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三、学生实验:探究一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第2课时 平面镜的应用 球面镜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2.初步了解凸面镜和凹面镜及其应用。二、过程与方法通过例子和习题了解和掌握平面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观察感知球面镜对光线的作用。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平面镜、球面镜的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教学重点1.平面镜的应用。2.球面镜的光学性质。教学难点1.平面镜的应用。2.球面镜的应用。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凹面镜、凸面镜等。新课引入上节课学面镜的成像特点和原理,那么平面镜在日常生产、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呢?除平面镜外,还有没有其他的面镜呢?今天我们学习一下平面镜的应用和球面镜。教学过程知识点一 平面镜的应用1.平面镜成像不仅用于日常生活,也在其他方面应用甚广。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哪些地方用到平面镜 学生分小组讨论回答:(1)说练功房里,演员用它来观察自己的姿势和动作。(2)牙科医生用小平面镜来观察患者的病牙 (3)潜水艇下潜后,艇内的人员通过潜望镜来观察水面上的情况。2.改变光线的传播方向(1)教师出示课件,讲一段故事。公元前215~212年间,罗马人大举入侵希腊,派出一支船队,满载精兵,准备攻打阿基米德的家乡,面临来势凶猛的强敌,阿基米德求见国王,献出破敌妙计,他动员全乡的妇女和守城的人在海岸边列队。每人各执一面平面镜,把太阳光集中向罗马战船反射,不一会,罗马战船上的士兵被照得头晕目眩,丧失战斗力被迫而退。阿基米德利用平面镜反射光的原理,击退了敌人,拯救了他的家乡。教师提问:这段故事里平面镜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学生分组讨论回答:平面镜改变了光的传播方向。(2)教师画一个潜望镜示意图,如图甲所示如图甲那样在筒子的上下拐角处各安装一块平面镜,两块平面镜互相平行,都跟水平方向成45°,这样就做成最简单的潜望镜。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自制潜望镜,并记录观察结果。知识点二 球面镜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110页的材料,提问:(1)什么是球面镜 (2)球面镜如何分类?2.学生认真阅读后回答:(1)反射面是球面的一部分的镜子叫做球面镜。(2)用球面的内表面作反射面的叫凹面镜;用球面的外表面作反射面的叫凸面镜。3.凹面镜的性质及作用(1)凹面镜的性质演示实验:用氦氖激光器平行射向凹面镜。现象:反射光会聚在一点上。师生共同分析得出结论:凹面镜能把射向它的平行光线会聚在焦点上。教师提问:我们知道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平行光经凹面镜后能会聚在焦点上,那么,如果把光源放在凹面镜的焦点上,光源发出的光经凹面镜后是否平行射出呢 学生讨论,猜想光线应平行射出。教师引导学生用实验验证一下。学生分小组动手做实验:把光源放在凹面镜的焦点上。现象:光源发出的光经凹面镜后成平行光。师生共同分析得出结论:如果把光源放在凹面镜的焦点上,光源发出的光经凹面镜后将成为平行光。(2)凹面镜的应用根据凹面镜会聚光的性质,可以制作太阳灶、太阳炉,天文学家们用凹面镜作大型反射式望远镜,还有耳鼻喉科医生用凹面镜会聚光观察耳道情况等。教师出示课件并讲解:①在青藏高原上,十一届亚运会的火种,就是利用射入凹面镜的太阳平行光,反射后会聚在焦点的性质,把火炬点燃而取得的。②根据从焦点射向凹面镜的光线,反射后成平行光的性质,手电筒、汽车头灯、军事上的探照灯等用凹镜作反射面﹐其作用就是使放在焦点附近的灯泡发出的光向同一方向近似平行地射击,使光束集中,亮度大,照射的距离远。4.凸面镜的性质及作用(1)教师做演示实验2:用氦氖激光器演示平行光入射凸面镜。现象:平行光线经凸面镜后变得发散。师生共同分析得出结论:平行光线经凸面镜后发散。(2)引导学生手拿一个凸面镜,观察自己的像。教师问:像是放大的还是缩小的。学生观察回答:凸面镜所成的像是缩小的。教师提问:相同口径的平面镜和凸面镜哪个视野大 (3)引导学生动手做实验①如图所示,用两张黑纸各剪去一个等大的圆孔,分别粘在凸镜和平面镜上。②把凸面镜和平面镜放在离学生距离相等的位置上,让学生向两个镜中观察,比较从两个镜中看到的范围的哪个大,哪个小 学生观察,讨论回答:口径相同的凸面镜视野比平面镜的大。③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凸面镜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学生认真阅读,小组讨论回答:汽车上的观后镜、马路拐弯处的镜子都是凸面镜,其目的是扩大视野。板书设计一、平面镜的应用1.成像。2.改变光路。二、球面镜1.定义反射面是球面的一部分的镜子。2.分类凹面镜、凸面镜。3.凹面镜的性质及应用(1)性质:凹面镜能使平行光会聚在焦点,使焦点发出的光线平行射出。(2)应用:太阳灶、汽车头灯等。4.凸面镜的性质及应用(1)性质:凸面镜能使平行光线发散。(2)应用:凸面镜可以扩大视野,如汽车上的观后镜。教学反思学生通过上节课掌握了平面镜的成像特点和原理,但对于日常生活的应用思考的不够,导致理论与实践相脱节。这节课应该划出更多的时间供学生自主实验,而不是老师演示,这样能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也能加深理解。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