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上第10课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九上第10课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 教案

资源简介

第三单元 封建时代的欧洲
第10课 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1)了解拜占庭帝国的位置和版图、查士丁尼及其法典、拜占庭帝国的发展历程和历史地位等基本史实,从历史发展角度思考历史事件的影响和价值。
(2)识读地图,从中获取有效信息;阅读出自《罗马民法大全》的史料,透过现象看本质。
(3)通过分析拜占庭帝国历史地位,了解拜占庭帝国在世界文明史上起到了承上启下,沟通东西的作用,感受“丝绸之路”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查士丁尼法典》的内容和作用
教学难点:探讨拜占庭帝国强盛、衰亡的原因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当资本主义文明从西欧的废墟中升起时,君士坦丁堡仍沐浴在封建城市文明的巨大光辉中,这种文明的古典根基从未断裂过。作为拜占庭帝国的首都,它高举着基督教文明的火炬走过整个黑暗时代,到公元11世纪,君士坦丁堡走到它的顶峰,成为中世纪最富有、最精致的城市。是什么原因导致这座千年帝国的都城毁于一旦
古老帝国的灭亡带给现代文明哪些深刻的启示 今天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了解事情的真相。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10课: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走近这个曾极度繁荣的古老帝国,感受它的辉煌,了解它的衰亡。
二、新课讲授
一、一个帝国:
1.330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一世在古希腊移民城市拜占庭旧址,建成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395年罗马皇帝狄奥多西死后,统一的大帝国分为东西两部,由其两个儿子分别进行统治。东罗马帝国因其首都君士坦丁堡旧名拜占庭,故亦称拜占庭帝国。
2、图片展示:《查士丁尼一世统治时期的拜占庭帝国》
3.教师提问:在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拜占庭帝国为什么还能依然保持强盛 (即东罗马帝国兴盛的原因)
答案提示:(1)外部因素:领土为古代文明比较发达的地方,深受高度发达的希腊文化的影响;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得文化交流比西部更为顺畅,这一带商业贸易发达,经济繁荣,形成了许多发达的工商业重镇,三面环海,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是一个“永久的城市,东方的罗马,东西方之间的一道金桥”;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得帝国有着独特的经济、文化和战略优势,为其延续千年之久提供了外部的保障。
(2)内部因素:经济发展基础比较优越,奴隶制危机不太尖锐和严重,拥有数量众多的发达城市。
各种原因使得拜占庭帝国渡过了危机,国库充实,实力强大,并且成功抵御了蛮族的入侵,成为了盛极一时的帝国。
一个皇帝一部法律: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
1、教师多媒体展示材料,让学生了解查士丁尼的人生经历。
历史活动:(1)查士丁尼成年后跟随叔父查士丁从军,经历了战争考验。后来,受叔父宠信的查士丁尼随之成为皇位继承人,并于527年正式登基。(2)查士丁尼率领军队东征西伐,从蛮族手中一度夺回了不少失地,包括北非、亚平宁半岛、西班牙部分地区。(3)查士丁尼即位后很快指令成立法律编委会,主持编篆了《查士丁尼法典》。
人物评价:(1)查士丁尼是最后一位试图复兴古罗马帝国的皇帝,尽管他部分取得了成功,但所有政治与军事功业都随着他的去世而烟消云散,留给后世的最大遗产是他主持编繁的《查士于尼法典》。(2)查士丁尼一世在位近40年,是帝国历代皇帝中文治武功最出色的一位,是拜占庭帝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皇帝。
然后引导学生思考:查士丁尼统治期间,拜占庭帝国出现了历史上第一个“黄金时代”,他主要在哪些方面采取了措施
首先是军事上,东征西战,夺取大面积领土;其次,在政治上反对腐败;在经济上,大力发展工商业。还大兴土木,修建宏大建筑。此外,在法律上还编撰《罗马民法大全》。不过,大兴土木及应付战争耗资巨大,导致税收加重,酿成许多地方叛乱,几乎推翻查士丁尼的统治。
3、《查士丁尼法典》来源于《罗马法》。
公元526年2月,查士丁尼大帝颁布一项教令,任命特里布尼厄斯组织一个由10名法学家组成的委员会,主席由“圣宫廷”的前司法长官约翰担任。委员会有权力用现存的所有资料,并可加以增删、修订,随后把这些救令分别标上发布皇帝的名号,以及施行的对象与日期,再按内容分类,按时间先后排列。这部《敕法汇集》在公元529年颁布施行,也就是著名的《查士丁尼法典》。《查士丁尼法典》的序言中说:“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这样,无论在战时或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
4.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说说《查士丁尼法典》的概况。《罗马民法大全》包含哪几部法律?
提示:从529年起,委员会历时6年,把自2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剔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条例,编成《查士丁尼法典》;《法学汇纂》《法理概要》《新法典》和《查士丁尼法典》。
5、分析总结
(1)内容:《查士丁尼法典》包含现代法律分类的大部分类型,如基本人权、婚姻、家庭、妇女权益、财产继承、转让、买卖、租赁、借贷、合同等行为规范,也包含现代社会所没有的内容,如返还逃亡奴隶与隶农、保护非自由人子女、允许人身买卖等条款。
(2)目的:查士丁尼编纂法典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完全一致的,他试图通过法律规范的系统化,达到巩固皇权的目的。
实质: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3)评价:《查士丁尼法典》是不同时期的罗马统治者制定与
颁布的法律、法规、命令的汇编,还吸收了许多法学家的研究成果,是罗马法的集大成者,对现代法律体系影响至深。
《罗马民法大全》影响:仍然承认奴隶制,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不再像以前那样把奴隶看作“会说话的工具”。还对财产、买卖、债务、契约关系等作出明确规定,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提示:《罗马民法大全》仍然承认奴隶制,但在 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不再像以前那样把奴隶看作“会说话的工具”。它还对财产、买卖、债务、契约关系等作出明确规定。被誉为欧洲民法的基础。
表格归纳
总结罗马奴隶制时期和查士丁尼(东罗马帝国)时期法律文献
法律名称 内容
《十二铜表法》
万民法
经济法
《查士丁尼法典》
《法学汇纂》
《法理概要》
《新法典》
7、P50课后活动:
判断下列表述,在正确选项后面的括号里画V,错误的画X。
《查士丁尼法典》是《罗马民法大全》中的一部分,但不是查士丁尼执政时期的法令汇编。(V)
《罗马民法大全》集中了古罗马帝国的全部法律条文。(×)
三、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1.图片展示:《拜占庭帝国的衰亡和奥斯曼帝国的兴起》
材料研读
材料一 穆罕默德买通了热那亚商人,借道热那亚人所控制的加拉太地区,潜入金角湾内,以便水陆攻击,他调动军队5万,并在波斯普鲁斯海峡和金角湾之间铺设一条长约1.5千米的圆木滑行道。一夜之间将80艘轻便帆船拖上海峡岸边,5月29日,土军海陆两面发动总攻,君士坦丁堡守军浴血奋战,誓死保卫城堡,但寡不敌众,最后城堡被攻陷。
材料二 原因是拜占庭的作用是绝对保守的。……但命运注定它只是保存,而不是创新。它诞生在一个古老的国度,生活在过去的势力和荣誉的阴影之中,这种势力和荣誉正是它所试图维持和恢复的。……他们很少有人真正具有创造力。
——《全球通史》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正文部分,并多媒体展示材料,引导学生思考:拜占庭帝国兴衰的原因。
答案提示:
发展状况 原 因
兴 盛 ①地理位置优越 ②商业贸易发达,经济繁荣 ③继承和保存古希腊、罗马文化
衰 落 ①对外战争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导致帝国衰落 ②满足于已有的辉煌,不屑于学习和吸纳其他文明的优点 ③奥斯曼人的进攻
材料研读
材料一 东罗马帝国因土耳其入寇的危机,常常遣使到意大利去求助。这些使者是比较稍懂希腊古学之人,所以他们便被意大利人拉去做希腊教师了。……后来君士坦丁为土耳其人灭亡之后,希腊人的西徙者,就更日益加多,而古希腊文学的灵魂,也就更加精神勃勃起来。
——陈衡哲《西洋史》
材料二 拜占庭学者编辑保存的古代典籍为意大利文艺复兴提供了材料,更有不少拜占庭学者来到意大利直接推动文艺复兴的发展。
——武寅等《简明世界历史读本》
根据材料分析,拜占庭帝国的历史影响。
在文化上,它保存了大量的希腊、罗马古籍,为后来西欧的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
三、课堂总结
西罗马帝国灭亡之后,拜占庭帝国又存在了近千年,成为跨越古代、与其他中世纪新兴国家并行发展的又一大文明。帝国为后人留下了不朽的 《罗马民法大全》。在整个中世纪,拜占庭都是东方与西方、欧洲与亚洲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由于种种原因,1453年,奥斯曼帝国攻破了君士坦丁堡,拜占庭这个千年帝国最终寿终正寝,东罗马帝国灭亡。
3 板书设计
1.《查士丁尼法典》:目的、内容、《罗马民法大全》的意义
2.拜占庭帝国的灭亡:原因、时间、对文化的影响
4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和拜占庭帝国的灭亡两大问题。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围绕这两大问题分别探讨了《查士丁尼法典》编纂的目的和内容、《罗马民法大全》的内容和评价;分析了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原因以及拜占庭帝国对文化的影响。学生对于拜占庭帝国的探讨比较感兴趣,气氛热烈,展示较好,对于《罗马民法大全》的认识不够全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