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给青年的十二封信导读及练习题《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这本小书是朱光潜先生于20世纪20年代留学英国期间。专门写给中学生的,以书信的形式,每次一个话题,探讨读书、习俗与革新、爱情与道德、升学与专业、参与社会运动,以及人生烦恼与乐趣等。话题不同,讨论的重点不同,但隐隐有一个理念贯穿其中,那就是希望中学生学会生活,既要发挥“人生来好动”的天性,去发展,去创造,又要心境空灵,于静中领悟人生的趣味。内容概要:01一 谈读书本文是一篇阐述读书道理的文章,所谈的道理和方法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作者开头简略交待了写作缘起。然后说明读书的重要,再谈读书的方法及书多之累、书多之弊。这是全文的重点,作者进行了分层论述,每个自然段说一个道理。第一,凡是值得读的书至少须读两遍。第一遍须快读,着眼在于醒豁全篇大旨与特色。第二遍须慢读,须以批评态度衡量书的内容。第二,读过一本书,须笔记纲要和精彩的地方和你自己的意见。记笔记不特可以帮助你的记忆,而且可以逼得你仔细,刺激你思考。记着这两点,其他琐细的方法便用不着说。个人天资习惯不同,你用哪种方法收获较大,我用哪种方法收获较大,不是一概而论的。你自己终究会找出你自己的方法,别人绝不给你一个方单,使你可以依法炮制。02二 谈动文章主要讨论了用“动”来解除个人烦恼的问题。开篇先从有些人心存“烦恼”入手,写般人的厌世哲学;也谈自己有时也很烦恼。接着表明“我们都不过是自然的奴隶,要征服自然,只得服从自然”的观点,然后用“能动,能发展,能创造,便是顺从自然,便能享受快乐”解说自己的观点的正确,以此证明有烦恼的人不要忘记用“动”来解除自己的悲伤情绪。 03三 谈静文章是从“感受”的角度讨论人生的快乐。开篇讨论了“感受”的内涵,即感知到对象、对 象引起人的心灵的反应、不同个体的反应有差异等,然后讨论“领略”能够让人生更快乐的道理;接着讨论“静趣”,即“静”能够感受到生活中的趣味。最后,讨论了“静的修养不仅可以使你领略趣味,对于求学处事都有极大帮助”的观点。04四 谈中学生与社会运动本文是在当时中国的中学生只会空喊口号而不能走入民间的情况下而写的。文章开篇先介绍了叶楚伧、恽代英等人如何对待国事的问题,并列举了上海大同大学不鼓励学生参加爱国运动的章程等。然后讨论当时国人的通病,即只煽动“类我”的观点,作者认为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作为中学生要敢于走人民间,要敢于放下架子,要敢于从自身找出个人的错误等。05五 谈十字街头文章开篇解说了“走向十字街头”的两层含义:一是从前的学生、士大夫们力求与世隔绝,但成就空疏虚伪,所以近代哲学家就极力提倡与现实生活接触;二是学术思想要走入民间,接着分析 “走向十字街头”后我们应该如何做的问题,因为学术思想容易世俗化。随后作者讨论了道德和法律的重要性以及冲破习俗的重要意义,即如果没有人打破习俗,人类早就会被乌烟瘴气闷死。最后,作者提倡人们要敢于打破偶像,要敢于亮出自我,不能淹没在“十字街头”的影响中。06六 谈多元宇宙本文讨论了“人生是多方面的,每方面如果发展到极点,都自有其特殊宇宙和特殊价值标准。我们不能以甲宇宙中的标准,测量乙宇宙中的价值”的观点。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作者论述了“道德的宇宙”“科学的宇宙”“美术的宇宙”“恋爱的宇宙”各自的特点。最后点明作者的想法:“道德的宇宙”里真正的圣贤少,“科学的宇宙”里绝对真理不易得,“美术的宇宙”里完美的作家寥寥,“恋爱的宇宙”里真正的恋爱人更是凤毛麟角。07七 谈升学与选课本文讨论了中学毕业后升学遇到的两个问题,即升学和选课。在讨论升学问题时, 作者把升学问题分为选校、选科两个问题,然后先讨论当时中国大学的特点,并强调上大学不能把文凭当作找饭碗的敲门砖;而后讨论选科的问题,作者强调选科要根据自己的兴趣。最后,作者讨论选校、选科要按照自己的兴趣的主要原因是,生活本身是一种享受,是与自己的兴趣有着密切关系。08八 作文主要探讨了作文是可以通过练习提升能力的。作者在论证这个观点时,列举了托尔斯泰不断修改自己的小说以及福洛伯教导莫泊桑描写一百个不同的面孔的事例;同时,为了更严密论证自己的观点,作者还使用类比手法,讨论了学画可以临帖的道理;最后,作者指出学写作文还要注重写生,勤写描写文和记叙文等。简言之就是写作文要注重积累、反复修改、不断实践。09九 谈情与理本文从现代哲学和心理学的角度强调了情感比理智更重要。为了证明这个观点,作者先 讨论了“规范和事实”之间的关系,着重指出如果规范不根据事实制定,就不可能实现,也没有任何意义;接着,作者讨论了“情感的生活”比“理智的生活”更加幸福的道理。最后,作者又讨论了“问理的道德” 和“问心的道德”的区别以及“孝”的内涵等,以此得出结论:理智没有多大能力去支配情感,纵使理智能支配情感,而理胜于情的生活和文化都不是理想的。10十 谈摆脱本文认为,生命旅途上的歧路尽管千差万别,而实际上只有一条路可走,有所取必有所舍,这是自然的道理。世间有很多人站在歧路上只徘徊顾虑,既不肯有所舍,便不能有所取。世间也有许多人既走上这一条路,又念念不忘那一条路。摆脱不开便是人生悲剧的起源。畏首畏尾、徘徊歧路,心境既多苦痛,而事业也不能成就。许多人的生命都是这样模模糊糊地过去的。要免除这种人生悲剧,第一须要摆脱开来。消极说是摆脱开来,积极说便是提得起,便是抓得住。认定一个目标,便专心致志地向那里走,其余一切都置之度外,这是成功的秘诀,也是免除烦恼的秘诀。11十一 谈在卢佛尔宫所得的一个感想本文通过记述作者自己游览卢佛尔宫,认真观赏《蒙娜丽莎》的事情讨论“慢”与“效率”的优劣问题。文章开篇对比描写“我”和一群美国人看《蒙娜丽莎》态度的不同,引出对中世纪的“慢”与现世纪的“快”的深人讨论,并用中世纪的大教堂与现世纪的钢铁房屋、手工湘绣和机械编织的杭绣的区别来讨论“效率”,最终得出结论:“效率”决不是唯一的估定价值的标准,所以我们]能欣赏一般人的空想、能景仰不计成败的艰苦卓绝的努力的人。12十二 谈人生与我本文是作者《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的最后一封,主要探讨了作者对看待人生的两种态度的看法。文章开篇先介绍了两种看待人生的方法:“第一种看待人生的方法”:站在前台看待自己的人生,把自己看得和旁人、鸟兽虫鱼一样,因为我们认为我们是最重要的。“第二种看待人生的方法”:站在后台看待他人的人生,把人和物一律看待,看人生的悲喜剧。接着从草木虫鱼的身上得出我们的人生态度,不在生活以外别求生活方式和目的,无论是生活幸运还是遭遇磨难都无伤天地之和,生活就是生活本身等;并强调了自然界的万事万物与人类相比都有着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的观点。最后,文章讨论“人生的价值在于人生的有悲剧”的观点。《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练习题一、填空题1、美国有一位文学家、科学家和革命家叫 。(富兰克林)2、从国父孙中山先生的《建国方略》 和 《孙文学说》,你便知道他不仅是一个政治家,还是一个学者。3、 (歌德 )少时因失恋而想自杀。4、他老来罢官闲居,找不到事做便去搬砖,这是晋人 (陶侃)的故事。5、我所谓“静”,便是指心界的空灵 ,不是指物界中的沉寂 ,物界永远不沉寂。6、在你谈爱国谈革命以前,你总应该默诵几声 君子求诸已 !7、十字街头上握有最大的权威是 习俗 。习俗有两种,一为 传说 ,一为 时尚 。8、威廉 莫里斯和托尔斯泰 主张艺术民众化。9、法国福楼拜曾费三个月的功夫做成一句文章:莫泊桑尝登门请教,福楼拜叫他把十年辛苦成就的稿本付之一炬,从新起首学描实境。 10、宋儒注仁义两个字说:“仁者心之德,义者事之宜 ”这是很准确的。11、我有两种看待人生的方法,第一种是,我把我自己摆在前台,和世界一切人和物在一块玩把戏。 第二种是,我把我自己摆在后头,袖手旁观在那儿装腔作势。二、选择题1、对“有志者事竟成”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D )A、念头或愿望 B、一个动作时所存在的目的C、达到目的的决心 D、以上都是2、文中的一个小孩说他将来要做(B )A、医生 B、大总统 C、军事家3、德国哲学家尼采把人类精神分为( C )。A、一种 B、三种 C、两种4、一般人欢喜拿文艺和( B )对比。A、物学 B、科学 C、哲学5、“知道你自己”,这句名言被一般哲学家认为是(B)的最高智慧的结晶。A、美国人 B、希腊人 C、中国古人6、作者不易谈的大题目为(C )A、谈读书 B、谈做人 C、谈学问7、( A )究竟是学问的一个重要途径A、读书 B、努力 C、学习8、(C )尝劝他的门人采用中心去维持兴趣的方法。A、孟子 B、孔子 C、朱子9、(A )在他的名著《 》里大致持这种看法。A、卡莱尔,《英雄崇拜》 B、尼采,《英雄崇拜》C、朱子,《英雄崇拜》10、在人伦中先儒指出最重要的五个是(A )A、君臣 父子 夫妇 兄弟 朋友B、君臣 夫妇 父亲 母亲 朋友C、君臣 兄弟 爱人 母子 夫妇简答:(2021温州)以下是“选择与人生”专题阅读的过程记录,结合作品,完成对所思考问题的探究。(5分)摘录: 人生的悲剧则多生于冲突之不得解决。 ——朱光潜《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摆脱》关联:祥子无奈与虎妞结婚(《骆驼祥子》) 达西决定娶伊丽莎白(《傲慢与偏见》)思考:面对内心冲突,如何抉择才能避免人生悲剧?探究: 答案:示例:人生的悲剧多生于冲突之不得解决。两位主人公在婚姻问题上面临冲突,但不同的抉择,让人生的走向也不同:虎妞 逼婚,但懦弱的祥子无力反抗而选择与她结婚,这是他走向悲剧的重要原因之一;达西虽对伊丽莎白的家世耿耿于怀,却又被她的活泼自尊所打动,最后他听从了内心的感觉,毅然追求,终获幸福。所以面对冲突,要遵循内心,作出果断抉择,从现实困境中突围,才能避免悲剧。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