,了解浮筒的构造和原理。2. 理解浮筒的浮力概念,知道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体积有关。3. 掌握浮筒的应用,如测量液体的密度、测量物体的重量等。4.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浮筒的定义、构造和原理,浮力的概念与物体体积的关系。教学难点:浮筒的应用,如何通过浮筒测量液体的密度和物体的重量。四、学情分析:学生在前几节课已经学习了物体的沉与浮的基本概念,对浮力有一定的了解。但对浮筒的构造和原理、浮筒的应用等可能还不太清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实验,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物体的沉与浮的基本概念,你们还记得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关于浮筒的妙用。请问,你们对浮筒有什么了解和认识呢?学生回答。教师:很好。那我们先来看一下这个浮筒。(教师展示一个浮筒)你们看到了吗?这是一个浮筒,它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呢?(等待学生回答)对,它是由塑料制成的。那你们知道浮筒是怎么漂浮在水面上的吗?学生思考。第二环节:引入浮筒的定义和构造教师:浮筒是一种能够漂浮在液体表面的器具。它通常由一个中空的筒状物体和一个密封的底部组成。这个底部可以防止水进入浮筒内部。请你们仔细观察一下这个浮筒的构造。(教师向学生展示浮筒,并指出其中的筒状物体和底部密封部分)学生观察。教师:好,现在你们对浮筒的构造有了初步了解了。接下来,我们要进行一些实验,来探究浮筒的浮力和它与物体体积的关系。第三环节:浮力与物体体积的关系教师:请注意,我将在这个透明容器中加入一些水,然后将一个小石块放入容器中。(教师操作,加水并放入小石块)教师:现在,观察一下小石块会沉还是浮?为什么呢?学生:(观察后回答)小石块会沉,因为它比水的密度大。教师:非常好的回答!那现在我要进行一些改变,我将逐渐加大石块的体积,看看会发生什么。(教师逐渐加大石块的体积)学生:(观察后回答)随着石块体积的增大,它开始漂浮在水面上了!教师:你们观察到了什么规律呢?学生:(思考后回答)随着物体体积的增大,浮力也会增大,物体就能够漂浮在水面上。教师:非常好!你们发现了浮力与物体体积的关系。当物体的体积增大时,浮力也会增大,这样物体就能够漂浮在水面上了。第四环节:浮筒的应用教师:浮筒不仅仅是一个漂浮的玩具,它还有很多实际的应用。比如,我们可以使用浮筒来测量液体的密度。请看这个实验。(教师准备一个浮筒和一些不同密度的液体,如水、酒精、食盐水等)教师:首先,我们需要将浮筒放入液体中,看看它会漂浮在什么位置。(教师将浮筒放入水中,观察其位置)学生:(观察后回答)浮筒会漂浮在液体表面。教师:非常好!那我们可以根据浮筒的位置来判断液体的密度。如果浮筒漂浮在液体表面附近,说明液体的密度较小;如果浮筒漂浮在液体表面以下一些位置,说明液体的密度较大。你们可以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液体的密度并记录实验结果。学生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教师:同学们,浮筒还可以用来测量物体的重量。请看这个实验。(教师准备一些不同重量的物体和一个浮筒)教师:首先,我们需要将浮筒放入水中,观察它的位置。(教师将浮筒放入水中,观察其位置)学生:(观察后回答)浮筒会漂浮在液体表面。教师:非常好!那我们可以根据浮筒的位置来判断物体的重量。如果浮筒漂浮在液体表面以下一些位置,说明物体的重量较大;如果浮筒漂浮在液体表面附近,说明物体的重量较小。你们可以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重量的物体并记录实验结果。学生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第五环节:总结与拓展教师: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了浮筒的妙用。通过实验,你们发现了浮筒的浮力与物体体积的关系,并学会了使用浮筒来测量液体的密度和物体的重量。浮筒在实际生活中还有很多其他的应用,你们可以思考一下,看看还有哪些应用。学生思考和回答。教师:非常好!你们做得很棒。记得复习今天的内容,并思考浮筒在其他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明天我们将继续学习有关物体的沉与浮的知识。下课!六、板书设计:浮筒的定义和构造浮力与物体体积的关系浮筒的应用:测量液体的密度、测量物体的重量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了浮筒的浮力和浮筒在测量液体密度和物体重量方面的应用。通过观察和实验,学生深入理解了浮力与物体体积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和实验,培养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板书设计和总结拓展环节,加深了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整体教学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