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四、光的折射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光的折射现象及折射光线和折射角;2.知道光的折射规律及在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3.能够用光的折射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现象。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演示实验,指导学生观察现象,引导学生自己分析、归纳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2.引导学生动手做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通过实验研究问题的习惯。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日常光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2.通过用实验的方法验证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光的折射规律。教学重点1.光的折射规律。2.光路可逆。教学难点1.光线进入不同介质中,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2.用光的折射解释自然现象。教具准备碗、适量的水、筷子、多媒体课件等。新课引入实验一:将一枚硬币放在杯子底一边,两位同学一组,让其中一位同学向后退到恰好不能看见硬币为止,并保持观察位置不变,另一位同学用一根玻璃棒压住硬币,再慢慢向杯子中倒水,要求观察的同学注意产生的变化。同学们发现硬币好像“浮起来”又被看见了。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现象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教学过程知识点一 光的折射现象实验二:在碗中倒入适量的水,斜插入一根直筷子,让学生侧面观察现象。学生发现水中的筷子发生了弯折。教师提问:请学生思考这是为什么?实验三:光的折射,让一束光线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录像演示)。学生认真观察,小组讨论发言:进入水中的光线在界面处改变原来的传播方向。教师总结: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传播方向发生变化的现象叫做光的折射。教师回到课堂开始的问题,得出也是折射现象,并把刚才的折射现象画在黑板上。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入射光线、法线和入射角,并介绍图中什么是折射光线和折射角。知识点二 探究光的折射规律1.教师提出问题:(1)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三者之间有什么关系?(2)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关系如何?(3)随着入射角的变化,折射角如何变化?(4)当入射光线垂直于水面入射时,折射光线的方向如何?让学生带着问题观察演示实验。2. 利用光的折射仪做演示实验:(1)光线斜射入水中;(2)让入射角先发生变化,观察折射角如何变化;(3)光线垂直射水中;3.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分组讨论得出结论:(1)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三线共面),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2)折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减小而减小;(3)(光线从空气斜射水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4)线垂直射入水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教师补充:如果光从空气进入玻璃、水晶等透明物质时,折射情况与上述相同。4. 教师提问:如果光线从水中到空气中,那折射角是否小于入射角?5.演示实验:光线从水中斜射进入空气中。学生认真观察,分组讨论得出结论:(1)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偏离法线。(2)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6.让学生动笔画出折射的光路图。知识点三 用光的折射解释现象让学生阅读教材并观察图5-28,理解水中的筷子为什么会弯折。要求学生阅读教材第113页“科学窗”,教材第115页“阅读材料”。思考“海市蜃楼”的形成原理?全反射是怎么回事?光导纤维有什么用途?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本节课以演示实验开篇,引起学生集中注意,顺势引入折射现象,然后以实验让学生自己观察得出三线两角的关系,在探究中得出结论,最后进入探究生活之旅,最后以美丽的海市蜃楼收篇。整个流程处处衔接很自然有乐趣,给学生以亲近,充满趣味的感觉,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快乐。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