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上第8课西欧庄园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九上第8课西欧庄园 教案

资源简介

第三单元 封建时代的欧洲
第8课 西欧庄园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西欧中世纪乡村的典型组织形式是庄园;知道领主和佃户之间的关系;了解西欧庄园的管理情况、农民的生产、生活情况等基本史实
过程与方法 通过西欧庄园里领主和佃户之间的关系以及庄园的管理,分析西欧庄园的特点;通过小组讨论,比较西欧庄园中的农民与中国古代社会农民的异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和接受生产力发展决定生产关系变革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激发学生探索求知精神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西欧庄园的特点
教学难点:比较西欧庄园中的农民与中国古代社会农民的异同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古罗马人学会了奢华,就有了名利的庄园;英国人看透了工业,就有了乡村的庄园;俄国人得到了农奴,就有了贵族的庄园;法国人创造了葡萄酒,就有了飘满酒香的庄园。 从古到今,一座庄园就有它的一种文化和制度,庄园里的秘密可能藏过几个世纪。
课题解析:“中古”:也称“中世纪” ,指封建社会历史阶段。封建时代的欧洲乡村是如何管理的呢?当时农民的生活状况如何呢?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8课:《西欧庄园》,走近西欧中世纪的庄园生活。
二、新课讲授
一、庄园的构成:领主与佃户
1.封建庄园是伴随欧洲封建制和农奴制的建立而逐渐形成的。它是封建领主在经济上剥削、政治上统治农奴的基层单位,也是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最基本的组织形式。
2..图片展示:《庄园图解示意图》,从图片分析在西欧庄园里主要生活着哪些人?在庄园里土地是如何划分的?
提示:领主、佃户(包括自由的农民和缺少自由的农奴;庄园的土地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由领主自己保留,直接经营,称为“直领地”,剩下的耕地是佃户的“份地”),庄园的周围大多是林地、荒地等,被称为“共用地”,全体佃户都可以放牧,按照规定共同使用。
3.材料研读
材料一: 庄园面积有大有小,大多以村庄为基础,有住房、作坊、耕地、草地、林地、荒地、池塘。庄园以农业为主,面粉、奶酪、火腿、蔬菜等食物均可以自给,鞋帽、衣服也自己制作,很多庄园还有铁匠、金银匠等。大的庄园往往成为地方经济的中心。小的领主可能只有一个庄园,而大贵族可以拥有十几个甚至更多庄园。
材料二(西欧)庄园实际上是个独立的王国。
结合上述材料,分析西欧庄园的性质。
提示:农奴依附于封建主,缺乏人身自由;自由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单位。
材料三:7世纪法兰克王国的“农民请求委身文件”。
立字人某某,谨致崇高庄严之某某大人阁下
如众所周知,我因衣食缺乏,无以为主,请求大人本笃信上帝之虔诚,与慈爱为怀善心,准许我委身于大人监护之下,我已如此作了。以后您必须供给我衣食,予我以帮助和救济,我将尽我的力量为您服务,不负您的援助与保护。
在我活着的时期,我将在合乎我一个自由人身份的情形下,为您服务,维护您的荣誉。我不得脱离您的统治与监护,将毕生投靠在您的势力与保护之下。因此,您我之间,如一方欲解除此种契约,必须付与对方若干先令作为赔偿;此种谅解,永久不得破坏。
(因此,将此种合同缮写两份,立约双方,各执一份)
——法学教材编辑部《外国法制史》编写组:《外国法制史资料选编》(上册)
结合上述材料,分析领主与佃户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
提示:领主与佃户之间是统治与被统治、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佃户有义务为领主劳动,领主也不能随意没收佃户的土地,他们之间具有一定的契约关系。
二、庄园的管理工具:庄园法庭
1.庄园法庭是公地共同体的管理机构,也是最高权力机构。它既是庄园里领主处理自己与农奴之间关系的机构,同时又是同一村庄里村民之间解决自身事务的机构。它的性质是多样的,既是处理公共事务的行政机构,又是处理涉讼事务的司法机构。
2.材料展示:
材料一 佃户因为没有认真耕种领主的田地,被罚款6便士;佃户的家畜误入领主的园子,被罚款6便士;只要领主的磨坊能够磨面粉,就不得到庄园以外磨面粉,违者罚款20先令。
材料二 无权享用公共牧场但仍在牧场内放牧的人,侵犯了全体村民的权益,判令他们从牧场牵走他们的牲畜,从此不得占用牧场,违者还要被罚款;某人不按规定的价格卖酒,也要被罚款。
3.教师提问:
(1)根据材料,指出西欧庄园的权利、庄园法庭惩罚各种违法行为的手段。
提示:司法权、罚金。
(2)根据材料概括哪些行为会受到法庭的制裁。
提示:佃户在劳役中怠工、不能完成劳役、家畜误入领主的园子、到庄园以外磨面粉、侵犯全体村民权益的行为等。
(3)根据材料,指出西欧庄园法庭审判的依据并分析其特点。
提示:习惯法或村法。
没有专门的工作人员,没有固定的开庭时间和地点。
(4)综上所述,分析西欧庄园法庭的作用。
提示:庄园法庭既维护了领主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领主的特权,也有利于维护佃户的权益,同时庄园也起着维护庄园公共秩序的作用。
3、讨论:西欧庄园中的农民与中国封建社会的农民有哪些异同。
老师总结:
相同点:都是独立的小生产者,拥有自己的生产工具和财产;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都受到封建主的剥削。
不同点:西欧庄园的农民主要以劳役的方式受领主剥削;而中国古代的农民则主要以实物地租的形式向地主交租。西欧农民的土地权利受到法庭的保护,佃户可以利用法庭维护自己的权益,领主与佃户之间存在契约关系,而中国古代农民几乎没有土地,对地主的依附性极强。
三、课堂总结
正因为“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这种奇特的政治现象和自给自足的庄园奇景,构成了中世纪西欧文明的独特性。庄园是欧洲中世纪经济的基础。庄园内部的关系是领主压迫、剥削依附农民或农奴的关系。这一时期是欧洲文明史上发展比较缓慢的时期。庄园法庭维护了领主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领主的特权,也有利于维护佃户的权益,同时庄园也起着维护庄园公共秩序的作用。
3 板书设计
4 教学反思
学生之间学习能力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师给予善于发现问题和勇于表达观点的学生展现机会的同时,一定要关注相对薄弱、拘谨的学生,给予他们话语权和针对性地创造条件,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这也体现了教育的公平性。
西欧中世纪乡村的典型组织形式是庄园。对于庄园的特点,学生不易理解。为此,我着重通过大量史料,让学生分析、理解庄园的特点,并通过西欧佃户与中国封建社会农民的比较,来加深学生的理解,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