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三、汽化和液化》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解汽化的概念,知道一种常见的一种汽化现象是蒸发。2.掌握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以及在实际中的应用。3.理解液体蒸发时温度要降低的原因并以此来解释相关的物理现象。(二)过程与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实验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有归纳知识的基本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共同合作,培养学生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物理研究方法。教学重点影响蒸发和沸腾的因素教学难点了解蒸发和沸腾的特点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教学流程导入新课1.请一位学生上台,在他手心用酒精写个字问题:你把你手上的感觉和看到的现象说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好吗?让学生把手举起来,给大家看看。问:同学们再看!这位同学的手还湿吗?学生:干了。师:手心为什么干了,液体酒精哪里去了?学生:酒精蒸发了。像这种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我们称之为汽化,蒸发是一种汽化现象。师:同学们能够列举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蒸发例子吗?师:晾衣服中,不管冬天还是夏天,晾着的衣服都能干,可见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 既然蒸发是可以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的汽化现象,那么冬天晾衣服和夏天晾衣服有何区别呢?新课讲授1.创设情景讨论:小明同学在周一升国旗时必须穿校服,但周日他把校服洗了,你有办法帮助小明让衣服尽快的干燥吗?学生回答:放到阳光下,用电风吹机吹,用电风扇吹,放在有风的地方,用衣架挂起来……师:为什么放在阳光下,而不是阴的地方;为什么用电风扇,电吹风机吹或通风的地方;为什么用衣架将衣服挂起来?如果工厂的工人,衣服上沾了机油,用汽油来洗,汽油的蒸发快慢和水的蒸发快慢会一样吗?思考:液体蒸发是否受一些因素的影响呢?2.实验探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1)提出问题: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是什么?(2)建立假设①液体蒸发快慢可能与液体的温度有关②液体蒸发快慢可能与液体的表面积有关③液体蒸发快慢可能与液体表面空气流动有关④液体蒸发快慢可能与液体的种类有关(3)设计实验方案:小组讨论、合作、设计实验、认真思考、如何控制变量。演示实验:探究假设1,这个实验应控制相同的条件是:同一种液体,表面积相同,表面空气流动快慢相同;控制不相同的条件是:液体温度不同。方案设计:在同一室内,同时往两片玻璃片上各滴一滴酒精,一片放在酒精灯上烘烤,另一片不放在酒精灯上烘烤,一段时间后通过比较哪个玻璃片上剩余的酒精少,则该条件下,酒精蒸发的快。各小组选取一个假设探究,设计实验方案,分组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4)收集事实与证据各小组动手做实验,观察并记录,完成探究报告单(5)交流与评价小组派代表,将实验方案及实验观察到的现象和其他同学做交流,分享实验成果。(6)得出结论1.猜一猜:液体蒸发时,是向外界放热,还是从外界吸热?做一做:每位同学往手背上滴一滴酒精,一开始有什么感觉?再对着滴酒精的皮肤吹一口气,又有什么感觉呢?2.实验探究,寻找原因实验:请2位学生上台,把一支温度计插入酒精中观察读数变化,再把它从酒精中取出后,读数怎样变化?3.探讨问题,得出结论,解释现象设问:①空气的温度与酒精的温度有什么特点?②温度计从酒精中拿出来后,温度计读数下降,这说明此时,液泡周围的热量与前一段时间比较增多了还是减少了呢?③减少的热量哪里去了?总结:液体蒸发时,温度要降低,会从周围物体吸收热量,使周围物体的温度也降低—即蒸发吸热,有制冷作用。思考1:蒸发吸热这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好处和坏处呢?你能举些例子吗?如:游泳后上岸为什么冷的发抖;夏天时,狗为什么要伸长舌头;思考2:生活中我们是如何增大有益蒸发或者减少有害蒸发的?你能举些例子说明吗?1.学生举例:干手器,电吹风。说明增大蒸发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及原理。通过讲解介绍喷灌、滴灌技术,说明减少渗漏和减少蒸发在生产中的应用。2.让学生提出生活中增大和减少蒸发的现象,并解释。课堂练习1.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液化石油气是用什么方法使它成为液体贮存在钢罐里的( )A.降低温度B.减小压力C.压缩体积D.升高温度解析:液化石油气是在常温度下用压缩体积的方法贮存在钢罐里的,故应选C。2.炎炎夏日,考场如火,细心的监考老师轻轻地在教室地面上洒了些水,不一会儿,考生们就有凉爽、舒适的感觉。对于这一现象所蕴含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利用了水的蒸发,吸收热量B.利用了水的沸腾,吸收热量C.利用了水的汽化,放出热量D.利用了水的液化,吸收热量解析:蒸发是一种汽化现象,汽化要吸热;蒸发有致冷作用。夏天在教室内洒一些水会觉得凉快些,这是因为水会发生蒸发,蒸发过程中吸热,导致气温降低,所以感觉凉爽。故选A。3.五莲山是著名的风景区,远远望去,云雾缭绕,显得神秘而美丽。关于云雾的形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是从山中冒出的烟B.是水蒸气凝华成的小水珠C.是从山中蒸发出来的水蒸气D.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解析:雨后的山上总有很多的水蒸气,但是水蒸气和空气一样是看不见的。山顶的温度较低,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形成雾。故选D。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了液化和汽化,汽化有两种形式:蒸发和沸腾。汽化过程要吸热。液化过程要放热。主要探究了沸腾特征和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液体的温度、表面积、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作业布置课后作业第1-4小题。板书设计4.3 汽化和液化一、汽化和液化的概念1.汽化: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叫做汽化2.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叫做液化二、汽化的两种方式1.蒸发1) 概念:在任何温度下,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2)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表面气流快慢,液体表面积,液体温度3) 液体在蒸发过程中吸热,有致冷作用。?2.沸腾1) 概念: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2) 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3) 沸腾条件:液体温度达到沸点,液体在沸腾过程中吸热三、液化使气体液化的两种途径: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课后反思在学习这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了熔化和凝固,对于物态变化有了一定的认识。在小学科学课和日常生活中也接触过蒸发和沸腾,但是对于《汽化和液化》的认识还只是在表面上。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从物态变化的角度来动态的分析《汽化和液化》,提高知识水平。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